朱宏任解读《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指导意见》

2013/11/05 09:26新华社

“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深度解读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目前,我国部分行业供过于求矛盾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4日对新华社记者表示,我国出现产能严重过剩主要受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反映了我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转型与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性特征,也暴露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和矛盾。

10月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对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朱宏任4日在宣传贯彻《指导意见》的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我国应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扎扎实实做好《指导意见》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严重产能过剩危及产业健康发展

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正常水平。一段时间以来,钢铁、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这种状况持续发展下去,势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企业职工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能源资源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朱宏任说。

当前,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一些企业对市场预期过于乐观,盲目投资,加剧了产能扩张;部分行业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低,没有形成由优强企业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导致行业无序竞争、重复建设严重;一些地方过于追求发展速度,过分倚重投资拉动,通过廉价供地、税收减免、低价配置资源等方式招商引资,助推了重复投资和产能扩张。与此同时,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政策、规划、标准、环保等引导和约束作用未能发挥好,投资体制和管理方式不完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不到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健全,市场机制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落后产能退出渠道不畅,也导致产能过剩矛盾不断加剧。

“产能过剩的问题,是一个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经济现象。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是生产过剩的集中爆发,我国以前也多次出现过。但是,像目前这一轮范围如此之广、数量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深的产能过剩还不多见。”朱宏任说。

遏制产能盲目扩张,引导过剩产能有序退出

朱宏任表示,把产能盲目扩张的势头压下去,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分类处理在建和建成违规项目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各地要坚决摒弃‘风头一过、大干快上’的错误想法,不得以任何名义核准、备案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国土、环保部门不得办理土地供应、环评审批等相关业务,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

记者了解到,全国各地将按照要求对违规在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凡是未开工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凡是不符合产业政策、准入标准、环保要求的一律停建。确有必要建设的,各地要根据布局规划、环境承载力,以及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的要求,提出申请报告。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国土资源部和环境保护部,在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出具认定意见。对未认定的,一律不得续建。对隐瞒不报的,一经查实,立即停建,并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对监管不力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各地要按照谁违规、谁负责的原则,做好债务和人员安置工作。所有违规项目处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开。

同时,各地要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对建成违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提出整顿方案,向社会公示后,并报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备案;对不符合备案要求的,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反馈意见。对工艺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不合格、能耗及排放不达标的项目,列入淘汰落后年度任务加快淘汰。

“淘汰落后产能是被近年来各地区实践所证明的化解过剩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坚定不移地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引导过剩产能有序退出。”朱宏任介绍说,各地必须确保列入今年3批公告的企业落后设备(生产线),在年底前彻底拆除,全面完成2013年目标任务。同时,工信部将研究制订2014-2015年淘汰计划,争取提前一年完成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财政奖励政策、落实等量或减量置换等措施,鼓励地方提高淘汰落后产能标准,力争2015年底前再淘汰落后产能炼铁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亿吨、平板玻璃2000万重量箱。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引导产业优化布局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引导产业优化布局,是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重要举措。同时,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还必须充分依靠企业自身,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提升有效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从根本上化解过剩产能、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朱宏任说。

据朱宏任介绍,工信部正在会同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研究制订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重点是深化改革,完善相关审批制度,提高审批效率,加强企业兼并重组的信贷融资支持,丰富企业兼并重组支付方式和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落实相关财税政策,发挥产业政策引导和约束作用,加强服务和管理,努力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支持和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压缩过剩产能。

“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缺乏领军企业、发展秩序混乱,没有形成由优强企业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是导致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严重的重要原因。目前,工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研究制定促进企业做优做强的指导意见,支持和培育优强企业发展壮大,增强行业发展的协调和自律能力。”朱宏任说。

当前,我国各地的产业转移不只是资本和技术的转移,更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向的重新定位,也是中西部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特色发展和差异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着只顾眼前利益的现象,使一些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不符合布局规划需要的项目甚至是落后产能项目落地。

朱宏任表示,下一步我国将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和约束作用,推动产业向生产要素优势集中的地区转移,同时严把产业政策闸门,坚决落后产能在异地死灰复燃。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朱宏任:今年一季度工业增速或进一步减缓

