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圆经济发展“中国梦” 增长永远是基础

会期两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5日开幕。自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为明年经济工作定下六大基调后,国内外舆论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注不断加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明年经济工作的谋篇布局和政策组合,从未如今天这般牵动全球经济界的敏感神经。

国内各界尤其是企业界人士普遍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寄予厚望。经历了近一年经济下滑的焦虑和“折磨”,曾经对GDP采取一概排斥的极端舆论,态度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人们终于从企业、社会和个人的现实感受中,或多或少重新确立了要圆“中国梦”的经济增长。

4.23%——作为对明年中国经济的期待与祈祷,股市在本周五提前作出呼应。当日,沪指重新站上2150点位,创下三年来单日最大涨幅,沪市52只个股涨停。股市重新担当中国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得到了久违且清晰的展露。

中国经济9月份实现筑底,10月份企稳,11月份调头向上。就此,无论是国内舆论还是国外舆论,乐观看法抑或悲观看法,均已达致集体共识。

笔者查阅了最近三个月的经济运行数据得出结论,至上月底,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税收、财政增幅、工业增加值、企业利润、制造业经理人采购指数,工业用(发)电量、煤炭产销量、钢材水泥等基础生产资料价格、中小企业信贷等主要经济运行评价指标,已全部进入上行通道。可以确信,沪深股市成交量在本周五的集中放量爆发,并非各类投资者的盲动、投机、跟风,而是一波压抑已久的信心喷发,建立于对中国经济重返稳定增长区间的客观判断和充分期待。

近日,三大重大国际展会相继在中国举行。上海国际工程机械展,参展外商比上届增长40%,参展人数和成交量双双创历史之最;上海工业展览会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一票难求盛况;深圳高交会“专业人气指数”达到创纪录的230。到今年11月,国内月度工业增加值再度实现两位数(10.1%)增幅。更可贵的是,41个纳入国家统计的制造业大类,在11月份已全部实现了正增长。如是,明年乃至十八大后的五年,中国经济重新行进于稳定增长区间已为国内外舆论尤其是国际主流舆论普遍看好。

事实上,尽管中国经济经历了近一年的调头下行,但总体运行态势远未如某些悲观舆论所渲染的那么糟糕。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至11月底,除外贸指标外,中国经济发展的其他主要考核指标皆已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任务。更显弥足珍贵的是,今年能够提前一个月完成除外贸之外的年度各项增长目标,是在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的情况下实现的。在一定程度上,今年的增长是开始注重“经济质量”的可喜增长。

明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亦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年份(第三年)。就此,各路媒体、部分专家、业界人士纷纷就明年经济政策的主要着力点作出预测,企业减税、大幅增加劳动者收入被视为各界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大寄望。

笔者以为,在企业经营外环境并未大幅改善的现状下,明年大幅度减税的可能性依然不大。诚如本月初政治局会议所阐述企业一块,减税将主要体现为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而个税起征点能否在明年下半年继续提高,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明年全国两会前及两会期间社会呼吁的力度和强度。至于收入分配改革,明年只是启动年,在企业效益有一个明显改善前,增收幅度尚难以形成“单兵突进”之势。

从政治局会议确定的六大基调出发据实考量,明年结构调整力度势必进一步加强,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新兴产业的组合政策会更加细化;楼市调控限购限贷将继续“毫不动摇”,房产税试点将适度“扩围”;货币政策维持今年的“稳健”基调,财政政策更趋针对性和选择性;继续重视粮食生产,争取实现粮食“十连增”,为稳物价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总之明年的经济政策是在今年基础上的“微调”,目标是巩固现有增长态势,力争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

责任编辑:Eason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