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再融资市场化改革 优化直接融资结构

2012/10/16 09:33上海证券报

每逢A股陷入弱市格局,“市场扩容”、“供给压力”等便会老话重提。证监会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两市已审待发的主板、创业板IPO企业共772家。这些排队企业被不少投资者视为长悬于A股市场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客观上面临“两多两难”问题,经济结构调整也对资本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提高投融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更为重大。市场多年的成长、成熟已使社会各界在历次“供给压力大讨论”中,逐步对“停发新股并非良方”形成基本共识,如何在发挥市场正常融资功能的情况下更好对接投融资双方、提高投资回报,从制度改革层面提振市场信心,成为市场面临的新课题。

专家建议,下一阶段可从推进再融资市场化改革入手深化发行制度改革,活跃存量部分,优化直接融资结构,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加快债券市场和场外市场发展,在“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要求下壮大债市,使股债融资更为平衡;大力发展场外市场,为未达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更好发展提供条件。

股市结构性失衡亟待改善

专家认为,当前A股市场面临股价扭曲、结构性失衡的基本问题。在二级市场上“优质”不能对应“优价”,市场低迷时期拟上市企业排队现象越来越严重,也成为A股特有的“怪现象”。

证监会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的772家排队企业中,拟在沪市主板上市的企业仅139家,占比18%;拟在创业板首发上市的企业307家,拟在深市主板、中小板IPO的企业326家。

“证券市场上往往是二级市场真实可比的市盈率在左右新股定价。

目前我国股票二级市场是大盘股低估值、小盘股高溢价的市场结构,发行定价越市场化,它就越会靠近这个真实的市场股价结构,由此带来的企业排队上市、中小盘股高管减持、绩优股无优价、垃圾股炒作等现象便容易理解。”燕京华侨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华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股权分置改革以后,A股市场进入同股同权的全流通时代,全流通既显著增加了市场的厚度和活力,也大大增加了企业上市套现的诱惑。全流通之后,加权平均的A股整体估值虽已逐步与国际接轨,但结构性估值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且影响日益严重。“可以说,A股市场估值扭曲、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已是当前市场面临的、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华生说。

加速再融资市场化改革活跃存量

A股市场陷入低迷以来,市场上虽仍有部分人士提出“应停发新股”的观点,但多数市场参与者已对“停发并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形成基本共识。专家亦提出,通过行政化手段截流新股发行,有违市场化改革目标。当前应着重考虑的,是以可行的方式继续深入推进发行制度改革。

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改进再融资审核流程、提高审核效率,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市场人士反映目前的审核体制决定了再融资无论在申请便捷性还是审核时间周期上,距离实际需求仍有一定差距。

“定向再融资市场化是国际惯例,也是夯实股市价值投资基础、实现蓝筹股丰厚稳定派息,促进A股股权多元化合理化的重要措施。”华生认为,相对公众还不太了解的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对充分透明,已被投资者熟悉的已上市企业,应当成为下一阶段发审制度市场化改革的逻辑起点。

他建议,在严格新股准入的基础上,通过推进再融资,尤其是定向再融资审核的市场化改革进行股票市场存量调整,改善二级市场股价结构性扭曲的现象,改善直接融资结构,由过去偏重IPO融资转向偏重通过再融资促进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而市场存量的活跃与调整,将进一步促进投资回报的提升,维护投资者权益。

同时,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提出,调整政策的一大核心问题在于保持市场资金的动态平衡。其中应注意两个要点,一是适当减缓新股发行的速度和频率,修复处于失衡状况下的市场供求关系;二是引导新增资金有序进入市场,增加或者提高债权性资金进入市场的规模和比例。

债市发展、场外市场建设应提速

业内专家认为,股本融资特别是对于高成长公司而言,有摊薄股权的作用,因此再融资发行市场化、直接融资结构调整的另一题中应有之义,就在于大力发展公司债市场,促进上市公司市场化发行公司债,缓解股权融资压力。

“推进债券发行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公司债市场,降低公司债发行成本,使上市公司这一企业优质群体,能够依据自身资金需求的不同情况,择机择量自主发行,将可大大降低上市公司的发债和利息成本,促进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业内资深专家表示。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还提出,由于上市公司群体仅占我国企业总量的一少部分,能够进行股权或者债券再融资的企业又只是符合条件的、数量有限的部分上市公司,因此还需要加快敞开场外市场的大门,建设一个包容面更广、服务群体更众的场外市场,解决诸多中小企业获取资本市场金融服务的问题。