国务院新闻办定于2012年2月7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介绍了2011年全国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和2012年工业通信业发展形势,并答记者问。 记者:从去年四个季度工业增速出现逐季下滑的态势,请问朱总,当前工业增速是否会延续这样逐季下滑的态势?另外请用一个词形容一下2012年的工业形势。 朱宏任:我想用一个词描述今年的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求进”是最好、最准确的描述。稳中求进既是对当前、对今年运行态势的一个表述,也是对今年工业经济运行任务的一个要求。谈到今年经济运行的增速会不会继续下滑的问题时,我们要从去年工业经济的增长情况来看。去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9%,分季度看,一季度到四季度工业经济增长分别是14.4%、14.0%、13.8%和12.8%,工业增速确实呈逐季趋缓的趋势。但是我们从四季度的工业增长情况来看,四季度,10月份、11月份、12月份的工业增长分别是13.2%、12.4%、12.8%,这三个月的变化呈现了一个趋稳的态势。 另外,对比近两年的工业增速,2009年工业增速是11%,2010年工业增速是15.7%。因此,2011年13.9%的增速还是处于平稳较快的区间。 由于国内国外经济环境中存在着各种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以及去年一季度工业增长的增速相对较高,因此今年一季度的工业增速一般认为有可能出现进一步减缓的情况。 但是我们也想特别说明的是,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积极的因素,像扩大内需,像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在居民消费方面的拉动力量还将进一步增大,以及我们加快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都将支持2012年的工业经济保持一个平稳较快的增长。因此我们说工业增速适度减缓,但是仍将整体运行在一个平稳较快的轨道区间,这个也是我们对稳中求进的一个诠释。[详细]2012-02-09 10:30

工信部将制定重要规划引导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27日表示,2010年,在落后产能加速淘汰的同时,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运行态势逐步确立。 朱宏任是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以上表态的。他明确,2011年,政府将制定重要规划继续引导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提高 朱宏任认为,2010年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明显的提高。这具体表现在4大方面。 首先,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企业效益明显改善。数据显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同比加快4.7个百分点;前11个月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总额同比分别增长49.4%和28.5%,企业亏损面由上年同期的17.4%缩小到12.9%。 其次,内需拉动进一步增强。出口交货值占工业总销售产值的比重由国际金融危机前即2007年的18.6%下降到2010年的13.1%,占内销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第三,钢铁、水泥、焦炭等18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面完成。 第四,在大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中小企业活力增强。2010年,前十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09年的44.5%上升到48.1%,前十家汽车企业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86%;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全年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快1.8个百分点。 引导新兴产业发展 朱宏任提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是2010年工业经济的突出亮点。2010年,包括新兴产业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长16.6%,增幅快于工业0.9个百分点。 同时,由于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步伐加快,战略新兴产业继续高增长的动力十足。 朱宏任表示,2010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推进,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大型飞机以及探月工程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阶段性成果。钢铁烧结脱硫技术、新一代可循环流程工艺技术以及余热、余压、高炉气回收等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日产5000吨大型水泥生产成套设备工艺、电解铝新型异型阴极槽制造工艺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0年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成绩还包括,TD-SCDMA商用和产业化进展顺利,TD-LTE研发稳步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朱宏任强调,2011年继续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要的领域里,中国都将制定一些重要的发展规划,来引导产业发展。”[详细]2011-01-28 09:38

