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再制造发展的一种可行性模式

2012/12/12 10:24第一工程机械网司宁博 董萌 张雯 大船

再制造。

这个概念在工程机械行业已经火了好几年,得到政策扶持并落地实施也已有3年。这期间,一批试点企业得到了政策支持,得到了发展的动力。3年来,可以说,绝大多数具有实力与规模上马再制造项目的企业都已经付诸实践,此外,也还有相当多的企业正在跃跃欲试。

然而,行业内也有不客气的观点认为,再制造这些年的发展并不够理想。因为,参与再制造业务的企业主体多门多类,各家企业对再制造概念的认识也各不相同。还有观点认为,一些企业理解的再制造,仍旧没有脱离出大修和翻新的概念。而且,有一个非常有力度的观点就是,再制造应当具有一种产业化效应,但是在目前很多企业的身上看不出这种产业化效应,一些企业连基本的量也无法保证。

在大家都在问诊如何实现再制造产业化的时候,谁来主导并引领整个再制造行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就被提上了日程。但是,几多利益相关方——主机厂、代理商配套件企业实际上都很难真正做到心平气和地去看主导权的问题。发展的路究竟该怎么走?

这个时候,有一个城市——合肥,凸显了出来。

2012年5月,合肥市工信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打造再制造产业集聚区,让多方企业参与其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最初这个方案的构想是以熔盛机械为主导,安徽博一、安徽泰源等产业链中各企业协同参与。这个方案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上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个将多家企业凝结在一起的方案打破了原有的企业孤军奋战的局面,若效果显著,该方案很有可能推广至其他行业领域,如果相关的产业基础都齐备,合肥有可能成为中国再制造产业的中心。

那么,合肥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如何?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都已经摆在了人们面前。

合肥,再制造发展的一种可行性模式

合肥,再制造发展的一种可行性模式

采访嘉宾:

易新乾   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维修及再制造分会顾问

杜  攀   熔盛机械有限公司新业务发展总监、特种产品部总经理

杨文彪   安徽泰源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

储成明   安徽泰源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再制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工程机械液压服务专家

闵玉春   安徽博一流体传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  宁(化名)  业内专家

1999年,徐滨士院士首次提出再制造的概念,即再制造是废旧产品高技术修复、改造的产业化。从2009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开始真正认识再制造,到如今绝大多数具有实力与规模的企业都已上马再制造项目,暂不说成绩如何,业内对于为何进行再制造,什么是再制造,再制造技术包括哪些等这些概念性的问题尚存在不同观点甚至疑惑。再制造究竟是什么?

三问再制造

为什么要再制造?

为什么要再制造?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问题就是这样直接。

2009年12月,卡特彼勒徐工中联重科、三一等7家工程机械企业进入《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名单(第一批)》;2011年9月,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维修分会正式更名为维修及再制造分会……

“再制造”这个概念的诞生已超过半个世纪,但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得到真正的认可只有3年时间,然而,市场的现状却已经等不及让这个产业慢慢发展。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国内主要工程机械社会保有量已经突破500万台。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维修及再制造分会会长杜海涛在该协会2012年年会上说,随着工程机械社会保有量的逐年攀升,在今后一定时间内,国内工程机械产品的产销量将会逐步达到一个平衡。可以确认,随着这个平衡的到来,产业及市场发展的节奏将会发生改变。包括服务、配件、维修、二手设备以及再制造等内容在内的后市场将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

然而,再制造的问题绝非仅仅是某一个行业所遇到的问题,这个概念的诞生实际来源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显示,未来限制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是资源短缺、能源匮乏。主要表现形式为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现有资源能源使用效率较低、能耗较高;循环经济尚未形成,资源再生利用率低;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增加。

而近年来,国内机电产业发展迅速,面临产业转型问题的并不仅是工程机械一个行业。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10 578万辆、机床800万台、工程机械500万台、农用拖拉机1 465万台。

同时,我国已进入机械装备报废的高峰期,2011年,我国报废汽车超400万辆、役龄10年以上的传统旧机床超过300万台,80%的在用工程机械达到维修期。

废旧机电产品中含有大量宝贵资源和有害物质,“用之为宝、弃之为害”,目前国内缺乏相关的回收企业和再制造企业,致使该类产品的回收利用率低、拆解分类技术含量低、再制造率低,从而导致材料、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

再制造工程从诞生至今虽仅有50多年的历史,但其发展迅速,现已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新兴产业成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和矿山机械大国,上述设备保有量大,品种多。多数此类设备是由于设备表面的磨损、腐蚀和断裂而导致失效报废。采用再制造技术实施再制造可显著节能节材,并可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什么是再制造?

