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宝:高端装备技术必须依靠自主研发

技术创新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高端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研发。

“我国的机械工业伴随着社会的风云变化,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连,承载着光荣和梦想,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为建立中国的现代工业、现代科技、现代国防、现代教育体系,为中华民族的抗争、崛起和伟大复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第九届中国工业论坛的演讲中,开宗明义地赞美道。

据统计,2009年我国机械产品销售额达到1.5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机械制造第一大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5%。“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进步是中国工业发展的缩影,是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向民族复兴、祖国强盛的写照。”张国宝说。

从蹒跚起步到成长壮大

“回顾中国电机工业的发展史,我们充满了骄傲和自豪。”张国宝说,在中国电机工业的发展历史当中,中国电机起步比西方国家还晚了七八十年。在旧中国,由于装备工业落后,电机工业的出现甚至比电力工业还要晚了38年,从1905年天津教学品制造所生产出的教学用实验电机,1917年上海华生电器厂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实用直流发电机,中国的电机工业才蹒跚起步。

中国近代史上,敌不过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受尽屈辱,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诞生于积贫积弱的电机工业,不畏列强的围困,冲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桎梏,经历了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统治,在慢慢长夜中寻着依稀星光蹒跚缓行。但是到了1949年全国解放的时候,仅有184.9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且几乎全部是进口设备。

1954年,新中国生产的第一台汽轮发电机,仅有6千千瓦。而如今我国已经拥有11.44亿千瓦的装机容量,与美国并列为世界上电力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是解放初的620倍,改革开放初的17.6倍。以生产单机100万千瓦的超超临界发电机组55台,在建25台,成为世界上使用该高参数机组最多的国家。

上海外高桥三期电场使用上海发电设备集团生产的该型机组每千瓦时275克标准煤的煤耗,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从2004年起,我国平均以每年1千瓦装机容量的速度增长,创造了世界电力史上的奇迹。

特别是近几年,国产设备已经有了绝对的竞争优势,不仅国内电站全部采用了国产设备,2008~2012年分别出口发电机组1452万千瓦、1648万千瓦、

1540万千瓦、3012万千瓦、1584万千瓦,五年共计出口9236万千瓦的发电设备。其中2010~2012年,仅这三年向印度出口4639万千瓦,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力设备提供者。

2000年,我国机械工业总产值达到1.44万亿元,2005年达到4万亿元,2010年达到14.38万亿元,平均年均增长25%。2010年,资产总额10.4万亿元,“十一五”比“十五”翻了一番,相当于五年再造了一个中国的机械工业。“近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步很快,用国产装备武装中国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我认为这个梦想现在百分之八九十实现了。”张国宝说。

正确处理引进和自主创新的关系

“我在担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期间,坚持依托重大工程,推进装备国产化工作,到今天我们批量生产百万千瓦的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生产世界上最大的单机容量80万千瓦的混流式水轮机组。中国的电力设备制造能力无论是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已经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张国宝在谈到电力设备取得的巨大成就时说。

据介绍,尤其是近几年,依托能源建设项目,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得到了较大发展。百万千瓦、核电装备,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设备和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以及3兆瓦、5兆瓦、陆上和海上的风力发电机以及百万千瓦的空轮机组,在消化吸收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基础上,又自主开发了60万千瓦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此外,我国机械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从落后走向先进,不少产品都进入到了百万量级,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张国宝不吝溢美之辞地指出,在相当一个时间内,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百万伏的电压等级特高压输电设备,百万千瓦级的特高压水轮发电机组,百万千瓦级的核电反应堆,就是世界的先进水平了。

总结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机械工业及其他各种工业的新技术、新设备要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尽可能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国际技术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有益的管理经验,不断增强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拒绝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或者一味地依赖引进都是不正确的,这是我们在发展和创新先进技术过程中必须牢记的一条经验,这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辩证关系,值得我们认真地汲取。”张国宝意味深长地说。

高端装备技术必须依靠自主研发

虽然我国的工业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在缩小,有些领域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产量和产值都已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的整体创新氛围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有不少的差距。

“我们高端制造业一些高技术含量产品和关键零部件或者还不能生产,或者质量仍然不如国外的产品,还是要依靠进口。高端装备在整个机械制造产业里的附加值非常高,技术含量非常高,而我们自己不会做,所以不得不高价从国外进口。”张国宝说。

据介绍,目前国产产品仍然主要分布在中低端,核心技术对外的依存度超过了50%。以工业控制系统为例,我国企业如和利时等虽然在工业领域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在大型关键工程上仍然是国外产品具有竞争优势。

在船舶工业,我国船舶生产量新增船舶订单和累计手持订单2010年都已经居世界第一,但是导航仪表系统基本是国外的。再如近几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动车组,其轴承等设备也基本上要依赖进口。2010年,我国高端装备进口额2553亿美元,其中进口高档数控机床120亿美元。

