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仲文:我思故我在

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在工程机械行业中,茅仲文老先生就是这样多谋善虑之人。多年来,茅仲文对于行业的思考不仅为技术提升贡献着力量,同时,更为整个行业的前行提供了方向。而今,茅仲文的未来认知与思维依然成为行业不断进步的参考。

技术引进思路应创新

1962年,茅仲文参加工作进入装备制造行业,从事矿山和工程机械等相关行业的设计研发工作。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至1980年,茅仲文开始专注于工程机械行业的工厂设计、技术改造及产品技术引进等工作。也正是在此期间,茅仲文凭借着对于前沿技术的掌握和发展模式的探索,促成了多个技术引进项目,大力推动了我国产品技术的升级。

1980年以前,在产品制造方面,我国还主要以测绘和模仿等方式为主。进入20世纪80年代,受到市场需求的推动,行业的发展思路开始向“技术引进”倾斜,逐步形成了主机企业、研究院所和机械工业第一设计院(现更名为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研究院)“三位一体”的引进方式。当时在设计院工作的茅仲文就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开拓着技术引进思路。

对于当时的技术引进工作,茅仲文认为山推推土机合力叉车两个项目可谓是成功的典范。当时,在第一机械工业部主持下,山推引进小松推土机成为“技术引进“战略中的第一个项目,从设计技术、制造工艺、零部件乃至产品标准方面均进行了较为全面且系统的引进。“即便当时还有某些关键零部件未拿到手,但是产品质量已与原机较为接近。这不仅为我国技术引进工作打响了头阵,同时也是30多年来本土推土机仍然能够把握国内市场的原因。”对于推土机的技术引进,茅仲文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同时,合力引进叉车产品也为我国叉车的品质提升提供了保障。但是在引进的过程中,却并没有那么顺利。当时机械工业部对于技术引进的观点是引进世界一流技术,而茅仲文所主导的叉车项目中,当时日本TCM产品还称不上世界一流水平,这就给引进工作带来了较大阻碍。但是从实际需求的角度分析后,茅仲文仍执意引进TCM产品,而他的坚持也最终使得我国叉车产品实现了“等效替代”,并为叉车研发储备了技术后备力量。

对于当初自己的执着,茅仲文解释说,“ 我坚持这个思维,一方面是因为根据市场调研,当时的港口、铁路系统80%都在使用TCM叉车,其市场占有率很大;另一方面,TCM叉车性价比较高,能够满足我国的施工要求。茅仲文依于实际又不拘于固有形势的引进思维为我国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零部件发展需扶持

随着技术引进模式的不断推进,外资企业也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空间,1990年以后,随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迅猛发展,外资企业的进入力度日益加快。随之而来的即是技术引进工作的淡化,合资模式的逐渐兴起。但是在通过合资方式带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有部分外资企业并不遵循互利共赢的发展原则,企图通过合资到独资的转变进一步独霸市场。面对国内市场的危机四伏,国内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外资这个“远水”解不了国内企业的“近渴”,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是突破的根本,而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就是重中之重。

面对当时核心零部件的现状,茅仲文的几个创新观点亦为行业提供了指引。1995-2000年间,国内市场需求强劲,产品进口量较大,但是在进口零部件方面,国家却未实行减免关税政策,这就造成了使用进口零部件的国产整机与免税进口的原机型相比,在价格上并不占有优势。这种政策倒挂的现象不仅直接影响了零部件的进口,同时也从侧面阻碍了本土企业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途径。为此,茅仲文提出了降低零部件进口税率,整机进口的产业评估门槛和目录。2004年以后,我国开始降低零部件税率,2008年,重大装备的关键零部件已实行先征后退的减免税政策,这均为我国的自主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

对于零部件的未来发展,茅仲文更有着自己的见解。茅仲文说:“从目前零部件发展薄弱的现实情况看,主机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应采取联合发展的模式。一方面,主机企业应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结合,择优扶强,选择较适合自己的配套对象,建立密切的不仅仅是商务,更重要的是技术合作关系,保证与零部件企业的长期配套关系;另一方面,零部件企业也应按照主机企业的要求定制化生产产品,也就是实现OEM生产。此外,在产业政策方面,政府要关注核心零部件的技术路线,以市场为导向,从原材料到整机配套,应作出专项规划,作为政府调控引导的基础。”

