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稳增长齐打海洋经济牌 九地规划七万亿

2012/08/29 08:49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从北方的黄海岸边,到浙江舟山群岛,从历史悠久的广东口岸,到刚刚成立的海南三沙市——与西部地区稳增长主打产业转移及旅游业投资不同,近期沿海省份的稳增长则正在掀起一股海洋经济“淘金热”——山东、浙江、福建、海南等各种地方版规划和政策陆续出台。除去尚未公布规划内容的上海市,其余9个沿海省(市、自治区)的2015年海洋经济产值目标总额已经高达7.05万亿元,是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55倍。

接连出台的地方规划

2012年8月,“赶海”成了沿海省份政府争相忙碌的大事。20日,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发展海洋经济、滨海旅游等内容的5项实施方案,规划了177个重点建设项目,提出2015年海洋经济规模目标1.5万亿元;22日,浙江省发改委官员透露,已编制总投资超过1.2万亿元的海洋经济发展建设重点项目规划;24日,福建省发出通知,从财政、税收和金融等三个方面支持海洋经济建设,2015年跻身海洋经济强省。

地方政府频频“摇旗呐喊”,不仅让人们对于海洋经济的前景充满了憧憬,也使得海洋经济的整体规划迅速膨胀。截至目前,除了上海市海洋发展“十二五”规划刚刚于今年7月获批之外,其余沿海城市已经提出了明确的远期规划。

江苏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的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目标为6800亿元;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2015年人均收入50000元,照此预测海洋生产总值为9000亿元;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设定的2015年目标为1098亿元;天津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目标是5000亿元;广西2015年海洋总产值目标为470亿元……

这些眼花缭乱的数字汇总在一起是一个惊人的产值规模:截至目前已明确发展目标的9个沿海省市2015年海洋经济产值总额将高达70472亿元。而国家海洋局公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海洋经济总值为45570亿元,同比增幅为10.4%,海洋经济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9.7%。

之所以地方政府热衷于发展海洋经济,除了国家出台多项关于海洋工程、海洋科技等方面的规划政策之外,地方经济发展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8月22日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上,一位浙江省发改委官员表示,“如果没有有效投资的支撑,今年实现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将会十分困难。今年上半年浙江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只有3.5%。在这种经济环境下,海洋经济可以当作一个突破口,成为投资重点之一。”

一位刚刚从东莞、江门调研回来的广东省官员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近些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沿海省份的劳动力成本、贸易口岸等竞争优势已经明显弱化。如果说,西部地区依然可以依靠产业转移维持经济增长,那么东部省份则要寻找新的出路。”

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定之指出,重视和加快海洋经济的发展,是不断扩大开发、实现富民强岛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推动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油气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发展。

地方各绘特色蓝图

广东、山东、上海、浙江等原本就是海洋经济实力较强的省市,但在发展海洋经济的“狂热”刺激下,即使是2011年海洋总产值不足300亿元的广西,在规划中依然提出了建设成为海洋强区的目标。

在抢占“海洋强省”宝座的雄心背后,沿海省市发展海洋经济有着各自的地方特色。山东突出了蓝色半岛经济区的整体发展,依托青岛、烟台和威海的“抱团”优势;浙江则突出了港口航运和海岛开发的特点,期待依托港口航运的优势带动经济发展;广东期望构建“三区、三圈、三带”海洋综合开发格局,统筹协调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的临海工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科技等空间布局。

在“富民强岛”的目标下,海南省制订了依海兴琼的策略。2012年4月,海南省党代会报告提出,将开放无居民海岛;加快南海资源开发,建设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统筹推进“四方五港”建设,扶持壮大海洋渔业。

依托滨海新区的定位,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重点落在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包括国际航运与物流中心、海洋科技研发与产业化中心、海洋油气开采加工基地和海洋化工基地。

区域经济研究专家表示,海洋经济的发展对于许多临海省份来说,提供了一次“转型”机遇。北方沿海省份多为重工业基地,技术设备老化,竞争力下降,产业升级转型的需求强烈。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方面十分明确,依托自身钢铁产业和石化产业的基础,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及配套产业,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山东省所处的环渤海区域产业结构较全,包含了船舶制造、海洋工程、海洋油气开采等,这些海洋新兴产业可以形成集聚效应。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指出,海洋经济更多的是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发展经济,依据各地方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近海开发、远海开发和深海开发。沿海省市在发展海洋经济时,主要还是要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依托区位优势。

海洋经济亟须升级

2011年全国海洋经济总值同比增幅为10.4%,而在地方版规划中,年均同比增幅均在15%以上。统计显示,2011年天津市、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海南省、辽宁省、江苏省和广西自治区的海洋经济产值总值为3.81万亿元。如果按照全国平均增幅测算,2015年产值规模应为5.58万亿元,也就是说,以7.05万亿元的目标计,这9个沿海省市区的海洋经济发展将较平均水平多增长1.47万亿元。