再制造究竟是什么?

时间过去3年,但是仍有很多人分不清楚再制造、大修及翻新的区别。即使一些已经着手实施再制造的企业,也未必真的对“再制造”的概念理解得多么透彻。

我们先看看外资企业是怎么做的。以卡特彼勒为例,其在北美销售的工程机械已经要求实现再制造,即对售出使用5年或运行1万h的工程机械进行全部回收和再制造,并在回收的同时返还消费者产品价格50%的费用。卡特彼勒已先后在美国、墨西哥、中国等7个国家建立了十多家再制造工厂,同时在全球200个国家拥有完善的物流体系,基本做到了“全球物流”;该公司同时进行再制造技术的自主开发,再制造方面的专利已超过100多项。2011年,该公司的再制造产值已超过20亿美元,其中再制造废旧单体发动机220万件,重量占85%的零部件可被再制造或再利用,节约金属超6万t,同时,卡特彼勒对所有的废物流(包括木制托盘、纸板和其他包装材料等)都进行积极主动的回收,将其他废物流减少到最低的程度。例如,卡特彼勒在墨西哥的再制造工厂里,其总固体废弃物只有1%被运往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

再将视野转向国内,对于再制造,本土企业也有自己的分析。杜攀认为,再制造是以传动、液压系统等旧的产品为毛坯,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在原有制造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新的制造,使得重新制造出来的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上均等同于甚至超过原先的新品。

闵玉春表示,旧件经过加工达到新品的要求就是再制造。但是在再制造的过程中,并不应该纠结于技术的尖端性问题,如果能够应用最简单的技术、工艺,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本身就体现了再制造的精髓。

杨文彪则称,再制造的关键有2点,一是最终的产品性能、标准是否能够达到新产品标准;二是是否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满足这2点,就属于再制造。同时,他强调,在再制造的过程中,要将旧机拆解到不能拆解为止,并且要先对每个零部件确定修复方案,再进行加工制造。

从分别位于产业链各端的企业观点中,我们不难发现,各方都对再制造的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尤其都认识到了再制造的关键是能否达到新产品的标准。

易新乾表示,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讲,再制造、大修、翻新具有相同点,只是再制造对此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从产品最终效果讲,再制造产品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同型号新品标准,这是大修和翻新后的产品无法企及的,也是再制造与其他二者的本质区别。

徐宁则用4点归纳了再制造的涵义:其一,再制造是批量化、产业化的生产;其二,再制造的过程中通过很多表面检测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来提高再制造零部件的质量和寿命;其三,再制造的标准不低于新品,这是衡量再制造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四,再制造产品采用与新品同样的质保和售后服务。

再制造包含哪些技术?

国外再制造技术主要包括换件修理法和尺寸修理法。换件修理法是指将失效件更换为新件以完成再制造的方法;尺寸修理法是指将失配的零部件表面尺寸加工修复到可以配合的范围,如缸套—活塞环磨损失效后,通过镗缸的方法恢复缸套的尺寸精度,再配以大尺寸的活塞环以完成再制造的方法。但换件修理法更换的失效零件,要么成为垃圾,要么被回炉冶炼,重走一遍熔炼——成形——制造——使用的“耗能、污染”过程;尺寸修理法虽然能恢复零件的出厂性能,却因破坏了互换性,且使用了非标准件,故达不到原型机新品的使用寿命。

我国的再制造技术是在维修工程、表面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基于复合表面工程技术、纳米表面工程技术和自动化表面工程技术,这些先进的表面工程技术是国外再制造时所不曾采用的。先进表面工程技术在再制造中的应用,可将旧件利用率提高到90%,而且保证再制造产品在耐磨、耐蚀、抗疲劳等方面的性能,最终确保再制造装备零部件的性能质量达到甚至超过原型新品。再制造产品的成本只是新品的50%,可节能60%、节材70%,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显著降低,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虽然我国再制造技术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有不少关键技术需要进一步研发,包括废旧零部件的再制造性设计技术、再制造零部件剩余寿命评估技术、废旧零部件的高效无损拆解与分类回收技术、环保高效的绿色清洗技术、基于纳米表面工程的再制造毛坯加工技术、基于材料制备与成形一体化的热喷涂再制造技术、基于数字化的零部件快速成形再制造技术、基于生物技术的装备运行中的再制造技术、基于信息化的装备再制造质量控制与虚拟检测技术等。

