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东东:中国企业面临文化冲突致命挑战

2012/10/24 10:01和讯网

2012(第六届)中国CEO年会于10月23日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酒店举行,本届主题为“变革中的商业机会——新周期下的领跑之道”。和讯网全程直播。三一重工(600031,股吧)副总裁贺东东表示,独立于欧美主流文化之外的,中国企业管理风格在外面,文化差异非常大,非常容易引起管理上的冲突和文化上的冲突,中国企业面临一个比较大的软的挑战,也是非常致命的挑战。

以下为文字实录:

贺东东:谢谢主持人的介绍,谢谢经理人的邀请,今天很荣幸在这里跟大家汇报一下,我简单汇报一下三一重工的情况,另外国际化我们一个历程。

首先介绍一下三一重工有限公司创始于1989年,是目前全球下来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中国最大,全球第的工程机械制造商。

这里是我们一些经营业绩的图表,我们是中国市值最高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股东汇报来讲2003年在上海上市的,2010年根据波士顿2005年到2009年期间,三一重工股东回报率平均值为67.4%,位居全球第五,过去一些业绩。

接下来我想汇报一下国际化的历程,上午赫尔曼·西蒙先生讲到作为一个隐形冠军,有两个基本策略,全球化。我想上午也讲过了,作为中国企业,中国目前一些领先企业,在第一阶段方面已经取得了自己的成就,在自己本行业内已经取得一定的优势,下一步遇到一个战略方式就是全球化。我这里主要是汇报一下三一重工国际化的历程。

经历了三个阶段,国产设备出口到全球稳定化。2002年开始首批下手4台设备,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第一个阶段全球建设我们的营销和服务网络,在全球115个国家都有销售,但是这个阶段还是以在中国制造工程设备出口为主的出口阶段。

第二个阶段从06年开始到09年是我们海外投资,绿地投资项目一个阶段,我们先后在印度,美国,巴西等地,研发、生产、销售的基地。

第三阶段2009年至今,本土化阶段:从印度工厂正式投产开始,在美德印巴开始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全价值链的全球本土化发展之路,并以三一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为标志,国际化战略进入新纪元。

这是我们一些里程碑式的事件,2006年投资印度,07年投资美国,09年投资德国,2010年投资巴西,2011年投资印度尼西亚。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必然面临巨大挑战。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企业,中国现在走出去的企业应该说都有了足够的,在中国高速发展都拥有了一定的实力,当我们带着这种中国式的朝气,面临着来自于产品服务,国际政治等硬实力到软实力一些挑战。

我想我们面临第一个直接挑战就是产品和服务,国内成功,如果说仔细分析的话,一定程度上是基于中国企业对于本土客户的需求,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然后基于这种了解我们能够提供最佳的,针对中国客户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三一也包括其他企业在中国成功的一个原因。

我们一个简单的出口模式去做这个全球市场的时候,就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对于海外客户的需求没有办法深刻了解,也没有办法了解技术标准,这就碰到一个障碍,不能够满足海外客户的需求,直接投资,或者通过并购,或者通过任何方式,一定要建立全球研发和制造的体系。你才能够有可能为当地客户,为国外本地客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一个全球化的必要。

我们现在可以提供从印度简化版的,经济适用性的,都能够提供,实行一个全球最佳产品的战略,在这里我们是深有体会的,理解了一点,世界上没有绝对概念,抽象的,质量好与不好,也没有好产品和坏产品的概念,本地客户需求的产品才是好产品。我们这里虽然很热,到50度的温度。但是到了德国你的价值尺度必须按五星级舒适的程度,因为他们有操作者,有自己的协会,为自己制定符合人体工学,符合安全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很难说怎么样的产品最好。

第二个挑战是品牌。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打还是不打自主品牌,没有自主品牌,就只能在价值链的低端苟活。而自主品牌的建立,都需要从“中国制造”的整体负面形象开始,对于品质和服务的长期的执着,对于品牌沟通的持之以恒。

