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新型城镇化不要急着脱离乡土

2013/01/11 09:47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然而当下,不少地方还在走“土地依赖”的城镇化之路。

城镇化是否就意味着造城?是否就只能让农民进城?农业和乡土还能不能为城镇化提供动力?符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生态文明要求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哪里?

图为村民在苗圃园浇水

图为村民在苗圃园浇水

本版即日推出“探路新型城镇化”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首期关注:紧邻5A级景区的海南保亭县三道镇什进村,2010年开始依托大景区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这一被称为“大区小镇”的开发模式,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它盘活资源的方式使得“乡不动,城入村”成为可能。企业投资对民居和环境进行改造,而原生态的农村风情就成了旅游资源。村民可以自己种地,也可以为企业种地,林边地和坡地则租给企业建旅游设施。短短3年间,原本镇里最穷的村,人均收入就从2170元升到9000多元。

1月7日,景区二期工程开建。本报记者前往调研,观察这一模式给当地带来的变化。

不动农田,开发用地哪里来?

用的多是林边地和坡地,租期60年

春节将至,许多慕名到海南保亭县三道镇的游人,只闻大区小镇,不识什进村。殊不知“大区小镇”是一个旅游开发模式,什进村才是地名。

3年前,什进村还靠传统的农耕业谋生,48户人家还有12户住茅草屋。其实,什进村地理位置很好,1公里外就是国家5A级景区呀喏达热带雨林,却只能抱着金山守穷。直至2010年,“大区小镇”旅游开发模式在此启动,将景区周边的村庄、小镇纳入规划,什进村的面貌才焕然一新。

当时,三道湾大区小镇旅业有限公司和村集体合作,开发布隆赛文化旅游区。整个项目涉及三道湾110平方公里、49个自然村,什进村是整个项目的起点。

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实现分红收益。开发企业出资为农户统一规划建造黎族风情别墅,还向村民发放助残金、助学金等,60岁以上老人有养老金。商业街建成后,每户将获得12平方米的铺面和5间客房作为经营管理收入。2012年,村民从公司获得的收入达1180万元。

“开发不动一分农田、不砍珍贵树木,用的多是村集体所有的林边地和坡地,铲掉的青苗、水井、猪圈等地上附着物,每样都列清楚赔给我们。”村民董开精说,最初他强烈反对,还和其他村民联名到法院起诉公司。而今他鼎力支持,还说服那些不肯和公司合作的农户,因为村民利益有保障。

这种开发模式,没有让老百姓与当地发展脱节。但村民一开始并不相信这些设想。公司进驻需要办公场所,却没人愿意提供。村民高秋艳以前跑过运输,思想比较开明,把自己刚建成、打算用来开小超市的两层小楼,租给了公司。

如今,她过上了以前向往过的“城市”生活——告别了起早贪黑的劳作,住在三层别墅里,在家门口的旅游公司上班。

“农田要是租给公司,我们还可以接着种,收成归我们,还有租金拿,这样还不够吗?”高秋艳跟那些不肯合作的村民说。

项目开发方坦言,尽管没有遇到征地式开发的阻力,但困难也不少。董开精说的那次诉讼,起因是公司没直接与村民沟通,过多依靠当地政府做老百姓的工作。后来,他们改变工作方法,主动融入村民生活,得到了多数村民的认同。

“合作细则是公司和村民们逐条协商定下来的,租金也是衡量土地年产出值后约定的。”公司土地前期部总监赵金瑞说,一部分旧村舍将作为村史博物馆的主体保存下来,与晒谷场、祭祀广场、黎陶坊等,构成文化旅游区的重要景点。

但仍有9户村民不愿合作。其中一位村民表示,他赞同旅游开发,但要提高土地租金,每年5000元/亩的租金,要60年一次结清。公司没有同意,也没拆他的房子。

三道镇党委副书记胡陈夫反对一次性给村民太多钱,“60年的钱都拿了,金山银山花完了,子孙后代靠什么?”

先民生后开发,企业如何盈利?

投资回收周期拉长,但赢得区域开发的优先权

大区小镇的核心理念,是企业与当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打破传统旅游开发“景区一派繁荣,周边依旧贫穷”的局面。

1月7日开建的布隆赛二期工程,仍然先建民居后建酒店,先民生后开发的方式不会改变。

据了解,三道湾大区小镇旅业有限公司隶属的北京春光集团,目前已投入资金1.3亿多元。据该集团海南区域总经理宋伦透露,公司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2.7亿元的授信,以保证建设资金充足。

北京春光集团董事长王启春表示,传统旅游开发均将规划区内的居民迁到区外安置,导致他们“离土、离乡、失地、失收”。当一次性补偿款消磨殆尽时,除了种地没有其他技能的农民,面对没有土地的未来和城市化的进程,生存成了大问题。

