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家:中国地方政府难掀新一轮4万亿

2012/08/30 09:48联合早报

最近,中国大陆的各种媒体纷纷报道中国的地方政府在50天内宣布了7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初看起来这个数据要超过上次金融危机时期,中国政府推出的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规模,这给全世界正在不断寻找需求市场的各大经济体带来一种新的希望。但仔细解析此问题,会发现,如若从此认为中国地方政府主导的新一轮投资潮就会来临还为时过早,中国地方政府难掀新一轮“4万亿”。

在这一拨公布的中国地方政府的投资额中,包含了7月长沙市推出的8292亿元,8月广州市的1984亿元和贵州省3万亿元以及重庆市的1.5万亿元等。当看到地方政府这些数据的时候,似乎感觉到了中国又一轮投资潮的到来,但仔细解析一下情况并非如媒体宣称的那样。

首先,这些地方政府公布的数据很多是之前就已经规划的。比如“重庆市政府‘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将累计投入1.5万亿元”,这在重庆的“十二五”规划中就有。很多地方政府在“十二五”期间规划的投资规模本来就很高,2011年只是在最近再次提出和重申而已,毕竟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达31万亿元,在“十二五”规划的2015年很有可能超过50万亿元。在这么大的一个投资规模中,地方政府提出7万亿元,即使再高也不会对整个投资规模产生很大的影响。换言之,如果将中国31个省市区“十二五”期间的投资规模再重申一次,那么这个数据会远远超过这7万亿元。

其次,这次地方政府的投资规模都是乐观式的预期。本身而言,中国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十二五”规划的时候,全社会固定投资额和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一样,都是预期性的,而不是像万元GDP能耗那样是约束性的。这次地方政府提出的投资规模计划,更多是根据自身项目投资规模的最大值来计算,包含了大量的招商引资的预期规模。一般经验来看,在地方政府的招商会上,签约额要远高过实际最终的投资额。

再次,这些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很多没有明确投资年限。即使拿财力较弱,2011年GDP只有5700亿的贵州省而言,其2011年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也有5000亿元以上,如果未来五年正常情况下,未来五年的投资额也在4万亿元以上,未来十年肯定在10万亿元以上。从这个时间纬度上来看,3万亿元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

此外,地方政府的投资规模主要是以社会投资为主,而非政府主导的投资。未来政府所占投资的比重必然还会下降。如果是社会投资,尤其是民营资本投资的话,其对投资效率的要求肯定要高过政府主导的投资。那么在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实体经济回报不高的情况下,即使货币政策再宽松,也很难推动追求投资回报的民营资本进行大力投资。在这种局面下,地方政府想推动社会资本大幅增大投资以达到其宣称的投资规模目标,难度和压力都不会小。

最后,地方政府的投资要落地还受很多中央政府调控的制约。比如土地指标、大型项目的审批,货币提供的宽松程度。这些制约会让地方政府很多项目很难落地,比如一些地方提出的高速铁路计划,中央政府就采取了冻结的办法,使得地方政府有投资规模计划但很难按时落地。再比如,由于中央政府担心中国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问题会给整个政府财政体系带来风险,因此在这两年加大了对地方政府主导的各种投融资平台的债务清理和规范工作,这减弱了地方政府筹集资金进行大规模投资的能力;再加上由于近几年的房地产调控,直接造成了作为地方政府主要财源的土地财政收入的减少,更削弱了地方政府主导投资的能力。

由此可见,中国地方政府50天推出的7万亿元投资规模,很难证明地方政府能够掀起新一轮投资热。从目前来看,地方政府集中提出一些较高的投资计划,主要目的是有两个:一是提高社会资本对本地经济未来发展的预期值,表明本地经济未来在投资项目的支撑下会有较大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地方政府在新一轮发展周期的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二是一定程度上向中央政府表明当地经济发展遇到的挑战,需要得到中央政府更多的支持,同时也通过乐观性的预期投资额容纳更多的项目,一旦中央政府出台新的刺激政策,立马有项目可以申报。

