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国:解决外贸问题应先改变制造业发展环境

2012/12/30 09:37人民网

29日,在2012财经战略年会主题分会“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上,商务部研究院院长、研究员霍建国表示,支撑外贸发展的不是外贸本身的问题,是制造业的问题,制造业竞争力和劳动生产力决定了外贸。所以要想解决外贸问题,应该改变制造业的发展环境。

以下为霍建国发言全文:

我就谈一点外贸的看法。我理解历史上看外向型经济还是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是它主要的内容,当然后期外向型经济的概念逐步在扩大,包括产业升级的治理,包括走出去。单纯从贸易的角度讲现在有一个趋势,现在强调内需为主,外贸在发展过程当中消耗了大量资源,效益又不高,批评外贸的声音还是不少,我们还是要坚定外贸发展的信心。

去年讲外需的时候,我们也在讲稳定份额,外需不好搞,但是要考虑目前已经产生的变化,就是在05年之后,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外贸的结构和质量、效益已经在发生变化,所以我是觉得市场还是决定一切,要关注这些变化。今年广东和江苏的差距,以及江苏和山东的差距,如果让我总结,我认为广东转型升级起步早,江苏是上半年负增长了之后突然感到紧张才全体动员,但是江苏有特殊情况,有一个光伏产业重创的问题,还有船舶不景气的问题,从去年4季度到现在,现在广东8.2,江苏是3.8还是4,河北是负的。现在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这个结构在迅速产生变化,加工贸易在急速下降,现在进出口比例可能还在38,但是单从出口已经到32%点几,加工贸易控制在1/3还是比较合理的结构,问题是如何实现转型升级的问题。

我们觉得现在应该对我们发展外贸认识的更清楚一点,支撑外贸发展的不是外贸本身的问题,是制造业的问题,制造业竞争力和劳动生产力决定了外贸。如果外贸竞争环境条件的变化,也是由于这两年中国制造业不景气造成的,制造业大幅度回落,从增长16%、17%的高点,回落到14、15%,现在维持在10%,所以现在制造业投资回报率仍然是很低,是3到6,理财是4.5,企业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投资搞实业。所以要想解决问题应该改变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党的十八大已经说的很清楚,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像这些怎么调整。而且我们的制造业去年超过美国,刚刚超过,我们自己就觉得自己不灵了,现在很多人都说我们的制造业困难重重,很难继续往前发展的。1825英国成为全球最高的制造业大国,它的最高市场份额到了40%,美国在1889年超过了英国,它最高的份额是43%,日本也是在83年之后制造业竞争力数字显示是他在全球制造业前多少项创新里占了一半,中国现在的制造业只不过从规模和整个布局、产能产量上刚刚进入到第一,刚刚确立了规模优势,往后是制造水平的问题,所以这是一条线,我们应该对它有信心。为什么不敢想象我们外贸出口市场份额是18%,商务部不敢想,但是今年我们是到了11.1%,前两天公布是去年10.4、10.5,到了11.1%,到“十二五”可以到13%的水平,整个全球贸易才增长2.5%,所以我们的发展潜能还是有的。

再一个是如何实现创新发展,怎么构建新的竞争优势,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大家都在说转型升级构建新的竞争优势,我本人理解转型升级不意味着我们放掉手头都去搞光伏产业,都干中高端。对于企业来讲认真干好你的产品,你这个产品能够有附加值,投入产出能够有效益,本身就是在转型,在升级,企业微观上应该这样理解。国家的转型升级有一个总的考虑一二三产的布局问题,或者是中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问题,企业不管干哪行,做好你这个产品卖出去了,如何再做出品牌来,像苹果似的能够获得超额利润,你就做的很好,所以对于构建新的竞争优势确实应该好好去研究。

现在讲的比较多的就是进出口平衡,但是我觉得还没有讲到位。进出口平衡是从量上讲,扩大进口,一方面满足国内的技术更新需要,另一方面平衡掉失衡,但是实际上真正的外贸价值是在于如果你能够处理好通过进口作用于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使得这个产业再能够出口,然后你再进口,再装备,这种良性循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有一个非常默契的配合。过去是属于很多投资领域肯定不审批,不同意他干,只有国企才能干,民营不能干,所以他只能干鞋和袜子,所以导致产能过剩,涉及到投融资的改革问题。

