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缔造增长的品质
创业之初,他不太希望董事会成员太多,更不希望执行层和决策层重叠太多。他说:议事的人太多,做事的必然会少。
行业寒冬之时,他淡定从容地说:其实春天与冬天是相对的。地球上有的人在过冬天,而有的人却在过夏天。行业也是如此。
他拥有最高的学历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他荣获中国和意大利两个国度的企业家最高荣誉——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和莱昂纳多国际奖。
在中国企业家行列,有人说他是柳传志和张瑞敏的结合体,他长于布道,对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造强企业影响力的同时,还强调企业的文化精神软实力。
他是詹纯新,中联重科董事长。在工程机械行业扮演类似教父的角色,同时在海外实施大体量并购扩张。
人物档案
詹纯新,1955年4月出生,博士,研究员,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在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20年中,詹纯新领导中联重科,使一个国家级研究院从行业技术的发源地,蜕变为中国工程机械领军企业、全球排名第六的工程机械跨国公司。
曾获评2012中国海外投资年度人物、2011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曾当选湖南新型工业化十大领军人物、改革开放30年湖南杰出贡献人物、中国优秀明星企业家、新世纪中国改革人物、全国机械工业明星企业家等。
精彩语录
“中联重科千亿企业看得见、摸得着”
5年前,打造千亿企业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梦想,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说,千亿企业看得见了,摸得着了,我们的目标已经放在了2000亿、3000亿。
“企业有所畏,才能走得更远”
企业家精神,除了要有学习精神、创新精神和执着精神以外,还要有敬畏精神,企业家必须敬畏法律、敬畏市场,这样企业才可能走得更远。
“越是本土化,就越是国际化”
中国企业要开拓海外市场,就要遵循国际规则、融入当地文化,做当地的企业。企业越本土化,就会越国际化。而这一过程考量的是我们融入世界的心态和姿态,“包容、共享和责任”是我们需掌握的三个关键词。
持续变革创新
——成就科研院所转制的典范之作
20年前,中联重科还是一个研究院,是国内主要从事建设机械科研开发和行业技术的归口院所,詹纯新任建机院副院长;20年后,中联重科实现了“从研究院到企业”、到“股份制上市公司”、再到“全球化公司”的跨越发展,詹纯新成为“中国工程机械”的脊梁。
蝶变的背后,是变革的力量;而变革的推手,是詹纯新。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制时代,建机院依赖国家每年400多万元的拨款艰难维持运转,逐步陷入“抱着金饭碗没饭吃”的困境。时任建机院副院长的詹纯新认识到,由于科技与市场严重脱节,导致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传统的科研院所体制,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要求。
于是,37岁的詹纯新带着7名技术人员,借款50万元,成立中联重科。他以“一院两制”的新模式,通过市场化生存发展的新路径,推出了首个适销对路的产品——混凝土输送泵。到1993年,改革初见成效,公司实现产值400万、利税230万元。
当研究院变成企业,又变成股份制公司,而后在千禧之年成功登陆深市主板时,詹纯新把自己关在酒店的房间里面,嚎啕大哭了一次。
哭过之后,变革的脚步依然铿锵。2005年,詹纯新引进了联想弘毅作为战略投资者,使中联重科形成了股权多元化、治理结构科学的跨国运营体制,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国家科技部两任部长朱丽兰、徐冠华曾评价中联重科:科研院所改革的成功样板,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典范。
其实,詹纯新的变革创新,不仅仅在体制上。在科研创新投入上,中联重科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7%用于前瞻性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依托于公司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多年知识产权强化能力建设,从2011年开始,中联重科知识产权工作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适时整合资源
——辩证统一“加法”与“乘法”
截至目前,詹纯新带领的中联重科共经历了9次跨地域、跨国界的并购整合,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中联快速完成市场的国际化布局。
“企业要外延式扩张和内源式增长并重,并概括为不断做‘加法’和‘乘法’”。每进行一次并购,詹纯新就得无数次重复这句话。久而久之,经常一起开会的同事,都能判断出他会在什么情形、用什么语气说出这句话来。
詹纯新解释说,做“加法”就是围绕主业重组并购,实现低成本扩张。做“乘法”就是通过文化和机制,让企业迅速融合,效益成倍增长。
2001到2003年,詹纯新带领团队经过调研后,先后并购了英国保路捷公司、湖南机床厂、中标实业、浦沅集团;后又并购了陕西黄河工程机械集团、意大利CIFA公司、湖南车桥厂等公司,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而2008年对意大利CIFA的收购,规模之大、整合之难为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史上所仅有。更值得一提的是,詹纯新通过人事大变更、意大利人强大的自我管理和成立跨国事业部、鼓励彼此员工在思想和文化上更快整合等一系列措施,让CIFA在欧美同行中,率先走出金融危机影响。