当然,此刻中国地方政府50天推出的7万亿元投资规模,被外界过度解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就是当前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非常巨大。汇丰中国23日公布的8月份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47.8,比7月份终值下降了1.5,创下了继2011年11月(该月PMI终值为47.7)以来9个月的最低值,并连续10个月位于50的荣枯线以下,这表明中国经济当前需求偏弱、供大于求的下行压力仍非常大。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冲击中国中央政府年初提出的7.5%的GDP增长指标,为此外界都认为中国政府很有可能再次采取几年前面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政策,于是当地方政府公布一些投资规模时就被放大其效应。

总体而言,由于有了上次4万亿元刺激的经验,中央政府在本次经济下行中不太可能采取大规模的投资计划。考虑到十八大以及新一届领导换届等因素,当前中国经济出现下行并非一定就是坏事。经济下行,会给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改革的论述增加话语权,会部分倒逼政策变革。毕竟通过这几年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规律的认知,决策层和整个社会都会希望通过制度红利来释放中国更持久的增长动力,这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史上早有案例。相信在此次经济下行境况下,中国政府在吸取4万亿元刺激政策的经验基础上,会通过制度改革,给市场配置资源更多的空间,给民营经济更多的成长空间。

有了这个基本判断后,地方政府想单方面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的可能性不太大。

责任编辑:Hermia

文章关键字地方政府 4万亿 经济
相关阅读

西安局与地方政府构建铁路建设发展长效机制

  西安铁路局与西安市政府联合发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路地沟通协调长效机制,为陕西铁路建设、综合开发、职工民生等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西安局和西安市政府12个工作部门及单位,主要围绕西安市铁路建设及客货运输等工作进行研究决策、沟通衔接和综合保障,对接协调铁路重大项目规划、市政配套基础设施、铁路棚户区改造、沿线土地综合开发、工程建设征地拆迁等事项,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西安局定期向政府部门和沿线区县通报铁路建设项目进度,对口建立协调机制,依法加快手续办理,开展重点项目检查。这个局和地方政府定期开展铁路建设和周边环境联合整治,营造有利于铁路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   西安局与西安市政府的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1次。其中,重大铁路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和涉及部门较多、协调难度大的事项,由西安市领导层面研究解决;较大建设项目或协调难度较大的事项,由西安市政府秘书长层面协调研究解决;一般性事项和日常工作,由联席会议办公室协调研究解决。对议定的事项,由西安市政府和西安局共同印发会议纪要,明确措施要求、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间,纳入政务督办内容。   今年以来,这个局利用联席会议制度抓好西安铁路枢纽规划和客货设施配套建设,加快新筑等物流中心建设和站房商业开发,建好用好西安枢纽和周边路网,全面提升整体功能和效率效益。[详细]2016-03-17 10:35