责任编辑:Leon

相关阅读

资本市场助经济转型提速 再融资等改革望推出

资本市场助力经济转型提速换挡 我国资本市场正越来越清晰地展示着实体经济发展的蛛丝马迹。 近几年,资本市场的发展实现了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中证资本市场运行统计监测中心(简称“中证监测”)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12年底,沪深交易所股票总市值达24万亿元,世界排名第二;2000年-2012年,上市公司增加值平均增速为17.3%,高出GDP名义平均增速2.8个百分点;2009年-2012年,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数年均分别增长29%和114%,高于沪深股市整体13%的增幅;2013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11428.7亿元,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利润的比为44%。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新股发行制度、再融资、并购重组、新三板等方面一系列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创新措施有望推出。在政策推动下,并购重组市场和新三板市场双双有望迎来新的开局,成为实体经济加速转型的助推器。 推动转型 新兴行业优势突出 经过20余年发展,伴随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资本市场亦逐渐成熟并反哺实业。中证监测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股票市值世界排名第2位,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世界排名第6位。截至2013年9月底,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2489家,总市值24.13万亿元,总股本3.35万亿股,交易所债券市场托管面值1.78万亿元,有效投资者账户数为1.31亿户。1990年-2013年9月末,交易所市场累计融资6.2万亿元,其中,沪深股市累计筹资5.2万亿元,首发融资占44%,再筹资占56%,交易所债市累计融资1万亿元。 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资本市场的瞬息万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的走势,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变化清晰的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 2010年-2012年,信息服务、电子等新兴行业首发上市进程均快于其他行业,三年来累计上市384家,比过去20年的总和还多。信息服务和机械设备行业首发上市公司家数增加最快,近三年分别累计首发上市74家和184家。近三年,黑色金属、采掘和商业贸易等行业首发上市进程明显减缓。 从行业市值方面看,2006年以来,金融服务、化工、交通运输和黑色金属业市值占比分别下降13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4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采掘、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和信息服务则有所上升,其中采掘和医药生物上升最多,分别上升7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其他行业上升均在1个百分点左右。 在净资产方面,采掘、建筑建材、机械设备和金融服务等行业增长较快,分别从2006年末的845亿元、584亿元、1051亿元和10120亿元增加到2012年末的17374亿元、7441亿元、7143亿元和62643亿元,分别年均增加66%、53%、38%和36%。黑色金属、公用事业、化工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增长较慢,2006年-2012年分别年均增加8%、13%、15%和16%。 在净利润方面,电子和家用电器行业分别从2006年的亏损1亿元和4亿元转为2012年的盈利100亿元和200亿元,建筑建材、采掘和金融服务的净利润分别从2006年的37亿元、105亿元和1120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741亿元、2103亿元和10886亿元,分别年均增长65%、65%和46%。黑色金属从2006年的盈利386亿元转为2012年的亏损74亿元,化工、有色金属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增长较慢,2006年-2012年分别年均增长6%、2%和10%。 与其它上市公司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一是资产结构轻。以固定资产与总资产比例度量资产结构轻重,2012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与总资产比例为18%,比扣除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上市公司整体低近10个百分点。二是杠杆率低。2010年-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杠杆率在2.41倍至2.45倍之间,均低于非金融上市公司整体水平。三是走内生性增长路线。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净资产同比增幅为12.7%和9.5%,分别比总资产增幅高2.5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而同期非金融上市公司净资产同比增幅分别比总资产增幅低2.9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 盘活存量 并购重组作用凸显 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成为经济发展主题的当下,建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将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课题。