未来突破靠转型

在行业的成长历程中,茅仲文独特的观点始终引导着行业稳步前行,而对于现今与未来,茅仲文仍然保持着行业内最为缺乏的清醒与理智。

茅仲文的前瞻性首先体现在对近年来的市场认知方面。“目前,对于市场的下滑行业内存在较大误区。我并不认同让市场复苏的说法,也不赞成企业埋怨市场的做法,因为下滑就是市场的自然规律。”茅仲文强调,“‘十一五’期间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矿山开发等投资强度持续升温,4万亿元投资火上浇油,其中有3.7万元与工程机械市场有关,所以,现在工程机械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是意料之中。”可见,在政府投资中工程机械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好处,但同时,从数额来看,政府的加速投资也许并不理性,而这种不理性造成的后果就是严重的产能过剩。所以,面对现今销量下滑、产能调整的市场理性回归,行业与企业更应该正确面对。

对于市场变化茅仲文的评价犀利,对于未来的发展轨迹,茅仲文也给出了理性的建议。

“调结构、转方式,以品牌发展为主的战略转型是未来发展的唯一之路。”茅仲文坚定地说。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府应进行政策引导,将一些有潜力的企业或产品列入国家支持范围中,推动企业的规模建设,并通过市场的自然调节,淘汰不具备发展条件的企业,保证行业的良性运行。

其次,政府需支持包括相关原材料、产品、零部件、服务业、金融等全产业链环节,才能促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所以,面对目前资金紧张的现状,政府应该引导银行机制不断优化,为作为行业中坚力量的中小企业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将金融力量转至地方银行,从而开拓多渠道融资。

再次,从品牌发展层面分析,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放,外资企业纷纷入驻中国,而本土企业也应将发展视角逐步延伸至国际市场。但是茅仲文强调,“尽管市场发展的下一步希望将集中在出口,但是由于国外关税提升,贸易摩擦增大,出口的阻力也会越来越大,所以仅仅依靠出口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要依托于技术的资本输出才是未来的发展路径。关于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相关政策措施建议,可以参阅《工程机械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研究》一书。”

“我思故我在。”

无论是最初助推企业发展,还是之后开拓技术引进思路,直至今日的创新发展模式。茅仲文始终在观察,一直在思考,他为行业付出的不仅有实质的技术成果,更有值得行业人学习的前沿性精神与思维。

人物介绍:

茅仲文,1938年生人。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之前,历任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研究院主任设计师、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副总工程师。1993-2011年任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2006年以后受聘成为中央单位政府采购评审注册专家,并任国家开发银行业装备制造业投资顾问、中国液气密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投资促进特聘顾问、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院长顾问等职。

几十年来,茅仲文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承担了大量工厂建设与技术改造设计工作。1988年参与组建全国工程机械大行业规划管理办公室,先后完成了工程机械行业5个五年计划的规划编制,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茅仲文

茅仲文

责任编辑:David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山推股份公司)是中国生产、销售铲土运输机械、道路机械、建筑机械、工业车辆等工程机械系列产品及零部件的国家大型一类骨干企业。全球建设机械制造商5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机械工业效益百强企业、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1997年1月“山推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入选“沪深300指数股”。山推股份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山推商标系中国驰名商标。山推品牌为“机电商会推荐出口品牌”。2007年山推牌推土机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山推品牌位居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376位。已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CE认证和国家“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复评。2008年荣获山东省质量管理奖,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诚信企业”。山推股份现有6家控股子公司和3家参股子公司。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制造能力、产品质量、研发能力处于国内领先和贴近国际先进水平。在中国推土机行业内多年保持了“销售收入、销售台量、市场占有率、出口额、利润”五个第一的优势。产品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年产销能力达到7000台推土机、2000台路面机械、1000台混凝土机械、78000条履带总成、50000台液力变矩器、15000台变速箱、540000件工程机械“四轮”。未来3-5年,山推股份将立足工程机械行业,进一步拓宽产业链,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发展壮大工程机械及其零部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成为国际化的工程机械制造商。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