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高新区提升传统产业形成千亿集群

2012/12/29 10:38齐鲁晚报

济宁高新区一大项目厂房开工建设。在28日举行的中共济宁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体会议上,济宁敲定了新一年的经济发展蓝图。“稳定增势、提速转型、争先进位”,将成为明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基调。其中“工业强市”战略仍被放在首要位置。2013年,济宁将实施十大产业百千亿培植工程,做大总量,增强实力,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新型工业化 推动百项省级技改项目

改造提升煤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尽快形成千亿级产业。推动100项省级技改项目。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

实施“百家企业示范、千家企业达标、万家企业提升”信息化行动计划,重点培育100家利税过千万信息化示范企业,建设100个重点示范应用项目。

落实千百亿工业企业扶持、中央省属驻济企业加快发展等政策措施,鼓励重点企业加大项目投入、产品开发、品牌创建等。

实施中小企业“百家成长千家培育工程”,落实“金融助推千家中小企业发展计划”,在融资担保、政府采购、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更多帮扶,培育一批民企“小巨人”。

园区有突破 12省级园区或破百亿级

济宁将充分发挥园区集约集聚功能,按照产业分区定位,以大企业大项目为龙头、主导产品为核心,搞好上下游产业衔接,引导骨干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带动一批功能互补、配套协作的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不断增强产业集中度,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进一步强化科技、金融、信息、人才等服务平台建设,在更高层次上为入园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增强园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年内全市12个省级园区突破百亿级,2个园区突破500亿。

大项目建设 鼓励企业和大公司合作

坚持以产业大项目带动工业突破,济宁集中抓好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和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招商,加强与世界500强、央企的联络对接,跟踪落实签约项目和战略合作协议,创新高层推动和产业招商、企业招商、园区招商方式,鼓励骨干企业拿出优势资源与国内外大公司合资合作,力争在大企业大项目引进上取得重大突破。

努力破解立项、用地、融资、环评等瓶颈制约,优化政务、社会、施工环境,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确保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

服务业占比增2个百分点

在新的一年里,济宁继续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突破口,力争服务业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在金融保险业领域,积极引进莱商银行、光大银行,加强与平安集团、国信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支持济宁银行跨区域经营,引导金融机构到县乡设立营业网点。

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运河物流交易服务中心、铁水联运等项目建设,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和临港物流产业,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突破文化旅游业,推进尼山圣境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汶上宝相宫景区建成开放,支持微山湖、水泊梁山创建5A级景区。坚持景点建设与演艺活动、线路设计一同谋划,旅游业与购物、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一体推进。