从走出去看,现在确实苗头不错,今年11月份是620多亿,增长25%,全年超过700亿。比较好的一个现象,像三一和中联在美国和加拿大收购这些中小型制造业,很多中小企业本身也有他产品的销售渠道,也有他独立的技术,收完了之后技术上至少借用一部分,同时市场上可以把你的产品和他的产品融合在一起有一个市场的促销,但是这是需要一个经营能力,就是把走出去和构建海外的营销网络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不可能全部自己去布点搞自己的销售网络,这是一个捷径。当然有的企业也可以在海外拓展下游的营销网络,所谓新的竞争优势,老的经常说都是集中在制造业,走向两头就是新的竞争优势,上面走困难,下面可能更容易一点,要加快这个进程。包括外资,我们都应该放开一点思路,外资现在一个是盯着服务业,一个是盯着关键领域的市场需求问题,我们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关起门来自己搞,还是要有合作合资问题,适当开点一点会加快这种发展。包括现在援外和工程承包怎么结合起来,怎么样培育一些跨国公司,所以这些方面是需要下工夫的。但是对于企业来讲就是认认真真把产品经营好,有改观,有效益就是好事。

最后关键还是在市场化改革,要想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能力的话,需要配套改革。上午刘伟讲的是大的改革思路,但是从目前制约发展的首先还是制造业,制造业整个的发展环境是有问题的,信贷也好,资源也好,投融资政策也好,所以我一直主张投融资体制要继续放开,要允许各种不同的经营主体有选择的投。包括汇率要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效果非常好,不要配合美国给他一个升值,没有必要,就认认真真尊重市场规律,该升值就升值,该贬值贬值,效果就已经很好了,企业也基本认帐。而且相对这两年偏紧一点的环境,只要把市场环境改造好了,企业反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加快转型升级,效果会比你去重点支持一部分来的还快。汇率利率市场化涉及到人民币汇率问题,靠安排解决不了人民币汇率问题。当年和苏联东欧就是搞这种安排,那时候欠的帐永远做不平,现在没有必要做这样走。小量起步也可以,在金砖国家里推也可以,但是要试点。

另外是关于贸易摩擦问题,像欧美是冲着我们竞争力强的产品下手,哪个企业起来打你哪个,但是我们真正的被动还不在这里,我们真正的被动是人家经常在场合拿出你的文件,对出口企业要支持多少钱,或者给创新型企业要贴多少钱,这些东西非常被动,我们现在也没招。再一个,从骨子里讲,这些东西我们到底对它是什么样的看法,公平竞争要不要,还是要维持一部分重点企业优先发展,还有银行信贷公开透明,确实值得我们研究。如果在有些方面调整调整,会变得稍微主动一点,不至于像目前那么被动。贸易摩擦应对是另一套体系的问题了,就不多说了。

