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国:2012年会不会重蹈1997年金融危机覆辙

1997年发生了什么?国人最难忘的,当然首推香港回归。对于长期跟踪分析宏观经济的人,有两件事应该依然历历在目,其一是国际上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泰国、印尼、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货币贬值,财富缩水;其二是国内开始了通货紧缩,并由此进入长达5年的经济低迷,直到2002年。

站在2012年,很容易让人想起1997。 国际上,欧洲发达国家接连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没有实质进展,看来还有的折腾。主要发展中经济体,包括印度、巴西等,经济增长速度也迅速下行。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甚至进入萧条的担忧,再次浮出水面。国内,2010年开始的本轮经济下行,已经持续两年多,经济增速从超过10%一路下行破8,二季度跌落到7.6%的低位。通货膨胀率从2011年6月6.5%的高位下滑到现在的2.2%。更严重的是,经济已经出现了自主收缩迹象。

历史惊人的相似,不仅表现在目前的局势上,甚至还表现在发生的轨迹上。1997年的通货紧缩,可以回溯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刺激开始的经济扩张,其后的大规模投资和高通胀,接下来的宏观紧缩,紧缩过度收手不及时,终于在1997开始发生通货紧缩。通缩一旦开始,就会自我加强,因此耗时5年才走出来。

同样,本轮的经济收缩,也可以回溯到2008年底的大规模财政刺激开始的经济扩张,其后的大规模投资和通胀压力,同样导致了2010年开始的宏观调控。现在,调控效果的"充分显现",不仅表现在通胀压力的下行,经济增速的显著下滑,更重要的还表现在经济已经开始有"自主收缩"的迹象,一些企业已经不愿意贷款了。

向1997年汲取经验

突破目前的困境,也要从历史经验中寻找线索。走出1997年开始的通货紧缩,仰仗于三件事情。一是住房制度改革,挖掘出一块巨大的市场需求。二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打开了巨大的国际市场。三是实施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对抗经济下行,逐步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逐步解决大规模坏账、银行惜贷等问题。

在这些效果直接看得见的措施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改制。这是一个基础性的改革,影响不可估量。一方面,国企改制大幅改善了全社会的企业微观运行机制,为未来的更加竞争的局面打开了一扇门。另一方面,国企改制释放了大量的国企职工,这些富有工业经验的劳动力,在进入市场以后,贡献出了更大的生产力。不破不立,国企改制的作用,虽然未必直接看得见,但是其深远影响可能大大超过了看得见的、作用更直接的住房制度改革和加入WTO。

然而,2012与1997已经大不相同,1997年的办法,似乎难以再用。

首先看住房。住房改革已经十多年了,现在的问题,不是开启住房需求,而是过剩的投资需求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内需不能再靠房地产了。笔者不赞成用限购的办法抑制房价,限购抑制房价的实际效果也还有待商榷,但是高房价副作用大,需要采取措施是没有问题的。关于高房价的副作用,笔者在这里没有空间展开详述,只想指出两点,一是全社会的如此之多的资源进入房地产进行投机,已经是明显资源错配和浪费,对增长潜力的伤害是不容忽视的;二是高房价提高了城市的生活和生产成本,阻碍城市化进程。

其次看外需。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因而13亿基础教育良好、勤劳肯干、渴望致富的劳动力大军一下子与全世界发育良好的大市场融合,彻底改变了这个星球的经济版图。借用周其仁的形象比喻,这是落差巨大的两个海平面的对接,结果就是世界对中国制造的巨大需求,强大的外需成为走出1997年的通货紧缩的另一个强大的推力。目前的国际形势是,欧洲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美国经济二次探底,欧美经济甚至可能陷入长期低迷,印度、巴西等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迅速下行。看来,外需能够维持就不错,大幅增长是很难的了。

最后看财政、货币政策。在通胀压力依然显著的情况下,积极的政策缺乏空间,但是随着通胀压力逐渐消退,财政、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转向。具体表现是,一些大项目已经获批,一些减税措施已经在酝酿或实施,央行已经两次降息,并开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宏观政策的时机,政策组合的细节,是永远值得钻研和商榷的问题,但是政策转向的确已经实实在在地开始了。