挖掘机械分会“2017年会长工作会议” 在昆山召开

近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2017年会长工作会议” 在昆山三一重机召开。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广西柳工董事长、挖掘机械分会会长曾光安,三一集团董事、三一重机董事长、挖掘机械分会执行副会长俞宏福,卡特彼勒(中国)董事长、挖掘机械分会执行副会长陈其华,小松(中国)董事长、挖掘机械分会执行副会长王子光,国机重工集团副总经理、挖掘机械分会执行副会长黄晓敏,广西柳工副总裁黄敏,三一重工副总裁、三一重机总经理伏卫忠,挖掘机械分会荣誉顾问陈正利,挖掘机械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宏宝出席会议。本次会长工作会议针对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挖掘机械市场持续异常火爆,针对当下形势,讨论市场骤起的原因,判断市场热度的可持续性,分析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时下,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零部件供应紧张,挖掘机械产品供不应求,在市场超预期的态势下,共同商讨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方式方法;研究讨论避免恶性竞争,及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会领导就当前市场形势、未来行业走势,以及理性发展、实现可持续,畅所欲言,见仁见智,进行了具有战略高度、战略意义的分析和探讨。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在国家大力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基础上,基建项目、市政PPP项目增多,带动整个挖掘机械行业销量增长,经销商回款加速,资产质量、风险累积等过去几年的核心问题逐步解决,现金流情况大大好转。当下,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存在着大量潜力, 2017年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关键时期,伴随着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旧机换新等因素,行业发展将迎来又一轮契机。随着国际市场对中国品牌的逐渐认同,以及“ 一带一路” 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把国际化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海外市场近年来基建投资稳增,为工程机械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国际贸易与风险相伴,加之文化、地域、行业标准等方面的差异,国产挖掘机械品牌国际市场的发展道路仍旧曲折。纵观中国挖掘机械行业发展,前几年挖掘机械市场下滑严重,行业洗牌,部分企业相继退出。 2010年、 2011年市场疯狂期时,零首付等恶性竞争的行为肆意滋长, 2011年后行业大幅下行期时,后果逐一显现,企业进行内部调整,防范风险成为了首要目标。如今, 2017年一季度行业爆发性增长,较去年同期涨幅高达98.9%, 3月单月销量超2万台,同比增长55.6%。在新的资本投入注入行业之时,企业自身真正要做的,更多的应该是“ 反思” ,反思过去几年所食的恶果,反思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反思推进行业进步的前提。与会领导会议期间达成两方面会议共识: 1、行业方面。综合中国当前政治经济各方因素,预计2017年全年中国挖掘机械市场销售量为10万台,最高12万台;相较去年销售情况,预计今年二季度增长幅度放缓,预计三、四季度增长幅度将下降,部分月份有可能出现负增长情况。未来三年,行业将维持在10万台以上的区间运行,市场保持在10万台到15万台区间震荡是较为理性的。目前,中国的区域性发展仍然是市场动力,城镇化建设、西部投资等值得关注。 2、发展方面。此次挖掘机械行业爆发式增长与2015—2016年基数过低有很大关系,增长难以持续。在市场高企的同时,当下行业理性发展的状态来之不易,所有企业应该珍惜。与会的企业领导一致认为,行业理性健康的发展是根本,一致反对一切不计手段的恶意竞争行为(恶意降价、低首付、延长保修期等),杜绝行业风险,倡导理性竞争,维护行业可持续发展。挖掘机械分会长期致力于营造平稳、理性、有序、和谐的市场环境,鼓励良性的市场竞争,促进行业的和谐、共赢、可持续发展。因此,为倡导行业公平竞争,维护良好市场竞争秩序,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深化行业供给侧改革,挖掘机械分会倡议行业企业:一、理性自律,公平竞争。 众所周知,过度竞争的市场中“ 没有赢家” ,不仅经营者、消费者要为一时的“ 冲动”买单,更将断送的是行业历经5年彻骨寒冬,方盼得的如今市场回暖的大好发展局面。因此,作为市场参与者、建设者、维护者,行业内所有成员在获取合理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和行业责任,自觉遵守行业自律公约,理性制定营销策略和商务政策,爱护行业得来不易的发展成果。二、瘦身转型,提质增效。 历时5年调整期,行业企业瘦身健体、化解过剩产能初见成效,然则“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要谨防已经化解的落后产能死灰复燃。行业企业应持续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借行业回暖之东风,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实现企业全面转型升级,优化布局,提质增效,为后续发展积蓄力量。三、管控风险,盘活资金。 前鉴未远,行业企业应清醒看到当前市场发展中积累的问题和蕴藏的风险,谨防激进销售与非理性扩张带来的恶果,以为癣疥之疾,实为附骨之患,风险叠加累积之下,酝酿发酵的或许是另一场寒冬。因此,分会敦促行业企业理性对待市场份额和经营利润,不断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严控债权风险,确保现金流良性运转,以客户和利润为中心,才是真正的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道。挖掘机械分会再次呼吁全行业珍惜眼前行业进一步好转的新形势,保持理性,不忘前鉴,客观审慎解读市场需求变化,放眼未来,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提升中国挖掘机械企业整体实力、增强产业竞争力贡献各自力量,共同为中国挖掘机械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详细]2017-05-19 15:06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产业链供大于求的状况短期不会转变