而大区小镇则是“没有围墙、不设门票”的旅游景区。它不再通过圈地造景、卖门票来实现赢利,而是依托大型旅游区的客源优势,通过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的配套功能,延伸拓展大风景区的旅游服务,获取比门票更庞大的旅游消费利润。

前来取经、参观的企业络绎不绝,但是真正参照这一模式开发的却屈指可数,很多都因为投资回收周期较长而打了退堂鼓。

“这不是输血模式,企业一定是经营模式,否则不能长久。”宋伦认为,企业选择大区小镇模式,就一定要懂得如何利用它产生利润、做出特色。回收周期长,但起码要能赢利。2013年布隆赛预期营业额700万元,旅游区全部建成后每年预期收入为5000万元。

“如果不和村民打好交道,搞掠夺资源式开发,企业怎么能长久生存?”宋伦说,“做好了民生,就有了很好的声誉,将来我们再在这里做开发,就比其他企业有优势,从而赢得区域开发中的优先权。这是否也是一种利润呢?”

赵金瑞告诉记者,元旦假期,布隆赛酒店的客房全部爆满。来自沈阳的“候鸟老人”谢大爷认为布隆赛“既有乡村风貌,又有现代感”。他住在呀喏达景区附近,慕名前来参观,顺道帮朋友打听有无客房出租。不少村民表示,最近接到不少这样的询问电话,还有人想买他们的房子。

村民小组组长董森说:“现在我们住上了别墅,有稳定收入,就觉得比在城市里生活好。城里人太多,住的没有我们宽,空气也没有我们好。而且城市消费高,就算每月挣5000元,也比不上我们现在每月在公司挣1500元。”

在一些村民看来,做农业就像赌博,台风一来,大半年的辛苦可能全白费。“村里很多妇女,以前插秧种地,日晒雨淋的,又瘦又黑。如今脸上也有了光泽,年轻了很多。”有了固定收入、社保,很多人都不想种地了。

村民对城市生活的态度也变了。吉秀美在自家别墅里腾出3间客房,投入2万元开了村里第一个农家客栈,目前已收回成本。她说:“我也想去镇上或县城生活,可是去了干什么呢?得有工作,要么就得有铺面。”

缺乏依托资源,怎么培育产业?

第一产业做底子,引入第三产业,利于农民融入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大区小镇”发展模式的前提。宋伦坦言,大区小镇的模式并不能遍地开花。

那么,对于那些没有类似资源优势的乡村,城镇化又该如何进行?胡陈夫说,之前,什进村很多房子都是在政府帮扶下建起来的。但政府的帮扶有限,主要是道路硬化、危房改造等。

“城镇化不只是建镇造城,更重要的在于和产业的培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海南省省长蒋定之认为,海南面积小、人口少,有省直管市县等优势,在全国最有条件实现城乡一体化。

“城镇化不仅要让农村的有效资源留下来,还要产生效益,支撑可持续发展。因此,以土地为主的城镇化建设必须转化为以人为主。”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李兵弟认为,不能只为了解决农村面貌问题,而是要城镇化促进城乡资源的统一配置,建立“城市反哺农村”的新型城乡关系。

“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发展一个村镇,首先要考虑什么样的产业能和农民当下及未来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农民成为产业链条中的一部分。”宋伦建议,一方面,不需要完全改变农民原先的生产模式,以第一产业做底子,引进旅游业,形成观光农业、农庄休闲度假等业态。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原本的农业也就有了附加值。另一方面,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在产业发展中提升农民的生存技能,使他们在产业发展中受益。农民不是重复原来的生活,而是在新的产业链中找到新生活。

“城镇化要让老百姓有自己的造血机能,跟上社会发展。否则只盖一堆房子,甚至有可能提高他们的生活成本,农民没有办法生存下去。”宋伦表示,政府做好规划是植入产业的前提。企业能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才能增加农业附加值。

“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脱离了现代农业和农村稳定发展的支持,单纯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是一条危险、不可持续性的道路。”李兵弟建议,进一步明确住有所居的政府责任,稳定宅基地供给制度和农民建房的基本制度,防止大拆大建农房、强行集中农户的做法,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国务院发布!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一文看懂