各地多项经济指标难完成 地方政府加大投资力度

近日,各地陆续总结开年以来的经济运行情况,多数地区并不算乐观。 陕西延安市副市长马宏玉就表示,目前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增长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各县区、各部门要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找到命门和软肋,有的放矢,精准发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各项工作。 财经评论员李文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虽然今年经济目标普遍有所下调,但化解产能过剩和地方债风险对于经济的拖累作用仍处于进行时,改革红利还并没有完全释放,稳增长压力是普遍现象。 多项经济指标难完成 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重申,今年能够完成7%左右的经济增长已经相当可观。 国家发改委3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铁路货运量与1至2月累计的铁路货运量均同比下降9.1%,连续14个月下降,且降幅为2009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 上周,汇丰公布的3月PMI初值为49.2,创11个月新低,远低于市场预期的50.5。3月本是传统开工旺季,但汇丰PMI超预期大跌,在历年同期属少见。 央行发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经济金融发展报告》亦提出,预计第一季度GDP增速在7%左右,较去年同期放缓0.4个百分点。 反映到地方上,突出体现在很多预期经济指标难以完成。比如广西桂林今年1~2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03.72亿元,同比增长6%,低于去年同期2.2个百分点。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当地发改委正组织协调工信、农业、住建、房产等部门,尽快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全年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责任单位和县区,加强对部门统计指标数据的监测分析。 该市政府还特别要求,各县区政府和各相关责任单位要做好分析比对,找出前两月各项指标与全年预期目标差距,突出抓重点指标。 为何各地切实感觉到经济下行压力?湖北崇阳县县长杭莺在当地分析会上的解读颇具共性,杭莺说,工业经济下行明显,生产成本不断上升,销售订单大幅减少,而新的增长点尚未形成。同时,房地产市场较为低迷,财税形势也不容乐观。 投资再成“定海神针” 在此背景下,地方稳增长再次提到投资的重要性。桂林市就称,要将增投资上项目作为稳增长的重要动力、调结构的重要抓手,继续加大重大基础设施、产业投资项目的建设力度。 湖北孝感市市长滕刚亦表示,要加强包保项目的协调督办,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促进项目早达产达效,增强项目和投资对发展的带动力。 近日,北京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涉及生态环保、交通设施、能源设施、棚户区改造、新型城镇化、社会事业、“高精尖”产业等7个领域136个示范项目,预计吸引社会投资金额将大大超过前三批总量之和的2600亿元。 李文海分析称,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的低迷主要是周期性因素影响,恐怕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在此基础上,由国家和政府引领的基建和环保等民生领域投资将在稳增长中扮演关键角色。 各地在投资时也都在积极抓住对接国家战略的新机遇。滕刚就特别强调,要抢抓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机遇、重大项目机遇和政策机遇,学深钻透上级政策,不断深化项目的策划申报,提高争取水平和份额,收获改革的最大红利。 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上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划定了中国经济对外发展的五条国际大通道,圈定了沿线18个省份,并将新疆、福建分别设定为陆海“两翼”核心区。 据民生宏观研究团队数据,各地方“一带一路”拟建、在建基础设施规模已经达到1.04万亿元,其中铁路、公路、机场等项目建设资金占比将近七成,预计年内“一带一路”投资金额在3000亿~4000亿元。 涉及“一带一路”的省份早已做好充分准备,今年3月初,西安市发布了《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规划》和《西安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发展规划》,并启动了第一批60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1155亿元。 广西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已经提出,充分利用泛北部湾、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合作平台,争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等投资,加快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详细]2015-03-31 09:18