9月8日,在第十四届中国炼焦技术及焦炭市场国际大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利群指出,目前整个钢铁产业链供大于求的状况仍将持续,需求下降、产量下降、价格低迷、效益下滑的状况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转变。钢铁行业已经进入深度改革调整期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利群认为,2016年,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需求走弱,钢铁供大于需日趋明显,产量呈下行态势;行业效益情况向好,钢铁产业链出现均衡发展的苗头;钢铁企业正加快实施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王利群表示,我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钢铁、煤炭必须适应新情况、新变化,在新的环境中、新的平台上实现新的均衡,以适宜的速度、适当的方式、更高的效率、更好的质量,继续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状态。面对相同的外部环境,钢铁产业链上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长期“独善其身”,产业链合作是必然趋势。因此,钢铁产业各利益相关方应当放下短期利益,从产业链建设的高度出发,和上下游企业结成真正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需求减弱致使钢铁产能过剩 9月6日,在第二届钢铁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高峰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秘书长刘振江指出,当前,需求减弱致使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我国钢铁行业正积极化解过剩产能,一是进行企业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产业布局等重大结构调整,进行转型升级;二是更加重视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智能制造,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推动钢铁工业新的产业革命。作为钢铁产能过剩的国家之一,我国在关停过剩产能方面做了两方面工作: 一是淘汰过剩钢铁产能。为了加快2016年下半年去产能进度,中央政府向各地派出10个督查组,部署化解过剩产能专项督查。目前,浙江、江西等地区已经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河北省公示淘汰名单涉及1840万吨炼铁产能和1600万吨炼铁产能,计划到11月份完成。二是抑制新建钢铁项目。2016年上半年,下游钢铁产品价格回升,部分企业吨钢利润达到400元以上,投资出现一定的回暖态势。但进入9月,我国政府加码抑制政策,切断项目土地供应,国土资源部明确将严格产能过剩行业项目用地的预审与审查,新增产能的钢铁、煤炭项目将不再受理用地预审。我国钢铁整体供需矛盾仍较突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减量增质,在需求没有显著下滑的情况下,产能的退出、供给端收缩将显著改善钢铁企业盈利预期及实际盈利。对此,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指出,当前,我国钢铁去产能还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其中,有些压减的产能早就不参与市场竞争,员工已经遣散,但压减这样的产能对提高产业竞争力、优化市场环境的作用微乎其微。当前,虽然钢铁企业方面积极响应淘汰落后产能,从企业性质来看,具有压缩产能任务的钢企共140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达88.6%;炼铁产能和炼钢产能分别为2620万吨和5559万吨,占比分别为70.9%和80.2%。据“我的钢铁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在全国压减的钢铁产能中占比约65%,国有企业占35%。随着进入“金九银十”市场旺季,钢铁需求有所提振,近期全国二线城市密集出台楼市收紧政策,预计下游房地产行业需求将进一步弱化,整体供需矛盾仍较突出。据有关机构统计,2016年全国钢铁行业压减产能多为无效产能,对产量影响有限。对此,李新创认为,我国钢铁去产能重点和关键应放在地条钢违规产能、“僵尸企业”低效产能上,一是要加强环保、能耗、安全、质量以及产业政策等联合执法,并综合运用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水价,以及取消大用户直购电交易资格等经济手段,倒逼企业退出;二是利用省财政资金雄厚的优势,加大对企业退出的奖补力度,引导企业退出。[详细]2016-09-23 10:44