三一设备参与世界第一高楼的建设,以及智利矿难、日本福岛核泄露救援,将“中国制造”的新形象展现在世界舞台。

第三个就是关于文化和管理的挑战,因为刚才讲到产品本地化,品牌,但是人是创造一切的主体,没有一个本地化的专业团队,所有这些设想全部落空。独立于欧美主流文化之外的,中国企业管理风格在外面,文化差异非常大,非常容易引起管理上的冲突和文化上的冲突,中国企业面临一个比较大的软的挑战,也是非常致命的挑战。

我们的体会是这样的,我们回到企业一个基本价值,作为一个企业来讲,像三一,我们追求品质改变世界,我们强调高品质的产品,我们强调一切为了客户的理念,我们强调帮助员工成功,愿意与员工共享发展。这样一些理念我们很高兴的发现,无论是印度,还是德国,无论是美国,还是巴西,能够为大部分的员工所接受,因为这是他们所熟悉的理念,关注品质,关注员工,关注客户,如果作为你企业是真正的,你企业一个基本价值的话,我想逐渐会获得员工的认同,外籍员工的认同,这是第三部分。

最后一部分就是国际政治,大家最近比较关心的,因为崛起的中国是21世纪地缘政治的挑战之一。与此同时全球企业界也不得不面对中国企业,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后,或明或暗的,在其他国家的不公平的待遇,到我们三一项目在美国被总统叫停,中国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向全球市场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动到别人的奶酪,我们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欧美自身的体制来保护自身的权益。中国企业遇到不公平的待遇,遇到不平等制约的时候,我们态度是非常明确,我们一定要勇敢的维权,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权,中国企业作为一个群体,能够面临各种各样的经济制裁的时候,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这样制裁就会越来越少。

最后总结下来我们的理解,全球化就是本地化,GLOCAL,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Winnie

相关阅读

三一重工高级副总裁贺东东:国际化就是全球本土化

日前,三一重工高级副总裁贺东东出席2016年第一财经年度峰会,并作主题发言。 三一重工高级副总裁贺[详细]2016-12-30 09:30

三一重工贺东东:打造工业制造的云生态系统

传统产业如何更好地拥抱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在不久前召开的第12届中国CIO顶峰论坛上,三一重工高级副总裁贺东东发表了主题讲话,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我们根据贺东东先生的讲话内容,整理摘要如下: 当前,整个制造业到了革命的时代,所有CIO的技术,所有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域跨连都可以跟制造业结合起来,并且会给制造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就是未来。 我们如何迎接未来?首先,我们要打造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工业物联网,我们可以实现从智能机器到智能服务,到预测性维护,到设备租赁,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持续不断的提升制造业的生态。 关于智能机器,首先是数字化的机器。我们第一步坚决要走的是,把我们制造业所有的机器,所有的物料,所有的流程,所有生态全部数字化,这是最大的趋势。工业物联网是有联体性的,它必须能采集参数,用这些数字去模拟和现实机器的某一个景象。 另外,智能机器必须是可以远程控制的,并且是可以实现信息交互的。每一台机器,相当于一个小脑,具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能力,能够采集和收集海量基极数据。所有的机器的信息结合起来,就会在云端形成超级大脑,帮我们做出很多智慧的决策。也就是说,我们机器端的小脑要非常发达,能够快速将所有数据传到云端,同时我们要能把云端训练好的决策的模型固化到机器端,大脑和小脑这两点密切结合起来,这是智能机器要做到的。同时,智能机器一定要是可以做智慧决策的,包括画像,包括运营优化、效率的提升等等。 关于智能服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工业机器会有长达一二十年,二三十年的生命周期,全生命期的管理非常重要,机器80%的价值来自于整个运维服务管理得好不好。基于工业物联网,我们可以搭建强大的服务生态系统。从设备到人,到流程到配件形成完整的闭环。 我们在此特别强调两点,一个是人,一个是流程。没有人去干预,没有流程去具体把价值落地的时候,物联网是很难把最后一公里打通的,所以我们一定会强调端到端完整的闭环,产生实际的价值。 未来,基于工业互联网,我们会推出机器设备的租赁交易平台,这个就是基于工业物联网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并且会致力于推动互联网金融。这些都是物联网模式下,后商业模式的创新。 我们相信,整个制造业一定是分享模式,不用再花几十万买设备,一定是基于各种分享形成最终的经济模式,所以我们就提出一个口号MAAS,制造业就是服务业,即制造就是服务。 如同之前所谈到的,我们主要做三个事情,第一是立足于工业物联网,把机器智能化、数字化,实现物体的连接。第二是专注大数据分析,实现真正落地的大数据的运用。最后是打造工业制造的云生态系统。[详细]2016-08-24 10:04

