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融资平台今年发债已超去年全年1500亿

简要:银行融资受阻 偿债压力加大  业内称风险总体可控,但须警惕发行主体资质下滑

在各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稳增长”背景下,地方融资平台资金需求也日渐旺盛,在银行融资渠道受阻后,通过债市融资成为选择之一。中债资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地方融资平台发债规模已达5792.8亿元,超出去年全年1500亿。

随着地方融资平台发债规模快速增长,风险也在不断积累。市场传出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收紧”城投债消息,副省级以下城投企业项目暂停接收。不过,《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知,交易商协会仍有县级城投的项目在册,地方融资平台类企业发债注册的规定目前并没有调整。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整体可控,但须警惕地方融资平台发债主体资质下降倾向以及背后偿债压力。

现状 交易商协会仍有县级城投债在册

在地方政府有发债融资冲动的背景下,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对支持有资质的地方融资平台发债都展现出积极的态度。

城投债供给主要依赖发改委,据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正在酝酿将企业债发行人范围扩大到非百强县以外的县级主体,推进平台债的发行。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对城投债的发行也愈加重视。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最新了解,在按行业负责发债注册管理的基础上,交易商协会内部也正在酝酿一个专门负责城投债注册的小组,即日将成立。

不过,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正在“收紧”城投发债,决定对融资平台类企业,只接收省、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副省级(含)以上发行人的项目,而对于除此之外的地级市、区县城投企业的项目,协会将暂停接收。但《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接近交易商协会的权威人士处了解到,交易商协会对于地方融资平台类企业发债注册的规定目前并没有调整,县级城投企业的项目也并未被暂停接收。

“协会手头就还有县级城投的项目。”上述权威人士称。在地方融资平台发债方面,交易商协会一直强调的是“六真”原则,即若该企业是市场化独立运作的法人主体,符合“真公司、真资产、真项目、真现金流、真偿债、真支持”的原则,协会愿意支持其发债。实际上,在“六真”原则的基础上,协会对于地方融资平台发债注册采取的是“一事一议”,并没有一个通用的明确的量化标准,即发行人符合哪些条件就一定可以发债,不符合哪些条件就一定不能发债。不过,记者了解到,协会最近确实召集主承销商开了会,并对地方融资平台类企业发债标准的明晰化进行了探讨。

“会上在讨论标准时说到了县级以下的城投企业是否不予注册的问题,但是也有主承销商提出了不同意见,所以,目前并没有定论。”一位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人士说。

不过,上述债券承销人士表示,一旦城投发行主体资质进一步明晰,也不意味着就一定是收紧,有可能以前在“一事一议”情况下不符合“六真”而不能发债的企业现在反而能符合标准而发债。

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人士指出,从基层行的反馈来看,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发债的需求非常强烈。不过,交易商协会仍然对风险有严格把控,各个主承销商也会有自己的标准。之前谈不上“放松”,现在也谈不上就“收紧”。“可以这么说,如果有具体的资质标准出来,相较‘六真’原则会更加明晰,也更便于主承掌握。”该人士指出。

市场 地方融资平台发债规模达5792.8亿

在经济增速放缓,各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稳增长”的背景下,承担主要基建任务的地方融资平台纷纷发债融资以解资金之渴。记者从中债资信获得的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债券(包括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定向工具等)合计数为5792.8亿元。而地方融资平台去年全年发债规模为4257.4亿元,这意味着今年发债规模已超过去年全年1500亿。

由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振地方经济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各地政府由于财政收入有限,且受《预算法》限制无权举债,最终只得通过设立融资平台向外融资。而今年以来地方财政因为土地出让金减少备受冲击,更是加大地方政府通过各类城投公司融资压力。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全国306个城市共成功交易土地23640宗,土地出让金14027亿元,与去年全年相比减少37.10%。