专家:两会后或迎房地产政策放松 地方政府救市

“两会后地方或将迎来第四轮房地产刺激政策。”5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5年房地产政策将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主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称,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房地产的表述方式用“支持促进”代替了“调控抑制”,再提稳定住房需求,地方或在稳增长压力下进行强刺激,楼市也将进一步回暖。 CEIC研究中心研究员杨科伟表示,此次报告首提“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极有可能进行二套房贷和一线城市限购调整。 张大伟也认为,限购政策或有步骤调整。他表示,目前全国执行限购的城市只有5个,其中以一线城市为主,直接取消的可能性很小,而通过工作居住证、纳税证明等绕道宽松的可能性较大。 与此同时,存量房转公租房、安置房,政府投资有利于减轻库存压力。杨科伟认为,虽然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先前已有提及,而此番在《政府工作报告》明文发布,更将其提升到了2015年国家战略部署高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末全国房地产可售面积达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6.1%,再创历史新高,这一政策的执行无疑有利于加速闲置存量房流转,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并减轻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存量高企的压力。 张大伟还预测,地方政府将接力松绑政策,非常直接的出台税费减免,购房补贴等多种救市政策。 此前,截至2014年8月底,46个限购城市已有40个松绑,楼市限购时代就此进入尾声。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强刺激已被中央摒弃的宏观背景下,以放松房贷为标志的新一轮救市浮出水面。9月底,央行发布新政,开启第二轮救市热潮,涉及首套房贷款利率优惠、放松首套房认定、放松公积金贷款、财政补贴等内容。随后,连续两次的降息,开启了第三轮托市。 “当前经济增长放缓压力不减,房地产业也将继续为经济平稳增长做出重要贡献。温和的政策环境对楼市而言积极利好。”张大伟表示,历次市场起伏并非仅由政策主导,而是受到前期调整幅度、供求格局变化、整体经济水平以及人口结构演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后市走势需从各个维度综合预判。其中,市场整体存量的大幅增长,尤其是一二线城市以外地区库存的持续攀升,将成为影响市场变化和地区分化的重要因素。2015年重点城市的销量好于2014年是确定的,特别是在这部分城市供需关系改善明显情况下,房价很可能上涨,甚至幅度不会小。 但杨科伟提醒,对于房地产行业,政策平稳趋宽是确定的,但行业趋势已变。长期来看,如今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加大,过去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推动经济在稳定增长中优化结构。房地产作为“调结构”的主要对象之一,行业规模不太可能再度扩张;与此同时,行业数年高速发展已经使得住房稀缺性下降,住房需求基本满足,故而行业需求结构在持续变化。 的确,从地方松绑限购,到中央降低贷款利率,虽然此前政府也屡屡放松房地产市场政策,但行业回暖仍有待时日。根据银河证券统计,2月,36个主要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量环比大幅回调43.5%,同比则小幅下滑6.8%,为2014年月平均成交量的60.9%。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2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39元/平方米,环比小幅下跌0.24%。其中,39个城市环比上涨,61个城市环比下跌。同比来看,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均价与2014年2月相比下跌3.84%,跌幅较上月扩大0.75个百分点。另外,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均价为18957元/平方米,环比小幅下跌0.17%;同比继续下跌,跌幅扩大1.22个百分点至2.45%。 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虽然有春节因素影响,但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政策效应递减,短期内并未实质推动成交回暖,加之今年经济增速将继续走低,使得购房者整体信心下降,观望情绪浓厚,行业整体回暖仍有待时日。[详细]2015-03-06 10:20