贺东东:三一集团新兴业务收入占比已超10%

  问: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出现断崖式下跌以来,很多企业开始转型涉足新业务,三一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进展如何?   贺东东:新行业是我们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比如清洁能源、海工装备以及住宅工业化,这些行业符合整个社会发展的态势以及新技术的趋势,也是三一在积极投入的领域。   我们的很多新业务是在集团里进行孵化的,并不会拿上市公司股东的钱去冒险,这也是对投资者负责任的态度;当新业务在集团培育成熟后,有了稳定利润,我们才会将新业务注入上市公司,新业务培育过程中的风险由集团承担。   问:新业务的培育期多长?目前占三一的收入比重有多大?   贺东东:企业进入到任何一个新行业,都要有一个培育阶段,要使客户群固化下来,让客户能够接受你的品牌,成长曲线是有的;就算在工程机械领域,一个新的产品线要成长起来,形成市场比较主要的玩家也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   从整个集团来讲,新业务收入大概会占到总收入的10%-15%左右,当然,这只是一个估算值;上市公司中新业务占比会小一点,集团不会把最新的还在孵化中的业务放进上市公司。   问:三一在战略规划中提到了建立工业互联网,请谈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贺东东:谈到工业互联网就绕不开消费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的明显的特点就是,随着终端设备接入数量的增加,以及接入设备终端的品种变化,就带来商业模式的变化。第一波互联网高潮是随着PC机联网数越来越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现在这一波消费互联网则是从智能手机的联网开始,个人消费的互联网新模式发展非常快,交易机会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从工业互联网的模型来看,随着工业设备机器联网越来越多,就会带来商业模式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工业互联网首先要做大物联,因为不物联的话就不能用Internet把它们连起来,所以现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物联的设备要大量增加。   有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会有250亿台设备联网,这就意味着在中国起码要有几十亿台设备联网,但是现在中国能够联网的设备还是极少数的,这就使大家感觉上看不到物联网的明显效益。   但是,这并不是因为工业物联网这种工具或者模式有问题,而是因为联网的设备还不够,这就像八九十年代,Internet已经有了,但是联网的PC太少,交互的需求和新的业务模式产生的基础就薄弱一些。   问:三一在工业物联网方面有哪些实践?   贺东东:我们已经实实在在感受到工业互联网带来的好处,也很坚定地相信工业互联网一定能够为制造业带来很大幅度的效率提升,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所以三一不仅自己做工业互联网,我们还要将运营工业互联网的能力外化出去,研发针对其他企业的工业互联网服务。   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结合,能够帮助企业降低客户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做到提前诊断,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加快售后服务的反应速度,这就提高了企业对后市场的运营能力和服务能力,这是很直观的一个好处,但是工业互联网的好处不仅局限于此。   