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PPI跌幅或将收窄 经济触底回升迹象明显

2012/12/06 10:45中国新闻网

本周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2012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受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机构预测CPI将重回将重返“2时代”。虽然,由于天气和节日因素的影响,蔬菜猪肉价格出现短暂波动,但物价总体下滑趋势已难以逆转;同时,机构一致预测1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速将较上月进一步回升,零售品销售总额等数据也将走出低谷,第四季度中国经济运行呈现触底回升迹象。

11月PPI同比跌幅或收窄至2%

11月经济数据将于12月9日公布,除了备受关注的CPI走势,有关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变动幅度也尤为引人注目,机构一致预测2012年11月份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速将较上月进一步回升,预测均值为-2.0%,中位数也为-2.0%。

5日,数量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在2013年《经济蓝皮书》发布上表示,工业增长值月度实际增速已经显示回升,9月、10月工业增加值的月度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当然,这个回升还是比较微弱的,比8月份开始回升。

同时,11月PPI同比涨幅的继续回升已经成为各大机构的共识。据新华网4日报道称,中金公司预测,11月PMI购进价格指数推断,预计11月PPI环比下跌0.2%,而受去年基数影响,同比跌幅则将缩小至-2.3%,较10月-2.8%的跌幅继续小幅收窄。

不仅如此,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教授陈克新也表示,陈克新分析称,2013年整体大宗商品价格水平会高于2012年,会加大下游物价的上涨成本推力。他认为这个也是有前提的,如果不出现世界经济二次衰退,也就是说,不出现美国“财政悬崖”,不出现欧债危机的恶化,在这两个前提之下,预计2013年中国PPI有可能结束负增长的局面。

展望未来PPI走势,机构认为,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前期“稳增长”政策以及市场流动性有所改善的背景下,国内生产需求企稳并显现回升迹象,PPI触底回升的反转趋势已形成。

经济触底回升迹象明显

针对中国经济何时触底反弹的问题,昨日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经济蓝皮书》指出,今年第四季度经济运行显现了触底回升的现象,今年第三季度有可能成为今年四个季度的季度增长率的谷底,最低点在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已经触底回升。

其中,除了工业增长值月度实际增速已经显示回升以外,10月份的固定资产月度投资的增速,继1-9月份回升以来,进一步有所回升,显示出国家加快项目审批力度,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显示出了一定的效果。

与此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名义增速9月、10月持续回升,在7月、8月处于谷底以来,9月、10月消费品价格指数还是下行的,在这种背景下,零售总额名义增速还在上行,从消费来说,汽车的消费,还有与房地产销售相关的建材、装修的消费有所回稳。

此外,据《经济参考报》5日报道,多家机构预测,1至11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将较1至10月继续加快,11月累计投资增速将连续第三个月回升。专家预测,今年全年投资增速将达21%,明年达24%。

华泰证券的预测值比交通银行还要高0.1个百分点,达到20.9%。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表示,考虑到基建投资的惯性,未来一段时间还会延续一个相对较高的增速,铁路投资离预算投入还有一定空间,年末资金投入可能会适当加速。此外,房地产销售情况仍在继续好转,地产投资短期回稳趋势确定,制造业投资在去产能周期中将稳中有降。

但是,仍有专家表示对经济企稳回升势头的持续性表示担忧。“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需要巩固,世界经济环境仍然复杂多变,所以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保持中国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就在近日表示。

责任编辑:Winnie

文章关键字PPI 统计局 经济数据
相关阅读

统计局:6月份CPI、PPI同比涨幅有所扩大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2018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1.9%;P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4.7%。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进行了解读。 一、CPI环比继续下降,同比涨幅略有扩大 从环比看,CPI走势基本平稳,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6个百分点。时令瓜果和蔬菜大量上市,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下降6.7%和1.8%,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16个百分点,是CPI下降的主要原因。猪肉价格连降3个月后小幅反弹,上涨1.1%,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0.11个百分点。受房租和药品价格上涨影响,居住和医疗保健价格均上涨0.2%,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出行人数增多,需求增加,旅游、飞机票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1.4%、0.9%和0.4%,三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受近期国内成品油调价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1.8%和1.9%,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04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CPI同比涨幅略有扩大,继续保持温和上涨。食品价格上涨0.3%,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其中,鸡蛋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7.1%和9.3%,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27个百分点;牛肉、羊肉和禽肉价格分别上涨3.1%、13.1%和6.7%,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4个百分点;猪肉和鲜果价格分别下降12.8%和5.3%,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4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2%,影响CPI上涨约1.80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5.0%,教育服务类价格上涨2.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2.4%,居住类价格上涨2.3%。据测算,在6月份1.9%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5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 二、PPI环比涨幅略有回落,同比涨幅有所扩大 从环比看,PPI涨幅略有回落。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持平。在主要行业中,受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影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4.5%,比上月回落3.0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2.3%,回落1.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1.1%,回落0.2个百分点;造纸和纸制品业上涨0.4%,回落1.1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上涨0.2%,回落0.4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0.7%,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上涨0.4%,扩大0.3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PPI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1%,涨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4%,扩大0.1个百分点。在主要行业中,涨幅扩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合计影响PPI同比涨幅扩大约0.49个百分点。涨幅回落的有造纸和纸制品业,上涨11.3%,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上涨10.3%,回落0.3个百分点。据测算,在6月份4.7%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4.1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6个百分点。[详细]2018-07-11 10:16