然而,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是对抗经济下行的一般对策,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此外,还需要一些重要的突破口,与之呼应。在1997-2002年的通货紧缩中,倘若没有住房改革和加入WTO这两大推力,仅仅靠财政、货币政策中国经济是很难走出来的,至少要经历更长的时间。这两大改革带来的强大需求,不仅把中国经济带出了通货紧缩,还带来了其后近十年的高速增长,帮助消化解决了诸如银行坏账等诸多问题。在增长中消化、解决问题,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经验之一。

寻找2012年的突破口

那么,2012年的突破口在哪里?

外需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只能靠内需。内需中消费是一个比较平稳的部分,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一般也不作为宏观调控的直接对象,剩下的就是投资。对于政府而言,产业性投资一般并不是政府的职责范围,剩下的就是基础设施投资了。通过国际比较分析我们发现,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已有一定改善,但是总体上依然十分落后。不论是大中城市,还是全国范围内,我国的公路、铁路、地铁密度,都远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以及主要发展中经济体,还有好几倍的提升空间。全国各大城市,甚至县级城市,普遍存在的拥堵病,是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最生动的说明。刚刚发生的北京"7·21暴雨灾害",以及各大城市此起彼伏的内涝,清晰地告诉我们,城市的"内功"欠缺太多。这些看得见的需求引导的投资,应该不会太错,既方便了生产生活,还能降低各种交易成本,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西等国先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与基础设施落后有很大关系。

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之外,还需深化改革,为长期的经济发展积蓄制度能量。已经发生的汇率机制改革,刚刚开始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争论、试点已久的土地、户籍制度改革,虽然都不尽如人意,但是毕竟已经开始。国企改革这个老大难问题,也该择机再出发了吧?

