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一诉奥巴马案看中国企业国际维权新思维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广阔的国际市场。然而,当优秀的中国企业走上国际舞台的时候,伴随而来的并非只有鲜花、掌声和财富,更多的则是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各种“保护主义”下的贸易摩擦。从中国光伏企业在欧美遭遇规模空前的“双反”调查,到华为、中兴、三一等知名企业在美卷入种种以“国家安全”为名的怀疑与排斥——究竟应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日趋紧张的贸易摩擦和种种不公平的对待成为摆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面前一个亟待正视的问题。
2012年10月,被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在美兴建风力发电场的三一关联公司RALLS将签署行政命令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告上了美国法庭。这场由中国民企起诉美国总统的案件一经披露即引发了国内外的强烈震动。在这场看上去“结果已定”的诉讼案背后,却留给人们许多结果之外的思考。
从三一诉奥巴马案看中国企业国际维权新思维
作为全世界开放程度最高的美国市场,为什么会对来自中国的民营企业频频亮起红灯?
从表面上看,问题似乎出在中国企业自身:在美国人的眼中,中国并非一个完全市场经济的国家,那些在国内取得成功的民营企业本身与中国政府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和联系,再加上企业家本身的政治身份,使得原本“包容性”很强的美国市场极容易给来自中国的企业打上意识形态的标签。无论是华为、中兴、三一,大都是先被贴上标签,再被“莫须有”的理由拒之门外。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建议,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要学会入乡随俗,要把握时机和策略,避免刺激到西方人敏感的神经……然而,时机和策略固然重要,但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间政经博弈不停升级的今天,单方面去思考时机和策略仍旧显得有些一厢情愿。
事实上,屡屡举起“国家安全”的大棒,美国所要保护的远非国家安全,更有对中国经济强势崛起的不安,和对中国企业不断增强的竞争能力的担忧。政治脸谱的背后,隐藏的依旧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问题。
面对美欧各国的“有色眼镜”,中国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再沉默。作为遵守所在国法律,尊重市场规则的中国企业,当自身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选择用更自信的态度和更理性的法律途径来表达合理的诉求,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这种尝试,事实上也收到了效果。
最初,舆论普遍认为三一诉美国总统一案不可能被受理,但在今年2月,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方分区法院正式受理了这一案件。法院认定,奥巴马总统没收三一风电项目存在程序问题,三一的起诉具有合理性。
美国当地时间7月11日,三一关联公司RALLS起诉奥巴马和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一案,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方分区法院再次举行听证会,预计结果将在9月宣布。就在三一诉奥巴马案二次开庭期间,第五轮中美经济与战略对话亦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经过此轮对话,美方承诺公平对待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对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中国投资者保持开放的投资环境。美方同时还承诺,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所有的投资审查都仅限于国家安全,而不是经济政策或其他国家政策。
目前这宗诉讼案仍在继续,在许多研究国际关系问题的专家们看来,相对于结果,这次诉讼的示范效应更为重要,它为中国在美投资的企业树立了勇于反抗不公正待遇的榜样。国际经济问题专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者陈凤英说:“如果这一次立案给我们一个说法,这就是我们的成功。”
责任编辑:David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入BOSS团三一挖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