还有是国内统一大市场分为是一个大问题,我们现在老在说要鼓励我们的企业创造更多的跨国公司,我在想一个公司国内贸易流通或者是制造业和流通业都不可能,跨一个省收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做到,怎么培养出你的跨国公司来,所以制造业和流通业之间是有障碍,地区和省市之间都是有限制的,中国要想成为真正国际上的跨国公司,能不能把国内的问题先解决,允许企业跨省市收购兼并,允许制造业深入到流通业,流通业可以深入到商业,先把这些障碍打通一下,这也是属于市场要素资源配置问题、市场秩序问题,有时候构建可持续发展上是需要改革的。短期看,构建一些新的竞争力也是比较明确的。关键还是在于重视,现在确实不能放弃掉外贸外资,对地方省市来讲,他们就很清楚抓项目,抓一个外资,一个指标就上去了,再一个是抓出口,但是国家层面看觉得出口出多了反而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出口过去对于国民福利贡献不大,那是以前,现在发现了这个问题,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如何构建竞争力,如何通过贸易的福利来使得国民收益更大一点。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稳定增长、进中趋稳:一组数据感受我国机械工业经济发展活力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今天(2月5日)发布了2023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023年我国机械工业主要经[详细]2024-02-05 16:18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国办发〔2023〕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23年12月7日 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稳定企业具有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出如下措施。 一、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 (一)促进内外贸标准衔接。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完善国际标准跟踪转化工作机制,转化一批先进适用国际标准,不断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加强大宗贸易商品、对外承包工程、智能网联汽车、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等重点领域标准外文版编译,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帮助企业降低市场转换的制度成本。完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准信息平台,进一步发挥《出口商品技术指南》作用,优化国内国际标准服务。推进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工作,加强标准创新。 (二)促进内外贸检验认证衔接。完善合格评定服务贸易便利化信息平台功能。鼓励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与更多国家开展检验检疫电子证书国际合作。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框架下检验检疫、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推动内地和港澳地区检测认证规则对接和结果互信互认,推进“湾区认证”。鼓励符合资质要求的检验检测机构参与进出口商品检验采信,扩大第三方检验检测结果采信范围。加强对出口转内销产品强制性产品认证绿色通道的政策宣传。 (三)促进内外贸监管衔接。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内外贸资源要素顺畅流动,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探索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应急机制,建立医疗器械紧急使用有关制度,便利药品、医疗器械等商品在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情况下快速进入国内市场。简化用于食品加工的食药物质进口程序。支持监管方式成熟、国内需求旺盛的进口展品在境内销售。 (四)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优化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称“三同”)产品认定方式,鼓励企业对其产品满足“三同”要求作出自我声明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认证,鼓励各方采信“三同”认证结果,加强“三同”企业和产品信息推介。 二、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 (五)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组织开展外贸优品拓内销系列活动,加强市场对接和推广,鼓励开展集中采购,支持优质外贸产品进电商平台、进商场超市、进商圈步行街、进工厂折扣店、进商品交易市场。 (六)支持内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及相关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支持内贸企业采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推动高质量实施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拓展企业的国际发展空间。 (七)发挥平台交流对接作用。发挥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展会作用,培育一批内外贸融合展会,促进国内国际市场供采对接。培育一批内外贸融合商品交易市场,完善国内国际营销网络,强化生产服务、物流集散、品牌培育等功能,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接轨。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提质升级,鼓励内外贸企业以合作区为平台开展跨国经营。 三、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 (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外贸企业商标权、专利权的保护力度,以服装鞋帽、家居家装、家用电器等为重点,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落实电商平台对网络经营者资格和商品的审查责任,完善投诉举报处理制度,及时纠正制止网络侵权行为。 (九)完善内外贸信用体系。发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用,推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帮助企业获得更多信贷支持。鼓励内外贸企业使用信用报告、保险、保理等信用工具,防范市场销售风险。推动电商平台、产业集聚区等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营造有利于畅通国内国际市场的信用环境。 (十)提升物流便利性。加强与境外港口跨境运输合作,鼓励航运企业基于市场化原则拓展内外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加快发展沿海和内河港口铁水联运,拓展主要港口国内国际航线和运输服务辐射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内外贸集装箱同船运输,推行集装箱外贸内支线进出口双向运作模式。加快建设跨境物流基础设施,支持在重点城市建设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 (十一)强化内外贸人才支撑。加强内外贸一体化相关专业建设,发布一批教学标准,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和实践项目。支持开展内外贸实务及技能培训,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内外贸融合的人才交流对接平台。 四、加快重点领域内外贸融合发展 (十二)深化内外贸一体化试点。赋予试点地区更大改革创新自主权,加快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复制推广一批创新经验和典型案例。更好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加大内外贸一体化相关改革创新力度。 (十三)培育内外贸一体化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内外贸并重的领跑企业,增强全球资源整合配置能力,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建设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培育壮大内外贸一体化农业企业。支持台资企业拓展大陆市场,支持港澳企业拓展内地市场。对受到国外不合理贸易限制措施影响的企业加大帮扶纾困力度,支持其内外贸一体化经营。 (十四)培育内外贸融合发展产业集群。在重点领域培育壮大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产业集群。推动商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内外贸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发展,带动更多传统产业组团出海。引导产业向中西部、东北地区梯度转移,提升中西部等地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支持边境地区特色产业更好衔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十五)加快内外贸品牌建设。实施“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推进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建设,支持发展区域品牌,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农产品公共品牌。支持内外贸企业培育自主品牌,鼓励外贸代工企业与国内品牌商合作,支持流通企业、平台企业发展自有品牌,与制造企业开展品牌合作。鼓励发展反向定制(C2M)。培育一批中国特色品牌厂商折扣店。建设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增强内外贸领域品牌孵化创新活力。加大中国品牌海外宣传力度,鼓励老字号走向国际市场。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支持企业发挥专利、商标等多种类型知识产权组合效应,提升品牌综合竞争力。 五、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十六)落实有关财政支持政策。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前提下,用好用足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现有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渠道,积极支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允许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投向领域和项目条件的国家物流枢纽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内外贸商品集散运输。 (十七)更好发挥信用保险作用。加强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协同,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内外贸一体化信用保险综合性支持力度,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鼓励保险机构开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业务,推动保险机构在依法合规前提下,通过共保、再保等形式,提升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承保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市场化方式支持内外贸一体化企业投保国内贸易信用保险。 (十八)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强化金融机构对内外贸企业的服务能力。在依法合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依托应收账款、存货、仓单、订单、保单等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广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扩大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范围。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支付机构和银行为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提供外汇结算服务。 各地方、各有关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分工积极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打通阻碍内外贸一体化的关键堵点,助力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争取尽早取得实质性突破。各地方人民政府要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公共服务,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大力推动本地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商务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密切跟踪分析形势变化,充分发挥相关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协同配合和督促指导,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详细]2023-12-12 22:33

