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兰:加大金融支持为工业升级“输血”

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徐晓兰大力呼吁,要加大金融支持工业转型升级的力度,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小微企业、兼并重组甚至“走出去”都是金融支持的重要方向。

在徐晓兰看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工业,没有金融就如同没有“血液”一样。当前我国工业市场化改革已经先行,但金融改革却相对滞后,一方面导致无法将“血液”中的养分输入到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大量的金融资源从实体经济转入虚拟经济追逐高收益,金融脱离实体经济,造成自我循环的发展趋势愈演愈烈,不良后果日益突出。

为此,徐晓兰建议:我国应加大金融支持工业转型升级的力度,积极满足工业转型升级的金融需求。

一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业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应落实差别化利率政策,对企业给予低利率信贷支持。对处于成熟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制订信贷倾斜政策。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基金,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二要支持促进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在技术改造上,充分发挥银行贷款的主渠道作用,尝试建立科学的银企对接模式与运作机制等。

三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增加金融供给,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大力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将经营状况良好的小贷公司改制为社区银行,规范民间借贷。建立国开行与中小型银行的批发—零售机制等。

四要支持工业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商业银行积极稳妥地开展并购贷款业务,重点支持企业获取研发能力、关键技术与工艺、商标和特许经营权等。

五要支持工业企业“走出去”。积极推进资本账户开放,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将部分低附加值的产能转移到劳动力更具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获取技术、市场和资源便利,推动跨境人民币使用和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责任编辑:Le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金融支持 工业升级
相关阅读