(作者系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Leon

相关阅读

债务危机发酵:嘉能可忙自救 国内钢企硬撑

大宗商品寒冬,国际油价近日暴跌6%,刷新近7年低位;而铜价也跌至10年来最低水平。 受债务及铜价下跌[详细]2015-12-11 11:43

重大债权债务危机事件的管控及处理

平心而论,在笔者的眼中债权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涉及重大事件,每一个环节的管控如何都可能引发重大事件。笔者立足于债权管理的综合角度,从公司治理、团队沟通、流程设计、具体事件处理等方面简要谈谈我们中安德信TM在债权管理实务的感触。一、涉及的几个基础性问题 (一)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似乎是公司的顶层设计问题,与具体的债权管理无关,但宽泛的讲,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在追求公司经营目标的过程中,要在公司各相关利益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或者说是协调。公司各相关利益者就不仅包括股东、高管,还包括各级员工,甚至包括客户、公司周边环境的社会群体等。我们简单概括就是权力分配有序,制约到位有效。1.权力分配混乱、制约不合理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强调对债权岗位的管理,防范他们可能会存在的不正当行为,在权力分配上、制度倾斜上,更多的是束缚他们的能力施展,缺乏对他们工作主动性、能力发挥最大化的激励。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对债权人员的聘任要求主要是听话、老实,对绩效考核设计也非常不合理,缺乏一个有吸引力的薪酬引导。与之相反的情形就是在债权管理体系上,没有重视权力的合理分配、相互协作,而是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寄托在某一位管理者的身上,任由其发挥。债权管理中对于人事任免调配、业务管控处理、账务处理、绩效考核、向上级汇报等权力必须要进行合理分配调整,同时所有权力行使必须有明确的工作标准,定期有包括第三方在内提供的工作评价,多级沟通的通道时刻保持畅通,让责任、评价、监督、处罚落实到位。2.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同事之间有效的沟通机制这是个老问题,我们大多数都不懂得会议的重要性,不懂得如何高效开会。我们中安德信TM始终认为高效的会议是最低成本的管理,问题的关键在于会议是否高效。这里建议参考三星的搞笑会议原则:1、凡是会议,必有主题;2、凡是主题,必有议程;3、凡是议程,必有决议;4、凡是决议,必有跟踪;5、凡是跟踪,必有结果;6、凡是结果,必有责任;7、凡是责任,必有奖罚;8、凡是奖罚,必须透明。(二)管理流程设计 我们希望的是:1.岗位职责定位清晰,稳定2.流程操作高效,可控3.功能性流程设计合理大凡经营几年以上的公司都有流程。关键是时间长了,流程就不流畅了,没有及时适应新的变化,或者有新的调整,但没有进行系统性规划调整,导致无法高效进行。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职责、流程都在墙上,可没有人去监督到位,也没有人去评价是否需要更新调整。这些功能性流程设计应当包括:信审、签署合同、放车、放款前监控、债权日常监控、逾期处置、重大处置(拖车、法务)、数据归集整理、二手机处置、重要信息反馈等,缺一不可。(三)财务往来监管到位 我们希望的是:1.公司严谨的财务制度2.数据及时准确3.往来手续严格、清晰公司内部的挪用、侵占,大多原因来自于公司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人员的更换,也会给财务资料造成了重大影响,留下相当巨大的危机隐患。财务制度严谨与否,取决于公司负责人的基本财务知识的高低,我们许多老总们,对财务知识一知半解,专业的财务人员又苦于无法解释和沟通,往往老板成为制度的最大破坏者。另外,一旦发现构成刑事犯罪的行为,应当绝不姑息。(四)重要员工的聘用 首先要厘清哪些是重要员工,分管债权的副总、债权部长、债权骨干、分管重要客户(二代)的人员。其次应当签订正规合法的劳动合同,必要时可以签订2年的竟业禁止条款。还有,对于重要员工需要密切关注他们的职业成长,除非突然中了5000万的福利大奖,否则他的离职一定有个过程。(五)重大事件的种类 重大事件的定义,不同公司可能有不同的定义,但无外乎基于两点判断,一是涉及金额的大小,二是涉及的部门、范围的大小。针对终端客户可能有的重大事件:设备质量纠纷、售后服务纠纷、逾期欠款纠纷、配件质量纠纷、保险理赔纠纷。针对二级代理可能有的重大事件:政策兑现、样机管理、对账纠纷、逾期欠款。针对主机厂、融资公司可能有的重大事件:中断发货、拒绝融资、诉讼、财产保全。 二、重大债权债务危机事件的处理 对于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我们只能给一个基本的原则和思路,也算是一个抛砖引玉,如同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相似,公司处理所发生的重大债权债务危机时,各有不同的起因、情形等,我们无法给出标准答案。(一)一般性处理原则 1.公司利益原则:这个好理解,一切均以公司利益至上为原则;2.重大问题慎重决策、寻求外援的原则:重大危机往往会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需要慎之又慎,同时及时请求外援,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3.真诚沟通原则:如果你能做到“诚意、诚恳、诚实”,那么事情可能就解决了一半。4.速度第一原则:快速解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5. 系统运行原则:在逃避一种危险时,不要忽视另一种危险,需要实时监督处理的效果。(二)如果被厂家或融资公司起诉 引发被厂家或融资公司起诉的绝大多数原因,几乎都是债权问题。被起诉意味着双方合作的终止,我们强烈建议公司提前6个月或一年时间就聘请专业的律师协助理顺双方或多方的法律关系。现在行业性的债权问题中,潜藏着大量法律关系杂乱、协议履行无章的现象,为了给自己更多的维权空间,没有专业懂行的律师协助是绝对不可能的。(三)重要员工离职 重要员工的离职,我们中安德信TM认为属于重大危机事件,因为这可能涉及重大商业秘密的泄露,公司利益可能会被严重侵犯。我们建议本着好聚好散、心平气和的原则,应充分办理完善的法律手续,双方交接清楚,涉及各部门岗位签收、签署并当面移交,对于重要客户需特别安排交接,历史账务需要一一核对确认。(四)被终端客户起诉 现在逐渐成熟的法制环境下,终端客户起诉各类公司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我们通常的建议是首先请专业律师应诉,其次是提出管辖异议,再次是理顺法律关系、梳理证据,最后伺机反诉。(五)围堵封门自杀事件 请务必寻求公权力支持,因为该事件的严重程度已经完全超出你所可以掌控的范围,必须寻求司法力量。当地公安机关应当也必须依法依规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有公司会提出,公安机关往往会以属于民事纠纷拒绝出警,笔者郑重说明,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可以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公安机关必须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否则属于怠于行使法定职责,将会受到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公司应当做好视频取证,并保证良好的一对一谈判的局面。 综述,当下重大债权债务危机的问题,绝不可能是突发事件,它的产生与公司治理、流程管理、财务制度控制、重要员工聘用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因果关系,我们在基本掌握处理原则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日常的管控,优化公司在新形势下的债权管理体系建设,将债权管理提升为未来几年时间内的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以避免爆发公司生存危机。[详细]2015-01-05 14:10

