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机械出口比例已超过轻工业和电子

2012/09/20 10:46中国交通报社

美国《商业周刊》曾用这样一段话描述三一集团的海外行动——当身穿蓝色工作服、头戴黄色硬质工作帽的工人在巨型移动式液压起重机和混凝土搅拌车上辛苦工作的时候,总裁唐修国正在附近的办公室里谈论在巴西、印度和美国设立的三一工厂,以及对德国普茨迈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并购。唐是这家公司四名创始人之一,他打算在5年内将公司的海外销售额从目前占公司收入的大约5%提高到20%。

提高海外市场份额,提升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是每个逐渐强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为之努力的梦想。今年,国内工程机械制造商在出口“成绩单”上表现优异,以柳工为例,今年前4个月,柳工出口整机达3063台,同比增长超过40%,而三一、徐工厦工等企业在海外市场上同样表现不凡。

在仍是中国最大出口市场的欧洲奋力应对债务危机时,中国的机械制造商正以印度、南美和中东为目标,开始他们的全球市场征程。国内工程机械制造商走向海外、立足海外的底气从何而来?

自主创新是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制胜关键。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制造能力、产业链掌控能力上实现的跨越式提升,使得其全球产业地位也迅速跃升。

以徐工全地面起重机研制历程为例,从2002年中国第一台25吨全地面起重机研制开始,徐工持续自主创新,推动国产全地面起重机多次革命性创新,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研发并批量生产全地面起重机的国家。

在这一不断迈向全新高度的攻关过程中,徐工也自主掌握了世界起重机领域最尖端的关键核心技术。全球移动起重机巨头德国利勃海尔公司总经理在参观了徐工的全地面起重机产品和制造工厂后说:“我仿佛又回到了德国的爱茵根工厂,在中国徐工,我找到了全球最强大的对手。”目前全球移动式起重机排行上,利勃海尔位列第一、徐工位列第二,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随着产业结构的迅速升级,国内工程机械研发不断向高端、大型、智能化方向挺进,让“中国制造”在海外市场更具卖点与优势。

今年年初,创下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中联重科80米泵车等448台设备批量发往海外,交付全球各地用户使用。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国际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培亮认为,中联重科与CIFA技术整合后,产品在安全、环保等性能上有了很大进步,出口增长幅度明显。

此外,国内工程企业的全球布局,为“中国制造”设备走向海外打开了快速通道。随着普茨迈斯特、施维英、CIFA这三家国际混凝土机械前三甲纷纷归至我国工程机械企业麾下,借力他们的全球销售网络及先进的管理,国内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正在逐步提升。而徐工、三一、柳工等企业遍布全球的海外基地、经销商,为产品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

凭借这些底气,国内工程机械制造商在海外的发展之路将更加平坦。根据设在北京的龙洲经讯咨询公司的数据,工程机械占中国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了轻工业和电子。该公司研究主管安德鲁?巴特森说:“他们正在制造技术更高、可以赚更多钱的不同的产品。”他估计,到2020年,典型的中国出口商将是某类设备制造商。

责任编辑:Alley

文章关键字工程机械 出口比例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