八部委发文:六大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

2月16日,央行联合财政部、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等八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文件从货币信贷政策、资本市场、融资机制创新等六大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明确要加大金融对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支持力度,推动工业区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六大意见为: 一、加强货币信贷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着力加强金融对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 综合运用多种流动性管理工具,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加强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水平适度和货币市场稳定运行,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创新金融支持和服务方式。 加强和改进对企业兼并重组、不良资产处置的力度和效率,积极稳妥推进工业化解过剩产能和库存。 继续整顿金融服务乱收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债务负担。 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补齐短板,提高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二)落实差别化工业信贷政策。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重大技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项目目录,进一步完善信贷准入标准,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等的支持力度。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中长期贷款投入,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重大技术装备、工业强基工程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制定出台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指导意见,推动金融业全方位服务“中国制造2025”。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降低新能源汽车、二手车的贷款首付比例,合理扩大汽车消费信贷。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对钢铁、有色、建材、船舶、煤炭等行业中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帮助有前景的企业渡过难关。 支持工业企业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未取得合法手续的新增产能建设项目,一律不得给予授信;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僵尸企业”,或环保、安全生产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 (三)加快工业信贷产品创新。 引导金融机构紧密结合工业创新,加快发展支持工业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培养工业发展新动能。积极支持工业领域“互联网+”行动,促进传统产业、大企业与市场迅速对接,实现工业制造企业和网络融合,着力改造工业发展传统动能。 大力发展能效信贷、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碳排放权抵押贷款等绿色信贷业务,积极支持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自主品牌、商标专用权等企业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业务,支持消费品领域自主品牌建设。支持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代偿补偿等业务。 (四)改进工业信贷管理制度。 支持金融机构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前提下,落实好无还本续贷、循环贷款等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还款方式创新,降低小微企业“过桥”融资成本。对资金周转出现暂时困难但仍具备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可在做好贷款质量监测和准确分类的同时,通过调整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贷款重组措施,缓解企业债务压力。 推动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向,强化目录管理、标准管理等手段的约束力,提高“白名单”、“黑名单”的参考价值。加强金融机构同业沟通协调,积极开展联合授信,保持对工业企业的合理授信规模。 #d1cm#page# 二、加大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对工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五)加大工业企业直接融资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的制造业企业,在各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鼓励工业企业扩大发行标准化债权产品,替代其他高成本融资方式。对运作规范的工业企业,在完善偿债保障措施的基础上,支持其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用于调整债务结构。扩大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规模,拓展可交换债券、可转换债券市场。积极发展绿色债券、高收益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创新金融工具。 (六)提升各类投资基金支持能力。加快组建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运作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鼓励地方加大投入,支持种子期、初创成长型中小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优化专项建设基金投向,支持有助于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重大技术改造工程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工程等,继续支持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转型升级项目。探索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方式。 (七)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发展。进一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支持银行通过盘活信贷存量加大对工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住房和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在审慎稳妥的前提下,选择少数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探索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加快推进应收账款证券化等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盘活工业企业存量资产。 (八)不断提高工业保险服务水平。