后市场服务是工业互联网的一个显性应用,如果能够实时监控和采集一台机器的运行数据,当机器出现故障后,就可以快速知道;另外,当互连的机器足够多的话,就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找出相关性,哪几个参数变动到什么程度时,就意味着有可能出现了某个故障,这就是预测的价值,帮助企业做好提前维护。   另外一个大的价值在于,这些数据模拟了真实的运行状况,这对设计一个更好的产品很有帮助,所以工业互联网既适用于售后服务的场景,也适用于制造领域。比如在生产车间内,一台加工机床坏了就会影响整个生产线,这个时候可以通过联网监控车床从而尽量少出问题,不影响生产效率;另外,还可以监控生产车间的整个运行情况、能耗情况,通过计算机优化,降低能耗,这些都是很直接的作用。   问:工业互联网会对工程机械的商业模式产生哪些变革?   贺东东:举个例子,工程机械进行分时租赁的前提就是要能够计算工作量,客户还要很容易的找到他需要的设备在哪里,另外对于设备提供方而言还要保证设备的安全,不要因为租赁出去,设备就被人家偷走了;类似于分时租赁这种分享经济模式在制造业落地是需要工业互联网这一基础设施的。   另外,比如产业链金融,我们现在在推动一个基于机器使用的保险品种,原来买保险,是需要按年付的,但实际上设备不用的时候是没有任何风险的,对于投保人而言为什么要出一年的保险费用呢,这种情况是不合理的;对于客户来讲,他用多少时间就应该交多少保险费,这将大幅度降低它的保险成本。   反过来从保险公司角度讲,保险公司的保费是根据风险进行定价的,如果对设备健康状态不知道的话风险就会增加,设备联网以后,就能准确的知道设备什么时候坏,进而通过健康诊断大幅度降低出故障的可能性,这样保险公司的定价就会更准一些,保险公司的理赔概率也降低了。   还有一点,保险公司很大一笔支出在于理赔费用,一旦出了被保险设备除了故障以后就要维修、赔偿,以前修理厂老板会虚高维修价格,骗取保费,这种情况保险公司很难知道。但是设备联网后,哪个部位坏了、要换什么部件、更换的成本是多少,保险公司可以准确知道这些情况,从而降低成本。   这样就形成了多赢的局面,而这种模式创新的基础也是基于工业互联网,不然这种创新模式是想得到但做不到的。   问:三一在智能制造方面有哪些思考?   贺东东:我们谈工业4.0或者智能制造,就是一个“干”字,两横一竖。   小的横线是企业内部要把研发、制造、采购、服务等等这条产业链打通,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竖的一条线就是指要垂直打通,从客户需求开始,一个客户订单能够拆解到具体工序以及设备的加工指令,包括采购,尽可能的实现自动化、柔性化,这个是纵向的一体化。再一个大的横线其实它是跨企业边界的,怎么把客户需求到企业的制造采购环节,到下游的供应链,以及全社会的资源整合起来。   这条大横线是最引人遐想的。消费品行业已经给了我们很多样板,当然工业品领域有很大的挑战,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没那么高;另外需要的线下的技术沟通会更多一些,没有像零售品已经有非常成熟或者成功的模式出来。   这些都做好的话,智能制造可以想象出一个情景,大的一竖做好了基本上就可以实现C2M,即客户的个性化定制,让客户来驱动他的个性化需求,能够迅速让整个制造生态响应他的需求。   横的一条线做好了,就能使企业生产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企业本身的管理更加柔性;另外,企业系统内的数据和信息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优化,从而使整个决策业务变得更智能。   总的来讲,智能制造带来的新模式可以实现客户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并且得到制造商的快速响应和高质量的满足需求。(本文来自三一)[详细]2016-08-17 10:24

三一集团贺东东:制造即服务 数据即价值

2016年7月6日,贺东东受邀出席第12届中国CIO高峰论坛,并发表题为《制造即服务,数据即价值》的[详细]2016-08-02 17:47

三一重工贺东东:制造业转型升级还得看智能制造

  随着智能制造概念的日益火爆,即便是传统的机械行业也难以避免地被卷入浪潮。面对工业4.0,三一早有[详细]2016-06-20 16:11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