海洋经济研究人士表示,从目前的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产业层次较低、低端无序等问题比较突出,并且海洋传统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偏高,这说明我国海洋经济还处于粗放式发展的阶段。

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提出的临港工业发展规划已经接近十个,包括上海、大连、青岛、广州、天津、宁波、厦门等众多港口城市,其中关于海工装备制造、石化、钢铁等产业发展定位基本一致。

一位长期从事海工装备研究的券商研究员对于大规模的海洋经济开发感到担忧,当前船舶工业的困境可以作为前车之鉴。他指出,“从2005年开始,随着大量投资涌入船舶制造业,低端散装货船产能急剧膨胀,高端的大型油轮也在国油国运的政策刺激下大量生产,这直接导致市场供给严重失衡。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的船舶制造企业出现了大规模的亏损,亏损金额同比增加了60%以上。”

从全国来看,2011年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327亿元、21835亿元和21408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47.9%和47%。不过,恰恰是增加值不高的第一产业占据了目前国内海洋经济的较大比重,以海南省为例,2010年海洋三大产业的结构分布为22:23:55。

有专家以渤海油井污染和大连石化设备事故为例指出,发展海洋经济面临着较大的环境风险。专家表示,当前沿海的海洋工业布局较为分散,不利于集中整治和监管。在人口密集、资源环境承载力弱的地区存在大量化工项目,增加了环境压力。一些海洋工程项目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统筹协调,布局不合理造成公众环境需求与环境形势之间的矛盾。

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定之在讲到发展海洋经济时,着重强调“蓝绿并进”的重要性。他表示,无论采取任何开发举措,都要充分考虑到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对海洋经济发展总体目标、总体规划和总体思路的研究。

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曹忠祥表示,地方政府在开发海洋经济资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这样才能保证海洋经济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责任编辑:Eason

相关阅读

天津启动临港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计划总投资244亿元

记者从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日前联合印发《天津临港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启动临港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按照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原则,示范区重点建设36个海洋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244亿元。 天津临港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批准建设的全国性海洋经济示范区,以“提升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水平,推动海水淡化产业规模化应用示范”为主要任务,将建设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功能平台。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总体方案,天津临港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实施范围约36平方公里,建设实施期为2019—2020年,长远发展期为2021—2025年。示范区以海水淡化产业为切入点,带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服务业等海洋新兴产业加速聚集,建成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机制精简高效、海洋经济发展布局合理、海洋产业竞争力较强、基础设施保障支撑有力、海洋公共服务体系相对完善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详细]2019-08-09 10:36

中国对海洋经济日益重视 将投资600亿元建立大批浮动核电站

随着我国对海洋经济的日益重视,除了大量建造船舶外,还计划将核反应堆也投入其中。据记者了解,中船重工目前正在筹划中国的首个海上浮动核电站的总装工作,而中船重工未来将批量建造近20座海洋核动力平台据悉,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设立海洋核动力平台国家能源科技重大示范工程的复函》,中船重工集团已确定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在渤船重工总装建造。为尽快获取项目开工资质,4月19日,渤船组织辽宁省经信委、葫芦(产品库求购供应)岛市经信委、代表室、中船重工核安全办驻公司监督组、719研究所,召开了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总装建造厂址有关事宜论证会。 浮动堆处于远离陆地的海上,不易受地震和海啸影响,即便发生地震,震源的地震波也不会被海水传递。而且海洋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应急的散热器,在极端事故情况下,浮动堆可将海水引入船体内,阻止堆芯熔化进程,保证反应堆安全。由于浮动平台体积小,它们可被牵引到专门的场所进行集中维护和处理。 海上浮动核电站,这种小型的、可移动式的核电站将陆上核电站的缩小版安装在船舶上,既可为偏远岛屿供应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为远洋作业的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平台提供电力、热力和淡水资源,有用电需求时将电站拉过来,不需要便可用船将电站拉走。 中船重工科技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中船重工的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建设投资约为30亿元,建成后,在全寿期40年内通过售电可实现销售收入约226亿元。为满足渤海油田的能源需求,集团将先后批量建设近20座海洋核动力平台。实现批量建设后,预计每座海洋核动力平台的投资约为20亿元,每年将形成上百亿的核动力装备制造产值,同时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详细]2016-04-25 14:08