这次成功的并购整合,诠释了詹纯新做“乘法”的魅力,也令在重工业领域一向骄傲的欧洲人对中国制造消除了“门第之见”,为中国工程机械向欧洲及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开拓打下基石。
经过多次海外并购的经历,詹纯新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有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观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不是经济殖民、不是文化殖民,不是谁征服谁,也不是谁买下谁,中国企业要国际化,一定要本土化。也就是要遵循国际规则,融入目标市场本地文化和氛围中,利用本地化的人才、资源、运营模式等,在整个国际化推进中,获得共赢甚至多赢。
协调驾驭全局,崇尚精细化管理
——主导企业流程再造
掌控企业,需要强化协调、驾驭全局的能力,只有不断地对组织结构持续改进、流程再造,才能保持企业活力,提高工作效率。这是对企业发展的责任,检验的是掌舵者驾驭全局的能力。
流程管理是制造业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在中联重科集团内部,却有了另外一种操作方法。在詹纯新的概念里,制造业传统的提高流程效率的做法,是更多地在制造阶段做变更,不停地在生产线环节精耕细作,“这当然没有错,但却不一定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因为一个制造企业哪怕生产流程控制得再精细,如果竞争优势在设计环节不能凸显,整个流程无谓的消耗就会增多。”
于是,中联选择了以设计环节作为企业流程再造的突破口。詹纯新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2009年年初,中联根据市场反馈和竞争对手的状况,仅用了30多天,就拿出了一款混凝土设备新产品的设计方案;而正常的混凝土设备,以最快的速度设计出一台车,大概是50天左右。
当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整体出现下滑时,詹纯新又构建了“四强一弱”的管理体系,即强化总部管理团队、内控体系、战略规划体系、投融资体系和弱化营运体系,将责权分层,强化事业部的相对独立性及利润中心的定位,既确保了企业整体可控性,又进一步激活了业务单元的活力。
如今,在持续改进的体系中,各种影响效率的不利因素,既可以自下而上传达至最高管理者,也可以由上级管理者将流程再造的指令,快速传达至最基层的管理单元,进而最终得到准确无误的执行,避免了“大企业病”。
中联重科崇尚精细化管理,目前的财务负责人洪晓明就有海尔总会计师的任职经历。
谨慎出击,严防严控风险
——专注主业,强化内控
在长沙这个“中国工程机械之都”中,盘踞着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和山河智能三大工程机械上市公司。与山河智能相比,中联规模实力都更胜一筹;而与三一重工相比,中联重科的稳健经营和风险控制,为更多的业内人士所称道。
詹纯新说:“我们每走一步,都很谨慎。这可能跟我本人的个性有关。”这从詹纯新建立起来的,以财务、审计、持续改进、督察、法务等为主体构成的内控体系,便可略知一二。它们严格执行公司制度,严密监控经营环节和关键岗位的履职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内控部门将迅速联动,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当然,业内人士分析表示,中联的成绩,除了风险控制机制较为成熟外,也与其20年来坚持以工程机械为主业密不可分。早在中联重科上市之初,詹纯新便引导所有的管理团队成员思考三个问题,即“工程机械值不值得做?够不够做?难不难做?”思考的结果是“值得做、够做、难做”,只有专注,才能做好。
这种前瞻性的思考,使企业抵制住其他高收益同时也是高风险行业的诱惑,有效规避了经营风险,做精做专做强了工程机械主业。
2012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业绩低迷,詹纯新认为,经济运行的低谷阶段给予企业宝贵的调整期。于是,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新、压、收、练”四字方针,继续在实践中强化。
詹纯新指出,“新”是指开放思想,用超常规的思路和措施,提升经营企业的艺术和能力;“压”是指压缩开支,降低成本,同时与员工同舟共济,不裁员;“收”是指现金为王,稳健经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练”是指寒冬练兵,增强管理的驾驭力和精细化水平。
一系列措施的保驾护航,使得中联重科成为今年前三季度工程机械行业唯一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的公司。其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1亿元,同比增长17.8%;营业利润84.19亿元,同比增20.54%。
学习自省淬炼
——超越自我,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在中联重科厂区的拐角处,写着“至诚无息,博厚悠远”这八个字,这是詹纯新取意于《中庸》第二十六章的一段话。
每年的9月份,当中联重科去各大高校进行校园招聘宣讲时,大多数准毕业生印象最深刻的,一般是中联重科“一元、二维、三公、四德、五心、六勤、七能、八品”的文化体系。用他们的话来形容,这种企业文化“通俗易懂,却又博大精深”。
拥有怎样的学识与经验,才能缔造出让人印象深刻且融入到每一个员工心中的企业文化?拥有怎样的魄力与魅力,才能在员工数以万计的企业管理中游刃有余?