外媒关注中国地方政府2015年高额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16日刊文报道了近期湖南、湖北和陕西等省公布的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报道指出,尽管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减少中国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度依赖,但有关地方政府仍倾向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放宽信贷等方式稳定经济增长水平。上述三省公布的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8%、19%和20%,远高于2014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15%的平均增幅,但有关省份的财政收入增幅近两年一直呈下降趋势。 报道认为,过度投资和浪费性投资不仅会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状况恶化,也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质量。[详细]2015-02-24 11:40

棚改2.5万亿配套资金从何来:地方政府既喜且忧

棚改难题:2.5万亿配套资金从何而来? 地方政府既喜且忧 一场棚改热潮正在席卷全国。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消息显示,截至6月底,中央财政已下达2014年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共2198.20亿元。其中,用于棚户区改造支出419.61亿元,同比增长148.1%。 猛增的数字背后,是2017年完成1000万户的棚改目标,需要大约2.5万亿的资金支持,而在棚改大账本中,除了国开行每年不低于1000亿元贷款和中央财政补贴外,3倍于中央补贴的地方配套资金从何而来? 更何况,地方棚改积极性显著提高,棚改目标也纷纷扩容,仅2014年的改造计划,全国各地上报数量就为425万套,是中央计划的2.7倍,债务累累的地方政府压力倍增。 国开行“输血” 当被问到“还房和补偿款能否及时到位”时,8月29日,四川省内江市棚改办相关负责人非常有信心地回答:与以往棚改资金筹集渠道不同,此次棚改资金是由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为国家专项资金,开设了专门账户,全程由审计部门监督审计,就为了专款专用,让棚改大大提速。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内江的还房建设资金、房屋补偿资金已经到位。一旦“模拟征收”协议签订率达到标准,政府作出征收决定后,就可以正式启动棚改,居民很快就可以领到补偿款,还房建设前期工作也将有序进行。 这并非个案。今年以来,国开行便马不停蹄地奔赴各地,与各地签约,助力棚改。目前国开行已先后与四川、陕西、湖南、辽宁、广西、河南和贵州等省区达成支持棚改项目的贷款协议或意向。据官方统计数据,仅一季度,国开行新增承诺棚改等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就达到1401亿元,为去年同期的10.2倍。 “棚改需要成本相对较低、较稳定的融资来源,作为推动国家整体开发建设战略的银行,国开行具备这样的优势为其提供资金保障。”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单菁菁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事实上,早在4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便研究部署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在今年二季度,国务院又批复央行[微博]1万亿元再贷款,用来支持国开行的住宅金融事业部,解决棚改资金来源问题。 而在8月初国办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中,国开行更是被委以重任。通知要求,国开行成立住宅金融事业部,重点支持棚户区改造及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工程建设。 北京社会科学院城市研究所副研究员谭日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单独成立一个这样的金融事业部,能够直接对棚改进行支持,也可以减少一些审批程序,省去一些中间的环节,缩短贷款审批的时间,推进棚改的进程。 配套资金缺口大 棚改所需的1万亿资金已进入国开行的账户,而地方政府将需要付出3倍的配套资金,这让多地政府感到了压力。 国务院在去年7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明确要求,2013-2017年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1000万户。专家根据改造安置房、建安成本等估算,按一户平均25万元计,建设资金可能高达2.5万亿元。 “即便按照新一轮补贴,也很难将房子盖起来。”国开行评审三局局长孟亚平向媒体介绍说,专家估算的棚改2.5万亿元未来需求,仅是针对房屋建设成本而言,并不包括前期的土地整理和后续的基础设施配套。 他认为,基础设施配套占总投资规模的20%较为合理,目前,仅就2.5万亿的房屋建设成本中需要自筹的资本金,多地政府都难以筹到。 记者从住建部获悉,2014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480万套。截至7月底,已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40万套,分别达到年度目标任务的84%和70%,完成投资8500亿元。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房地产研究室副主任刘卫民注意到,虽然总体上棚改工程在“新开工”与“基本建成”这两个主要指标上都已过半,但从具体结构来看,部分地区的工矿、林区、垦区等棚改建设进度都相对滞后。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5月,林区棚户区开工率不足20%,国有工矿、垦区棚户区改造开工率也仅有30%。 新一轮棚改中,因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的城中村也被包括进来,因此体量和资金上影响巨大。据安徽省住建厅统计,此前全省棚户区数量为80万户,加大棚改力度并把城中村包括进来后,该数据更新为150万户。 据媒体报道,2013年下半年以来,地方棚改积极性显著提高,棚改目标也纷纷“扩容”,部分地级市扩容至原统计数量的2-3倍,最高达3.8倍。仅2014年的改造计划,全国各地上报数量就为425万套,是中央计划的2.7倍。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记者,“增量”主要来自于国有工矿、国有林区(林场)、国有垦区(农场)的棚户区改造。 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棚改的力度明显大于以往。2013年改造各类棚户区320万户以上,2014年计划改造470万户以上。但问题在于,目前仍有部分群众居住在棚户区中,与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由于资金缺口,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棚户区改造中仍存在规划布局不合理、项目前期工作慢等问题。”上述专家称。 多渠道驰援棚改 随着棚改的进一步推进,“资金配套”的重要性越发显著,而如何保障配套资金的及时到位成为棚改的重点。 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主任倪鹏飞认为,相当一部分资金缺口是需要通过商业性负债来填补的。 国办日前发文称,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积极支持符合信贷条件的棚户区改造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债贷组合”有助于解决棚改资金缺口。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的《关于创新债券融资方式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特别提到了要再次力推棚改债贷组合。 据了解,与开发性金融政策相衔接,扩大“债贷组合”用于棚改范围,适当放宽企业债券发行条件,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债用于棚户区改造。 此外,财政部下发的《关于棚户区改造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规定,对安置房建设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安置房经营管理单位和开发商免征相关印花税,对转让旧房作为安置房且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并且,对经营管理单位回购安置房继续作为安置房房源的,免征契税。 财政部还将棚改支出的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从国有企业适用扩大到所有企业,包括民资在内的社会资本的引入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 “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是未来棚改资金来源的重要方面。”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微博]表示。 在易鹏看来,社会资金规模庞大,通过对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良好引导,带动其进入棚改领域,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这既有利于缓解中央的财政压力,也可降低地方债务风险。[详细]2014-09-01 09:18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