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核咸宁核电设备转至陆丰 内陆核电重启不乐观
原能源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近日呼吁尽快启动内陆核电,核能协会今年5月的一份报告也已上交至相关部门,希望内陆核电重启进一步提速。
然而,12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给中广核的一则复函,给内陆核电站重启的意图泼了一盆冷水。该复函同意中广核将咸宁核电站主设备锻件及零部件转移至陆丰核电站的申请。广东陆丰核电站是中广核旗下正在筹建的沿海核电站。
咸宁核电站此前一直欲建成 “国内首个内陆核电项目”。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在“十二五”内陆核电站开建堵死、重启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中广核申请项目设备调配意在省去高额的财务成本。
据了解,去年国务院明确“十二五”期间不安排内陆核电之后,湖北咸宁、江西彭泽、湖南桃花江3个已获批文的内陆核电项目均处闲置状态,截至目前总投资已超百亿元,单个项目每年的财务费用均在1亿元以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试图采访中广核,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巨额财务费用压力/
前述国家核安全局复函提出了调配设备制造、标识移植和监造验收等三方面核安全管理要求,中广核对该锻件的使用和运行安全承担全面责任。
记者看到,在设备清单表中设备迁移基本是咸宁项目1号机组迁移至陆丰项目1号机组,咸宁项目2号机组对陆丰项目2号机组,涉及中国一重、东方电气、哈电集团、上海电气等核电设备制造企业。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由于去年10月24日国务院通过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十二五”期间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内陆核电重启至少还需再“熬”两年,项目搁浅带来的财务费用十分高昂,中广核此举意在减少这笔损失。
参照中电投江西彭泽核电站每年所需支付超过1亿元的财务费用和2000万元厂址维护成本,中广核咸宁核电站可减少的损失十分可观。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任浩宁认为,中广核此举传递出“内陆核电短期重启无望”的信号。他表示,作为央企的中广核有着敏锐的政策嗅觉,在内陆核电重启前景不明朗之际,选择设备迁移是无奈之举。
公开资料显示,咸宁核电站由中广核和湖北能源(000883,SZ)共同投资,双方股权六四开,拟总投资超600亿元,从选地、规划、前期准备,到2008年3月4日正式签署协议历时20年。遗憾的是,在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后,中国核电项目停摆,这个曾与湖南桃花江争夺国内首个内陆核电项目的核电站处于搁浅状态。一年之后,中国的核电项目重启,但也仅限于沿海核电项目。
记者查阅咸宁核电站投资方之一的湖北能源相关公告获悉,专门负责运营咸宁核电站的咸宁核电有限公司注册资本9亿元,截至2012年,项目总投资达36亿元。
与咸宁核电站“同病相怜”的还有江西彭泽和湖南桃花江两个内陆项目。目前三者的投资金额均在30亿元以上,同处于闲置状态下的难兄难弟不得不面临等待的痛苦及由此带来的高昂财务费用和维护成本。
或受益于能源结构调整/
有人撤退亦有人进场。
今年10月9日,中国核建下属核建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与江西瑞金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江西瑞金核电筹备处。在内陆核电前景不明朗之际,这一“逆势”举动引起广泛关注。
“中国核建显然是提前布局,同时也是试探性举措,毕竟相关政策没说"十二五"以后不安排内陆核电,据我了解,主管部门对此不置可否。”一消息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随着雾霾天气日益受到关注,能源结构调整越来越被广泛关注。
在12月初举行的能源年会上,陆佑楣指出,我国现在的电力结构不太合理,火电比例过大,在2012年发电量中占比达78.6%,而核电仅为1.97%,不利于节能减排。从世界范围来看,核电的规模化应用技术较为成熟,而我国沿海的核电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因此应尽快重启内陆核电。
陆佑楣还透露,中国工程院已设立两个内陆地下核电站的课题,预计2~3个月内可拿出研究成果并上报相关部门。
林伯强则认为,眼下雾霾天气与这种不合理的能源结构不无关系,即使在建核电项目全部达产,核电占比只有4%左右,煤炭占比不下降,空气治污无从谈起。他表示,核电占比至少达到10%,且提升其他清洁能源比重,能源结构才算合理。按照其设想,算上目前国内在运的17台、在建的24台核电机组,未来我国还需再建约80个核电站,这一规模之下,发展内陆核电势在必行。[详细]2013-12-24 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