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完全自主实现一台新设备的生产,同样,也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完成所有产品的再制造。产业化的特点就是企业间的细化分工及相互合作,合肥再制造产业集聚区的概念正是以此为基础而提出的,这种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为整个行业再制造的突破提供了新的思考。

聚焦合肥再制造产业集聚区

再制造发展的一种可行性模式探讨

在行业后市场发展的推进中,再制造的发展方向和重要性已经愈加清晰,而正因为其明确的未来路径,加之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理论限制和实际阻碍,大家逐渐意识到,再制造并不是哪一家或是哪几家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的。

“产业化”,这是“再制造”概念最需要融合的一个特征。2012年5月,合肥市发改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打造再制造产业集聚区,让多方企业参与其中,发挥自身的优势。

2010年,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第一批工程机械再制造试点企业名单中,合肥市没有一家企业的名字出现在其中。3年过去,暂不论试点企业再制造业务发展如何,包括熔盛机械、安徽博一、安徽泰源在内的合肥的几家企业在这个领域倒做得热火朝天。

最初这个方案的构想就是以熔盛机械为主导,安徽博一、安徽泰源等产业链上各企业协同参与。方案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上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个将多家企业凝结在一起的方案打破了原有的企业孤军奋战的局面,如果效果显著,该方案很有可能推广至其他行业领域,如果相关的产业基础都齐备,合肥有可能成为中国再制造产业的中心。

正如杨文彪所说,再制造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各环节和各方企业的共同努力。针对再制造产业的需求以及结合各方企业的特点,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将通过集合行业各方力量,为再制造产业的构筑搭建平台,提供保障。

聚焦合肥再制造产业集聚区

聚焦合肥再制造产业集聚区

为何要打造产业集聚区?

税收问题困扰已久 根据规定,工程机械产品销售后要收取17%的增值税。也就是说,一台设备在其是新机销售时,以及经过再制造再次销售时,企业前后需要缴纳两次17%的增值税。大家对此纷纷表示“不公平”。其实,这个问题在新机和二手设备的销售过程中就早已出现,不过是现在又延伸到再制造产品中而已。据了解,当前很多企业和用户为了避免二次交税,在再制造设备的交易过程中均采用免开发票的形式,不仅属于违规交易,且缺乏保障。储成明表示,南京将作为试点地区对二手设备和再制造设备销售收取3%的增值税。若是可行,不妨推而广之。

回收渠道尚不稳定 本土企业一般通过以旧换新、故障机退回、用户长期欠款拖回的设备等3种渠道实现二手设备的回收,以旧换新是其中主要的回收方式。一方面,现在,我国工程机械生产企业还无法像卡特彼勒、沃尔沃等外资品牌一样,在产品设计初期就将其报废回收后的情况考虑其中;另一方面,一些代理商为了平衡利润,更倾向于直接销售新机而避开依旧换新的销售方式。故而,再制造环节中,旧设备的回收渠道尚不稳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缺乏规模,再制造产业就难以发展。

再制造产品难获认可 在选择再制造产品时,很多用户都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审视。你用了什么样的再制造技术?技术成熟度如何?怎样判断再制造设备性能?如果设备出现故障怎么办?再制造后的设备难道比新设备还要好?等等,这些都是用户心中的疑问,也是再制造产品销售受阻的主要因素。有企业表示,现在干脆不提再制造,直接以二手设备的名义进行销售,反而顺畅很多。说到底,还是用户对再制造概念的模糊和对再制造技术的怀疑。在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刚刚起步,既要做到技术先进可靠,又要让用户接受再制造产品,的确需要一个过程。

再制造标准亟待出台 当前,我国尚没有一部可供参考的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技术标准,企业均是根据自己的检测要求和结果判断再制造后的产品性能。在行业发展无据可循的同时,也难免让人产生“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想法。

再制造产品“版权”有争议 企业发展再制造业务很难完全局限于自己品牌的产品,尤其是主机企业,配套件产品大多都出自其他厂家。损坏的产品通过先进工艺、技术的加工处理后转变成全新的再制造产品,两者已有本质区别。因此,再制造产品最终需要换上现企业的产品标识还是仍然沿用原企业标识,或是采用第三方标识是当前企业的困惑。