中债资信评级业务部分析师霍志辉表示,今年以来,基于国家鼓励提高企业直接融资规模的政策,国家监管部门对于融资平台发债的监管政策有所放松,尤其是往年积压的未审批债券存量很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监管部门加快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债券的审批速度。同时,由于往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到期债务规模较大,仍然处于偿债高峰时期,主要是银行贷款到期规模很大,所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需求很大。

尽管地方融资平台主要融资渠道以银行为主,但却受到严格监管,银监会今年曾下文要求2012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降旧控新”的总体目标不变。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央政府的指导原则是控制新增总量,对存量实行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到今年9月末为9.25万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

“各级政府为稳增长加大基建投资,而货币政策却没有放开,城投公司从银行渠道大规模融资不现实,只能通过发债形式融资。”华龙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员尹晓光对记者称。

预警 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在地方融资平台发债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发债主体资质下降以及债务压力加大等问题不容忽视。去年一系列城投债信用风险事件一度导致三季度城投债发行暂停两月有余。

国海证券分析师范小阳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地方融资平台发债规模扩大,发行主体资质也在下滑,与以往发债主体AAA或AA+评级相比,目前市场发行主体评级不乏AA或AA-。“城投债供给资质有下降趋势,应引起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融资平台发行主体不乏市、县级城投公司身影。以近日发行的昌邑市经济开发投资公司企业债券为例,发行人所在地为山东潍坊市下属县级市,并以自有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担保发债5亿元,期限8年,票面年利率为7.35%,所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昌邑市潍河综合治理、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和北部水网建设工程等三个项目。而本期债券的信用等级为AA级,发行人的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级。

由于地方融资平台发债背后暗含政府隐性担保,其偿还风险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联系紧密。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发行规模扩大及资质降低都会增大城投债偿还风险,但鉴于城投债主要盈利和现金流的来源基本都来自于地方政府的注资、资产划拨、补贴等,因此分析城投债的偿还能力应多看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

中国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日前表示,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又开始出台新的投资计划以刺激经济增长,地方债务潜在风险存在进一步加大趋势。

同时有分析称,在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地方政府未来偿债能力可能会因土地出让金减少受到影响,而城投公司等地方融资平台未来经营活动能否产生充足现金流,是否会出现烂尾工程和项目也值得警惕。

对于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冲动和偿债风险,霍志辉对记者称,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可控,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构成来看,仍然以银行贷款为主。2012年以来,尽管国家监管部门对于融资平台的信贷政策出现了一些松动,但未出现实质性的变化,所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整体债务规模不会大幅增长。此外,经过国家对融资平台的规范,融资平台的资产、资本等有所充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仍然整体可控。