业内人士预计,资本市场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望陆续推出,包括优先股、并购重组在内,证监会将不断健全资本市场体制机制,实体经济将更为倚重资本市场。 优先股制度试点工作正在推进。优先股制度有利于缓和市场供需矛盾;有利于稳定股票价格,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有利于解决“一股独大”问题,加速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此外,创业板再融资规则体系将建立,形成适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小额、快速、灵活”的融资方式。 值得关注的是,并购重组在未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预计将进一步凸显。 近年来,并购重组业务不断规范,促进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并购重组,实现传统企业改制升级,新兴行业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上市公司参与并购重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做出较大贡献。 以重大资产重组为例,早期重大资产重组的主要目的是整体上市,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占比均在50%左右;分行业看,房地产业、采掘业和金融行业较为活跃。据初步统计,2006年-2012年,重大资产重组交易近400笔,交易金额约1.5万亿元,年均交易金额是此前年均交易金额的38倍。分行业看,2006年-2012年,重大资产重组交易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等。 目前,企业并购重组存在几大障碍:一是面临跨区域、跨所有制企业重组的“两跨难题”;二是现行的税收政策对并购重组支持不足;三是各部门串行审批方式,严重影响审核效率;四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到位,信贷资金支持并购融资的比重较低;五是中介机构在并购融资领域的撮合能力有待提高;六是对不少企业而言,并购重组动力依然不强,企业推进并购重组成本颇高。 针对这些问题,除已经实施的分道制外,证监会上市一部主任欧阳泽华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并购融资委员会成立暨座谈会上表示,正积极推动并购重组领域改革,争取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串行审批改为并行审批,降低并购重组时间成本;丰富与完善并购重组支付工具;进一步取消部分行政许可项目,扩大对外公示范围,最终实现审核过程信息全公开;并购重组分道制,已于10月8日开始实施;企业和市场可自主选择多个时间窗口,调整增加股份定价弹性;加大行政责任追究力度等。 这些问题更需要全社会各方通力合作。在实体经济转型大局下,未来企业并购数量和规模将大幅上升,与以往企业谈及资本市场必言IPO相比,随着并购政策清障,并购必将成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最关键的手段之一。 服务中小微 新三板扩围箭在弦上 除并购外,实体经济另一集中需求来自中小微企业。对于这一群体的需求,场外市场有望发挥重要作用。业内人士预计,为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增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新三板试点扩至全国的进程将会加快。 当前,新三板试点已经从北京中关村扩大至上海张江、天津滨海、武汉东湖,正在抓紧制定方案将试点扩大至全国。截至2013年9月末,股转系统挂牌公司309家,集中在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等行业,累计融资28.4亿元,2013年1-9月累计融资5.7亿元。截至2013年9月末,7家股转系统挂牌公司实现在中小企业板或创业板上市,79家挂牌公司完成了91次定向增资。 这仅仅只是开始。业内人士指出,创立新三板有助于我国建立风险包容性强的金融体系与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后者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业内人士指出,此轮新三板扩围有望理顺转板机制。今年年初发布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中已允许符合条件的新三板挂牌企业直接向沪深交易所申请上市。 根据中证资本市场运行统计监测中心的研究,转板制度有利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在培育上市资源、平抑股价波动以及缓释市场风险方面有重要作用;转板机制使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与资本市场无缝对接;成熟资本市场的创业板采用灵活、便利的转板措施,协助企业低成本、高效率转板;在我国常规转板制度缺失的背景下,企业转板成本较高、转板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是制约多层次市场体系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证资本市场运行统计监测中心有关人士称,转板成本较高、转板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导致我国企业转板热情不高。从7只间接转板上市股票的表现看,有利于合理估值、抑制炒作、维护市场平稳运行。该人士建议应研究推进和完善这一机制,促进我国各层次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市场结构的不断完善。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详细]2013-11-06 09:16