詹纯新的秘诀是,学习。每年,无论多忙,他都会挤出时间,到一个幽静的地方把自己封闭起来静静地读一段时间书,什么也不想。“书有很多种,一次带一满箱,到了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也不出去,桌子上、床上全是书,搞得服务员都奇怪,这个人怎么不出去看看风景,而是在这里看书。”
詹纯新如此,中联的高管团队亦是如此。他们每年都会抽出时间进行封闭式学习,从人生观、价值观、行为准则的深度来剖析自我,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坦诚交换意见看法。
而在詹纯新的指导下,新加入中联团队的员工都必须参加“制度及企业文化入模培训”;中层干部每年必须参加“淬炼自我”的集体培训。
在詹纯新看来,管理源于知识,知识是一个企业最新鲜的血液。学习已经成为詹纯新的一种习惯,甚至是生活方式。
质量赢得未来
——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产品质量
一个木桶盛水的高度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在詹纯新眼里,质量就是企业中那块最低的木板。
所以,北方有海尔的张瑞敏因怒砸不合格冰箱产品而闻名业内,并将“真诚到永远”广为传播的故事时;南方也广泛流传着中联的詹纯新,强行追回存在质量问题的混凝土泵车,力推“质量即是生命”的生产理念的佳话。
1994年新年刚过,中联重科已售出的10台混凝土泵车出现了故障。当时公司的诸多员工认为这是正常现象,谁能保证产品质量100%合格?
但詹纯新认为,100台混凝土砼泵即使只有1台不达标,对该客户来说的不达标率却是100%。他立即作出了“补回客户损失、全面停产”的决定。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公司已经收了20台混凝土砼泵的定金,每台产品的售价都是数以百万元计的。
“产品有问题就必须停产。”在市场销售很好的情况下,面临公司承担巨大的损失的风险,詹纯新还是决定停产。他深知,产品只有靠质量才能赢得市场,不抓好那块最低的木板,企业的生命之花很快就会枯萎。
詹纯新立即派出技术人员了解问题,组织开发第二代产品。当年7月,第二代砼泵研制出来。詹纯新在第一时间免费换回了前期销出的10台有质量问题的泵车。到1994年12月,公司创利税1200万元,这个数字震惊了全研究院。
20年来中联重科的成长壮大,离不开掌舵人詹纯新对公司产品质量的重视,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质量是企业立于不败的力量源泉!而且,在他眼里,工程机械产品由若干个零部件组成,每一个零部件的质量都必须严格把关,来不得半点马虎。
其实,每一个零部件就像一块木板,只有互相镶嵌,环环相扣,才能做到滴水不漏。保证产品质量,才是企业发展的硬道理。显然,詹纯新深深地懂得,要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产品质量。
责任编辑:Winni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一体化协同创新打造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高地
10月26日,全国农机装备补短板暨农业机械稳链强链工作会议在湖南省郴州市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详细]2023-10-28 21:05
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董事长、CEO詹纯新在“科技献礼新时代”系列活动上的致辞
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董事长、CEO詹纯新在“科技献礼新时代”系列活动上的致辞。 中联重科[详细]2023-05-16 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