协会就BICES 2023和境外展会工作走访山西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处

近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简称:协会)后市场产销分会秘书长谢雨来受协会领导委派,就鼓励和支持山西省[详细]2023-07-12 08:57

2022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9.5%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经济参考报》11月8日刊发文章《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9.5%》。文[详细]2022-11-08 15:18

8月出口增速放缓但仍有较强韧性,外贸下一步怎么走?

8月7日,商品车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公司八号码头等候装船。新华社 资料图 9月7日,海关总署发[详细]2022-09-07 17:16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由三一集团投资创建于1994年,总部坐落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公司成立以来,三一重工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8年,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三一重工仍然延续了以往的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7.45亿元,较上年增长50.3%。2009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64.96亿元,同比增长20.01%,利润总额26.29亿元,同比增长70.65%。201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46亿元,同比增长98.43%;利润总额36.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9.33%;净利润28.75亿元,同比增长162.39%。三一重工主要从事工程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产品包括建筑机械、筑路机械、起重机械等26大类200多个品种,主导产品有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输送泵车、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搅拌站、压路机、摊铺机、平地机、履带起重机等。目前,三一混凝土输送机械、搅拌设备、履带起重机械、旋挖钻机已成为国内第一品牌,混凝土输送泵车、混凝土输送泵和全液压压路机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泵车产量居世界首位,是全球最大的长臂架、大排量泵车制造企业。2002年,三一重工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创下单泵垂直泵送混凝土406米的世界纪录。2007年12月,三一重工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以492米再次创造单泵垂直泵送的世界新高。三一重工还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全液压平地机、世界第一台三级配混凝土输送泵、世界第一台无泡沥青砂浆车。2007年10月,由三一重工自主研制的66米臂架泵车问鼎吉尼斯世界纪录。2008年底,三一推出72米世界最长臂架泵车,实现了对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又一次跨越。三一秉承“品质改变世界”经营理念,将销售收入的5%-7%用于研发。拥有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目前共申请专利2040项,拥有授权有效专利1000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标志性品牌。在国内,三一重工建有遍布全国的100多个营销、服务机构,拥有56个服务网点仓库、6条800绿色服务通道。其自营的机制、完善的网络、独特的理念,将星级服务和超值服务贯穿于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在全球,三一建有30个海外子公司,业务覆盖达150个国家,产品出口到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三一已在印度、美国、德国、巴西相继投资建设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三一重工已通过国家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和德国TUV认证。三一重工于2003年7月3日上市;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成为首家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并实现全流通的企业,被载入中国资本市场史册。2003年10月3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三一,亲切鼓励三一人:“你们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过去,希望你们团结一心,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此后,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周永康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相继视察三一。董事长梁稳根先生是三一集团的主要创始人,中共十七大代表,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福布斯“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老板”、“蒙代尔•世界经理人成就奖”获得者。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