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须加力 新兴产业发展切忌走老路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该走什么路?两会上,政协委员就此话题展开激烈讨论。

重“量”莫如重“质”

自201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然而,产业发展中不同程度存在发展质量良莠不齐、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不足等突出问题。

民革中央提案认为,其具体表现:一是产业规模界定不清,产业概念弱小散乱;二是资金扎堆后端制造环节,新兴产业低端化,重复建设迅速导致产能过剩;三是技术创新投入有限,商业模式模仿严重,发展后劲不足;四是政府补贴发放和监管不到位,引发企业寻租和弄虚作假,项目实效大打折扣。

据此,民革中央认为,我国必须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实效。

一是促进有条件的产业或子行业尽快完成产业整合和国际化发展。切实解决机制体制障碍,尽快促进关键产业或子行业完成产业整合,在整体上提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太阳能光伏、LED半导体照明等有广阔发展前景但同质化生产能力过剩的行业,应研究制定并购促进等支持办法,推动重点企业的并购重组、整合产能;尽快启动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变光伏大国为光伏应用大国;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从而分散单一市场带来的风险和扎堆国内市场带来的压力。

二是完善机制,下决心解决“一哄而上”和“无序上马”的问题。要切实提高地方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质量,避免因商业模式雷同而陷入新一轮的恶性竞争;地方政府应尽量把工作重点放在机制体制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培育上来;要重视直接融资的重要性,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三是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培育产业链和创新体系。要特别关注源头型研发力量的新成长点,对从事原创性研究且运行机制较市场化、具有核心科研优势和市场前景的研发机构和研发团队应给予高度关注,集中力量重点投入。

四是政府补贴要有所侧重,并适时开展政策评估。

3D打印须避免投资过度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刘志彪表示,对3D打印产业这个正在兴起的成长产业,一定要吸取过去发展新兴产业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过去的经验教训证明,一旦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全部注意力都被某个或某几个热点新兴产业吸引,那么必然造成投资过度、产能过剩和盲目重复竞争。

为此,刘志彪建议: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政策,不能仅明确扶持的产业门类,更要鲜明地指出政府不鼓励发展什么,门槛在哪里,以及严格限制发展什么。如为了避免走前一轮新兴产业发展中加工环节过度膨胀、无序竞争的老路,不仅要明确扶持设备研发和装备业,更要明确为一般性加工环节的制造企业制定进入门槛。我国光伏行业的困难,除了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企业主要集中于太阳能产品的加工环节,大量购买资本密集的国外专用设备扩张产能,国外设备厂商赚走了行业景气阶段的主要利润。3D打印产业的发展,要坚持支持投资于产业链上的核心产品。如果全靠购买国外设备低端加工,将没有任何前途。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主要依靠内需。只有建立在内需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的自主技术创新。3D打印机一定意义上属于“广泛”的装备制造业,可以参考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支持思路,重点对消费者、使用者和对采购企业进行政府补贴和增值税抵扣。当前,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方面已经成为3D打印机的先导性应用市场。对这类使用者在政府采购上要给予倾斜支持。

三是致力于抢占新兴产业的研发等产业链的高端,避免过多企业集中于低端、“制造”当中只会“造”不会“制”。从产业链看,可以考虑在战略上将3D打印机这一核心技术分类为信息技术、精密机械、材料科学等,针对其中的若干重点企业给予支持,鼓励其尽早占领产业技术创新高地。

四是优惠政策要重点向研发环节倾斜,避免以产能规模为标准进行支持的思维惯性。指导3D打印技术率先突破需要有充分的预见性,要集中力量支持具有研发突破潜质的企业,让其参与国际优秀科技资源的竞争,在国际范围内形成龙头企业。为此要使优惠政策集聚在研发关键环节而不是产能爆发环节,坚决避免GDP思维和所有权思维,避免按照公有化程度、企业产能规模等非技术和效率标准制定优惠政策的倾向。

五要从产业特性引导行业成长,避免行政主体驱动的投资发展。既要避免将这个行业做成形象工程,也要避免“圈地规划”一哄而上。3D打印机的发展方向主要就是两个,一个就是高附加值的核心“打印机”装备类产品,另一个就是特种耗材类的新材料。从市场结构特征来看,现在正处于行业创新的活跃期,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能发展起来的企业也应该只有几家。为此要避免各行政区域内政府竞相上马,过度竞争。重点在若干产业链环节支持几家团队实力强、研发基础扎实的企业作为发展这个产业的先导。