再融资井喷 逾两成股破增发价 二级市场吃不消

虽然IPO暂停已达数月,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脚步却并没有就此打住,尤其自三季度以来更有多家公司发布定向增发公告,融资规模占了今年前9个月的六成左右。截至昨日,今年以来两市已有237家上市公司发布定增预案,募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这一规模不但刷新了再融资历史纪录,也超过市场IPO募资最高的2007年的水平。有分析人士表示,一旦这些方案全部落实,对于本来已经羸弱的A股市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IPO暂停致定向增发急剧增加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再融资可谓如火如荼。截至昨日,除了已经完成定增的185家公司外,另有237家公司也披露定增方案,同比增34%。仅刚刚过去的9月份,即有12家上市公司发布增发预案。“一个接一个,密集程度完全可以用井喷来形容。”银河证券分析师吕喆如此表示。 分板块来看,在今年已经披露定增预案的237家公司中,有104家来自沪市,63家来自深市主板,其余70家来自中小板和创业板,其中中小板公司54家、创业板公司16家。 在所有再融资的公司中,京东方的定增计划最宏大,7月25日,公司公告拟发行95亿~224亿股股份,募集不超过460亿元资金,用于建设3条液晶面板生产线和1条触摸屏生产线,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尽管本次增发中有200亿元已由地方政府投资平台通过股权认购和现金认购,但剩余的200多亿元再融资规模也足以震动A股市场。此外中国平安近期也抛出不超过148亿元的融资方案。 另一支引人瞩目的再融资队伍是房地产企业。在苦憋了3年之后,房地产公司参与再融资的势头异常凶猛。据同花顺统计,自8月份新湖中宝定增方案发布以来,房地产公司的再融资便源源不绝,其中9月份就有招商地产、华夏幸福、中弘股份、阳光城、天保基建、广宇集团等6家公司抛出定增预案。最新消息显示,中弘股份的定增方案已经落实,中弘股份公告称,公司拟以3.95元/股的价格向不超十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7.59亿股股票,募集资金约30亿元。 “之所以选在今年爆发,有偶然也有必然。”煜融投资总经理吴国平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首先是IPO暂停,增发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唯一通道。特别是房地产行业融资政策上的微妙变化,让资金链异常紧张的上市公司如打了鸡血一般。 第二是并购重组市场的活跃,促使各类增发当道。根据信息时报记者的统计,在237家再融资公司中,有81家是因为并购重组需要增资的。第三则是二级市场环境向好,保障了定增的完成。虽然大盘指数表现得波澜不惊,但是个股却异常活跃,在结构性牛市的局面下,上市公司的圈钱行为也容易被市场所忽略。 逾两成个股跌破增发价 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年内共有185家公司完成了定向增发。截至昨日,在完成定增的企业中共有41家公司跌破发行价,占到了总数的22.2%。从破发幅度来看, 北京利尔目前已较其发行价跌去了39.28%,成为亏损王,另外云天化、太阳纸业、梅花集团、中国国航、路翔股份、酒钢宏兴、中国西电等7只个股的破发幅度也均超过了两成。 同花顺的资料显示,共有40多家机构参与上述破发股的定增,包括了基金、券商、保险、信托等机构投资者。截至目前,以上机构已被套牢资金超过140亿元。从套牢的规模来看,云天化已让各路定增机构浮亏了48亿元左右,处于“败金首位”。 酒钢宏兴则以18.2亿紧追其后,今年1月25日,公司以3.71元/股的价格发行21.72亿股,吸引了农银汇理、金元惠理、华富、海富通等基金以及广发证券、华融证券等多个机构积极参与。然而,截至昨日,9家机构共计浮亏19.8亿元,其中华融证券浮亏5.8亿,农银汇理、广发证券、金元汇理基金均浮亏2亿。 此外,深圳能源、锡业股份给机构投资者带来的浮亏也超过了10亿元。 相比上述机构投资者,向来眼力不错的私募也有不少惨遭套牢,今年以来“中枪”的私募分别有上海钜向投资、汇祥宏界(天津)创业投资公司、南京瑞森投资管理公司、上海瑞相泽亨公司等。 一家参与酒钢宏兴定增的机构负责人告诉信息时报记者,因为定增出现近三成的浮亏,公司已经责令有关研究员和相关基金经理写检讨了。“现在二级市场的操作很透明,出现这么大的浮亏,对于公司的声誉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公司也很重视,研究员和基金经理都被要求写有关的调查报告,汇报自己当初的投资思路,以及改进措施,到了年底相关人员肯定也会扣一定的奖金。” 再融资或令二级市场吃不消 接二连三的增发会给二级市场带来什么,这是投资人最为关心的。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237家公司披露定增方案的融资规模超过了5000亿元,已经超过2007年IPO(4473.34亿元)的规模。“这肯定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压力,今年还有三个月才结束,从目前的势头来说,规模肯定还会扩大,特别是极度‘饥渴’的房地产行业,四季度肯定还会抛出‘重磅炸弹’。这对于本来已经表现羸弱的A股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煜融投资总经理吴国平表示。 “更可怕的是明年,一旦这些公司今年完成定增,明年大批的筹码解套,对于A股的冲击简直不敢想象。”吴国平补充道。 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已经完成定增的185家公司中,由大股东或关联方完全买单的仅29家,机构则参与了144家公司的定向增发。好买财富的分析师曾令华告诉记者:“多数都是基金公司买单,粗略统计公募基金占比超过六成。” 但对于尚未完成增发的237家上市公司来说,其超过5000亿元的融资规模显然会令基金等机构难以招架。同花顺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基金募集的总规模不过1500亿,其中七成以上都是固定收益类产品,以此计算,能够进入二级市场的“弹药”最多500亿元,券商理财和阳光私募的资金规模则更小,三者合计上限不超过1000亿元。这对于上市公司超过5000亿元的融资规模来说,无疑是九牛一毛。 “即使机构有心帮忙,也是有心无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机构参与定增存在两种方式,一是新增资金参与,即新发基金,但两者体量对比悬殊;二是存量资金,也就是老基金通过卖掉手中现有的股票,换取现金参与,但这卖出股票过程中必然会对于二级市场造成重大冲击。”曾令华表示。 安洲投资的投资总监曹凌也认为,即使上市公司通过各类“关系户”帮忙,乐观估计也只能消化一半,也就是说还有2500亿要通过场内外的资金承接,这样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定增预案若全部完成,A股下探的几率就很大。[详细]2013-10-03 03:53