深入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研究将新材料、关键零部件纳入首批次应用保险保费补偿机制实施范围。推动保险公司尽快开发出更符合新能源汽车风险特征的专属保险产品。扩大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对工业转型升级项目的投入。鼓励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加快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股债结合等资产管理产品创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提供资金支持。 三、推动工业企业融资机制创新 (九)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加强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建设,改进完善应收账款质押和转让、特许经营权项下收益权质押、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租赁、保证金质押、存货和仓单质押等登记服务。推动更多供应链加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规模。建立应收账款交易机制,解决大企业拖欠中小微企业资金问题。推动大企业和政府采购主体积极确认应收账款,帮助中小企业供应商融资。 (十)探索推进产融对接融合。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探索开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支持大企业设立产业创投基金,为产业链上下游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积极稳妥推进投贷联动试点,有效防范风险,支持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健康发展。 #d1cm#page# 四、促进工业企业兼并重组 (十一)优化工业企业兼并重组政策环境。进一步取消或简化上市公司兼并重组行政许可及审批事项,优化审核流程,落实好分行业审核机制,提高并购重组审核效率和透明度。研究完善并购重组股份定价机制、丰富并购重组支付工具。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加强资源整合,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发挥市场在兼并重组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与企业自主协商、妥善解决工业企业兼并重组中的金融债务重组问题,切实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 (十二)扩宽工业企业兼并重组融资渠道。完善并购贷款业务,进一步扩大并购贷款规模,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对兼并重组工业企业实行综合授信。允许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通过发行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筹集兼并重组资金。对于暂时困难、未来现金流有合理市场预期的工业企业,通过债务重组等多种方式有效降低其债务负担和杠杆率。 五、支持工业企业加快“走出去” (十三)完善对工业企业“走出去”的支持政策。简化境内企业境外融资核准程序,鼓励境内工业企业利用境外市场发行股票、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支持工业企业在对外经济活动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优化对外人民币贷款项目管理,鼓励工业企业使用人民币对外贷款和投资。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对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扩大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实现应保尽保。 (十四)加强对工业企业“走出去”的融资支持。进一步提高“两优”贷款支持力度,支持生产型海外项目建设。鼓励中国企业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开展境外项目合作。推动工业企业用好“外保内贷”政策,支持“走出去”企业以境外资产和股权、矿权等权益为抵押获得贷款。支持国内工业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及产能合作重点国别企业开展多方面合作。 六、加强风险防范和协调配合 (十五)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积极稳妥做好“僵尸”企业信贷退出,维护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充分发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作用,建立健全部门间联合惩戒机制,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和“恶意脱保”企业、个人形成强有力约束。督促银行用足用好现有核销政策,加快核销进度,做到“应核尽核”。落实好贷款损失税前扣除政策。完善不良贷款处置的市场主体准入、组包项目及户数等政策。进一步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在参与企业破产重组和债务处置中的作用。各级金融监管部门要完善风险监测体系,督促金融机构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及时处置化解风险隐患,同时注意处置风险的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十六)加强协调配合。对集中度较高的重点行业,明确优质骨干企业名单,通过引导金融资源集中支持,确保行业稳定发展。通过严格实施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措施,加快推动不符合行业规范的企业主动升级或加快退出,促进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研究加大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为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提供适当的正向激励。明确地方人民政府在维护金融债权方面的责任,为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民生固收分析认为,文件的出台传递了五大信息: 第一,促进宽信用。毫无疑问,标题有了“金融支持工业”,有了金融支持这几个字答案显而易见了,那就是要宽信用。 第二,去产能不搞一刀切。文件强调“对钢铁、有色、建材、船舶、煤炭等行业中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帮助有前景的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大于一切,对产能过剩工业部门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维持差别化信贷政策,减轻了市场对去产能可能发生全局信贷大幅收缩的担忧。 第三,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债市供给有望扩容。文件提到“扩大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规模,拓展可交换债券、可转换债券市场。积极发展绿色债券、高收益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创新金融工具”。债牛背后有杠杆资金参与,但与股市不同,此次政策基调不在去杠杆,而是通过扩大供给,降融资成本。 第四,风险偏好回升。此前市场对去产能力度不明,担心风险溢价急剧上升,避险情绪弄。从降低房地产首付、专项建设基金,政策强化稳增长,叠加海外宽松,汇率短期企稳,风险偏好有望回升,股市反弹,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短期建议先拿住短端为主,关注7天逆回购政策利率,引导短端利率下调预期明确,再做长端。 第五,过剩行业信用风险收敛,过剩行业国有企业利差有望收缩;民营企业利差或继续走扩,主营业务不清晰的民营企业首当其冲。一系列去产能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与产能过剩行业的悲观情绪,高收益债并非没有机会。[详细]2016-02-16 17:38

