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刚:民营企业公平竞争须公平机制护航
近日,两件有关民营企业的事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一是民企龙头三一重工总部高调迁址,一是温州民企资金链紧张传言再起。民营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这类标杆性民企的一举一动、一起一伏,不仅让人想起国家在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上的不懈努力,也让人清楚地看到,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仍然殊为不易。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迈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两个毫不动摇”的深入人心,新旧“两个36条”的提出及实施细则的出台,都是佐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1270亿元,私营企业实现利润12623亿元。还有统计说,目前民营企业在企业数量上已经是“三分天下过二”,投资贡献超60%,创新贡献超70%,就业贡献超80%,一些大型民企更是跨入行业领军序列。三一重工三季报就显示,在基建、房地产不景气影响下,这家民企仍实现营收406.99亿元,在我国乃至世界工程机械领域居前。
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现在不少民企仍对融资难、融资贵、缺乏公平竞争环境颇有烦言。这不禁让人感触颇深,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公平竞争须公平机制护航。尽管中央一再要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并不断细化相关政策,尽管民营企业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有着自身的原因,但不容否认的是公平机制还不够完善,这种不完善不仅体现在一些行业的准入门槛上,“玻璃门”让民企看得见却进不去,还体现在一些繁琐的审批程序上,不少民企因而望而却步。造成平等竞争难以实现的关键问题,还是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政府应是宏观管理和调控的主体,市场应是配置各类经济资源的基础环节。但从一些地方的实际情况看,仍存在限制性规章制度不合理、审批程序过多过细、政府习惯于用行政性手段干预市场主体等问题。这种状况很容易引发并放大两种倾向,一是企业不去争夺市场,而是千方百计争夺政府手中掌控的资源;二是投资激励而非创新激励盛行,投资规模大往往就能在地价、融资等核心资源上获得支持。
国家的发展与复兴首先离不开企业的崛起与振兴,离不开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着力寻求政府行为和市场功能的最佳结合点,使政府行为在调节经济、弥补市场功能失灵的同时,避免和克服自身的缺位、越位、错位,以公平的机制为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保障,把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出来。也只有这样,“两个毫不动摇”的具体举措才能真正落实,民企发展的瓶颈才能有效破除,经济发展的后劲才能不断增强。
责任编辑:Ann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