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特保案按期终止 轮胎业迎欧盟标签法大考

2012/09/08 08:56每日经济新闻

经历三年折磨,本月轮胎行业将迎来喜讯——轮胎特保案到期。业内乐观估计,25%的惩罚性关税取消,轮胎利润将有5%~10%的提升。

然而,送走轮胎特保案,轮胎业还将迎来另一场“大考”——欧盟标签法。近日,商务部发文提醒欧盟标签法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只有贴明统一标签的轮胎才能在市面上销售。

其实轮胎企业早已在行动,双钱股份(600623)便透露:“7月1日之后已经在贴标签了。”

轮胎特保案行将到期

今年9月26日,美国针对中国的轮胎特保措施行将到期。至此,特保案这把铐在中国轮胎对美出口企业身上的枷锁已经存在整整三年了。

2009年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中国轮胎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建议美国在现行进口关税的基础上,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加征特别关税。同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为期三年。

对于美国突然出台的轮胎特保案,当时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曾指出:“中国生产的轮胎中有40%出口,而其中三分之一出口美国。”

如今特保案行将到期,天平再次持平。对此,有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从数据上看,没有其他国家可以撼动美国作为中国轮胎出口第一市场的地位。2011年全年和2012年截至5月底的数据均表明,无论是卡客车胎还是轿车胎,美国均为中国轮胎出口的第一大国。特保案到期,对国内轮胎行业而言,绝对是一个利好。”

特保案无延期迹象

再过半个月,轮胎特保案行将终止,而此次特保案是否延期,成为众多投资者所关注的焦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根据美国法律,轮胎的特保措施在实施三年后到期,除非措施到期半年之前 (2012年3月之前)有关方面采取行动要求延期,否则不会延期。

资料显示,目前无论是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还是其他有关方面,均未在今年3月前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延长特保措施。

虽然特保案尚未到期,但今年轮胎行业对美出口已经悄然转暖,2012年1月~5月,卡客车轮胎出口美国的数量为16.9万吨。而先前对美出口数量连续下滑的轿车胎同期停止了下滑,同比增长12.3%。

对此有分析师表示:“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受特保案影响后,我国轮胎出口市场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其中出口欧洲、拉美等地区的轮胎数量在轮胎出口总量中的比重正不断上升。”

两乘用车胎项目恰好投产

就在美国轮胎特保案到期之前,两家上市公司的乘用车胎项目陆续投产。

风神股份(600469)一直以载重胎、工程胎为主,2009年6月,该公司宣布投资建设乘用车子午胎500万套/年,其中300万套为高性能乘用车子午胎。经过近三年的建设,今年6月30日,该项目正式投产。

双钱股份则是在美国轮胎特保案实施一年之后上马乘用车胎项目的。2010年12月,该公司设立回力轮胎,注册资本10亿元,由公司全额出资,规划建设1500万条/年高性能半钢丝子午线轮胎;项目总投资31.83亿元。2011年4月27日,项目正式开工;为缓解资金压力,回力轮胎随后引入控股股东上海华谊、米其林财务公司和米其林(中国)投资。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建设,今年8月28日,“回力”牌乘用车轮胎正式上市。据报道,目前,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福特、奇瑞等汽车生产商都向回力轮胎提出配套生产要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08年~2011年,风神股份出口收入占比分别为34%、32%、33%、35%,双钱股份这一比例则为11%、9%、11%、15%。可以预期的是,在乘用车胎项目投产之后,风神股份、双钱股份销售至美国的轮胎数量将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责任编辑:Anny