中联重科加速出海 破解高端装备产能过剩

8月29日,中联重科与白俄罗斯工业支柱企业MAZ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成立中联重科—MAZ合资公司,落户中白工业园。 当天,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会见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时指出,“莫吉廖夫州能把中联重科的产品打入欧亚联盟和欧洲国家,我们保证白俄罗斯将为中国公司的经营提供最优惠的条件。” 2015年5月,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共同见证下,中联重科作为首批中资企业之一正式入驻中白工业园。 作为中国在海外最大的工业园项目,中白工业园已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能出海的重要平台,包括中联重科上述项目在内的园区建设每一步都牵动着世界的目光。 享受“一带一路”战略红利 “中联重科已经成为中白工业园中进展速度最快的企业之一,几乎每一个重要节点,都获得了白俄罗斯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与MAZ的合作也可以说是亲密无间。”中联重科海外公司副总经理陶思阳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2016年1月,中联重科中白工业园项目首批合资产品在莫吉廖夫州的MAZ集团MTM工厂下线。白俄罗斯工业部部长沃夫克当场表示,自己非常乐意为该产品代言。此后,这位“代言人”堪称尽职履责。 2月,沃夫克亲自来长沙参加中联重科集团年会,这种情形并不多见。4月12日,沃夫克参观中联重科德国宝马展展台。4月26日,沃夫克到访中联重科。 卢卡申科总统也时时关注着中联重科的进度。4月7日,卢卡申科亲临MAZ工厂检阅中联重科与MAZ合作生产的设备。8月29日,卢卡申科对中联重科利用MAZ底盘研发生产的工程机械和环卫机械样机表示肯定,赞赏中联重科国际合作效率,并把这次会谈称为“中白合作进入大规模投资项目实施新阶段的良好开端”。 中联重科项目所收获的关注和支持,是中白工业园的缩影。 2010年3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白俄罗斯。卢卡申科总统提议中国在白俄罗斯境内建设工业园区。2011年9月,中白两国签署合作协定。中白工业园选址距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仅25公里的近郊,总占地面积91.5平方公里,成为中国在欧洲规模最大的工业园。 白俄罗斯素有欧洲交通“十字路口”之称,衔接欧盟和欧亚经济联盟两大市场,有望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的重要转运中心、商品集散地的产业发展平台。中白工业园处于白俄罗斯核心位置。 此后,卢卡申科签署总统令,规定了入园企业在税收、土地等多方面所享有的优惠政策。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十免十减半”政策,即对入园企业采取十年免征所得税、不动产税及土地税,之后十年减半征税。 2015年5月11日,习近平主席在明斯克会见白俄罗斯总理科比亚科夫时强调,中白工业园是双方务实合作的新探索,也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标志性工程。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2月,中白工业园起步区“七通一平”建设已顺利完工,首批办公楼和厂房已完成筹建工作;首批入园企业包括华为、中兴、中联重科、招商局等在内的10多家企业预计可带动首轮投资2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此前对白投资存量的总额。#d1cm#page# 工程机械产能“出海” 破解过剩难题 “产能出海,已经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破解产能过剩的出路之一。”詹纯新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中联重科的战略就是紧跟“一带一路”,加快“走出去”步伐,打开产能合作新空间,实现企业发展由“量”向“质”的蜕变。 国内工程机械市场持续低迷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国内工程机械市场设备保有量高达700万台,2015年全行业市场销量同比上一年下滑超过40%,且是自2012年市场下滑以来幅度最大的一年。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曾指出,一方面,眼下工程建设项目开工率不足;另一方面,工程设备保有量在几年的时间中却不断积累,由此造成销量持续下滑。需求空间的不断收缩,这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目前的痛处。 海外工程机械市场却呈现另一番景象。广西柳工(7.440, -0.07, -0.93%)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光安提及的一项数据称,从2011年至2015年,中国工程机械销量从43.5万台下滑至13万台,美国市场则从12万台增长到了18万台。根据《独联体国家建筑机械市场分析》的数据,自2000年起,俄罗斯建筑市场每年以10%至15%的速度快速增长,极大地带动了工程机械市场的发展。