中国重汽成功签订32台搅拌车订单合同

近日,中国重汽销售部哈尔滨分公司与中国重汽财务公司合作,成功与用户签订32台搅拌车订单合同。 中国重汽财务公司在同行业中灵活的金融政策一直优于其他竞品的支持政策,为中国重汽产品打开了一扇广开销路的大门。中国重汽销售部哈尔滨分公司一直在工作中积极整合中国重汽优势资源,突出中国重汽产品亮点。通过与用户的多方面沟通,分公司联合中国重汽财务公司采取相应的金融支持,让用户有了较大的资金流动空间,从而实现了大单的签订。[详细]2013-05-07 08:40

水利行业获金融强力支持 施工企业率先受益

3月1日七部委联合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工作。 《意见》提出的金融支持对解决水利建设的资金紧缺瓶颈有重要作用,水利建设有望大为加速,并改善工程回款,使水利施工企业能够实质受益。 明确水利为国家基建优先领域 3月1日七部委联合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意见》,提出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工作。 资金紧缺是水利建设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意见》提出包括要求银行支持水利融资平台、政策性银行加大支持力度、投资主体对各类企业、民间资本开放,发展多种融资产品等创新融资方式,在各项基建都缺钱的情况下将水利建设放在国家基建优先位置,对推动水利建设加速发展有重要的实质性帮助。在《意见》提出的多种融资方式中,大部分融资方案能够顺利施行的重要条件是项目具有经营性收益,我们认为水电站、城市供水等经营性项目是更为受益的工程类型。 《意见》还提出将积极发展BOT、BT等项目融资模式,鼓励企业投资兴建经营性水利项目,利好融资能力强、资金实力雄厚的施工企业。《意见》鼓励已上市水利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定向增发等方式实现整体上市。 多种融资方式支持水利发展 鼓励地方政府水利融资平台公司整改为一般法人,在有担保的情况下要求银行予以支持。在水利建设中地方政府投资占比超过40%,在地方财政紧张的情况下,通过银行业对融资平台公司的支持可以有力地弥补这部分资金短缺。《意见》指出,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各级地方政府要认真按照国务院以及有关部门关于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整改要求,积极通过注入资本、财政补助以及重组增加水电站、城市供水等部分优质资产的方式,支持有实力的水利融资平台公司整改为一般公司类法人,对于经整改后符合条件的水利融资平台公司,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予以支持,地方政府在出资范围内承担有限责任。对于在建的国家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应按照有关要求通过增加抵押担保等风险缓释措施,在新增抵押担保合法合规足值的条件下,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支持。 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加大对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大型水利水电项目受益。《意见》指出,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要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加大对重大水利项目、国家水利投资重点区域及水利建设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并鼓励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积极支持列入政府年度水利建设投资计划、项目承贷主体合法,且取得有关部门审批,土地、环评、节能审查等合法性手续完备的水利建设项目。 积极发展多种融资产品,包括银团贷款、融资租赁、理财资金投资、涉农贷款资产证券化等,拓宽水利项目融资渠道;我们认为,融资产品要求投资回报,水电站等经营性项目施工将更为受益。 中国水电等水利施工企业率先受益 《意见》提出的金融支持对解决水利建设遭遇的最大瓶颈——资金紧缺有重要作用,水利建设有望大为加速,使水利施工企业能够实质受益。推荐中国水电、葛洲坝、粤水电、安徽水利、围海股份等水利施工企业,最为看好国内水电龙头中国水电。 中国水电在中国大中型水电施工市场的占比长期保持在65%的份额,直接受益于水利水电投资加速与回款改善。 水利水电施工壁垒高,竞争呈现寡头垄断格局,市场占有率较为稳定。全国具有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公司共有10家,中国水电及旗下子公司占据8席,且短期内难有新的竞争者。水利水电工程的复杂性、综合性强,涉及的技术环节较多。相对于常规建筑业,水利水电建设施工行业的技术要求高,各类技术集成度大,施工技术装备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在坝工技术、土石方开挖、地下洞室工程、机电设备制造安装、基础处理等方面均具有专业性的要求,因此,行业进入的技术壁垒相对较高。目前,水利水电建设领域形成以中国水电、葛洲坝等三家公司为主导的市场竞争格局还将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存在。 毛利率将基本保持稳定。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门槛较高,只有三家企业在竞争,集中度较下游高,保护了较强的议价能力。下游的主要企业包括原国电系的五大发电集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以及地方电力集团等,此外,还有少量的民营与外资企业。 国内水利水电订单在中国水电中的占比在40%左右,水利水电投资加速让公司实质受益。[详细]2012-03-13 11:17

七部委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农田水利建设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意见》,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农田水利和水利基础设施等经济瓶颈领域和薄弱环节。 《意见》指出,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综合运用多种政策资源的有效模式,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合理调配金融资源,优化信贷结构,全面改进和加强水利改革发展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意见》提出,要大力创新符合水利项目属性、模式和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进一步加大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各级地方政府要按照国发[2010]19号文要求,积极通过注入资本、财政补助以及重组增加水电站、城市供水等部分优质资产的方式,支持有实力的水利融资平台公司整改为一般公司类法人,对于经整改后符合条件的水利融资平台公司,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予以支持。《意见》指出,要积极引入多元化投融资主体,创新项目融资方式,引导金融资源支持水利建设。积极发展BOT、TOT、BT等新型水利项目融资模式,通过有资质的水利项目建设方作为贷款主体,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支持水利建设。 《意见》表示,要积极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支持水利改革发展。支持符合法定条件的水利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支持已上市水利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发行上市公司债等方式再融资。积极探索建立风险补偿专项基金,完善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加大融资担保对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水利建设,探索通过业主招标、承包租赁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农田水利、跨流域调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土保持等水利项目。积极稳妥探索水利建设贷款等涉农贷款资产证券化试点。[详细]2012-03-02 09:07