债务危机挥之不去 欧元区PMI连续四月衰退

债务危机挥之不去,进一步加重了欧洲经济的困境。覆盖欧元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一项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2011年12月为47.9,尽管高于11月的47,但依然低于50的荣衰分界线。至此,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已连续4个月出现萎缩。具体来看,12月欧元区的制造业PMI报46.9,略高于11月的46.4;而12月的服务业PMI则从前一月的47.5升至48.3。尽管12月PMI指标萎缩幅度减小,令人看到一些经济活动下滑程度可能放缓的希望,但欧元区经济出现又一个季度的萎缩恐怕不可避免,特别是考虑到商品和服务新订单的持续下降、企业信心的低迷以及欧元区外围国家的吃紧状况。同时,欧洲央行在一份月度报告中下调了对欧元区经济的前景评估。该行指出,金融市场近期的压力可能继续加强,进而波及实体经济。此外,欧盟统计局2011年12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欧元区通货膨胀率按年率计算仍为3.0%,与10月份持平。在欧盟成员国中,11月份通胀率最低的是瑞典,为1.1%;通胀率最高的为英国和斯洛伐克,均为4.8%。[详细]2012-02-14 10:38

欧洲债务危机恶化导致博世集团订单减少

全球最大的零部件供应商博世集团日前透露其订单量正在下降,订单减少主要是由于欧洲债务危机逐渐恶化,美国经济恢复速度较慢以及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疲软等。 博世首席执行官FranzFehrenbach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欧洲的债务危机给整个经济环境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正在影响到博世的订单量,如果债务危机持续恶化,那么不排除会发生经济大萧条。另外,美国市场的经济恢复速度非常令人失望,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速也在逐渐放缓。Fehrenbac批判了德国政府号召向希腊注入更多投资的做法,Fehrenbac认为,德国政府期望零部件供应商向希腊的汽车行业供应零部件的做法很不切实际,波兰、匈牙利以及罗马尼亚的汽车市场才更加具有竞争力。Fehrenbach还认为,政府官员对于欧洲的债务危机所作的努力太少,财政紧缩以及财政援助都不足以解决问题,欧洲需要一个新的“马歇尔计划”。博世在全球零部件百强的榜单中位居第1位,去年全年的销售额高达345亿美元。[详细]2011-11-16 09:16