国务院日前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4项重大行动、19项重点任务及有关政策措施。一文读懂! 速览—— 一、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 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 保障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受教育权利 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 扩大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覆盖面 二、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促进产业园区提级扩能 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 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三、实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 提升城际通勤效率 强化产业分工协作 加快市场一体化建设 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四、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 加强城市洪涝治理 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推进绿色智慧城市建设 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行动 6项重点任务 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 (一)发展方向 以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为重点、兼顾城市间流动人口,进一步拓宽城镇落户渠道,努力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逐步使未落户常住人口享有均等化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 (二)有6项重点任务 1.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全面落实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要求,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城市落户条件。 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 各城市要因地制宜制定具体落户办法,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完善全国公开统一的户籍管理政务服务平台,提高户籍登记、迁移便利度。 2.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把握人口流动客观规律,推动相关公共服务随人走。 各地区在动态调整基本公共服务配套标准时,要增加常住人口可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按照常住人口规模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推进居住证与身份证功能衔接,健全以公民身份号码为标识、与居住年限相挂钩的非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稳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常住地供给、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3.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 完善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     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重点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面向社会提供培训服务。 稳定职业院校面向农业转移人口招生规模,以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和家政服务等用工紧缺行业需求为牵引,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 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 推进就业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 4.保障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受教育权利。 以公办学校为主将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地义务教育保障范围,加大公办学校学位供给力度,持续提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 加快将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地中等职业教育、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范围。 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 依据常住人口规模变化动态调整、统筹优化各地教师等人员力量。 5.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 鼓励有条件的城市逐步将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市住房保障政策范围。 加大农业转移人口经济可承受的小户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积极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支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市场化方式满足农业转移人口住房需求。 逐步使租购住房群体享有同等公共服务权利。 在具备条件的城市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6.扩大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覆盖面。 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 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 全面落实持居住证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增加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数量。 深入推进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为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提供兜底保障。 (三)具体有这些政策措施 1.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政策。 进一步推动转移支付、要素配置等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    完善中央财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制度,人口净流入省份可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省对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 落实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较多城市倾斜政策,发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城市的支持作用。 建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合理安排人口净流入城市义务教育校舍、保障性住房等用地指标。 城市政府要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权益保护和人文关怀。 2.健全进城落户农民农村权益维护政策。 规范开展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不得以退出上述权益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 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 4项重点任务 (一)发展方向 以冀中南、皖北、鲁西南、豫东南、湘西南、粤西、川东等城镇化潜力较大的集中片区为重点,兼顾其他城镇化率低且人口规模大的县(市、区),在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方面加快突破,构建产业梯度布局、人口就近就业、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二)有4项重点任务 1.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依托各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培育引进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链主”和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专精特新企业集聚,打造专业优势突出、协作配套紧密的产业集群。 引导劳动力丰富和区位便利地区发挥要素成本优势,实施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优化升级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等就业容量大的传统产业集群。 引导工业基础良好地区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引导资源能源富集地区促进能源化工、大数据等产业集群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省级政府要“一县一策”明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培育要求,引导重大产业项目在潜力地区集群布局。 2.促进产业园区提级扩能。 推动同质低效产业园区整合升级,构建高水平专业化产业服务支撑平台。 建立健全以亩均效益为重要考量的产业园区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扩区、调区、升级的重要依据。 新增工业用地全部以“标准地”供应,推行用地审批承诺制,推广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等灵活供地方式。 提升园区设施和服务标准化水平,加强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建立投资全周期一站式服务机制,鼓励引入专业化运营主体。 3.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 加大潜力地区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优先在产业园区周边布局。 对接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动态调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推动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县域中职学校、合作开展一体化办学。 创新校企协作育人方式,推动企业参与制定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鼓励职业院校聘用企业专业人才兼职任教,推广“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培养模式。 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吸引企业家兴业创业。 便利人才跨区域流动,推动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全国互认,为急需紧缺人才提供户籍办理、子女入学、创业投资等“一站式”服务。 4.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推动有条件省份培育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有效分担省会城市非核心功能。     推动节点城市提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高等院校和高水平三级医院规划布局,辐射带动市域人口集聚。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等重点任务,加强规模较大的中心镇建设,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深化赋予特大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 引导人口持续减少的县(市、区)转型发展,促进人口和公共服务资源适度集中。