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利润连续五月负增长 亟待调整

国家统计局27日公布,1至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0597亿元,同比下降3.1%。8月当月实现利润3812亿元,同比下降6.2%。这是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连续第5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

考虑到我国工业企业面临多方面中长期调整压力,专家认为,尽管整体经济情况最快可能在下半年出现好转,但是工业运行情况即使到了明年也可能仍将比较困难,甚至可能继续差于整体经济。

数据 工业利润五连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1%,降幅比1-7月份加深0.4个百分点。8月当月实现利润同比下降6.2%,比7月份加深0.8个百分点,为年内最低。

1-8月份,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8839亿元,同比下降12.7%;集体企业实现利润485亿元,同比增长7%;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17814亿元,同比下降1.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7034亿元,同比下降12.7%;私营企业实现利润9454亿元,同比增长15.1%。

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4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6个行业同比下降,1个行业由同期盈利转为亏损。主要行业利润增长情况: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6.2%,汽车制造业增长10.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6.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3.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0.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67.4%,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2.9%,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由同期盈利转为亏损。

“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延续了下降的趋势,降幅由7月份的5.4%加深至6.2%。一方面,利润下降归结于需求疲弱,企业业务收入增长进一步减弱,这与当前经济周期性放缓,特别是外需超预期下滑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而由于需求偏弱,企业无力将成本转移给下游消费者。”汇丰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师孙君玮点评称。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企业利润下滑是受目前经济下行、需求放缓的影响。但是从深层看,更主要的则是我国工业企业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速度经济的模式,导致在经济增长率低的时候,企业效益下滑比经济增长下滑更甚。近年来,劳动力工资、原材料价格的上升造成产品成本的大幅度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工业企业的利润。这种情况今年以来尤为明显。”

趋势 面临中长期调整

长期以来,制造业运行趋势与总体经济基本保持一致,市场习惯用制造业情况预测总体经济。但是从今年的经济数据来看,情况已经有所变化。东部一些省市服务业比重增大,第三产业对地区经济影响增加。如上海市上半年经济同比增速仅并列全国各省级单位倒数第一,但是第三产业对当地生产总值贡献率却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新高。上海市统计局总经济师严军称,上海经济已经先于全国出现了企稳回升。

另外,随着国家连续加大农业投入,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增加。截至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8年丰收,今年夏粮继续大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把农业生产称为上半年经济增长“第一个比较突出的亮点”。

当前,我国工业面临的困境很难短期解决,必须依靠中长期较为痛苦的调整。首先是需求转变的问题。中国银行(2.66,0.00,0.00%)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中国需要从单纯依赖于外需向扩大内需转变。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订单来自海外和来自国内会面临完全不同的要求,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

其次,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更为严重的“两头挤压”。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当前出现的工业利润负增长源于成本的上涨。本轮物价上涨具有明显的成本推动特征,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一定会导致企业同时受到成本上升和需求减少双方面的挤压,所以利润下降不可避免。而且由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很难在短期消除,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预计工业企业利润都将处于较低水平。

再次,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郭杰表示,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发展轨迹,我国工业比重一直较高,很多时候都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解决该问题最直接的方式便是通过投资直接刺激那部分因为需求不足而导致的闲置生产力,通过拉动第二产业来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然而投资的本质是为了扩大再生产。通过投资途径虽然在短期内解决了结构性需求不足,刺激了经济,但长期来看却再一次扩大了第二产业的产能,为随后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需求不足留下了更大的隐患。

最后,技术创新不足。郭杰介绍说,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仅为9.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8.9%,仅比2005年提升0.2个百分点。

对策 调结构不可偏废

展望未来,一段时间内工业差于整体经济的局面都将延续。一个例子是,当前经济缓中趋稳迹象明显,很多机构都预测四季度经济会出现增速回升,但是工业数据,无论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还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却都创出年内新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预测,明年经济增速很有可能保持平稳,但是企业的日子会不好过,可能出现全面洗牌。

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表现不佳必然会影响整体经济情况,尤其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情况下,还可能对就业产生影响。

“企业利润的持续收缩表明制造业企业面临很大困难,如果短期内内需不能有效提振,抵消外需不足的影响,那么这将对企业的用工需求产生负面影响。就业数据本身是滞后指标,而近期的数据和报道都表明劳动力市场面临的压力在增加,比如汇丰制造业PMI中的就业分项指数已经连续7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此情形只在金融危机期间出现过。”孙君玮说。

解决工业下行问题,尽管可能没有特效药,但是经济学者们认为,如果在一些方面能够持之以恒地去做,还是会取得好的效果。比如中国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研究员周景彤就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放缓企业综合成本提高的速度,给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区域间转移留出时间;二是政策要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三是进一步加大对民企和小微企业的开放;第四是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至关重要。日前,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主办了首届中国地市区级发展和改革论坛,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韩永文、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刘苏社、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副司长高杲、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等与会。与会者建议,要“坚定不移地调结构转方式。”在此过程中,首先是亟待中央领导层和各地方观念上出现大的转变,要从过去供给角度考虑问题,转向更多地从需求角度考虑问题。其次是积极加大创新,一方面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加大行业的技术革新,通过高技术引领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质量。

责任编辑:Leon

相关阅读

曾光安荣获“全国机械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大师”称号

5月24日,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第八次全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机企协第七届理事[详细]2019-05-28 09:02