文章关键字轮胎业 出口
相关阅读

轮胎业迎来新变革 智能制造升级行驶体验

为迎合日益增长的高端车型的需求,近日锦湖轮胎宣布将旗下定位高端的Majesty(迈杰斯特)品牌引入中国市场。据介绍,锦湖轮胎此次推出的Majesty(迈杰斯特)高端舒适型轮胎TA93,采用了噪音分散控制技术,为驾乘者提供安静舒适的行驶体验。 智能轮胎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轮胎制造技术进行改造的产物,它促进了轮胎制造过程中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为轮胎业创造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传统轮胎没有行为数据积淀,导致轮胎的安全没法保障,成本居高不下,而智能轮胎由于嵌入了传感器芯片,可以记录产品的各种信息,从而实现了对轮胎生产、仓储、运输和维修服务整个过程的跟踪和网络化信息管理,增加了轮胎产品的价值。因此,准确地收集轮胎行为数据与互联网结合,将成为轮胎领域新的掘金石,甚至改变整个轮胎业的商业格局。 业内人士认为,以汽车等传统工业为象征的工业社会时代已结束,随之而来的将是智能社会时代。随着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开始大量应用,汽车和轮胎业发生巨变只是时间问题。(来源:山西日报)[详细]2019-07-23 15:07