责任编辑:Leon

相关阅读

城镇化贷款开闸 防地方融资平台借机膨胀

城镇化战略的巨大机会当前,各家商业银行已有些按捺不住。从去年12月底至今,已有工行、农行等多家银行,与地方政府签订多份金额百亿以上的城镇化贷款协议。其中,仅农行一家就与湖北省政府签订了千亿元意向授信协议。 从目前的情况看,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等是城镇化信贷投放的重点领域,甚至一些面临着危机的行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乘机厕身其中。而这也引起了对银行信贷规模和平台贷扩张的担忧。研究人士分析称,银行对城镇化贷款开闸放水的同时,要吸取以往教训,针对不同地区和行业的风险,进行仔细研究,切忌一拥而上,以防范不良贷款的增加。 中西部现大手笔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在全国两会期间,银行业代表、委员是讨论城镇化话题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在目前的情况下,银行贷款仍将是城镇化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曙光分析。 实际上,资金雄厚的国有大型银行,将是城镇化贷款的主力。据公开信息,国开行、建行、交行等大型银行近期纷纷表示,今年将加大对城镇化贷款的支持力度。而国开行甚至表示,今年一半以上的贷款将投向城镇化领域。而工行、农行等银行已经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与多地政府签署了城镇化贷款意向协议。 仅工行江苏分行今年以来就与多个地方政府签订了金额超过200亿元的城镇化贷款意向协议。今后两年,工行江苏分行将提供超过100亿元的授信额度,注入江宁的城镇化建设。该行还与常州武进区政府、扬州江都区政府等多个地方政府签订城镇化贷款协议。 除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贷款规模甚至远大于东部地区。如新疆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2月20日,这两个开发区获得多家银行总额达600亿元的意向授信,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领域。而湖北省更是获得农行千亿元意向授信,用于支持其城镇化建设。 “通过参与当地城镇化项目,银行可以拿到一些好项目,而且随着业务发展,银行还能发现一些新的市场机会。 ”王曙光说。 深圳某股份制银行公司银行部高层称,在城镇化推进中银行确实可以获得很多发展机会,目前更为看重的是由此产生的网点扩张机会。该行目前在全国七八十个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增加的空间已经不大。而城镇化的推进为其网点布局带来了新的机会。今后,该行会更多地在一些百强县和城市周边的卫星城、商业综合体布局网点。#d1cm#page# 投放基建是重头 按银监会此前要求,大型商业银行要支持小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安居工程及产业园区建设。 公开信息显示,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获得的600亿元银行授信,将重点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房地产、水电站、太阳能光伏、煤制天然气、钢铁改扩建等领域和项目。而部分资金的使用与小城镇并无直接关系。 “城镇化在中国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城镇化的内容也无非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产业发展。”某大型国有银行深圳分行人士认为,城镇化要容纳更多人口,“造城运动”就难以避免。但在具体实施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即通过一些配套规划,推动产业发展吸纳更多人口来推进城镇化进程,而非简单地造城。在此过程中,银行就能以扶持产业发展的方式投放资金,而非重蹈“造城运动”覆辙。 警惕融资平台借机膨胀 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产业哀鸿遍野之际,新疆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城镇化贷款支持产业中,太阳能光伏产业也赫然在列。 “银行对城镇化充满热情是好事,但千万要注意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我们过去在这方面的教训太惨痛了。”在王曙光看来,银行不能因为一些项目有地方政府做隐性担保,就忽视风险,造成不良贷款上升。在此过程中,银行要切忌盲目追求信贷规模和过度依赖政府主导的大项目。各地产业、城镇化发展情况各不相同,银行要仔细研究不同产业、不同地区的风险,并开发出不同的信贷产品。第二,根据自身成本收益来布局产品和战略,而非盲目追捧大项目和信贷规模。城镇化过程中,不同的金融机构的定位是不同的,大中小微各类机构要有分工,对客户分层亦要进行合理界定和分工,进行异质化的竞争,避免不良贷款的产生和资金浪费。 城镇化贷款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迹象,亦引起了业内人士的警觉。武汉大学教授叶永刚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借城镇化膨胀,正是需要高度警惕的。如果地方融资平台过度负债,当地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又难以承担,将带来极大的偿债风险。 “当然平台贷也不完全是高风险项目,这就需要银行仔细甄别并加强风控能力。 ”[详细]2013-03-21 10:12