在商贸服务业方面,搞好大型商贸批发市场与城市建设的衔接,形成一批特色商业街区、专业市场、购物中心。

责任编辑:Eason

文章关键字传统产业 千亿集群
相关阅读

苗圩: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也是培育新动能

国务院新闻办2月17日就2016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副部长徐乐江、总工程师张峰出席会议。苗圩首先回顾了本届政府以来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并和徐乐江、张峰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 今年工业增长6%目标符合实际 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其中一季度增长5.8%,二、三、四季度均增长6.1%,3月份以来各月增速均稳定在6%以上,工业增长趋稳态势明显。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8.5%,改变了上年持续负增长局面。 自去年3月份以来,工业各月增速都稳定在6%以上,这是否能够说明实体经济已经筑底?2017年工信部提出工业要实现6%的增速,这个目标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针对记者提问,苗圩指出,对2016年的工业运行情况,可以用“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提质增效”来概括。工业扭转了上年生产增速和效益大幅度下滑的局面。 一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从2012年3月份到去年8月份,在延续了54个月负增长的态势之后,从去年9月份开始由负转正,到12月份同比上涨5.5%,工业领域通缩压力得到极大缓解,提振了企业的未来预期和市场信心,改善了企业盈利能力和资产负债状况。 二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去年3月份以来基本上都处在荣枯线50%之上,第四季度每个月都在51%以上,表明制造业扩张动力不断增强。同时,另一个指数就是新订单指数,10月、11月、12月分别达到52.8%、53.2%和53.2%,也表明市场在不断回暖。 三是从工业产能利用率看,工信部长期调查联系的6000家工业企业2016年四季度产能综合利用率达到74.1%,为去年四个季度当中最高的季度。煤炭、钢铁产能利用率也在明显回升,这里既有去产能的工作效果,也有市场回暖的因素。 四是工业和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4个月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结束了之前连续15个月下滑的趋势。这些情况都表明,工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在改善,企稳势头在增强,积极因素在增多。 当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和市场信心仍然脆弱,国内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还不够强大,工业转型升级依然还有不少障碍,一些积极因素持续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困难和挑战仍然不小。 苗圩表示,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确定的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的目标是符合实际、客观合理的。 主要有如下几点考虑:第一,立足于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工业产品要满足全社会对物质产品增长的需求,要保持经济增长处在合理区间,这都需要工业经济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增速水平上。第二,这个速度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市场预期比较吻合。在居民消费稳定增长、投资增速止跌企稳和外贸出口努力稳定的情况下,这个目标还是适宜的。第三,工业经济企稳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去产能、补短板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也开始显现,新旧动能在有序转换和推进,“互联网+”将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些都为工业和通信业平稳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大举措培育工业发展新动能 在经济换挡阵痛期,伴随而来的是新动能尚未形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那么,该如何看待新旧动能转换的衔接问题?目前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在哪里? 苗圩表示,解决新旧动能的接续和转换问题,关键还是要处理好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之间的关系。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应该并重,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客观要求。发展新兴产业是增加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后,也是新动能。不要把新动能片面地理解为只是新兴产业。当然,像大数据、云计算等过去没有的产业,随着技术发展和应用,可能会形成一些新的产业。但是,新兴产业当中绝大部分还是通过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来达到的,变成了新兴产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动能。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不要把两者完全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苗圩指出,培育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快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充分发挥高技术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以《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为依托,加快推进制造业的创新中心建设,在智能制造、增材制造、绿色制造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二是要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完善产业技术基础体系,继续组织实施好“一揽子”重点突破行动和“一条龙”应用计划。三是持之以恒地推进制造业质量品牌建设,促进供给结构适应需求结构新变化的要求。要继续组织实施好消费品工业的“三品”专项行动、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等。四是坚定不移推进去产能工作,为优质产能的发展腾出市场空间。五是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六是利用好“一带一路”机遇,鼓励工业企业开拓新市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制造2025》实施阶段性成效凸显 作为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颁布实施已经近两年时间,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如何加快推进落地实施? 苗圩指出,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制定已经完成,并且都已发布,一共制定了11个配套文件。同时,一些配套政策在持续完善,聚焦五大工程和重点标志性项目,每年都制定了一些目标,用重点突破来带动全面推进,不断达到2020年和2025年的阶段性目标。 从具体成效看,第一,五大工程实施效果初显。在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面,第一家国家级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已经挂牌成立,国家级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的建设方案也已通过论证。与此同时,各省市还建立了19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这个制造业创新中心解决的不是单个企业有能力去解决的关键技术,而是主要面向行业的共性技术突破。 在智能制造工程方面,开展了226个智能制造的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和新模式应用项目,遴选了109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经过初步摸底,这些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都提高了3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了20%以上。在工业强基工程方面,我们建设了19家首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的“卡脖子”问题得到了解决。在绿色制造工程方面,累计实施了57项高风险污染物的削减项目,组织了99家企业开展绿色设计的示范企业试点,推动了51家工业园区创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在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方面,高精度数控齿轮磨床、多轴精密重型机床、数控冲压生产线等产品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ARJ21支线飞机已经投入商业运行,C919大型干线喷气客机即将首飞,AG600水陆两栖飞机也要在今年之内实现首飞,同时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全球首颗量子卫星成功发射。 第二,重大标志性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以机器人为例,成功研发了我国首款柔性复合工业机器人,并实现了年产50台生产能力。机器人所用的伺服电机、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都已实现突破,并且批量进行了供货。 第三,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效应明显。去年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政策引导,融合效应日益明显。 第四,质量品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全行业累计树立了251家品牌培育示范企业,首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的试点有22家。 苗圩表示,今年工信部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一是继续加大五大工程和重大标志性项目的推进力度。二是扩大《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覆盖面,今年准备再选择20~30家基础条件比较好、示范带动作用比较强的城市或者城市群参加试点。三是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对传统行业技术改造进一步进行鼓励和支持。四是完善配套政策,在落地前期已经出台各项政策的同时,今年准备再继续新推出一些新政策。五是务实推进国际方面合作。[详细]2017-02-23 10:37

山东将组6大钢铁集团 传统产业抱团“过冬”