轮胎业洗牌重构迎接汽车智能化变革 迎来新的拐点和机遇期

当前,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汽车业从驱动动力、控制方式到产品形态、运行管理方式,全方位出现了颠覆性变化。而作为汽车的关键部件,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数字化轮胎的能量和价值也在这场巨变中得到了挖掘和释放,并迎来了新的拐点和机遇期。 数字化轮胎会否成为未来汽车的数据中心?绿色轮胎能降低多少油耗?不断涌现的黑科技,给轮胎业的变革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全球轮胎业的新一轮洗牌也将在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的中国展开。 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正在推动的汽车新能源化、智能化变革,给全球轮胎业未来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随着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开始大量应用,汽车和轮胎业发生巨变只是时间问题。 轮胎企业布局中国市场 庞大的中国内需市场已成为各大轮胎企业的必争之地。 近日,为迎合国内日益增长的高端车型的需求,锦湖轮胎宣布将旗下定位高端的Majesty(迈杰斯特)品牌引入中国市场,而这也是锦湖轮胎被双星集团并购后在中国市场的首次亮相。 据介绍,锦湖轮胎此次推出的Majesty(迈杰斯特)高端舒适型轮胎TA93,采用了噪音分散控制技术,通过优化的花纹沟槽排列和频率组合分散噪音,为驾乘者提供安静舒适的行驶体验。同时,TA93轮胎还采用了高性能溶聚丁苯橡胶、高分解微硅(HDMS)等新材料和配方技术,大大提升了产品长里程的耐磨性、高速行驶条件下的操控稳定性和湿地环境下的制动性能。 除定位高端的Majesty(迈杰斯特)TA93之外,锦湖轮胎还亮相了另外两款轮胎:主打静音、湿地抓地性与耐磨性的Solus舒乐驰HS63轮胎,与主打性价比、安全、耐用的econwingES33轮胎。 值得一提的是,锦湖轮胎特别展示了三款集多项高端科技融于一身的概念产品:HybridTire半充气轮胎、Smasher概念胎和AirlessTire免充气轮胎。 锦湖轮胎韩国总部社长全大真认为,此次新产品的发布,将会成为锦湖轮胎扩大销售以及市场占有率得到改善的“牵引车”。双星集团董事长柴永森则表示,双星正在积极与锦湖进行协同整合,帮助锦湖重新融入中国市场。 与重新焕发生机的锦湖轮胎一样,邓禄普也将重心放在了中国市场上。在4月2日举行的邓禄普2019年轮胎新品发布会上,住友橡胶(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山田直树强调,无论何时,中国市场都是邓禄普品牌重要的战略市场。他说,“依托品牌、技术、产品和服务方面的综合优势,邓禄普轮胎2019年会继续深耕中国轮胎市场,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轮胎产品”。 全球知名的轮胎制造商普利司通则把目光放在了未来。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普利司通重点展示了为移动社会打造的ECOPIA绿歌伴、TURANZA泰然者、ALENZA三大系列产品,以及新型聚合材料HSR(高强度橡胶)、非充气轮胎等前瞻性技术。 智能制造加快行业升级 除了积极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外,锦湖轮胎也在努力打造绿色智能制造体系。 在锦湖轮胎位于南京的新工厂,很少看到工人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智能机器人。在一堆电脑、机械手等操作下,从轮胎橡胶部件制作到胎坯成型,再到最后仓储中所涉及的各个生产环节,均实现了自动化。 目前,从原材料入库到产成品出库,锦湖轮胎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均采用了二维码管理系统和非接触射频识别系统,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以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 锦湖轮胎南京工厂负责人表示,“每一个轮胎由谁制造,哪台机器制造,甚至当时制造时的环境都可以查询。” 为提高产品生产过程的可靠性,企业生产线还应用了防错技术和重点指标实时控制系统,确保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提高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值得一提的是,车间内还应用了电气轨道控制系统和全自动仓储管理系统。这位负责人说,“全自动仓储管理系统可根据需要,自动分配轮胎的顺序。”而两项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锦湖轮胎南京工厂工会主席廖进荣表示,智能制造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以前两个工厂的员工有两千余人,智能化后缩到千人左右,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得到了很大提升。据悉,自动完成产品全部或部分制造过程与传统制造工艺相比产品库存周转效率可提高75%,生产能力可提高18%。 事实上,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轮胎工业的设计、制造、仓储、运输、销售和售后跟踪服务周期都很长,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轮胎质量,降低制造成本,增加轮胎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效率。 正因为如此,轮胎智能制造工厂陆续在各地落地开花。据了解,目前在轮胎行业,双星、玲珑、森麒麟、赛轮金宇、万力、三角等品牌均已实现了智能化生产。 新技术或重构轮胎业 在业界人士看来,各大轮胎厂商之所以如此看重中国市场,一是因为庞大的市场需求,二是中国正在推动的汽车新能源化和智能化变革,给轮胎业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据了解,与普通轮胎相比,新能源汽车轮胎通常对轻量化及低滚阻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以提升汽车的行驶里程及性能。除此之外,如何让轮胎“更聪明”也一直是轮胎制造商努力的方向。尤其是近年来,世界各大轮胎制造商纷纷加大了智能轮胎的开发力度,已经试制出一些产品并投入局部应用。 在去年的日内瓦国际汽车展上,倍耐力就推出了CyberCar战略,让每个轮胎都能与车载计算机交互,以实现更安全、更经济的驾驶;而固特异也展示了未来概念轮胎“oxyne”,使用光通信(LiFi)提供高容量移动连接,将轮胎连接到物联网,并使其能够与车载计算机进行交互;“最不务正业”的米其林则在2014年9月就曾斥资4.4亿欧元,收购了一家专门从事商用车联网技术的巴西公司Sascar,以期车联网和传统轮胎之间能擦出新的火花。 有消息称,双星集团目前或在准备与锦湖轮胎联合组建数字轮胎实验室,探索智能轮胎的发展。 业界认为,智能轮胎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轮胎制造技术进行改造的产物,它促进了轮胎制造过程中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为轮胎业创造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传统轮胎没有行为数据积淀,导致轮胎的安全没法保障,成本居高不下,而智能轮胎由于嵌入了传感器芯片,可以记录产品的各种信息,从而实现了对轮胎生产、仓储、运输和维修服务整个过程的跟踪和网络化信息管理,增加了轮胎产品的价值。因此,准确地收集轮胎行为数据与互联网结合,将成为轮胎领域新的掘金石,甚至改变整个轮胎业的商业格局。 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荣辉表示,以汽车等传统工业为象征的工业社会时代已结束,随之而来的将是智能社会时代。随着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开始大量应用,汽车和轮胎业发生巨变只是时间问题。(来源:经济参考报)[详细]2019-07-19 10:22