中国PPI涨幅创近五年半来新高

在2016年9月由负转正后,中国PPI同比涨幅接连攀升,并在2017年1月创出近五年半来的新高。 中国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消息称,2017年1月份,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9%,环比上涨0.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4%,环比上涨1.2%。1月份PPI同比涨幅是2011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1月份PPI同比涨幅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9.1%。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31.0%,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12.9%,加工工业价格上涨5.9%;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衣着价格上涨1.1%,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1.5%,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6%。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分析说,1月份在调查的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比上月增加1个。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和洗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等行业价格同比涨幅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5.7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82.6%。 在1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同比上涨18.9%,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15.8%,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14.7%,化工原料类价格上涨8.1%。 从更能体现价格近期变动情况的环比数据来看,1月份PPI的环比涨幅中,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上涨1.1%,生活资料价格环比上涨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环比上涨2.2%,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2.1%,化工原料类价格上涨2.0%,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0.4%。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1月中国PPI同比涨幅高于市场预期,从积极方面看意味着工业部门的再通胀仍在继续。企业补库存仍可能在短期内继续支持价格上涨。 不过屈宏斌也提醒说,在看到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复苏足够强劲之前,政策层面应避免全面的货币紧缩。[详细]2017-02-22 09:38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解读2016年5月份CPI、PPI数据

5月份CPI同比涨幅略有回落,PPI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2016年5月份CPI、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2016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下降0.5%,同比上涨2.0%;PPI环比上涨0.5%,同比下降2.8%。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进行了解读。 一、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CPI环比下降0.5%,主要是受鲜菜价格下降较多的影响。年初寒潮天气袭击我国大部分地区,影响了鲜菜的生产和运输,鲜菜价格高位运行,较往年同期上涨较多。随着应季鲜菜上市,市场供应逐步增加,鲜菜价格趋于正常。5月份鲜菜价格环比下降21.5%,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64个百分点,超过CPI环比总降幅。从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旬报监测看,蔬菜价格回落幅度较大,部分鲜菜价格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三成。5月份猪肉价格环比继续上涨,涨幅为2.3%,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07个百分点。国内成品油价格两次提价,汽油、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3.7%和3.8%,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06个百分点。 5月份CPI同比涨幅略有回落 PPI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从同比看,CPI同比上涨2.0%,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5月份猪肉价格继续高位运行,同比上涨33.6%,影响CPI上涨约0.77个百分点。鲜菜价格同比上涨6.4%,涨幅比上月回落16.2个百分点,对CPI的影响也从上月的0.56个百分点回落至0.14个百分点。部分服务价格同比涨幅较高,其中护理、临床诊断、家政服务、学前教育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0.5%、8.2%、5.3%、4.1%。 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继续上涨,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缩小0.2个百分点。环比变动的特点一是部分工业行业价格涨幅缩小,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5%和12.3%,涨幅比上月分别缩小5.9和0.5个百分点;二是石油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4.1%,涨幅比上月扩大3.1个百分点;三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环比止跌回升,由上月下降0.3%转为本月上涨1.8%。 5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8%,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1.5%、15.6%、10.2%、7.7%和5.4%,合计影响当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约1.7个百分点,占总降幅的60%左右。[详细]2016-06-12 11:17