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 (三)具体有这些政策措施 1.健全产业跨区域新布局激励机制。 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潜力地区与发达地区加强产业对接协调,创新飞地经济、托管运营等产业合作模式,健全产值指标等利益共享机制。 完善跨省份产能布局等量或按比例置换机制,建立排污权等指标随项目按比例转移机制。 便利企业跨区域流动,推行经营主体迁移跨省通办。 加强考核引导,支持国有企业向潜力地区倾斜布局。 2.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建立以亩均效益为导向的土地差异化供应机制,推动零散工业用地向园区集聚,加大力度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 支持在潜力地区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综合运用增减挂钩等政策工具,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支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重点项目建设。 完善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差异化自然资源管理政策。 鼓励将潜力地区建设项目按程序纳入省级重大项目清单,探索对产业链关联项目涉及的多宗土地实行整体供应。 3.加强资金多元投入保障。 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支持潜力地区园区设施、职业教育、市政设施等建设,设置专门额度支持产粮大县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完善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省级财政可统筹相关资金支持潜力地区发展建设。 加大对潜力地区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 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作用,支持潜力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项目建设。 研究综合运用财政、土地、金融、产业等政策,支持潜力地区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实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 4项重点任务 (一)发展方向 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依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共同发展,培育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推动通勤便捷高效、产业梯次配套、生活便利共享,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 (二)有4项重点任务 1.提升城际通勤效率。 稳步推进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建设。 充分利用干线铁路提供城际列车服务,优先利用既有线网资源开行市域(郊)列车,沿通勤客流主廊道有序新建市域(郊)铁路,推动小编组、公交化运营。 探索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向周边城镇延伸,鼓励采用大站直达等停靠方式。 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实现“零距离”换乘和一体化服务。 加快建设都市圈公路环线通道,全面畅通都市圈内各类未贯通公路和瓶颈路段。 2.强化产业分工协作。 超大特大城市要聚焦核心功能定位,有序疏解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非核心功能,增强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能力。 周边中小城市要发挥比较优势、主动承接功能转移,形成以先进制造为主的产业结构,与超大特大城市开展“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生产+服务”等协作,构建中心至外围梯次分布、链式配套的产业格局。 加强都市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围绕产业升级主攻方向,共建一批高水平创新联合体、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中试孵化基地。 3.加快市场一体化建设。 推动准入标准一体化,加快实现都市圈内涉企审批流程标准化和信息互联共享,清理经营主体迁址变更登记障碍。 推动市场监管一体化,以食品药品、知识产权、客货运输等为重点,加强监管标准衔接和执法协作。 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加快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共享项目信息、互认经营主体、互通电子服务。 4.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超大特大城市要有序疏解过度集中的高等教育和优质医疗资源,支持与周边城市开展优质中小学、三级医院等多模式合作办学办医,推动跨城市医院检查结果互认。 推动住房公积金异地业务协同。 推动政务数据互联互通,联合制定同城化无差别受理事项清单,加快实现高频政务事项跨城市“一网通办”。 健全重大灾害和公共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应急救援协同保障。 (三)具体有这些政策措施 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统领作用、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加快推动都市圈发展规划落地实施,建立健全省级统筹、中心城市牵头、周边城市协同的都市圈同城化推进机制,推动规划统一编制、项目统筹布局、政策协同制定。 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都市圈建设项目,将都市圈产业协作配套项目整体纳入省级重大项目清单。 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5项重点任务 (一)发展方向 以人口规模大密度高的中心城区和影响面广的关键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抓好城市地下管网等“里子”工程建设,加快补齐城市安全韧性短板,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二)有5项重点任务 1.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以水电路气信邮、供热、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类等配套设施更新及小区内公共部位维修为重点,扎实推进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有序实施城镇房屋建筑更新改造和加固工程。 因地制宜实施小区环境及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建筑节能改造等。 以“一老一小”人群需求为重点,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2.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加快解决工薪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稳定工薪收入群体住房预期。 采取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等多种方式,推进城中村改造,切实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 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超大特大城市辖区内的山区县(区),打造一批具有隔离功能的旅游居住设施,升级一批医疗应急服务点,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城郊大仓基地,提升城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3.加强城市洪涝治理。 加快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加强雨水管网和泵站建设改造,开展排涝通道系统整治,稳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海绵城市建设。 按时全面完成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和吉林、黑龙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体系化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4.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 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推动完善城市燃气、供热等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深入开展城市管道和设施普查,有序改造材质落后、使用年限较长、不符合标准的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老化管道和设施,加快消除安全隐患,同步加强物联感知设施部署和联网监测。 加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和管网互通。 强化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基础,构建级配合理、功能完善、顺畅通达的路网体系。 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 5.推进绿色智慧城市建设。 加快建立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推广绿色建材、清洁取暖和分布式光伏应用。     加快居住区充电设施建设,推动公共停车场、具备条件的加油(气)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配建快充、换电和加氢设施,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 积极推进“千兆城市”建设,加快实现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城区连续覆盖和重点场所深度覆盖,推动北斗应用融入城市建设管理。 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三)具体有这些政策措施 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 加大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城市排水防涝、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支持力度。 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项目予以积极支持。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项目。 采取特许经营模式,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 有效发挥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作用。 支持符合条件的城市更新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落实相关税费优惠减免政策。 研究完善城市更新的土地和规划政策,允许土地用途兼容、建筑功能混合。[详细]2024-08-01 13:17

十张AI电报带你看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

 十张AI电报带你看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详细]2024-03-07 14:12

总投资30027.39亿元,2024年1月全国重大项目开工情况(2月汇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2022年增长3.0%[详细]2024-03-04 13:44

新型城镇化建设敲定“十四五”施工图

近日,《“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方案》从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详细]2022-07-13 10:57

国务院批复同意《“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

据中国政府网6月7日消息,国务院原则同意《“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各有关部门要[详细]2022-06-08 15:41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