上柴股份再融资终成功 方案调整或求帮忙

上柴股份(600841)非公开发行再融资近日终于完成。据了解,自2011年3月首次预案公布以来,已历时一年有余。分析认为,公司本次发行并不顺利,其中不乏调整发行预案,再加上市公司帮忙认购股份最终才得以勉强成功发行。 上柴股份日前公布非公开发行再融资结果,公告显示,本次最终非公开发行6287.35万股,获得再融资8.46亿元。 对此,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上柴股份本次非公开发行再融资并不顺利。该分析人士说:“本次再融资可谓是磕磕绊绊,在调整过发行预案后,募集金额还是未能达到期望的数额。” 实际上,上柴股份本次再融资的预期金额为10亿元。资料显示,首次再融资预案公布日期为2011年3月2日,预案拟发行7000万股,拟募集资金总额10亿元。确定发行价格为14.8元/股,定价基准日为预案公布当日。 不过,首次预案公布后不到半年,上柴股份董事会即做出了调整本次非公开发行预案的决定。2011年8月29日,上柴股份董事会决定调整非公开发行预案为,拟发行股份增加500万股到7500万股,同时定价基准日发生改变为当年8月30日,因此导致发行价格有所下调到13.46元/股。对于发行方案的调整,上柴股份直言不讳地给出的解释原因为,因国内A股实际情况所致。资料显示,在首次方案和调整方案的这段时间内,上证综指下挫了11.92%,而上柴股份股价由17元的位置降至了14元左右的位置,下跌幅度为16.91%。 “市场有变化,公司股价下跌严重,肯定会影响非公开发行对象认购的意愿。如果不做出调整的话,不排除再融资方案失败的可能。”上述分析人士解释道。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非公开发行方案除了调整方案外,多家上市公司帮忙认购也是其发行勉强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资料显示,上柴股份控股股东上汽集团认购了本次发行股票的29.54%;此外,威孚高科也同时认购了本次发行的1480万股。对此,上述分析人士说:“如果说上汽集团作为上柴股份大股东帮忙认购尚在情理之中的话,威孚高科的出手相助,足可以说明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艰难。不排除存在业务上的往来,而无奈认购救助的可能。”[详细]2012-03-26 09:33

上柴股份再融资成功 方案调整加公司帮忙

上柴股份非公开发行再融资近日终于完成。据了解,自2011年3月首次预案公布以来,已历时一年有余。分析认为,公司本次发行并不顺利,其中不乏调整发行预案,再加上市公司帮忙认购股份最终才得以勉强成功发行。 上柴股份日前公布非公开发行再融资结果,公告显示,本次最终非公开发行6287.35万股,获得再融资8.46亿元。 对此,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上柴股份本次非公开发行再融资并不顺利。该分析人士说:“本次再融资可谓是磕磕绊绊,在调整过发行预案后,募集金额还是未能达到期望的数额。” 实际上,上柴股份本次再融资的预期金额为10亿元。资料显示,首次再融资预案公布日期为2011年3月2日,预案拟发行7000万股,拟募集资金总额10亿元。确定发行价格为14.8元/股,定价基准日为预案公布当日。 不过,首次预案公布后不到半年,上柴股份董事会即做出了调整本次非公开发行预案的决定。2011年8月29日,上柴股份董事会决定调整非公开发行预案为,拟发行股份增加500万股到7500万股,同时定价基准日发生改变为当年8月30日,因此导致发行价格有所下调到13.46元/股。对于发行方案的调整,上柴股份直言不讳地给出的解释原因为,因国内A股实际情况所致。资料显示,在首次方案和调整方案的这段时间内,上证综指下挫了11.92%,而上柴股份股价由17元的位置降至了14元左右的位置,下跌幅度为16.91%。 “市场有变化,公司股价下跌严重,肯定会影响非公开发行对象认购的意愿。如果不做出调整的话,不排除再融资方案失败的可能。”上述分析人士解释道。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非公开发行方案除了调整方案外,多家上市公司帮忙认购也是其发行勉强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资料显示,上柴股份控股股东上汽集团认购了本次发行股票的29.54%;此外,威孚高科也同时认购了本次发行的1480万股。对此,上述分析人士说:“如果说上汽集团作为上柴股份大股东帮忙认购尚在情理之中的话,威孚高科的出手相助,足可以说明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艰难。不排除存在业务上的往来,而无奈认购救助的可能。”[详细]2012-03-26 09:30