山东省政府近日印发《山东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为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建材这六大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明方向。我省明确提出,将组建形成山东钢铁、齐鑫钢铁、潍坊钢铁、邹平钢铁、鲁中钢铁、临沂钢铁等六大钢铁集团,并支持山钢发展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集团公司”。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 作为传统工业大省,山东的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建材这六大产业的规模实力居于全国前列。但是,随着工业总量的扩张和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这些传统产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这些优势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发展,我省推出《山东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为这六大产业的转型升级明确方向。据了解,《山东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明确提出,我省将重点培育济南、烟台、青岛、潍坊、淄博等汽车整车产业集群,烟台、日照等乘用车发动机产业集群,济南、青岛、德州、潍坊、滕州、威海、烟台等机床产业集群,济南、烟台、威海、潍坊、滨州等风电装备产业集群,济南、青岛、泰安、成武等发电输变电设备产业集群。在推进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山东还推出多项措施:建立“首席质量官”、质量安全“一票否决”等制度,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开展质量风险分析、质量成本控制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开展名牌产品、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培育活动;开展“好品山东”网上行活动,推动企业完善营销服务体系,指导和帮助企业扩销、促销。传统优势产业抱团“过冬” 长期以来,钢铁产业都是山东的传统优势产业,但如今,在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下,钢铁业进入行业“严冬”,急需转型升级。在这种情况下,《山东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中明确,我省将组建形成山东钢铁、齐鑫钢铁、潍坊钢铁、邹平钢铁、鲁中钢铁、临沂钢铁等六大集团,并支持山钢发展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集团公司”。山东还明确,将重点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生产汽车、家电、造船、建筑、桥梁用钢板,形成高档板材产业集群;重点建设莱钢优特钢精品基地和H型钢生产基地,形成装备制造用钢产业集群和钢结构产业集群。而且,在冶金方面,我省还会严格落实产能标准,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铸造铁企业除外)等。[详细]2013-11-22 09:39

柳州工业基础深厚 打造传统产业“百年老店”

