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30年前实现“县县通国道 地市通高速”

在20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戴东昌透露,《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简称规划)已获批。这项总投资高达4.7万亿元的规划,将使国家公路网总规模扩大至40.1万公里,建设规模比原有规划增加了约一倍,并将实现“县县通国道、地市通高速”。

我国仍有900多个县没有通国道

根据规划,国家公路网由不收费的普通国道和收费的国家高速公路两个路网构成。普通国道网由12条首都放射线、47条北南纵线、60条东西横线和81条联络线组成,总规模约26.5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以及地区环线、并行线、联络线等组成,总里程约11.8万公里。

规划的调整主要是既有规划难以适应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长远需要。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司长黄民介绍,“目前,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1亿辆,是1981年的60倍。预计到2030年,交通运输需求量还会有3—4倍的增长,这是既有普通国道难以支撑和适应的。”

“我国面临的公路交通压力,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戴东昌介绍,目前我国公路承担的货运量是美国的3.7倍,公路货物周转量是美国2.8倍,单位GDP货运强度是美国的6.3倍。“根据我们的测算,到2030年,公路交通的客货运输需求以及客货周转量基本上是现在的2.2—3.6倍之间。因此必须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站在战略顶层设计的角度来谋划公路网的规模、结构和布局。”

据介绍,目前,全国2800多个县中仍有900多个县没有国道覆盖,有18个新增的城镇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和29个地级行政中心未实现与国家高速公路相连接;部分国家高速公路通道能力紧张、拥堵严重;普通国道路线不连续、不完整,国家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之间的衔接协调不够,导致网络效益和效率难以发挥。

1000公里以内的省会间可当日到达

《规划》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中长期布局规划,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国家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的战略方针,是指导国家公路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根据规划,车行国家公路网,1000公里以内的省会间可当日到达,东中部地区省会到地市可当日往返、西部地区省会到地市可当日到达。其中,普通国道全面连接县级及以上行政区、交通枢纽、边境口岸和国防设施;高速公路将全面连接地级行政中心及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及以上城市。

黄民认为,此次规划的一个特点就是加强顶层设计。规划首次研究了我国未来公路网的总体规模和层次结构。到2030年,我国公路网总规模约580万公里,其中国家公路约40万公里,占总规模的7%;省级公路占9%,乡村公路占84%。

同时,规划还扩大了基本公共服务能力。黄民介绍,“这次普通国道的扩展将重点在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新增的通连国道的900多个县主要在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新增的两条国家高速公路南北通道也在西部。这都是考虑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适度超前的交通基础设施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规划首次设定了“远期展望线”1.8万公里,主要位于西部地广人稀的地区。“从目前来看,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所产生的交通需求,还不需要由一条高速公路来支撑。但是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尤其是西部地区开发的角度考虑,需要一些高速公路与它联通和沟通。未来将根据交通量的增长情况来确定其等级。”

4.7万亿投资有保障

根据新规划,普通国道的总规模比1981年颁布的《国家干线公路网(试行方案)》中的10.6万公里,增加了15.9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比2004年公布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8.5万公里,增加了3.3万公里,新的建设规模比原来增加了一倍。

“按照静态投资匡算,总投资大约是4.7万亿元。其中普通国道主要是升级改造,大概是2.2万亿元,国家高速公路约2.5万亿元。普通国道的建设将以政府财政性资金为主,国家高速公路建设继续实行多元化的投融资政策,包括鼓励民资在内的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资金保障有信心。”戴东昌说。

国家公路网的调整还将带动建材、石化、机械、汽车、运输、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统计,1000公里高速公路将直接形成100万吨钢材、900万吨水泥、80万吨沥青的消费需求,同时还将为社会直接提供130万个就业机会、间接提供150万个就业机会。

按照目前的政策取向,未来我国公路交通由两大体系构成:一类是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体系,提供更高效、更集约、更舒适的服务;一类以不收费的公路体系为主,由国家公路、省级公路和乡村公路组成,覆盖所有的行政村、乡、县、市、口岸、重要经济节点,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个普遍的、基础性的服务。

“从长远来看,我们收费公路占公路里程的比例约3%左右。绝大部分都是非收费公路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将继续不断调整和完善收费公路政策,使它更好地适应发展形势和发展环境的变化,适应于公路交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戴东昌说。

责任编辑:David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15550亿!16省份2020年交通投资数据出炉

1月10日,江西省召开交通运输工作会议。1月11日,江苏省、贵州省、陕西省召开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会议[详细]2020-01-13 21:17

徐工环卫装备亮相2018年度全国公路交通军地联合应急演练

据悉,本次活动旨在强化部省高效运行的应急指挥体系,提升部省市、军地各层次各方面的协同配合,以及检验“[详细]2018-11-15 09:19

厦工助力2017年度全国公路交通军地联合应急演练的成功举办

砥砺奋进锻造应急救援精锐之师,军民融合提升国家应急救援力量。9月30日上午,武警交通部队与交通运输部[详细]2017-11-07 17:16

新疆:2015年将投资250亿元改善公路交通

2015年,新疆计划安排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250亿元,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枢纽中心建设。 笔者1月19日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获悉,相较于新疆2014年完成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的370亿元,今年新疆放缓了这一投资数额。 按照规划,今年新疆将推进吐(鲁番)乌(鲁木齐)大(黄山)、乌(鲁木齐)奎(屯)高速公路改造扩容、G0711尉犁至若羌、G0612依吞布拉克至和田、G3018精河至阿拉山口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乌鲁木齐绕城高速东线、G7明水至哈密、G3012喀什至疏勒、G3012墨玉至和田等项目建设进度。 此外,自治区交通厅厅长里加提·苏里堂表示,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研究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严控行政审批事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还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分级负责,建立与事权相匹配的支出责任体系和管理制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过渡期融资方式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探索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枢纽中心,努力推动公路、铁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科学融合发展。[详细]2015-01-21 10:20

十二五新疆哈密打造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

十二五期间,哈密围绕建设成为国家级建设公路运输枢纽和西联东出重要通道这一目标,加快公路建设步伐,逐步提升哈密公路交通运输能力。 据了解,明哈高速公路计划2012年11月30日实现通车,明水至哈密段被称作是“西北便捷的大通道”,贯通之后比现有的国道312线缩短1000多公里,成为北京至乌鲁木齐最便捷的公路通道之一,同时也成为新疆连接内地的第二条高速公路。它的建成会对哈密地区乃至全疆经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连云港(601008)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对完善国家和新疆高速公路网络,改善区域交通条件有重要作用,星星峡至哈密公路工程的各参建单位全力以赴,将每一个节点工期分解到月、旬,截止5月底已经完成投资2.9亿元。由中交一公局承建的第五合同段,路基土方施工全部结束,正在加快桥涵和涵洞施工。 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星星峡至哈密公路工程第五合同段王顶峰说:“我们整个进展计划是6月底开始铺水文层,7月底开始铺油面,小桥涵在7月底以后全部架上去,今年计划主线全部贯通。” 作为全线最大互通工程,全长2.2公里的骆驼圈子立交桥,日前正在加大人员机械投入,以保证工期目标圆满完成。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星星峡至哈密公路工程第四合同段总工程师别团校说:“目前我们这个桥从去年11月份开始装机施工以来,截止目前已经全部结束了,计划在9月30号完成这座桥全部主体工程。” 今年哈密地区开工建设公路投资达到27亿元,其中高速公路投资达到20亿元,这些道路陆续完工后,将逐步打通制约优势资源开发的“瓶颈路”,凸显哈密在新疆、西部乃至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地位。[详细]2011-06-09 01:45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