在汽车制造领域,我国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制造业大国,但我国的自动变速箱还主要依靠进口。2011年我国申请国际专利共16406件,仅是美国的三分之一,企业技术含量有较大的差距。2011年世界品牌五百强当中,中国内地仅有21个品牌入选,其中制造业只有7个,远远低于美国的239个,法国的43个,日本的41个。

总之,技术创新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高端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研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总是生产一种产品,抱着一种技术,总是会被淘汰出局。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生存。”张国宝说。

责任编辑:Winni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张国宝:我国能源装备已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能源装备总体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8月29日在“中国能源装备自主创新报告会暨中国能源装备企业全球化发展论坛”上表示。 中国能源装备可以和国际名牌同台竞争 谈起我国能源装备三十年的发展,从火电设备、核电设备、水电设备到风电设备,从船舶工业到石油石化装备,张国宝如数家珍。他表示,“回忆起中国能源装备三十多年的经历,真是历历在目,也非常自豪。现在我们能源装备当中相当一大部分,不是去设计贸易壁垒不让外面的东西进来,而是靠我们的实力,靠我们设备的性价比,完全可以和国际上名牌产品、知名厂家同台竞争。”能源装备已经大量走进国际市场,不仅有一般装备,还有一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装备,像LNG船、核电装备、钻机、发电设备。“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水电工程都能看到中国的设备,”张国宝自豪地宣称,“我国能源装备总体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能源装备进攻“心脏病”“神经病” 谈到高端装备时,张国宝表示高档数控机床、高端轴承、液压件等技术含量高的重大装备,我们目前还难以掌握。他指出,“原来我们最不敢碰的,中国能源装备的‘两个病’,一个是‘心脏病’,一个是‘神经病’。 ‘心脏’就是发电机,动力这一块;‘神经’是指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s, 分布式控制系统)”。 LNG船被称为世界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属于专用特种船舶,要在零下163摄氏度低温下装载液化天然气漂洋过海,长期以来只有国外少数船厂能够建造,中国船厂2005年以前还不能制造。张国宝指出,“我们现在做出来了,广东、福建、上海都用了我们自己制造的LNG船,就连日本的商船三井和美国埃克森美孚这些世界有名的大公司都订购了我们的LNG船。”谈到核电DCS系统,他说:“特别是核电,安全性要求很高,谁敢碰?出了问题怎么办?现在我们北京的广利核,加上中广核的支持,我国核电站的控制系统已经用上中国自己做的了。” 总结四点经验 国产化非常需要政府协调 张国宝表示,“现在外部表扬我们能源装备的人挺多,说我们能源装备很多都是自己做的。这三十年的历史值得我们自豪,也很值得我们总结。”主要经验有四点:首先,能源装备要靠技术进步、自主创新。只有不断推出新产品,企业才有生命力。装备制造企业转型为生产服务型企业,也是一种创新。比如,压缩机厂卖给客户一台压缩机就完了,是生产型;转变为生产服务型,就是要在买卖完成后,还要为设备是否会有故障、如何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等提供持续服务。其次,能源装备的研发和国产化要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依托国家重大工程,做出来就能用。再次,能源装备的发展离不开用户的支持。用户对国产化的认识和支持至关重要。对于大型企业客户而言,钱不是问题,这就需要从民族工业振兴的认识上考虑问题。张国宝认为:“能源装备国产化最需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了第一个,实现零的突破,第二台、套才好办。”第四,重大装备国产化离不开政府协调。这也是中国的优势所在,是社会主义能够集中精力办大事的优势。“我认为在市场经济情况下,政府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更多地转向组织协调。”张国宝说:“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非常需要政府做协调工作。很多大型装备,政府稍微松一松就全买国外产品了,稍微紧一紧就能留点在国内”。 “中国能源装备自主创新报告会暨中国能源装备企业全球化发展论坛”是由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能源报社主办,烟台杰瑞石油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会上举行了我国首部《中国能源装备年鉴》首发仪式。[详细]2013-09-10 09:18

张国宝驳美指控我海上风电垄断 批评301调查

对美方质疑中国在海上风电招标中中国企业占大股的问题,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8日表示,海上风电建设涉及海[详细]2011-01-10 09:47

山推建友荣获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奖

近日,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工商业联合会、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指导协办的第[详细]2023-03-24 20:29

强强联合,柳工与浙江大学杨华勇院士团队开展合作交流

2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高端装备研究院院长杨华勇率专家学者团队一行18人到访[详细]2023-02-09 21:51

潍柴动力与临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2月16日下午,潍柴动力与临工集团在临沂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山东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潍柴动力[详细]2022-12-17 12:07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