山河智能12亿再融资遭质疑 募资目临两风险

尽管A股跌跌不休,工程机械业2011年下半年开始步入寒冬,但并未阻挡山河智能(002097.SZ)逆市再融资的步伐。 山河智能在2011年12月15日通过定向增发8500万股,募集不超过12亿元的再融资方案,并将在未来一年内择机发行。 山河智能董秘蔡光云对《投资者报》表示,此次再融资有利于解决公司中大型工程机械产品的产能瓶颈问题,并增强公司中大型挖机的生产和销售能力。 但从宏观形势看,山河智能此时扩张显得前景不明。加上此前公司募投项目多数进展不利,使得此次募投项目风险堆积,股价自增发方案通过后也一路大跌。 从山河智能的定向增发方案看,此次募集资金将主要有三个投向,一是用于大型桩工机械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拟投入募资3.06亿元;二是用于中大型挖掘机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拟投入募资7.56亿元;三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约为1.3亿元。 对于这两个募投项目的实施,蔡光云对《投资者报》表示,可有效解决制约公司大型桩机进一步发展的产能瓶颈,充分发挥公司在大型桩机领域的技术及工艺优势,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公司证券部人员还向《投资者报》透露,此前已有多家机构主动与公司联系,希望参与非公开增发,但不愿透露具体名称。 事实上,山河智能目前桩工机械生产基地算得上国内最大,小型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也相对完善,最为薄弱的便是中型机械设备,此次募投理论上是公司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时机。 募投项目的两大风险 虽然公司对募投项目收益前景非常乐观,但工程机械行业的现状却并不乐观。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由于四万亿效应的消退,2011年以来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已告别爆发式增长势头,步入低迷期。 来自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销售数据显示,工程机械企业在2011年上半年普遍呈现前高后低状态。桩工机械分会秘书长黄志明也表示,在2011年下半年工程机械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桩工机械的市场销量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较大下滑。 同一行业的三一重工董事唐修国此前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也表示,公司上半年销售非常好,但下半年情况肯定不如上半年,并认为该行业正在步入寒冬。 山河智能此时扩张产能,显然前景不明。另外,公司目前节节下跌的股价也给增发蒙上了一层阴影。由于公司此次非公开发行价格不低于10.66元/股,若按照这一增发最低价计算,8500万股非公开增发只能为公司筹集资金9亿元,离计划中的12亿元募资总额有较大差距。若要达到这一募资规模,其非公开增发价格至少要达到14.17元/股以上。但公司增发方案通过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股价仅11.44元/股。 然而,增发方案通过后公司股价更是一路急跌,自2011年12月16日复牌至12月28日收盘,股价在短短9个交易日里下跌近30%,收盘价为8.46元/股,离14.17元/股的理想增发价相差甚远。对此,山河智能董秘蔡光云表示,“10.66元/股只是我们这次非公开增发的最低价,不排除价格上浮,也许明年市场会好一点。” 再融资不良记录 另外让人忧虑的是,山河智能自2006年12月22日上市以来已经有过一次再融资,但无论是其再融资募投项目还是当初IPO时的募投项目,大都没有如期兑现收益。 山河智能上一次的再融资发生在2008年1月,其公开增发915万股,募资4.99亿元,当时募资投向小型工程机械增产5000台重大技改项目,计划在2年内达产。但是,随后该募投计划两次被修改。 第一次更改发生在2008年9月,公司表示将使用募投项目预计节余募集资金9600万元中的7000万元和2600万元分别作为设立安徽山河矿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资资金及补充募投项目流动资金。 第二次更改发生在2009年4月,在变更了部分资金的使用后,山河智能又将原定募资项目完成时间向后推迟一年半。 公司2006年底上市时实际募集资金净额3.16亿元,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小型工程机械重大技改项目、露天液压钻孔设备产业化项目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项目。但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后并未如期产生收益,直至2008年底,山河智能累计使用募资总额3.07亿元,其中第一、二项目都未能按照计划达到预计收益。 在行业和股价低迷以及过往募投项目迟迟不能兑现收益的情形下,山河智能此次逆市再融资的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详细]2012-01-04 08:50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