轮胎业入冬:价格战惨烈企业库存超正常值50%

去年以来,国内天然橡胶价格连续下跌,轮胎生产、经销企业却未能从这一原料价格下降中享受到利好,反而陷入价格战泥潭中不能自拔,最终造成轮胎价格“跌跌不休”。究其原因,主要与近几年行业的产能过剩等因素有关。 在价格战越演越烈、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行业大洗牌”和“走出去”成为一些轮胎企业解决问题的两个方向。 一方面,各大轮胎企业纷纷加大出口力度。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轮胎的出口量同比增长9.6%,到2013年,轮胎出口量增长达13.3%。据悉,国内轮胎企业走出去的渠道和方式主要有:委托当地代理商、在海外投资建立轮胎厂、国外参展等。 另一方面,行业面临重新洗牌的格局,包括风神股份等在内的上市企业纷纷发布兼并重组的相关公告,轮胎行业的兼并重组成为大势所趋。 今年9月,国内天然橡胶价格跌至4年来新低,这对橡胶产业链下游的轮胎行业本是利好,然而轮胎生产、经销企业并没有因此受益,反而不得不进行降价促销,促使全行业价格战进入白热化,最终造成轮胎价格“跌跌不休”。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轮胎价格下降幅度达10%以上。 究其原因,记者了解到,主要与近几年行业的产能过剩,轮胎企业库存普遍高达1个半月到2个月生产量,比正常值高出50%左右。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调查数据还显示,今年上半年,47家轮胎企业总库存货的价值高达185.4亿元,占总销售额的19%。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这将进一步加剧行业的兼并重组步伐,一些小型、实力不大企业很快会被淘汰出局。[详细]2014-12-20 10:16

轮胎业入冬:原料价格下跌促价格战白热化

原料价格下跌促价格战白热化 如果说去年轮胎市场是“纠结忐忑”,那么今年的轮胎市场则要用“悲壮惨烈”来形容,供过于求局面迟迟未能缓解,价格战进入白热化。 “轮胎特价,有需要来电”、“量大价更优,欢迎咨询”……在各大轮胎经销商论坛上,各种降价促销信息满天飞。对轮胎代理商来说,降价早已不足为奇,现在是“看谁比谁降得更多”。 以北美固铂轮胎型号205/55R14为例,当前的市场平均价格在每条300元左右,而在北京的轮胎经销商张力处,该型号轮胎的价格已降至220元,降幅近27%。 “之前卖280元,后来有经销商给出了250元的价格,所以我赶紧降到220元,看谁还能降得比这个价格更低?”张力自嘲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价格战之所以越演越烈,与轮胎主要原材料橡胶的价格下跌有直接关系。 据了解,在轮胎生产中,原材料成本占80%左右;而橡胶在原材料成本中约占50%~60%,其中,天然橡胶在轮胎成本构成中占比最大,约在40%~50%,合成橡胶的占比在10%左右。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2月以后,全球天然橡胶价格处于快速下行通道,2011年5月~2013年底,天然橡胶价格下跌50%,合成橡胶价格下跌54%。今年以来,天然橡胶价格再向下探,从最开始的每吨18000元下降至现在的每吨11000元左右。 受此影响,今年以来,国内轮胎价格总体降幅达10%以上,并继续呈下降趋势。 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中国轿车轮胎经销商价格综合指数为80.83,环比下跌3.44%;中国卡客车轮胎经销商价格综合指数为71.46,环比下跌2.6%。 对此,赛轮股份(601058,SH)董事长杜玉岱曾公开表示,短时间内,企业可能会尝到成本下降带来的“甜头”,但长期来看,橡胶价格波动过大贻害无穷。“一方面,价格波动极大增加了企业产品定价的难度,不利于正常的产品交易;另一方面,轮胎采购企业也不断发难:橡胶价格降了,轮胎价格也应该降,导致轮胎企业等于被绑着上了战车。” 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苑伟娟也向记者表示,由于橡胶价格长期处于下行通道,且短期看不到反转可能,因而轮胎价格受到严重打压,按经验推算,我国轮胎价格企稳或向上还需要6个月以上时间,尽管随着春节到来,交通及运输出现高峰,轮胎需求量增加,轮胎价格下降幅度会减小,但下降仍是主基调。 苑伟娟分析称,对于国内900多家橡胶、轮胎企业而言,橡胶价格下跌,轮胎企业的客户也会要求降价,因此,轮胎生产、经销企业反倒希望橡胶价格稳定,而不是大起大落。 张力表示,原材料价格下跌并非经销商们所希望。一条轮胎降十几元,意味着经销商一个晚上就可能赔上十几万元。 据了解,轮胎的经销渠道分为三级——工厂、经销商(代理商)、零售商。记者调查发现,当前价格战主要集中在厂商和经销商层面,轮胎零售商之间鲜有通过大幅度降价来促销的情况。 日前,深圳宝安区一家轮胎店的店长告诉记者,目前,其并没有感受到轮胎行业的低迷情况,因为店里的销售量与从前相比,并无太大变化。“轮胎毕竟属于刚需产品,车主不会因为降价促销就换轮胎,因此销量变化不大,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利润肯定是提高了。” 不过,上述轮胎店的店长坦言,现在,不少厂商、经销商都希望轮胎店能多进货,以消纳企业的库存,“但我们长期采取 ‘卖完一个补一个’的稳健策略,一个星期只进货一次,每次十几条,不敢进太多。” 对于车主而言,经销商的价格战使他们受惠不少。一位轿车车主告诉记者,现在一次性换掉四条轮胎,其支出可以比以前少200~300元。[详细]2014-12-10 14:15