星邦重工董事长刘国良获宁乡市2018年度杰出工业企业家奖

近日召开的宁乡市委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星邦重工被授予宁乡市2018年度“工[详细]2019-03-26 09:37

赛迪智库:今年工业企业效益质量将稳步提升

2018年,我国工业生产平稳运行,中高端制造业快速增长,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工业发展质量有所提高。 展望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温和放缓,我国工业经济仍将在合理区间稳定运行,工业投资增速有望稳中有进、工业品消费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工业企业出口增速可能会小幅放缓、企业效益和发展质量将继续稳步提升。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特征。 特征一、工业经济仍将在合理区间稳定运行 我国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将带动工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工业经济仍将在合理区间稳定运行。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将带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度加大,工业供给体系质量持续提升加速迈向中高端。综合来看,2019年,我国工业经济仍将在中高速的合理区间稳定运行。 特征二、工业投资增速有望稳中有进 我国投资环境持续改善,将吸引更多民间投资和外资流入实体经济,工业投资增速有望稳中有进。各地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将加快吸引国内外更多企业和项目投资落地投产。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将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带动新兴产业投资继续扩张,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投资不断增加,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投资力度将继续加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稳中趋缓。 特征三、工业品消费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我国消费环境不断优化,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全面实施等将增强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潜力,工业品消费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2018年,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交易采购成果丰硕,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超级订单”体现了我国消费结构升级,这将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释放。 特征四、我国工业企业出口增速可能继续小幅放缓 全球经济放缓、中美经贸关系不确定性等将拖累我国出口,但进博会的成功举办有望改善我国贸易结构进而对出口形成支撑。整体来看,我国工业企业出口增速可能会继续小幅放缓。贸易争端、保护主义等给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2019年对美出口将不甚乐观。但我国不断加快对外开放,国际贸易结构进一步完善,对出口形成支撑。 特征五、工业企业效益增速稳中趋缓 稳中有进的宏观经济环境将为企业效益持续改善提供坚实支撑,工业品价格涨幅的趋缓将带动工业企业效益增速稳中趋缓。宏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有助于提升市场活力、增强企业创新动力;一系列减费降税政策的落实,将有效减轻企业经营负担;上中游行业价格对效益的带动作用将明显减弱,产品供需有望实现新的均衡,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将趋于平稳。 综合来看,2019年我国工业发展仍将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利润增速可能会稳中趋缓,但企业效益仍将持续改善,工业发展质量仍将继续稳步提升。[详细]2019-01-14 09:56

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放缓 利润总额增长11.8%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1.8%,增速比1-10月份减缓1.8个百分点。11月份当月利润下降1.8%。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表示,从11月份当月情况看,主要受工业生产销售增速放缓、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回落、成本费用上升等影响,工业利润同比下降。 今年工业企业新增利润主要来源于石油开采、钢铁、建材等行业。1-11月份,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石油开采行业利润增长3.3倍,钢铁行业增长50.2%,建材行业增长44.2%,化工行业增长19.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1%。5个行业合计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76.6%。 工业企业效益变化还表现在利润率提高。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8%,同比提高0.16个百分点。从工业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利润率为13.04%,提高3.27个百分点;制造业利润率为6.19%,提高0.0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率为6.11%,下降0.34个百分点。 成本也出现了降低。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和费用合计为92.56元,同比降低0.21元;其中,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19元,降低0.21元。 另外,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8%,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9.1%,降低1.6个百分点。[详细]2019-01-02 10:12

2018西安百强陕汽位列工业企业之首

12月21日上午,2018西安百强企业分析报告发布暨授牌大会在市政府召开。陕汽控股以2017年营业收入6170812万元位列西安百强企业第2位,在入围的40家工业企业中排名第1位,旗下子公司陕西万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陕西德仕汽车部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华臻车辆部件有限公司也榜上有名。 西安市副市长强晓安出席会议并讲话。陕汽控股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延宏作为百强企业代表在会上进行了发言。 王延宏在会上表示,“百强企业”这块牌匾来之不易,分量颇重,是对陕汽的肯定,更是对陕汽的鞭策,它浸透着陕汽全体干部职工的汗水,是新时代西商精神的充分显现。 王延宏指出,陕汽历经50年风雨前行,强优补短,对内深化改革,对外加强合作,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和西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陕汽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2035”战略为引领,按照“战略落地双轮驱动挑战自我迈向高端”的工作方针,以西安为基础,加强整车龙头带动作用,做强配套产业,做优发展质量,为大西安追赶超越和陕西省“300万辆汽车工程”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强晓安在会上向入围的百强企业表达了热烈祝贺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百强企业是西安市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代表与具体体现,更是城市的品牌与财富。他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历史交汇期和黄金机遇期,希望企业家们能够加大创新力度,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同心戮力、砥砺奋进,不断创造辉煌业绩,助推西安追赶超越。 据悉,这是西安市首次开展百强企业排序发布和分析研究工作,在企业自愿申报或主管部门推荐基础上,参照国际、国内通行做法,依据企业2017年度营业收入排序,并经西安百强企业评审委员会审定后向全社会发布。从今年起,西安市将每年开展一次百强企业排序发布,加大对优秀企业及企业家的宣传力度,营造企业家成长环境,引导西安市企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本文来自陕汽控股)[详细]2018-12-24 10:02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