金融支持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产业集群化是工业化的必经阶段,对整合资源要素、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而产业集群化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又有别于其他生产组织形式和工业发展的其他阶段。近年来,湖南省加强和改善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金融服务,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促进了工程机械等产业集群的快速崛起,为探求金融支持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参考。金融支持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工业化的必然趋势。产业集群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它使得紧密关联的企业以及相关服务和支持机构在某一特定地区集聚,可有效整合集群内的资源要素,节约交易费用,降低企业成本,增强外部经济效应和持续创新效应,形成竞争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化发展与金融的关系密切。一方面,产业集群化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同于单个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更大,对金融服务方式的需求更趋多元,对金融服务的便捷性、成本和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化为金融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集群化发展的产业通常为当地优势产业,政府扶持较多,未来成长空间较大,是金融机构重要的客户群,集群内企业的协同发展有助于节约金融机构外部信用评级的搜寻成本。因此,金融机构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支持当地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不仅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湖南省从建立产业园区、实施财税和土地优惠政策、搭建综合性服务平台等方面不断丰富和完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发展的政府扶持政策体系。全省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快速发展,龙头企业迅速崛起,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在国际国内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实现总产值1133亿元,增加值36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84亿元,利润146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13倍、12倍、14倍和21倍,规模快速壮大,已成为省内首个“千亿元产业”。湖南工程机械产业成为我国工程机械最大的生产基地,生产12大类、100多个小类、400多个型号规格的产品,产品品种占全国工程机械品种的70%,产值占全国的23%、全球的7.2%。——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突出。中联重科(000157,股吧)、三一重工(600031,股吧)和山河智能(002097,股吧)等龙头企业成为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领头羊。2010年,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两家企业销售收入双双突破500亿元,占全省工程机械行业销售收入总额的比重超过了90%。其中,三一重工的混凝土机械年销售额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2010年,全省工程机械产业实现出口4.2亿美元,是2006年的5.6倍。同时,工程机械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取得了明显进展。截至2011年2月,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和山河智能三家企业共在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生产加工基地、市场开拓、产品租赁、销售和维修中心;三家企业在境外的合同投资额超过6亿美元。金融支持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在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化发展过程中,除了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外,金融系统根据工程机械行业集群化发展的需要,积极跟进,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其主要特点是:——信贷投入快速增长。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在国际国内的竞争优势十分明显,核心企业均是行业龙头,对信贷资金的吸纳能力较强,近三年除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工程机械行业海外需求下降,贷款增速出现滑落外,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信贷投入呈快速增长态势。2010年末,全省工程机械行业贷款余额206.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2.5%,超过全省贷款平均增速91.5个百分点,全年新增109.5亿元,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扩散之前多增72.5亿元,为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贷资金支持。——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针对工程机械单套设备价值高、以信用销售为主要销售方式的特点,多家银行推出个人经营性贷款、工程机械按揭贷款、融资租赁保理业务,有效地促进了市场销售和企业回款,较好地满足了其信贷和融资需求。如长沙银行,截至2011年2月末,工程机械按揭贷款余额24.9亿元,较2010年初增长109%。根据产业链的资金流和物流特征,各家银行完善供应链融资服务,积极开展应收账款质押、发票融资、保兑仓等业务,缓解了为核心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针对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的实际,多家银行为工程机械企业提供内保外贷、海外代付、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贸易融资、境外融资担保等服务,为企业境外贸易和融资提供便利。——金融服务内容渐趋多元。湖南工程机械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其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已超出了传统的“存贷汇”服务,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针对这一特点,银行机构提供的服务从贷款、结算等传统服务拓展至财务咨询、直接融资工具发行承销等投资银行服务以及现金管理、机构理财、海外上市融资服务等领域。同时,工程机械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对出口信用保险需求不断加大。近三年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共为省内工程机械企业承保7亿美元,支付企业707.3万美元的赔偿,减少了企业损失。——金融脱媒和产融结合趋势逐步显现。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企业均为大中型骨干企业,直接融资能力较强,近几年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工具置换银行贷款的“脱媒”趋势日益明显。2006年以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和山河智能三家企业共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63亿元;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和山河智能均为上市公司,中联重科2010年在A股定向增发融资55亿元,在H股融资150亿港元;三一重工正在筹划2011年下半年在H股增发。#d1cm#page#尽管金融系统为支持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化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金融服务的深入跟进。