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丽:做强中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2012/10/23 09:36《国有资产管理》

有关做强中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对策研究

文 / 高雅丽

一、中央企业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业①。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指出:“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2012年5月初,《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将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列为“十二五”期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五大发展重点;提出到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6万亿元,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将其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意味着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中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来,中央企业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把发展的着力点聚焦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在发展高端制造业方面,中国一重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型装备制造商,其承担的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课题,被列为国家数控专项的十大标志性设备,为世界首创,属原始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列车制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2010年国家科技大会上,中央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有“六轴7200kW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研发及应用”、“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等5个项目获奖。可见,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领头羊,中央企业在国内已经有相当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其市场空间大,着力做强中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是抢占世界经济科技制高点,增强我国经济科技实力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在各行各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中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承载着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跨越的战略使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二、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均明确提出,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2006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方向。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势头明显趋缓,生产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持续下滑,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2009年以来,在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下,装备制造业总体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回升向好态势逐步明朗并不断巩固,为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经受住了出口市场不利、下游产品需求结构升级和部分产品产能过剩等种种不利影响,生产保持稳步增长,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企业投资信心增加,国家政策支持效果已逐步显现。

“十一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6~2010年,我国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长超过25%,从总量规模看,我国现位居世界领先位置,跻身世界装备制造业大国行列;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装备制造业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突出,一批重点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一批产业聚集区在加快形成,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可以说,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体系非常完善。只要是装备,在我国均可以找到生产企业,这在国外是没有的。根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总量已经达到2.2万亿美元,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而美国和日本两国制造业总量分别为1.5万亿美元和1.23万亿美元。但是,在“做大”的同时,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大部分还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以生产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前端研发设计与后端的销售环节都受制于人,过度依赖投资增长、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基础配套能力滞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装备自给率虽达到了85%,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高端装备仍主要依赖进口。装备制造业目前普遍面临整体利润水平不高的窘境,尽管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发展较快,但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低制约了企业做大做强。

(二)中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中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整体大而不强。目前,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航空大国及船舶制造业大国,与国外先进企业的距离正在拉近,并加速形成产业化。但应该承认,在很多领域空心化、趋同化现象很严重。我国中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能力、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大而不强的矛盾始终困扰其科学发展。2010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只有约1.6万亿元,仅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左右。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40%的大型石化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及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仍依靠进口。多数出口产品是贴牌生产,拥有自主品牌的不足20%。有人把中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大而不强,形象地比喻为“虚胖子”。自主研发能力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少,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重引进、轻开发,重模仿、轻创新的倾向还没能根本改观,存在“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因此,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对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这么说,迄今为止,中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还没有完成承担起“装备中国”的重任。

2.中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存在的问题。当前,培育中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由大到强”,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务之急,应着重解决以下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一,过度依赖要素投入、经济效率不高。依赖资源和资金的大规模投入的粗放发展方式,是导致高端制造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并形成某些领域的恶性竞争,这样下去不仅是效率问题,而且是扰乱市场秩序、严重阻碍高端产品发展的关键问题。由于要素大量投入,也导致了区域结构趋同化,盲目追求GDP和地方财政增长,加剧区域内重复投资和产能过剩现象,甚至加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第二,自主创新薄弱,高端装备制造呈现失守困局。目前中央装备制造企业不能生产大型民用飞机、深水海洋石油装备,90%的高档数控机床、95%的高档数控系统、机器人依赖进口,工厂自动控制系统、科学仪器和精密测量仪器对外依存度达70%。因此,技术创新体系亟待改造,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第三,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主机面临“空壳化”危机。高端主机和成套设备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设备大量进口。海洋工程装备大多数配套设备依赖进口。航空工业所需发动机、机载设备、原材料和配套件的配套能力差,为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高档功能部件70%需要进口,大型工程机械所需30MP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占核电机组设备投资1/4的泵媒主要依赖进口,其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第四,大型企业集团不强,缺乏专特精的小巨人企业为之配套。制造能力强、研发能力弱;依赖引进技术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生产产值高、工业增加值低;单机制造能力强、系统集成能力弱。因此,必须通过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改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来解决大企业集团的竞争能力。

三、做强中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对策及建议

(一)着力增强中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以高技术为中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央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更突出的要求。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不断增强高技术在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从而更加凸显了现代装备制造业对于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实践证明,通过市场交易得来的技术只能是入门技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花钱买不来现代化。不可能从发达国家引进最新、最尖端的成果,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一定要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用中国装备装备中国。因此,一要科学分析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过程所面临的背景和各种问题,把握好产业自主创新的规律和机制,切实完善体制机制,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升级改造、创新发展,着力推进原始创新;二是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支持和引导对装备产业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并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实施,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形成“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发一代、构思一代”的创新模式,全面增强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和联合攻关,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相关知识产权,强化科技创新,抢占自主创新的制高点,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当今世界装备制造大国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普遍重视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以此带动了本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时甚至充当政府代言人,组织重大工程建设、尖端产品技术研发和对外贸易等。而在世界500强榜单上,中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寥寥无几。加快振兴高端装备制造业,要鼓励和引导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组建形成集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和工程总承包于一体的大型工程公司和系统成套公司,提高装备工业的总承包总集成能力,参与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鼓励支持国内有条件的大型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并购参股国外先进企业;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之间、关联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联合、重组,进行横向以及纵向的整合,结成动态战略联盟,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对在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领域具有关键作用的高端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要在保证国家控制能力和主导权的基础上,支持其进行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重组,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级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集团。

(三)创新中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模式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中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来说,创新商业运行模式无疑是成功的基石,瞄准高端,抢占高端,从高端寻求突破,已成为其摆脱传统模式,向新型现代化模式转型发展的战略聚焦点。因此,要顺应时代大趋势,突破传统的装备制造业生产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营销结构、管理结构,摆脱以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为特征的传统低效能、低效率发展模式,变革和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生产、技术、销售、经营、管理、制度、决策等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创新发展,才能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变。建立起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创新型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和发展体系,实现由依靠投资拉动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的转变,由注重生产能力扩张向注重技术能力积聚的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的转变,由对环境挤压向对环境友好的转变。在转型发展中变革和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四)做强产业集群,着力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聚集力

拥有竞争力强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群,是世界工业强国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标志。通过产业集群推进我国中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深化中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改革,通过这些企业的重组和技术改造实现结构升级,通过企业间的技术外溢和分工协作带动周边企业的发展,推动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与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和融合。第二,增强企业间的横向联系和知识交流,强化生产企业与外部主体要素的互动,形成高效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协作模式。可以在集群内部建立以装备制造企业为主导的知识共享平台和装备制造业集群主体要素交流平台,推动本区域内以市场为基础的知识、人力资源的流动和技术扩散。第三,使社会网络层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的支撑,让区域社会创新网络的发育和形成成为集群发展的外部动力。扶持企业创办研发中心,提高大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集群创新的激励、决策和运行等机制,促进形成区域性、共生型、开放式的创新网络体系。总之,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中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产业集群,辐射形成一个由相互关联的企业与机构织成的网,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配套体系的完善,从而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聚集力。

从根本上说,我国中央企业要做强做优,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实现装备制造业高端突破,由“传统”向“先进”、由“制造”向“创造”跨越,必须要实现“六大转变”,即由粗放加工向精密制造和工艺创新转变、由简单模仿制造向掌握核心技术转变、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由重生产规模向重质量控制和标准化转变、由设备制造向系统集成转变、由单纯制造向制造服务化转变。

责任编辑:Alle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