油价13连跌创6年新低 PPI再度承压

昨日(1月26日),进入2015年国内成品油价第二次调价窗口,这次消费税并未上调,油价应声而落。 昨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365元和35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27元和0.30元,调价执行时间为1月26日24时。 自2014年7月开始,这已经是国内成品油价连续第十三次下调。尽管财政部在2014年11月28日、12月12日和今年1月12日三个调价窗口连续上调成品油消费税,但国内汽柴油价格还是每吨下跌近3000元,93号汽油已然步入“5元时代”。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受油价下跌影响,将带动化工产品价格加速下跌,成为影响PPI跌幅扩大的主要因素。工业通缩成为全球现象,国内工业产品价格下跌态势有可能持续甚至跌幅扩大。 多地93号汽油回归“5元时代”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目前原油价格基本跌至2009年初的水平,发改委累计调整幅度在经历5年累加之后也基本回到原点。 受国际石油市场供应充裕,需求乏力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油价震荡下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已经从2014年高点时的120美元,跌到了如今不足50美元,上周最低一度跌到了45.35美元,创下自2009年2月以来的最低价。 2014下半年至今,成品油零售价已经实现13次连续下调,汽油价格累计下挫2750元/吨,柴油价格累计下挫2935元/吨。 本轮油价计价周期内,国际油价整体呈现下滑走势,进而带动原油变化率保持负值低位,市场下调预期持续笼罩国内成品油市场。截至1月23日收盘,卓创资讯测算的原油变化率为-11.47%,对应的成品油下调幅度在410元/吨左右。 卓创资讯分析师刘芸认为,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行情疲软,在综合考虑汇率、成品油市场情况以及炼厂经营情况等多种因素下,国家或适度缩小跌幅,因此汽油价格下调365元/吨,柴油下调350元/吨,均低于此前预期。 伴随本次“13连跌”的落实,成品油价格则创造了近6年来的新低,93号汽油零售价除海南及西藏外,其余各地均进入“5元时代”。 据机构测算,此次油价下调后,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升的私家车,调价后每月将减少45元左右的用油成本;大型物流运输车辆每行驶1万公里,燃油费用会减少1000元左右。 下轮调价或将搁浅 本轮计价周期中,国际多空因素相互博弈,原油期价震荡走低。全球石油供应过剩问题仍是 “硬伤”,且在此期间美元上涨,中国及欧元区经济发展放缓等因素持续打压国际油市,原油价格便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呈现出大幅震荡走势。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介绍,随着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走低,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下降3.3%和5.5%,两项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03个百分点,而国际油价连续大幅度下跌更是PPI环比降幅扩大的主要原因。 顶金贵金属董事长兼总裁夏宇飞认为,油价暴跌导致能源成本下降,进而导致企业产品售价的降低,最终使得社会总体通胀水平出现下降。物价回落在一定范围内是利好消费者的,且一旦超出一定范围则将严重打击企业生产积极性并引发经济衰退。 目前油市供需基本面无明显改善,从供应来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拒绝减产,非欧佩克国家中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主产国均未有减产计划,而且部分严重依赖油气出口的国家甚至有增产计划。 从需求面来看,全球范围内经济疲软局势延续,除美国经济表现尚可外,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均被下调,供大于求、供应过剩仍是2015年尤其是上半年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的利空因素。 中宇资讯分析师桑潇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油价跌至近6年的低位水平后,继续宽幅下挫的可能性不大,预计短期国际油价将维持震荡运行。因此本轮成品油价格下调落实后,新一轮计价期成品油调整趋势暂不明朗,存在搁浅的可能。[详细]2015-01-27 11:00

中国2013年PPI跌1.9% 产能过剩重压制造业

中国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称,2013年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9%。当年12月份,中国PPI同比降1.4%。至此,PPI本轮“负增长”的持续时间已增加到22个月。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PPI走势不能体现整体经济的温度,但工业品价格在2013年的负增长,说明在严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潜在的增长水平没有发挥出来,面临很大困难。这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挑战之一。 内地PPI月度同比数据上一次出现正增长还是在2012年2月。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PPI如此长时间“负增长”过去仅仅在2008年至2009年、1997至1998年等经济疲软的时段出现过。 工业品价格持续的“负增长”显示中国经济依然没有从需求面疲弱、制造业不振的局面中完全走出。不过,2013年5月份以来,中国PPI显露出降幅连续收窄的态势。 虽然在2013年9月份创出近17个月新高后,中国PPI同比数据的跌幅在10月份有所扩大。但11月份,PPI月度数据曲线再度上扬。12月,中国PPI同比涨幅与11月持平。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指出,目前中国工业生产者价格有升有降、价格水平基本稳定的格局未变。 从发布的分行业出厂价格环比数据看,在30个主要工业行业中,近几个月来三分之二左右行业产品价格稳中有升、三分之一左右行业略有下降的格局依旧。其中,石油加工、水泥等非金属矿物制品、煤炭开采和洗选出厂价格环比有所上涨,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钢材等黑色金属冶炼出厂价格环比略有下降。 对于PPI在2014年的走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中国经济持续回稳,但力度有限,2014年中国PPI料还会维持负增长,数据不会太好。 牛犁则指出,中国目前已下定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在需求相对稳定情况下,供给的减少有望带动价格回升。2014年中国PPI可能在年初几个月继续“负增长”,但降幅会逐渐缩小,并在5、6月份时“转正”。[详细]2014-01-10 10:07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