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李方勇打造东北三省工程机械第一村
他们是大学生,毕业后主动到职业学校“回炉”学习,个个都握有一技之长。
他们经营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打造了东三省工程机械第一村,规范了行业标准,准备向全国连锁经营的目标进发;
他们是天子骄子,依托机械化生产改变了村民传统的种田方式,立志当好新型农民。
这些传奇般的故事,就发生在营口市老边区路南镇新立村。
职业学校理论教学课堂
挖掘机驾驶员的场地实训
当众多的大学毕业生昼夜奋战备考国家公务员,或向大型国企、高收入的外企投上一张张精美简历预谋求一个体面的工作岗位时,营口大学毕业的王海峰、吉林财经大学毕业的祝继续、东北大学毕业的张惠子等8名大学生却选择到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回炉”学习技术,最终留在了一家农企工作,被任命为这家综合式农企的培训师与管理干部,成长为团队的中坚力量。说到这些大学生的选择,不能不提起新立村的农民李方勇和他创办的职业技术学校。
李方勇(中)在施工现场向学员传授基础知识
一、圆梦:创建职业技术学校
2006年以前,新立村村民李方勇在河北省一家路桥公司工作。不到三年,勤俭敬业、吃苦耐劳的李方勇在众多的打工者中脱颖而出,深受公司负责人的器重,成为该工司项目部的一名经理。如果李方勇安于现状,继续他的白领生涯,他的人生或许就此少了许多今日的精彩。在外工作,李方勇一直觉得自己如同漂移的浮萍,没有根,没有归宿。离家越远,他对祖祖辈辈生活的新立村牵挂愈久弥深。待他对工程机械的运用与调度熟识于心后,创业的愿望在他内心越来越强烈。特别是他在电视中看到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的一个培训挖掘机操作员的广告后,他敏锐地感觉到,一个创业的机会来了!他毅然辞职回了老家辽宁营口老边区新立村,准备创建一家专门培训挖掘机操作员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
当时,各大城市楼盘的开发正值高峰期,工程机械的大量投入使用导致驾驶员急缺,各公司为招揽工程机械操作员给出的工资一路水涨船高,甚至出现了公司间相互挖墙脚的现象,一时间,众多的挖掘机操作员不研究技艺和工作,只关注工资的多寡,因此他对培训工程机械操作员的前景信心十足。
33岁的李方勇回到老家后,开始为成立职业技术学校奔波。他创业的激情和执著感动了老边区就业局管理培训中心的领导,中心领导为他指派了两名理论指导教师,没有办校场地,新立村村委会给他提供了方便。李方勇将村里一个闲置多年的废旧仓库改造成校舍,没有教练员,李方勇动员他在外地打工的哥哥回家任教,操作技术娴熟的哥哥对他创业欣然支持,是他创业的得力帮手。2006年10月,营口市老边区伟宏职业技术学校挂牌成立,第一期来自鲅鱼圈、盖州和大石桥市农村的30名学员还没毕业,就被众多的建筑企业纷纷“预订”,一时间,培训学校的学员供不应求。
李方用和他创业团队拥有的“铁甲联队” 打造了东三省工程机械第一村
创建职业学校,培养挖掘机驾驶员,圆了李方勇的创业梦想,也为他挖到了第一桶金。
李方勇是一个懂得感恩,重视回馈社会的农民。他深知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社会这个厚重的土壤,他一直在寻找一个回报社会、回报好心人关怀和帮助的机会。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李方勇从电视中的救援场面中看到,由于缺乏挖掘机操作员,造成救援几度迟缓,李方勇痛心疾首。他想到灾区的重建工作一定需要更多的挖掘机驾驶员,于是他找到营口市总工会的领导,要求免费为汶川灾区培训挖掘机操作人员。营口市总工会通过对接和协调,2008月6月初,四川安县的34名农家子弟来到职业学校报到,成为伟宏职业技术学校的特殊学员。三个月的培训,李方勇花掉了22万元,工作服、伙食费、燃油,包括往返的路费全部由职业学校提供。安县的全体学员毕业告别学校的那一天,优秀学员母广贵握着校长和大哥哥兼一身李方勇的手泣不成声: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你和这个学校!