柳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全国闻名的老工业基地。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在柳州布局了柳州钢铁厂、柳州空压机厂、柳州化肥厂、柳州微型汽车厂等10个重点工业项目。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当初的10个工厂如今都有长足的发展,而柳州的工业基础也日益深厚,完成了“柳州制造—柳州创造—柳州智造”三次历史性转型,向着打造传统产业“百年老店”的目标迈进。 以自主创新提升企业生机活力 作为广西的工业重镇,柳州以广西十三分之一的面积、十二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广西四分之一的工业经济总量,位置举足轻重。柳州是一个传统工业城市,柳工、柳钢这些传统产业经历了近半个世纪风雨洗礼,至今仍在柳州的工业发展中处于支柱地位。实践证明,传统产业不是因循守旧的代名词,打造传统产业的百年老店,需要给它们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认为,传统与新兴是相对的,传统产业只要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就能走在时代的前列。从2006年起,柳州市坚持每年拿出4500万元用于支持工业技术改造,截至去年底,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已经达到761亿元,年均增速近50%。柳州钢铁集团公司是一家千万吨级的钢铁企业,在近年来钢铁业行业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柳州钢铁集团副总经济师梅铭德告诉记者,柳钢能在柳州这样一个没有任何铁矿石资源的城市发展起来,而且经济效益在全国钢铁行业里保持先进,很重要的就是抓自主创新、抓技术改造,通过生产的优化出效益。近10年来,柳钢先后建成了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烧结机烟气脱硫、焦炉干熄焦、高炉煤气余压发电、转炉煤气回收、蒸汽余热利用、冶炼废渣综合利用等一大批循环经济项目,工业“三废”全部回收利用或达标排放,实现了“增产减污”的绿色目标。柳钢还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大力开发生产高效、节能型钢铁新材料,特别是集中优势力量开发的超深冲汽车、家电冷轧板产品,增加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了产品的绿色化。“以发电为例,目前柳钢每年自发电量达40亿度,占到企业用电量的75%。”梅铭德说。以“两化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信息化是传统产业创新和转型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柳州市坚持把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基点,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集成应用,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加快信息产业发展。据柳州市工信委主任牛继昌介绍,“柳州在推进‘两化融合’的实践中,按照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展开,聚焦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组织实施了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培育了一批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区域先进制造水平、产业能级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早在2009年,柳州就成为继北京、上海后第三个汽车年产量超过100万辆的城市,也是我国城市人均生产汽车最多的城市。在上汽通用五菱的整车装配车间,记者看到偌大的生产线上工人不多,但生产节奏紧张有序。公司信息系统与服务科经理邓明宗介绍说,上汽通用五菱公司近年来积极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建立了工厂业务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这套系统由数据中心、企业资源管理、物流执行等多个系统组成,可以整合来自各个分厂和车间的信息数据,既能够协助各业务部门开展日常工作,也可给领导层提供决策参考。按照国际汽车工业的通行标准,一款汽车从设计冻结到量产车下线的周期在12至16个月。而上汽通用五菱通过“两化融合”,已经把这个周期改写为8至12个月。目前,柳州的工业化水平已达60%,工业转型和加快服务业发展迫在眉睫。为此,柳州提出了“五个计划”和“两个加快”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五个计划是:“十大工业结构调整工程”重点项目实施计划、强优企业培训计划、中小企业上台阶培育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训计划、工业招商计划。两个加快是:加快工业园区发展和加快县域工业发展。今年4月,柳州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高分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试验专家组验收。6月,自治区专门召开推进实施工业化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形成“柳州经验”的试验区工作模式将在全区推广。以生态建设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在发展传统工业的同时,如何保持生态环境的优美,是不少地方亟待解决的难题。柳州是有着“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之称的工业城市。这得益于“十一五”以来,柳州坚持的以生态环保和自主创新为标志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柳州发展工业的过程中,由于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被称为“酸雨城市”。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认为,柳州是一个既不沿海又不沿边,工业生产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唯一可以依托的就是环境。如果不能加强环境保护,柳州的工业就没有明天,也不可能实现转型升级,更不可能成为“百年老店”。近年来,柳州先后投入600多亿元用于环境保护,突出做好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与此同时,加快企业退城进郊进园,对东风化工、三柳化工等污染企业实施破产重组或搬迁,总共拔掉了城市内的27个烟囱,彻底改变了“工厂在城中,城在工厂中”的城市布局。如今,柳州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4.48%,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5.7%,市民出门平均500米就有休闲绿地。全市市区空气优良天数352天,空气优良率达98%。在调研采访中,我们多次乘车穿越柳江,放眼望去随处可见市民在岸边垂钓,孩子在水中嬉戏,柳州的环境由此可见一斑。沿柳江而行,“百里柳江、百里画廊”的美景尽收眼底,“生态工业”在柳州这个老工业城市已经变成了现实。“如今柳州的工业化率已经达到60%,进入了工业化中后阶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把重心放在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进一步丰富柳州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在重点发展领域进行大胆创新和尝试,加快经济升级、城市转型,为打造柳州经济升级版提供强力支撑。”郑俊康说。[详细]2013-09-28 09:43

江西石城县加快矿山机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4月23日,江西石城县赣东矿山机械制造厂工人在调试螺旋溜槽选矿设备。石城县加快矿山机械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与江西理工大学联合成立华东地区矿山机械研发中心,广泛开展校县、校企合作,提升矿山机械产业发展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形成产业集群效益。[详细]2012-04-25 10:11

机械行业:传统产业后劲犹在 新型产业蓄势待发

行业趋势兼顾估值 景气下行时,只有估值低,且小周期相上时推荐;景气上行,持续推荐,除非估值高或者小周期下降。未来5年是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过渡期 未来5年是中国经济转型期,转型期间,经济"棘轮"效应导致增长方式惯性依赖投资,同时转型新型产业处于孕育过程。在过渡期,传统周期产业和后劲依旧,景气虽回落,但仍在高位;新转型新型产业需要依赖宏观政策、中观产业集群及产业链支持、下游需求支撑,导致转型新型产业需要一定时间周期达到其盈利爆 发点,但正孕育新的长周期高增长的机会。传统产业景气犹在 工程机械中周期景气将下降,但在相对高位;小周期景气向上,估值变得有引力,看好未来3个月 的反弹。造船景气在低位,中周期向下,小周期向上;航母下水及资产注入预期,短期看好。煤矿机械景气一般,持续。新型转型产业景气蓄势待发 高铁、核电 景气维持,难超预期;航天国防、海工、金刚石、智能装备、民生装备景气持续向上,处于蓄势阶段,中期看好。[详细]2011-07-05 09:12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