固特异扩展日本市场工程机械轮胎业务

2012年6月11日,中国上海——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近日宣布在日本实施商业拓展计划,充分彰显其对全球工程胎(OTR) 轮胎业务的坚定承诺。 固特异于近期收购了位于日本龙野的子公司——Nippon Giant Tire(NGT)100%的股权。自1985年以来,固特异作为NGT控股的大股东,成功地从其合资伙伴东洋轮胎橡胶工业株式会社(Toyo Tire & Rubber Co., Ltd.)和三菱商事株式会社(Mitsubishi Corporation)手中购入了NGT的股份。 固特异同时宣布将投资2.5亿美元,对NGT的轮胎生产设施进行升级和扩建,以满足其全球大客户对工程轮胎不断增加的需求。此次扩张计划亦将推动固特异在亚太区,尤其是全球最大的工程轮胎市场之一——澳大利亚的相关业务增长。 此次工厂升级计划将利用全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来实现NGT产能的大幅提升。扩建设施预计将于2014年年初正式投入运营,届时将新增员工近400名。 固特异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克莱默先生(Richard J. Kramer)表示:“固特异的工程轮胎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很大的需求量。此次日本工厂扩建计划体现了公司发展的整体战略,并能将我们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充分运用在目标市场中,在全球工程轮胎业务中实现增长。” 固特异亚太区总裁史敏德先生提到,此次投资将为NGT带来一条完善的57英寸轮胎生产线,并将在不久的未来启动63英寸轮胎的生产。 史敏德还指出:“目前正值我们在亚太区进一步拓展工程轮胎业务的绝佳时机。我们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深感自豪,并将充分利用此次扩建计划,继续保持和加强我们前进的势头。” 固特异自2010年后期开始在其位于美国堪萨斯州托皮卡市(Topeka, Kansas)的工厂生产63英寸工程机械轮胎,并同时在其位于巴西、哥伦比亚、德国、卢森堡、印度、印尼、泰国、南非以及土耳其等地的工厂生产工程轮胎产品。[详细]2012-06-14 09:31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