海工装备迎来发展黄金季 将成海洋经济新支柱

海工装备被视为我国海洋强国梦实现的重要载体,也是未来我国海洋经济的新支柱产业。日前有专家表示,我国的海工装备正迎来发展黄金季,摆在我国海工企业面前的将是一个千亿美元级的市场。 国际造船业咨询机构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预测,2014-2023年,航运业需要高达1.4万亿美元左右的资金投入。克拉克松总裁斯托普福德表示,对于船厂而言,一个较大的潜在投资领域是海工领域。预计未来10年海工领域将有超过400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那么,我国企业究竟能在当中分到多大一块“蛋糕”?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海工产品接单量已经占据全球市场超过三成份额,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承接各类海洋工程装备订单81艘(座),合同金额79亿元,世界市场份额占比提高到32%,居全球第一。 同时,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提醒,我国海工装备市场在经历了3-4年的兴旺后,近两年将会进入调整期。各国特别是自升式钻井平台成交量下滑趋势明显,对承建自升式平台为主的我国海工海工装备产业发展不利,必须大力提高在海工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山东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孙远慧表示,海洋工程可以分为海岸工程、近海工程、深海工程。就海岸工程来说,我国能独立进行设计,但是深海一些尖端产品目前还不能过关。 挪威船级社战略发展总监吴巨圣表示,目前中国在深海领域还无法与韩国竞争,韩国从造船向海工转型比中国早了15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海工行业在落后起跑的情况下,还需要政府更多的扶持。 一个积极的信号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不断加大对海洋科技的投入,海工装备档次不断提升,我国的“深海重器”已经开始在世界市场引起关注。在我国南海地区,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投入使用打破了国外在深水钻探领域的垄断局面;在挪威北海,中集来福士交付的深水半潜钻井平台5次获得“最佳月度平台”;两年前,“蛟龙号”载人深水器顺利完成7000米级海试,使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及资源勘探的能力。在专家眼中,“蛟龙号”无疑已成为我国海洋装备的形象代言人。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曙光表示,海洋是相对完整的巨型复合生态系统,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对海洋的系统认知,离不开装备保障。 中国科学院海洋领域战略研究组发布的《至2050年海洋科技发展路线图》指出,当前新一轮的海洋竞争已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海洋竞争,海洋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在未来的海洋竞争中将占据主导地位。 专家预测,随着近两年一些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期的结束,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提升利润率,加上全球需求复苏,我国海工企业将迎来快速发展。[详细]2015-01-06 09:50

船舶制造业迎来深度调整 转型升级引爆海洋经济

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改革重点锁定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五大严重过剩行业,并规划了未来五年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路线图”。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上述意见的落实,船舶制造业将迎来深度调整,预计大批竞争力弱、技术附加值低的企业将消失,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同时,船舶制造业将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海洋工程发展,中国重工等公司将明显受益。 行业集中度提高 《指导意见》提出,造船行业要提高海洋开发装备水平,加强海洋保障能力建设,充分挖掘航运、海洋工程、渔业、行政执法、应急救援等领域船舶装备的国内需求潜力,调整优化船舶产品结构。 同时,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对达不到准入条件和一年以上未承接新船订单的船舶企业实施差别化政策,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中金公司研究员张锦指出,考虑到国内造船行业及各主要船厂的现状,A股上市公司中国重工和中国船舶将成为最主要的受益者。 在全球造船行业整体趋势性复苏仍需时日的情况下,国内造船行业面临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行业内兼并重组加快、海洋工程装备迎来快速发展、海军装备和公务执法船等政府需求增加。 8月份发布的《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明确提出,今后三年要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加强行政执法和公务船舶配置,推动船舶工业产品结构升级。 船舶行业产业关联度高,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高产业竞争力,将有助于我国抓住世界造船中心转移的历史机遇。 研究员吴江涛也指出,大型造船企业是未来发展方向,鼓励中小企业转型转产,淘汰落后产能。同时,政策强调克服造船工业的软肋,即提升关键配套设备及材料制造水平。一旦在关键环节形成实质突破,对国内船舶工业发展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转型升级引爆海洋经济 《指导意见》还提出,鼓励现有造船产能向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转移,支持中小企业转型转产,提升高端产能比重。 在强化海洋战略的背景下,海洋经济产业已经成为新一轮的发展热点。根据《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经济GDP年均增长约为11%,明显高于同期全球经济3%-4%的增速;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对GDP的贡献均超过50%,而我国2012年海洋生产总值约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不足10%。未来我国将大力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扩大海洋开发领域,海洋经济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业界预计,根据我国对海工装备的规划要求,2015年,海工装备年销售收入要达到2000亿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20%。 据了解,中国重工的海洋工程业务始于1978年,是我国最早开展海洋工程业务的公司,已创造多项纪录,有100多项交付业绩,是国内研发实力最强、生产基地最多、产品系列最全、系统集成能力最强的海洋工程装备总供应商,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具备钻井平台、钻井船、FPSO、海工特种船、各类海工模块、海工配套设备等各类海工装备研发、生产能力。 中国重工日前发布1-9月订单公告,其军工军贸和海洋经济业务板块出现爆发式增长,1-9月新增订单554.84亿元。公告还称军工军贸占大部分,据此计算海洋经济业务同比增长7倍左右。作为行业龙头,中国重工将在本次行业洗牌中占据主导地位,提高市场份额。[详细]2013-10-21 09:30

开发利用海洋经济 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方向,具有知识技术密集[详细]2013-07-17 09:43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