金融平台有待健全 新机售价较高,却有相对完善的融资平台,用户可以在支付一小部分首付款的情况下就拥有对设备的使用权。再制造产品价格较之低,但目前尚没有一家融资公司或银行对其提供融资服务,用户必须一次性付清设备所有款项才可以购买到设备。这对用户的资金链构成了压力,也是当前很多用户不接受再制造设备的原因之一。

单打独斗发展缓慢 当前,工程机械行业中所有涉足再制造的企业,大多还保持着各自发展的状态,没有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发展。一方面,一家企业要想掌握所有配件的再制造技术并不现实;另一方面,发展再制造业务是一项投入大、时间长、见效慢、短期难以实现利润增长的工作,很多企业虽然热心再制造领域,但迫于资金、利润等现实压力,不愿过多投入,再制造发展非常缓慢。产业发展需要一种新的模式打破现有瓶颈。

产业集聚区优势何在?

据了解,目前,对于究竟该如何建立和推进再制造产业集聚区的工作,合肥市工信委仍在与工信部、协会组织、企业等相关机构进行磋商中。通过走访以及对各方信息的整理,记者认为,集聚区的核心就是细化企业分工,并为产业发展提供各种平台。具体而言,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领导是集聚区建设基础  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需求和背景来看,工程机械行业的前行与社会经济和政府投资息息相关。作为工程机械行业后市场发展中较为关键的一环,再制造的起步与突破也势必离不开国家的扶持与帮助。

合肥再制造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就是通过政府力量的介入,为当地企业的参与提供强大的牵动力,为当地再制造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政府推动模式也为整个行业再制造的突破提供了新的思考。

据记者了解,合肥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建设将由合肥市政府统一领导,成立由工信委、科技局、财政商务、税务、工商、质检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成立合肥再制造产业集聚区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集聚区内再制造企业、产品的认定;标识的发放与管理;税务和金融管理;维护再制造产品的公平交易。

正视问题是前行动力  如果说政府的引导与扶持是集聚区加快前行的基础与前提,那么,再制造本身所面临的问题与难点就是集聚区未来的努力方向。以文中前面所提到的再制造产业面临的问题为依据,集聚区的主要任务应集中于制定行业标准、推动企业参与、培育人才建设等几个方面。

集聚区应根据国家关于推进再制造发展的意见,从规划、投资、产业、价格、财税、金融等多方面制定政策支持体系;对再制造产品的认定以及管理办法进行探索,规范产品标识管理和建设再制造产品交易市场;对整合的企业资源进行专业化分工,不仅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再制造技术的突破,同时分散各方利益点,达成互惠互利的协作模式。此外,集聚区还应在加快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再制造人才培养以及建设教育示范中心等方面提供助力,从更深、更高和更广的层面努力推动再制造的进步。

集群效应是最终目标 根据企业等相关人士介绍,未来,合肥市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将建成“4个中心”,即再制造产业中心;再制造关键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中心;再制造产品交易中心;再制造人才培养、循环经济教育和示范中心。届时,在推动经济发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集聚区将发挥重大作用。

要坚定哪些理念?

发展零部件再制造是正道

“没有主机再制造,只有零部件再制造”已经成为业内一致认可的观点。杜攀表示,一台设备100%都是由再制造后的配件组装而成是不可能,也是不经济的。如今,熔盛机械在设备回收后,在配件拆分、清洗、分类、再制造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公司再制造后的零部件不仅可以用于产品的组装,还可以进入服务市场。2012年,公司预计可完成旧机修复(非完全再制造品)200台左右,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 000万元。

安徽博一是液压件研制的行家,除自身产品外,他们还将国外知名品牌液压泵、阀的零配件再制造作为主要目标,并以当前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川崎液压件产品为重点攻克对象。闵玉春解释道,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解决用户在购买国外品牌液压件产品时遇到的缺货、交付时间长以及价格高等问题。

除了液压产品等精密件外,工程机械70%左右的组成是结构件。安徽泰源的过人之处正在此。杨文彪表示,精密件和结构件再制造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但从节约能源方面来说,如果能将70%左右的结构件再制造做好,将具有更大的意义。2011年,公司销售斗山再制造挖掘机80台,实现销售收入3 200多万元。储成明说,公司已投放市场的再制造产品如多路控制阀,无故障连续工作超过1 800 h,现仍工作正常。

