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彼勒(中国)董事长陈其华:卡特抗周期铁律

2013/09/30 11:24英才杂志

从苏北最大的城市调到北京工作的9个月里,陈其华并没有感觉到外界所揣度的“压力山大”。

陈其华已在这家跨国巨头里工作整整18年,“卡特彼勒全球的很多员工都是好几代人连续在这里工作,我们常说自己的身体里都流淌着黄色(卡特品牌的主色调)的血液”。这种“血液”的基因特点,不因市场井喷而“欣喜若狂”,或因产业遇冷而“手忙脚乱”,更不会因短期的“天气预报”临时改动战略目标。

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其华

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其华

30年的从业经验也使陈其华能轻车熟路地处理在中国的各种事务。陈早年在国内龙头企业徐工集团任职,1994年加入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而后,陈其华陆续担任了多项关键管理职位,直到今年1月1日正式出任卡特彼勒中国区的掌舵人。

在对话中,陈其华始终以一种平和的语态判析走势,在专访接近尾声时,其还请笔者对卡特彼勒的发展提出中肯的意见。

由一个中国人来领导本地市场,这是卡特彼勒的第一次,“我们在中国20多个工厂的负责人,规划在三年内2/3实现本土化,基本实现由本土负责人管理。”陈其华此时要做的,就是带领全球工程机械老大在中国市场更进一步。

抗周期文化

工程机械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行业,从来不缺少竞争。30年时间里,徐工、三一中联重科、卡特彼勒、小松特雷克斯、斗山等国有、民营、外资、合资等数千家不同资质的竞争者在这片市场上短兵相见。

卡特彼勒稳扎稳打的风格曾被一些业内人士诟病为“保守”和“不够灵活”。但无论各方毁誉如何,卡特彼勒始终故我。但三一集团创始人梁稳根在参观卡特彼勒的发动机工厂后对其倍加推崇,原因是“它从不攻击对手,也从不非理性竞争”。

工程机械行业的拐点在2011年4月出现。伴随经济减速,特别是“4万亿效应”消失殆尽后,众多“裸泳者”浮出水面,一些中小企业陆续倒闭;零首付等激进的销售策略和粗放的发展模式留下的暗疮疾症,也在这一次周期中显现出来。

据中投顾问机械行业研究员段嘉宣观察,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产能过剩、库存加大、应收账款高企、融资按揭资金紧张等。由于行业不景气,银行收紧对于行业的融资贷款,迫使企业融资手段受到限制,且融资成本也相应增加,“以前向银行贷款时标准利率下浮20个点,而现在向银行贷款时标准利率上浮20个点,还未必能贷到”。

卡特彼勒“保守”的发展策略此时却显示出其惯有的成长能力。2012年,其全球销售收入为658.75亿美元,同比增长10%;利润56.81亿美元,同比增长15%。在中国市场,在上半年行业开始进入负增长的态势下,卡特彼勒营收却逆势增长22%。

陈其华表示,卡特彼勒上半年的现金流很充裕,完全可以给客户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

其实,卡特彼勒的发展也绝非一帆风顺,其曾经历经济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上世纪8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以及2008年的金融危机。卡特彼勒甚至在1981—1983年间经历了每天亏损100万美元的惨痛教训和焦灼。

“对逆境带来的挑战有充分准备,这是我们战略计划中很关键的一部分。”陈其华表示,卡特彼勒会将相关工作细分到公司内部的各个业务单位。

卡特彼勒的项目投资、新产品开发或者业务扩张,都是以“用最少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为准则。

死循环何解?

在产业进入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时,卡特彼勒在研发和新产品的投放上并未放慢速度。

2012年,卡特彼勒开始徐州生产基地的产能扩建,其液压挖掘机产能将提高80%,该基地还计划于2014年初开始生产轮式挖掘机。此外,未来山工轮式装载机产能将提升至目前的三倍,扩建计划预计2014年完成。今年3月,卡特彼勒位于无锡的两个项目也顺利完工。今年6月,卡特彼勒在吴江的工厂推出两款E系列小型液压挖掘机。

“目前处于成长期,几年之后我们将进入一个‘秋后收获期’”。

面对寒流的冲击以及资金链的紧绷,一些制造商与供应商、代理商的关系正变得愈发微妙和紧张。一些制造商开始对自己的代理商“软硬兼施”,或者干脆换掉。多种因素交织之下,目前国内20%以上的代理商在此次周期中倒闭,一些代理商则还在苦苦支撑。

风险往往从最低端的租赁市场开始向上传导:终端客户回款困难,“呆账”、“死账”的问题也会传导给代理商,继而传导到生产厂家。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有过这样的提醒:代理商要听制造商的意见,但也不能全听。为什么呢?让你做零首付、低首付降低门槛,降低了之后,最后的风险是代理商背;风险发生的时候制造商跟你算账,你能不能扛住?