一是金融资源配置不均,不利于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全省工程机械行业90%以上的贷款投向了骨干企业,中小配套件生产企业获取的金融资源不足。与主机企业相比,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中的配套件企业尤其是关键配套件企业的发展明显滞后。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零部件85%以上采购自外省和国外,如液压泵和底盘主要从德国和日本进口,年进口额达数千万美元。由于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不完整,配套能力不强,企业生产易受境外市场波动的冲击,主机生产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且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难以控制,不利于金融机构评估信贷风险。二是部分领域金融服务滞后于产业集群发展。通过并购重组横向和纵向拓展产业链是产业集群内核心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但我国对并购贷款占企业收购资金的比例、期限以及境外并购均设置了较为严格的条件,制约了企业利用并购贷款来实现对内对外的扩张。同时,企业对外担保、境外融资以及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政策等仍需进一步完善,企业“走出去”金融服务相对滞后,不利于集群内的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三是直接融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从湖南工程机械产业的融资状况看,骨干企业融资能力较强,三家核心企业均可以通过境内外主板市场上市、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债务性融资工具实现直接融资,但中小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以及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方面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在融资租赁成为国际工程机械企业融资仅次于贷款以外的第二大市场的背景下,湖南工程机械产业的融资租赁才刚刚起步,在企业外源融资中所占比重依然较小。四是政府扶持政策需要整合和优化。近几年,湖南在推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但缺乏整合和优化。如政府激励措施散见于各个政策文件中,从重大项目建设、技术改造、产业配套等多个方面归属于国家发改委、经信委和科技厅等不同部门,不少扶持政策的信号涵义大于实际意义,难以有效发挥对企业的正向激励作用。此外,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载体,其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在国家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形势下也面临后续配套资金不足的挑战。金融业如何进一步支持产业集群化发展 金融业支持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实践,揭示了金融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为金融业更好地支持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了启示和借鉴。一是积极探索金融支持新视角,不断拓展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路径。产业集群内企业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而产业链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要依托。金融机构应抓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这一特征和规律,从产业链的视角出发将产业集群视为一个整体,找准提高产业集群金融服务水平的有效路径。首先,应重点支持优势产业集聚分布的产业园区,打造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其次,应努力创新对骨干企业的金融服务,增强核心企业对配套企业的凝聚力和辐射带动力。第三,应围绕核心企业不断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产业集群本地配套率。二是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延伸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触角。产业集群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多元化要求金融机构主动适应,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对集群核心企业,应适应“金融脱媒”的趋势,淡化传统的信贷支持,从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境内外投资建设、拓展海外市场和兼并收购等产业发展的需要出发,为其提供银团贷款、投资银行服务、企业理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出口信用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对中小企业,依托核心企业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加强对资金流和物流的跟踪分析,弱化对抵押担保物的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供应链融资模式;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模式,探索从融资结构安排方面提供服务,营造良好的园区环境。三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不断丰富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直接融资方式。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提升,直接融资将在企业外源融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企业应进一步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债务性融资工具等方式在境内外配置资源,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实现外延式扩张和内涵式发展的有机统一。推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高收益债券的发展,培育创业板、中小企业板上市资源,建立和完善区域性的非上市企业代办股份转让市场。探索引进BT、BOT、BOOT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方式,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针对产业集群的特征,探索多样化的直接融资方式,如工程机械行业销售产品大多采用信用销售的方式,应创新融资租赁以及围绕这一融资方式而形成的融资租赁保理等金融服务;又如对高新技术企业较为集中的产业集群,可探索引入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机构投资者。四是积极健全、完善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配套政策,不断构建与金融支持相互联动的扶持机制。在产业园区搭建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整合银行、证券、保险和私募股权投资等多种金融服务资源和要素,为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的一揽子方案。整合各项扶持资金,以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科技创新扶持和上市融资费用补贴等多种方式间接投向企业,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正向激励作用。推动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从现代物流、技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和行业信息等多个方面为产业集群提供统一的生产性服务,引导生产性服务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优化金融支持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外部环境。(本文作者张瑞怀系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副行长)[详细]2011-05-31 10:29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