安徽泰源自主研制的液压偶件泄漏量检测台,其泄漏量精确量到≤0.001Lmin

安徽泰源自主研制的液压偶件泄漏量检测台,其泄漏量精确量到≤0.001Lmin

提高再制造产品检测技术是关键

必须大力推进再制造产品检测技术的发展是这些企业总结出的真理。用杨文彪的话说,没有相应的检测设备,就无法明确产品哪里有问题、问题有多大,再制造也就无从谈起。毕竟,再制造产品的性能如何,还是需要实实在在的检测数据来说话。

在这方面,安徽博一的检测中心已于2010年取得国际实验室互认组织CNAS的认可(国内液压件行业内唯一获得CNAS认可的检测中心,获得该检测中心认证的产品可直接获得世界40多个国家质量认可)。安徽泰源则完全自主研制成功了液压泵、阀、马达、张紧油缸以及整机检测试验台,并已投入使用。其中,液压偶件泄漏量检测试验台对泄漏量的测量可精确量到≤0.001 L/min。

从最初的单纯性修复、概念争议,到如今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再制造发展靠拢,这3家企业正在经历他们的转型升级之路。

记者视点:企业应在产业集聚区中寻求自身的位置

在集聚区的概念中,谁来充当牵头者把各方企业组织起来以促成完善的产业链这一问题成为了争论的焦点。而由主机企业牵头作为产业链组织者这一观点似乎呼声最高,但是如果从各方企业优势以及市场需求来看,这一发展模式是否完善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验证。

从主机企业的优势分析,杜攀认为,在集聚区的发展中,主机企业可以起到统筹资源、整合成效的作用。在再制造产业链中,主机企业的资本较为充足,而凭借着充分的时间、资金以及空间资源,其能够较好的进行再制造产品的开头与收尾工作。具体来说,主机企业可以对需要再制造的产品进行拆分、清洗以及最后的组装,而这些环节将是确保一个完整产业链良好运转的基础。

闵玉春说,目前,配套件企业在回收旧机和推广再制造产品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而主机企业恰好弥补了配套件的这部分不足,双方互利互补,为整个再制造环节构建了基本恰当的体系。

但同时,闵玉春也强调,再制造是一个连接性和合作性都较强的产业,随着各方生产能力的提升和配合度的完善,5年之后的再制造肯定不可同日而语。他具体解释说,尽管目前,配套件企业必须主动与主机企业和代理商合作而赢得更多的利润空间,但是,再制造不同于简单的维修,仅凭主机企业自身的努力很难完成再制造成品的生产。当配套件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关人员和维修工艺等逐步稳定后,配套件企业才会迎来主机企业的主动合作时期。届时,主机企业对配套件企业的依赖性将更强。

站在代理商的角度,杨文彪也同样支持主机企业充当组织者,并认为主机企业可将各环节贯穿起来推动集聚区的发展。但对于牵头的本质与内涵,他保留了些许不同观点。他认为,一方面,在再制造的产业链中,主机企业不占据最大优势,他们不能跳过代理商等中间环节独立运作,而只能推动各个代理商发挥自身所长,为构建一个完整产品系列的再制造提供帮助;另一方面,集聚区中各企业的角色应以原本的市场行为和特点来划分,市场是产业发展的主角,乱点鸳鸯谱的模式不科学也不理智。

而对于这一观点,易新乾也表示了极大的赞同。他说,在再制造的发展中,应该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按照专业分工才是最有效地发展模式。可见,虽然主机企业牵头这一说法已经获得了认可与支持,但是对于牵头的内涵与内容似乎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杨文彪说,代理商最贴近用户,在整个产业链的入口、出口以及中间环节都具有优势,加上创新的再制造产品检测设备,安徽泰源在再制造的发展上具有较大优势。另外,企业应当根据品牌占有率的比重,选择最容易被大众接受的产品进行再制造,从而为再制造的推广奠定基础。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对于代理商的看法并不认同。例如,闵玉春就表示,一家企业想进行再制造,就要具备加工、检测等全系列设备,但对于代理商来说,这个难度太大,也是不理智和不科学的,将影响了产业链的健康运行。

从以上的观点可以看出,主机企业、代理商和配套件企业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也均想最大限度地将其发挥出来。笔者想说的是,无论谁来牵头,再制造的发展都需要共同的努力与坚持,集体的力量如钢铁,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将在各方企业的奋进中突破。我们始终期待着。

责任编辑:Winnie

文章关键字合肥 再制造 可行性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