地方融资平台再现钱紧危机 政府融资渠道萎缩

据新华社上海1月20日电 自2012年12月末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以来,地方融资环境趋紧,融资平台后续如何提升“造血”能力成为业界关注焦点。而在信贷、信托等融资渠道受阻的背景下,平台融资结构的调整已刻不容缓。 政信合作将进一步受阻 “过去地方政府得以依赖的财政增收及融资渠道,现在几乎全面萎缩。”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贺军说。(编注: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1月19日在财经中国2012年会上表示,2013年中国财政收入增速可能首次降到一位数。财政部网站资料显示,2002年-2011年财政收入平均增速为20.82%,去年前11个月财政收入同比增11.9%。 确实,通知的严厉程度前所未有,几乎将融资平台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斩断,融资平台资产增长受限,规模面临被压缩的境况,而政府无法为融资提供担保导致平台信用资质被显著看衰,融资能力也随之下降。 中信建投的研究观点指出,与以前文件主要针对信贷类债务相比,此次通知被业内视为对公益性项目举债的点刹。 “通知明确提出地方政府及下属单位团体不得通过摊派或利用理财、信托工具吸收资金进行公益性项目投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当前信托规模和政信合作规模大增引起了监管部门的警惕,预计政信合作渠道将进一步受阻。” 在孙立坚看来,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受到了更为严格的监管,部分地方投资主导的基建项目进度或有所延缓,这也将限制政信合作业务的发展。 不过,从长期来看,地方政府的投资意愿和冲动并未改变,可以预见,一些创新的信托融资方式将会出现,以其他合规的方式参与到基建项目建设中去。(编注:银监会副主席蔡锷生1月19日在第五届金融家年会上表示,信托机构的法律监管存在空白,目前只是主要依靠部门规章进行规范。现在一些媒体谈到所谓影子银行就提到很多责任等等,但影子银行定义本身就是不受监管的,主要是要防止风险传递到银行体系。客观讲,传统银行业和“影子银行”都存在风险,“影子银行”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关键是怎么把这些问题规范好,然后是监管好。) 控制政府换届的投资冲动 在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公司公共融资部总经理曹明看来,年前四部委联合发文控制地方融资扩张,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防止影子银行规模继续膨胀;二是抑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这相当于在地方财政和融资平台之间建立一个‘防火墙’;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基建规模和融资杠杆率。” 根据海通证券研究所的测算,2012年的影子银行规模达到28万亿元,信托类资产规模达到7万亿元,由于地方政府债务与影子银行项目联系紧密且相互交织,为防止违约事件发生导致金融系统性风险提升,监管部门需要较早对增量予以控制。 不仅如此,就历史情况考量,地方政府换届后往往伴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上行,这在1993年、1998年、2003年和2008年表现均较为明显。 一位银行资深客户经理告诉记者,现在地方平台各种融资都很困难,想从银行借贷又缺少足够的抵押物,土地财政又玩不转了,资金问题已让不少地方政府焦头烂额,尤其是一些中西部地区。因此政信合作呈现火爆的情况。 对此,穆迪发布的报告指出,政信产品是需要偿还或支付项目回报的合约责任,最终会增加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在这个层面上,此类产品与债务相似。但政信产品并未计入债务,所以提高了确定地方政府负债水平的复杂性,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财政透明度。 此外,政信产品的另一个特点是收益率高,达到9%~14%,这也大大提高了地方政府的利息支出负担。而且期限较短,通常只有1-2年,故而加剧了再融资风险。 债券融资是个好选择 业内专家认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地方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债务,地方金融机构运作与地方金融风险防范等问题,已经躲不过、绕不开。 孙立坚认为,从更为长远的视角来看,推进税制改革,完善地方政府的投融资机制将更为迫切。 债务问题的解决需要更为全面的财税体制改革,这会规范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行为。一方面,通过合理财权和事权,明晰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可以促使负债规模合理、可控;另一方面,降低“隐形担保”,强化融资中的硬约束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府、市场行为分离,促使资产定价合理。 在融资监管趋严、筹资渠道受阻的大背景下,地方必然会在债券市场寻求新的突破。曹明指出,今后直接融资比重的提升将成为大势所趋,而通过债券融资应当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市政债和项目债等长期债券,是解决目前基建融资诸多问题的关键,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强调,应该用阳光融资和预期、透明、受公众监督、讲究规范、有利于控制风险的地方债去置换、替代地方融资平台和其他一些不规范的、风险不易控制、不健康的隐性负债,同时又保持地方政府作为融资主体通过融资发挥贯彻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效益,这才是比较周全、合理的对待地方债务和地方融资体系建设的态度。[详细]2013-01-21 11:09

推行地方融资改革 为基建投资“开源”