6年来,营口伟宏职业技术学校累计培养挖掘机和其他工程机械操作员1200人,其中103人毕业后加盟了李方勇的创业团队,成了他和几十位立志做新型农民大学生创办的伟宏工程机械租赁有限公司的职工。
二、新型农民团队打造东三省工程机械第一村
有了职业学校和毕业的学员做依托,李方勇的视野逐渐拓宽。他逐渐吸收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加入团队,不断宣讲和强化新型农民的愿景:坐中巴车上下班,用现代化机械种田,以创新的模式和理念经营企业。不到5年,他的愿景逐一变成了现实。
李方勇多方筹措资金购进各种型号的工程机械,开始承揽大小不一的挖掘工程。工程机械的调度和使用,过去在营口乃至辽宁甚至全国大多是以个体和简单的合作人形式经营,运作不规范,一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责任问题很难落实,自然谈不上做大做强。李方勇到日本考察后,更坚定了他注册公司规范运营的信心。
2009年3月,营口市伟宏工程机械租赁有限公司成立,李方勇和他的新型农民团队开始真正意义的由茧化蝶。
李方勇再次筹措资金5000万,装备租赁公司的“铁甲联队”,同时吸纳合同行业作伙伴加盟。在老边区路南镇新立村一个空旷的院落里,自卸装载车、各式挖掘机115台横竖成行,成为新立村的一个独特风景。
李方勇和团队核心人员规划公司和学校及机械化生产的愿景目标
2009年3月前,李方勇的团队只有10个客户,2012年,租赁公司拥有客户585个。
中建八局在辽滨施工,租用了公司15台JX60日立挖掘机,身着蓝色工作服的15名驾驶员随同15台挖掘机一同奔赴施工现场,辽阳绿化公司施工需要10台JX35型挖掘机,工程负责人到了挖掘机停车场地转了一周后,马上签订了租赁合同。
共青团营口市委授予伟宏职业技术学校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营口居然之家家具城位于营东新城与老城区交界位置,是营口唯一一家集家具、建材、装修饰品一站式“家居建材主题购物中心”。其工程开工后,工程部负责人到新立村参观准备租赁工程机械,当他看到成排的机械和和管理中心的GPS定位管理系统后,十分惊讶:“我想都没敢想,咱营口市竟然有这么一家正规化的工程机械租赁公司”!
将过去的个体经营模式、靠关系的经营模式,转变成专业服务平台式经营模式,还行业的本真,李方勇和他的新型农民团队经营得有声有色:“400”免费声讯电话的设立,运行机械GPS定位系统的应用,建立服务满意程度的调查记录档案。然而这一切,不是这个团队的终极目标。
在辽宁和全国实行工程机械租赁的连锁经营,将营口打造成为全省培养工程机械操作人才的培训中心和调度管理服务中心,是这个团队的下一个愿景。三、新立村模式:新农村农业发展的有益探索
李方勇和他的新型农民团队始终拥有一个“绿色情怀”。
将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使农村真正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让农民增产增收,这个以大学生为核心的团队做出了大胆的探索,承包了新立村的1200亩全部水田,从播种到秋收全部实现机械化运营。
2012年春季 李方勇的新型农民团队在新立村使用机械大面积插秧的情景
老边区新立村的村民几十年来早已习惯了农忙种地,农闲打零工的生活方式,虽然温饱有余,但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伴随着农村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和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已是不二选择,但如何运作,肯定要有人做出尝试甚至付出代价。
村民种植水稻,高产年景,每亩地收入不过500—600元,平常年景收入在300元—500元之间。但由于大面积的水田被几个种田大户分别转包,零散的生产经营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李方勇和他的团队以每亩地500元的租金,高价租用了新立村1200亩的全部水田,就连村里出名的庄稼把式——李方勇的邻居张大爷也为他捏了把汗:实行机械化插秧,听说过,可咱村从来没人搞过,这些学生娃能成么?
对水田进行机械整平后,20多个大学毕业生、驾驶机械开始准备机械插秧。一时间田埂和地头围满了村民,比平日赶集的人还要多,这些村民心情难以逐一表述。
当马达声响起,插秧机平稳地从平整的稻田一端驶向另一端,稻田里出现了一行行新绿,田埂上的老庄稼把式竖起了大拇指,村民开始向这些大学生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往年水田秋收时,村民都是将水稻用镰刀收割后码成堆,在田间晾晒,直到快上冻时,再将水稻运回家脱粒,2012年秋天,李方勇带领20多名大学生开着久保田联营收割机,在地里将水稻脱粒装袋,直接将稻杆粉碎还田做了肥料。
李方勇和他的团队机械化生产实验成功了,令其兴奋的是,200户村民由于脱离了土地的束缚,到工厂做工,平均每户村民多增收3000元至7000元。
使更多的农民摆脱对土地的依赖,减少和降低土地对农民的约束,李方勇和他的新型农民团队走出了艰难的一步,也是可喜的一步。
2012年10月,共青团辽宁省委授予李方勇为“农村创业标兵”称号,这是对李方勇本人的肯定,更是对李方勇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的鞭策。这30人构成的创业团队核心,平均年龄只有28岁,却带着160人的职工队伍向希望进发。
当年轻人的创业激情与社会发展目标精准结合后,必然产生高效与奇迹。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