其中,进口机械设备在俄罗斯进口总额中占到30%。 巨大的市场吸引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工等国内工程机械巨头纷纷加速出海。祁俊认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海外营业收入及出口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25%,我国企业已成为全球工程机械市场主要供应商之一,开放发展是必由之路。这也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去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把工程机械列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 然而,中国工程机械在欧亚经济同盟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在俄罗斯,中国起重机占当地市场的比例不足10%,混凝土机械、土方机械的情况也类似,俄罗斯工程机械市场仍然是以外资品牌为主。陶思阳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关键因素之一,除产品本身要求不同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当地一些政策带来的影响,如半年调整一次的认证标准让国外企业很难适应;俄罗斯甚至明确规定,禁止采购本国可以生产的设备,这就将外国企业相关产品直接拒之门外。 在这一背景下,同属欧亚经济联盟的白俄罗斯展现出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比较直接的影响是,因为是本地化生产,中白工业园生产的设备就可以纳入俄罗斯政府采购目录。”陶思阳说。 詹纯新表示,将充分利用中白工业园的区域优势、平台优势和白俄罗斯工业基础,结合自身先进的研发制造技术,打造一个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市场覆盖东欧及中亚地区的研发、制造基地。 “白俄罗斯底盘+中国上装” 装备产能出海有多种形式,除对外销售产品、承包工程、投资并购等外,在詹纯新看来,工程机械产能出海,是高端、优质产能走出去,最重要的是做好产业输出和能力输出,与海外合作伙伴一起努力提升其本土制造能力。“越是本土化,越是国际化。”詹纯新说。 入驻中白工业园是中联重科布局“走进海外本土经营”的重要一步。因中白工业园区项目预计到2018年才能正式投产,为加快合作进度,中联重科选择租赁MAZ的车间作为临时的生产基地。短短半年多时间,双方合资组装的首批设备下线,包括40吨汽车起重机、60吨汽车起重机和16吨环卫扫路车,品牌命名为ZOOMLION-MAZ。产品底盘来自于MAZ集团,上装部分由中联重科生产,所有组装工作均由中联重科技术人员前往白俄罗斯与对方协同完成。 8月29日,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报道称,ZOOMLION-MAZ产品已顺利通过了海关联盟的测试认证,装配MAZ底盘的中联重科设备已销往欧亚经济同盟部分国家,短期内将发货俄罗斯。 陶思阳介绍,俄罗斯、中亚、中欧国家的地理环境不一样,各地对产品的需求也不一样,比如气温,俄罗斯冬天有时候零下二三十度,对机械的要求就不一样,产品必须做到本地化配置,产品性能符合本地要求,这是打开当地市场的前提条件。 “如果完全由中联重科来生产,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产品下线、通过测试认证、实现销售,基本上不可能。在做本地适应性改进方面,MAZ的工程师发挥了关键作用。”陶思阳说。 对于未来在当地市场的经营,本地服务体系和配套本地化是中联重科非常看重的另一个方面。这也是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的短板,对中国企业出海带来不少困扰。陶思阳认为,在销售的结构上,客户期望值最高的部分其实就是配件,国外现在对中国装备制造的技术、产品和施工能力都非常认可,但是,如果配件供应跟不上来,别人就不敢买。“这就像你买一辆汽车,一旦坏了,找不到零件,找不到修理的地方,那就不敢买。桑塔纳为什么卖得好,就算是二手的桑塔纳也卖得好?就是因为全中国到处都有桑塔纳的零配件,路边摊就能修桑塔纳。” 借力本地合作伙伴的力量,是中联重科多年国际化进展的重要经验。此前,中联重科一是直接并购如意大利CIFA、德国M-TEC、英国保路捷等公司,二是海外直接投资建厂,如在印度、印尼等地建设合资工厂,已经建立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服务网络。 在欧亚经济联盟市场,MAZ拥有强大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在白俄罗斯就有110多家分子公司。今后,双方共享同一网络,不仅解决了服务本地化的难题,也解决了人才本地化的难题。 詹纯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中联重科已牵手MAZ,还将与明斯克拖拉机厂、戈梅利农机厂开始扩大产品系列型号的合作项目,今后,中联重科在中白工业园的产品将不仅是工程机械,还有农业机械、环境装备产品。 白俄罗斯工业部部长沃夫克多次公开表示,愿意在包括白俄罗斯在内的独联体国家,积极推广中联重科本地化的生产组装和运营模式。[详细]2016-09-20 09:45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