随着发改委对又一轮大规模基建投资项目的审批,以及在 “稳增长”目标下,各地政府纷纷抛出“促投资”计划。此外,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24日,今年地方政府债券招标已有十六期 (包括地方自主发行与财政部代理发行),累计发行金额2473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1781.6亿元的额度。可见,政府投资的资金缺口还很大,钱从哪里来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据报道,此次审批的项目,近6成资金需要依靠银行贷款和其他融资渠道筹集。但在当前银行贷款收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只能把债券、信托产品作为主要融资方式。另外,由于目前中国缺乏为基建作长期债务融资的工具,普遍存在 “短债长投”现象,这无疑增加了流动性风险,为地方债务危机埋下了隐患。因此,在现实压力下,我们更应该推进地方融资改革,为基建投资“开源”。 我国城市轨道和市政建设项目目前主要由地方城投公司负责建设,并没有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所以,地方大规模投资项目建设资金将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地方融资平台以及未来轨道沿线的房地产项目开发。 逐一来看,在银行贷款方面,目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也呈现“短多长少”的状况。今年前7个月,银行新增对公中长期贷款1.14万亿元,占同期总新增贷款比例为21.2%,远低于去年同期的32.8%。虽然8月的状况略有改善,但起色不大。另外,截至6月末,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4564亿元,中行、工行、建行的贷存比都已经高于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 此外,即使银行愿意贷款,也很可能会因为无钱可贷而 “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对地方政府相关项目放贷已非常谨慎。而且,银行还要不断提高贷款质量,并对前期不良贷款追加确认,这些都会增加银行的“惜贷”情绪,严重制约银行参与基建扩张的意愿和能力。 银行贷款收紧后,很多地方融资平台开始和信托、委托贷款、理财产品等非信贷融资紧密结合。近期债券融资有所放宽,城投债发行也在加快。但城投债目前已经被银监会的相关要求严格管控,地方能够发债的融资平台数量十分有限。 在此情况下,以城投公司为代表的平台,以基建类信托的形式为地方大量融资。但其风险主要取决于背后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此外,受托公司是否有担保或抵押等征信措施也需要慎重考虑,其最大的风险在于地方财政实力不济,无法及时兑付本金及其收益,这就是基建类项目的延期风险。 保险金也是资金来源之一,保险金通过与投资基金、债券等金融工具的结合,也可以实现多元融资。 最后,发改委也在酝酿针对城铁、城际轨道交通等项目的基础设施私募债券,还将在企业债申报上对城市基建类公司债简化程序,加快审核。另外,由于养老金与基建投资的周期最为契合,如时机成熟应试点以约定储蓄为主要手段,使之成为长期债券,并投入到市场中。 短期内,基建资金来源可以主要依靠以上几个方面。但从长期看,推行地方融资改革,才能为大规模基建投资“开源”。建立规范的地方公债制度,在有限制的条件下授权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将是中国公债制度改革的方向。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改革建议。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关于“地方债属地化”观点,近期受到了广泛关注。对此,笔者认为,这是个好想法,但目前还很难落地。具体实施之前,需具备如下几个条件:第一,地方政府在严格的会计制度约束下,还需具有完善、透明的资产负债表;第二,信息要对称,地方政府的人均债务率、债务余额和收入与债务比等关键信息,要对当地居民完全披露;第三,当地居民具备参与政府负债投资项目决策的权利;第四,要建立监管服务机构,提高当地居民信息甄别能力和风险规制的能力。 总之,在地方融资改革的实践中,应规范、科学地改进融资计算方式及程序,将项目做成标准投资品,并以此来吸引资金,还要解决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门槛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基建投资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土地融资和银行贷款,投资主体一元化,社会资本参与程度很低。未来,应利用信托、证券、投资公司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使其融资模式市场化。另外,在引入社会化资本的过程中,还要打破垄断,破除“玻璃门”、“弹簧门”,以减轻地方政府自身举债的压力和还债风险。[详细]2012-09-29 09:39