六是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3D打印机突破专用设备制造的范畴,能够使很多制造业产品不再需要专用化设备,同时,制造模式能够更加贴近消费者需求,制造业的“个性化定制”、“柔性定制”将更接近现实。模具行业、机械制造行业等传统制造业都将面临重大变化,在这些行业比重比较大的地区,应当研究3D打印机应用对这些行业的影响,加大传统行业与3D打印产业的融合。

税收扶持要给力

全国政协委员张波表示,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应当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使之成为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的增长点。但是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达不到国家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目的,存在针对性不强、政策过于笼统、优惠力度不够等问题。

他举例说,现行政策对软件开发企业销售自行开发的软件产品,增值税负超3%部分即征即退;对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实行了定期减免和优惠税率相结合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优惠税率。但是这些政策都不是单独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置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只能在现行优惠政策中选择适合自身的某项或者某几项政策使用,有的企业甚至无从选择。

因此,张波建议:一是减轻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值税负担。建议比照国家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自行开发的产品,增值税负超过3%的部分给予即征即退的优惠政策;对于企业致力于提高自主研发水平而进口国外先进设备、开发中所必需的原材料和相关配套零件,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进口关税。二是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优惠目录,并出台定期减免及优惠税率等所得税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享受“三免三减半”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期满后,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三是鼓励企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惠政策。

责任编辑:Le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新兴产业 发展
相关阅读

新年抢跑新征程 多地重大项目出炉

新年伊始,地方陆续公布2023年产业发展重点,其中以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详细]2023-01-10 14:32

新兴产业加速集聚 辽宁创新驱动振兴发展

抚顺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智慧大脑”,让这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焕然一新。“以前要获得一组生产数据,工程师得到现场花6个小时收集,现在只要1分钟。”指着百余块屏幕上显示的生产控制信息,公司炼铁厂厂长孙智强说。 沈阳五颗珍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开发的100名“数字员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能帮助疾控部门进行疫情流调排查。传统产业在创新中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在创新中加速崛起。近年来,辽宁坚持把创新作为驱动振兴发展的第一动力,依靠创新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奋力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辽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9%;新能源汽车、服务器、集成电路等工业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2倍、94.5%、4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0.3%。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均超过12%。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国家既定战略,要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坚持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牢记嘱托,辽宁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装备制造、冶金、石化等“老字号”“原字号”产业赋能增效,以“智变”求“质变”。目前已完成109个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建设,经过升级改造的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1.2%,运营成本平均降低15.6%。 着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和数字经济等“新字号”产业发展,加速集聚新动能。目前,辽宁高新技术企业达8107家,是2012年的8倍;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8158家,是2017年的8.7倍;雏鹰企业3017家、瞪羚企业547家,创新创业沃土上的新苗越来越多。 创新能力提升依靠创新生态优化,辽宁以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打造生态、厚植土壤。“辽宁出台科技创新条例,实施科技引领创新工程,一体推进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工作。”辽宁省科技厅厅长王力威说。 从引导企业走向“专精特新”,到培育成长为“小巨人”,再到变身“单项冠军”,辽宁组织科研人员上门服务、举办培训,惠及科技企业1.2万家。出台政策,梯度培育,让新兴产业不断深耕赛道,2021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1.2%。辽宁冷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去年落户沈阳市浑南区,从选址到建成投产,仅用时3个月。公司创始人孙东明说,如今公司成功研发出高性能多级微型半导体制冷芯片,月产能已达30万枚。 让企业做“盟主”,辽宁构建省级实质性产学研联盟400个,提升类产学研联盟628个。针对产业链、创新链上的“堵点”“断点”,辽宁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省级“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267个,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91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340项、研发重大创新产品257个。曾成功研制亚洲最大风洞装置用压缩机组的沈鼓集团,去年牵头多所高校、科研院所成立产学研联盟,已开展联合攻关100多项。 实施“兴辽英才计划”,集聚创新人才。自2018年启动以来,该计划已累计投入10亿元,支持和奖励各类英才1341人次、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120个。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详细]2022-08-31 16:57

安徽新兴产业跑出加速度

6月30日上午,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在安徽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举行,标志着安徽新能源汽[详细]2022-07-22 14:48

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考察团调研山河智能

6月2日下午,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伟率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考察团实地调研山河[详细]2021-06-03 10:56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形势判断及“十四五”发展建议

在诸多有利政策支持下,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作用。同时,[详细]2021-01-26 09:11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