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欲打造全球起重机第一 深度融合是契机
徐工集团一向稳健低调,但在9月27日的媒体见面会上,徐工机械副总裁、徐工重型总经理陆川却语出惊人:“未来三到五年,徐工重型要做全球起重机第一品牌。”
9月26日,由《中国工程机械》杂志主办的全球起重机峰会暨吊装百强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公布了2012年全球起重机十强榜单,徐工集团超越利勃海尔晋升榜单第一位。自此,徐工提出将加速奔向世界顶级企业,并把2012年作为企业启动“全球起重机第一品牌”的起始之年。
问鼎第一的六大理由
在高手林立的全球起重机市场,徐工何以敢于问鼎“第一品牌”?显然,陆川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他徐徐道出六大理由。
第一,市场规模、品牌影响持续领先。2000年以来,徐工依托速度与规模,迅速从一个年产工程机械不足1000台、收入6.2亿元的企业,发展到年产2.5万台,超过200亿元规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徐工不仅在产量数量上达到全球第一,在单位面积产出的集约化精益生产上也达到了世界起重机行业先进水平。在销量最大的中国,徐工起重机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年保持在50%以上;在海外,其平均占有率也达到了30%。
第二,产业组合构建互补优势。今年以来,徐工全面整合旗下产业,其中最具规模和品质优势的就是起重机板块,汽车起重机、全地面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特种消防车各子板块的资源全面配备到位,专业化的同时,实现在研发平台、信息化平台、采购平台、市场平台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徐工轮式起重机保持稳固份额,履带起重机市场占有率逼进第一位,塔机业务增幅达138%,消防车业务增幅为111.2%,起重机板块整体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第三,科技创新能力持续领先。中国起重机行业技术含量最高的全地面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均率先在徐工诞生并实现商品化。至今,徐工全地面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型谱宽度和密度已超越国际同行,汽车起重机已构建形成最密集的型谱群,新引进的塔机板块将在徐工大力扶持下实现动臂式技术的全新突破,起重机总体专利技术已达到1078项。
第四,品质保值能力持续领先。为了进一步提升品质保值能力,今年6月25日,集聚了全地面起重机、装载机、成套混凝土机械三大领域前沿技术和尖端工艺装备的“徐工四大基地”启用。其中,徐工全地面起重机基地开创了“超大吨位圆弧吊臂制造技术”,解决了500吨级产品吊臂拼接板材加厚难题。行业首条可视化“大吨位装配线”,确保各工位零部件的及时供应,从而改变超大吨级产品“地摊式生产”局面。“三维柔性工装系统”,提供20余种桁架臂拼装模式,可覆盖全系列生产线。徐工“超大型结构件焊接反变形技术”,在充分分析结构件变形受力和焊接变形的情况下,形成行业独有焊接技术。行业首条“大吨位整机检测线”,可确保伸臂试验、吊臂液压系统、伸缩系统等关键点检测的精准高效,为每一台出厂车辆严格把关。行业独有“线性化整机涂装系统”,打破千吨级产品大型零部件露天喷涂、手工作业传统。
第五,增值服务能力持续领先。2011年7月8日,徐工启动起重机价值提升工程,围绕“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主题,实施了“起重机投资五大标准、用户价值寻宝、诚信服务承诺、起重机操机手培训基地”四项计划。
通过用户价值寻宝活动,收集了近10万份用户第一手使用信息,使徐工能够更准确地站位客户使用视角,从而创新推出更富价值意义的产品。诚信服务承诺,率先把产品保修时间延长至两年,确立了起重机行业服务新标准。自徐工起重机操机手培训基地启动以来,已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15家,覆盖山西、新疆、甘肃、湖北、云南、广西等省市,仅今年上半年就向社会输送978名起重机操机手,其中156名操机手达到中高级操作水平。
第六,全球保障能力占据优势。2012年徐工走出国门的步伐进一步提速,密实国际化营销服务代理机构的市场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全球一级代理机构达110家、中心网点达268家。活跃在全球各地,经过徐工专业培养的资深服务工程师达1100人,到“十二五”末,一级网点将突破500个,服务工程师达到3000人。
契机在于深度融合
陆川表示,所谓深度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型移动式起重机创新与应用设计的深度融合。伴随主机制造企业积极主动推进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与工程应用领域的深度融合,更多类似于徐工3600吨履带起重机联合开发模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进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在主机企业的推动下,国内外权威科研机构、院校、制造企业、用户单位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将更加成熟。
二是中国大型移动式起重机与国家重点工程实现深度融合。目前,由徐工制造的2000吨履带起重机,自进入工程以来,连续转场作业425天,体现了高可靠性。同时,其1200吨起重机已完成两项工程的吊装作业,800吨起重机在青岛、鹤壁、大同连续作战,500吨起重机已成为常规产品,至今已在河北、山西等15个省份的风电、石化、港口等10多个行业工程中完成了百余项重点工程。
三是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与国际化的深度融合。中国起重机行业的综合能力已得到全面提升,伴随国内外企业国际化交互融合的进程,未来全球一体化的格局注定不再受国家边界、技术壁垒的限制,决定企业地位的,是企业在满足不同国家客户需求的产品创新能力、国际市场资源、利益再分配过程中的战略整合能力。在这方面,徐工走在了前列。
四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深度融合。中国起重机行业要实现与国际接轨,不能只依靠起重机制造业,包括零部件制造的能力提升,还需要下游吊装行业在施工工艺技术上的革新、吊装管理上的创新,以及使用者技能、意识的全面提升。在这方面,徐工通过推动全国吊装技能大赛、编撰《大型设备吊装工程实用手册》、操机手培训基地等做出了积极尝试。
五是行业发展与企业公民责任的深度融合。起重机行业承担着抗灾救灾的重责。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都在全力承担这种责任,无论汶川、玉树还是云南,以及影响到社会正常运行的大小事故,到处可以看到起重机快速施救的场景。一个个在起重机企业关注下的希望小学,公益、援助等项目,也在建立并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Le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入BOSS团徐工挖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