传发改委有条件放开地方融资平台发债融资

据银行和券商的债券承销人士透露,监管层正在酝酿继续放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限制在去年被纳入中国银监会监管“黑名单”的地方融资平台,若能获得地方银监局出具的证明文件,便能获得申请发债的资格。 一家商业银行债券承销人员表示,在此之前,被银监会纳入监管名单的地方融资平台,发改委明确不再接受其发债的申请。至今年一季度末、二季度初,“有同行称,发改委已经开始受理该类地方融资平台申请。但必须是全覆盖的退出类融资平台才会被受理。”该人士说道。据悉,最新的消息显示,如果地方银监局可以出具“非平台证明文件”“比如写有"满足退出融资平台的条件、正在办理退出"的证明文件,无论是否被纳入银监会的"黑名单",都可以发债了。” 另一家大型券商债券承销人士则表示,应在一个月前,就有券商根据地方银监局出具的退出证明文件,其承销的名单内平台发债获得了发改委的受理。他表示,城投债放松发行主体的消息在圈内已经传开,但尚未看到正式文件。[详细]2012-07-05 09:20

我国部分种类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展期松动

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政策正在发生变化。在此前仅允许保障房建设新增平台贷款的基础上,监管层近期召开的专题会议显示,对于土地储备中心贷款、公路建设贷款以及完成60%以上的平台项目,银行均可以有条件地继续提供授信支持。 偿债压力显现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将迎来偿债高峰,未来三年内将有35%的贷款集中到期。某中型银行风险管理部人士透露,该行数笔贷款已确认无法到期偿付,正在申请贷款展期。 “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确实面临较大还款压力,一笔几十亿元的土地储备中心贷款已出现偿付困难。”北京某银行人士表示,有条件展期成为银行不得不作出的选择。 国海证券分析师宁宇表示,地方债务面临的并非违约风险,而是流动性风险,如果债务能适当展期,则违约风险将大大降低。如果允许地方政府发债、中央增加转移支付或增加其他融资渠道以维持流动性,则不但可以缓解地方偿还债务的压力,还可以缓解财政紧缩压力,有利于增加民生支出和减少中国经济的下行风险。“只要经济发展超过债务增长,就不必过度担忧偿债能力。” 也有银行人士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多以相关土地作抵押,而考虑到近年土地的增值,贷款的安全边际非常高,即使需要处理抵押物以清偿债务,银行也不会吃亏。 平台贷款政策调整 虽然各方并不担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违约风险,但平台贷款集中到期以及流动性压力仍令监管机构着手适度微调授信政策。 “一味地严控不利于缓释风险,通过对贷款合同的修改、还款方式的转变和贷款期限的适度延长,才能有效缓释风险。”据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今年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重点将从确认情况转变为降旧控新。“今年的监管思路是降旧控新、规范退出。为缓解集中还款压力,银监会将对政策进行微调。” 银监会近日召开平台贷款风险监管专题会议。此前银监会仅允许保障房建设新增平台贷款,但根据本次会议的精神,对于土地储备中心贷款、公路建设贷款以及完成60%以上的平台项目,银行均可以有条件地继续提供授信支持。会议提出,在原有划分基础上,针对地方财政能力对地方融资平台进一步细分为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退出类四大类,分别实施不同的信贷支持政策。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监管的新思路还包括:对国家重大在建工程要确保资金供应,防止出现烂尾工程,可能允许满足条件的项目“还旧借新”;拓宽新增贷款可投放的领域,除市区级重大工程和保障房外,还可投放于收费公路、重大基建项目等。 该人士表示,地方政府换届后,其固定资产投资的冲动可能显现,届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降旧控新的压力将加大,所以未来如何既要保重点在建项目,还要控新增、严退出将考验监管的有效性。[详细]2012-02-28 09:14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