“供应商跑到总部的任何一个办公室要账,这样的事情绝对不会在卡特彼勒发生。”陈其华表示,现在有很多供应商已经不仅是为卡特彼勒在中国的企业配套,他们的业务已经走向国外市场。

上世纪末,威普咨询合伙人林弢曾在卡特彼勒美国总部工作数年,其对卡特彼勒与全球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关系印象深刻——某种程度上双方已经超越了商业关系的范畴,形成了一种“家庭化”的长期和紧密的关系。

“当你在高尔夫球场上遇到你在卡特彼勒的前任老板时,他常会询问你某个经销商的事,或者‘现在是他的哪个孩子经营着公司’等问题。同样地,每当你遇到这些经销商时,他们也都会问‘我们那老兄还好吗’,这就是卡特彼勒和经销商的关系”。林弢说,平均而言,一家经销商往往会被同一家族或同一公司掌握超过50年。这其中就包括了很多早在1925年就与卡特彼勒合作的海外经销商。

类似的稳定关系也被复制到中国市场,目前卡特彼勒国内有利星行、威斯特、易初明通和信昌四大总经销商,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省级的代理商和经销商。同时,其还在中国培养了300多家供应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本土供应商,也有一部分是国外供应商跟随卡特彼勒业务来到中国”。某种程度上,正是与供应商和代理商的稳定关系,支持了卡特彼勒在不同区域市场的持续发展。

陈其华举了个例子,一家大型央企过去30年里陆续购买了卡特彼勒1000多台设备,“它在非洲、拉美有很多工程项目,我们现在在谈怎么帮助它更好地走出去,包括我们海外的供应商和经销商会给他足够的支持,这样的合作是典型的效益上的最大化资源上的最小化”。

发力再制造

从2004年开始,卡特彼勒加快将“全球产业模式”逐步复制到中国市场。

在零部件直接出口和中国多个生产基地的建成投产之后,卡特彼勒又将再制造等机械制造增值服务引入到中国市场。

有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十年全球再制造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而中国可能会成为这个领域最大的市场。再制造业务正是目前卡特彼勒重点培育的业务模式之一。其在全球每年回收约200万个零部件,由于再制造可以节省70%的零件,以及80%的水、电等能源资源消耗,可以降低60%以上的成本。

在中国,卡特彼勒已经建立了卡特彼勒再制造工业(上海)有限公司和玉柴再制造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两家企业。

基于市场的良好预期,目前国内也有不少企业开始涉足再制造领域。但根据分析人士的观察,现在这个市场仍处起步阶段,很多企业混淆了再制造和翻修的概念。

除了发力再制造等业务模式,卡特彼勒在工程机械、资源领域、能源和动力系统业务都在审时而进。鲜为人知的是,卡特彼勒的矿用设备、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工业用燃气轮机以及柴电混合动力机组等与能源相关的设备,占据了其全球业务的2/3。

对于矿业设备的发展,陈其华认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将处于低谷期,“煤炭行业的低迷对矿山行业影响不小。所以整个矿山设备行业,尤其是对井下矿山新设备的购买需求就降低了。”

经过此次产业下行周期的洗礼后,陈其华认为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的发展将逐渐趋于平稳和理性,“相信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将使这个行业仍具有长期投资的价值”。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入BOSS团卡特彼勒挖机群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徐工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21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10强,中国500强企业第12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55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徐工集团年营业收入由成立时的3.86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505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均位居首位。  徐工集团建立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徐工技术中心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持续名列工程机械行业首位,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国家技术中心成就奖”。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100多个国外徐工代理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服务,徐工产品已销售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9类主机和3类关键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1位。5类主机出口量和出口总额持续位居国内行业第1位。  徐工集团秉承“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和“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企业精神。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等荣誉。公司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工集团已为抗震救灾、建设徐工希望小学等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6075万元,捐衣物14.9万余件,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徐工集团的企业愿景是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级企业。徐工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要实现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5名。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