债务危机逼铁道部多路筹资 财政注资可能性不大

记者从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的一位人士处获悉,此前坊间盛传政府将出面为铁道部解决2000亿的资金以解决铁道部目前的资金短缺问题,已有初步的眉目。 上述人士称,这2000亿资金,其中1500亿将由发改委帮助协调银行贷款,另500亿资金由铁道部自筹。而通过财政部注资的融资方式可能性不是很大。 一位接近铁道部的消息人士则告诉记者,目前国务院层面由两位副总理牵头,已经多次召开会议,协调银行、银监会等有关部门解决困扰铁道部的资金短缺难题。 银行贷款能否及时到位尚未确定 “铁道部与多家银行签过长期贷款的授信协议,其额度每家都在几百亿到1000亿之间,在今年年初之前,铁道部曾经是各大银行争抢的贷款对象,双方曾经有过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上述人士称,因此相对其他融资方式,铁道部更倾向于通过银行融资。银行贷款对铁道部来讲顺风顺水,其融资方式又相对简便易行。 不过,由于今年持续银根紧缩,而且贷款利息走高也导致铁道部难以承受,北交大经管学院教授赵坚认为,现在银行贷给铁道部的款项已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低于基准利率10%,“现在甚至连基本利率都贷不到了,得比基准利率上浮一些,如果这样,铁道部估计承受不了这么大的还本付息压力”。 赵坚并表示,银行有单一贷款客户所占贷款总量不能超过15%的限制,一些银行之前已贷给铁道部大量款项,如要继续追加贷款,恐怕将突破这一红线。 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的一位人士也证实,银行贷款给单一客户的金额占其贷款额度的总额,集团不能超过15%,个人不能超过10%。 赵坚认为,目前全国大部分铁路项目已全面或部分停工,施工队伍欠薪现象严重,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国家层面“晚出手不如早出手”,但是直接动用国家层面的资源牵涉面太广,所以目前国家层面还在“犹犹豫豫”。 由于银行贷款是否能够到位还在未知之数,因此铁道部也在多方启动其他各种融资方式。 自从今年年初银行贷款收紧甚至停发之后,铁道部更多地使用发债的方式筹集资金,今年以来,铁道部已在债券市场发行了三期100亿、一期150亿、一期200亿的超短融券,一期200亿的中票,一期150亿、两期200亿的短融券,两期200亿的铁路建设债券,一期50亿的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私募债),累计金额达1850亿,约占铁道部累计投资总额的一半。 近日,国家发改委已经同意铁道部到2012年4月30日之前分批发行总额为1000亿的铁路建设债券,该债券由铁路建设基金提供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目前该债券已经发行两期,各为200亿元金额。 募集产业投资基金获批复 之前不为铁道部所重视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优质资产打包上市等融资方式也被一一激活。 上述接近铁道部消息人士称,铁道部募集产业投资基金的申请已获发改委批复,未来铁道部可以通过设立铁路产业投资基金,以私募方式向银行、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投向铁路建设。 实际上,早在2008年,铁道部就已经开始研究通过产业投资基金融资的可行性,但后来没有下文。其原因在于当时金融市场信贷宽松,银行争着给铁道部贷款,搞基金只是出于完成融资渠道多元化的任务,并不迫切。 然而,如今的铁道部在融资上已经不放过任何一条救命稻草,这一沉睡多年的融资方式也因发改委的一纸批文而重新被激活。 市场人士认为,这一基金其募款总量大概会在几百亿到1000亿左右不等,其数额取决于市场的反应和未来铁路产业的发展前景。 除此之外,铁道部也在考虑通过优质资产打包上市的方式从资本市场融得资本,目前已经上市的公司仅有山西铁路局控股的大秦铁路公司和广铁集团的广深铁路公司。 上述接近铁道部的消息人士称,京沪既有线的上市工作一直在进行之中,但目前的进展也不是很明朗。 所谓的京沪既有线上市只是铁道部将所属北京局、上海局及济南局京沪线资产打包上市。上述三个铁路局的资产规模达3000亿元,且主要分布在京沪线上。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已经对这一上市工作进行了多次调研,不过目前仍没有结论。 上述人士称,上市的拦路虎有二,一是京沪高铁不好定位,究竟是单独上市还是先让既有线上市然后吸收掉京沪高铁,二者莫衷一是。二是在清产核资上面,沿线各个铁路局之间会有一些利益上的冲突和博弈,需要协调。 在所有的铁路线路中,京沪线属于最优质的铁路资产,如果其上市计划难产的话,其他路局和线路的上市就更困难了。 “上市、产业基金,这些都不失为有效的融资方式,但要解决目前铁路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这些融资方式手续繁复、时间太长,恐怕一时救不了急。”赵坚认为,如果财政注资可能性不大的话,银行贷款因此成了铁道部目前竭力争取的融资方式。[详细]2011-10-28 09:28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