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国:2012年会不会重蹈1997年金融危机覆辙

1997年发生了什么?国人最难忘的,当然首推香港回归。对于长期跟踪分析宏观经济的人,有两件事应该依然历历在目,其一是国际上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泰国、印尼、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货币贬值,财富缩水;其二是国内开始了通货紧缩,并由此进入长达5年的经济低迷,直到2002年。

站在2012年,很容易让人想起1997。 国际上,欧洲发达国家接连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没有实质进展,看来还有的折腾。主要发展中经济体,包括印度、巴西等,经济增长速度也迅速下行。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甚至进入萧条的担忧,再次浮出水面。国内,2010年开始的本轮经济下行,已经持续两年多,经济增速从超过10%一路下行破8,二季度跌落到7.6%的低位。通货膨胀率从2011年6月6.5%的高位下滑到现在的2.2%。更严重的是,经济已经出现了自主收缩迹象。

历史惊人的相似,不仅表现在目前的局势上,甚至还表现在发生的轨迹上。1997年的通货紧缩,可以回溯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刺激开始的经济扩张,其后的大规模投资和高通胀,接下来的宏观紧缩,紧缩过度收手不及时,终于在1997开始发生通货紧缩。通缩一旦开始,就会自我加强,因此耗时5年才走出来。

同样,本轮的经济收缩,也可以回溯到2008年底的大规模财政刺激开始的经济扩张,其后的大规模投资和通胀压力,同样导致了2010年开始的宏观调控。现在,调控效果的"充分显现",不仅表现在通胀压力的下行,经济增速的显著下滑,更重要的还表现在经济已经开始有"自主收缩"的迹象,一些企业已经不愿意贷款了。

向1997年汲取经验

突破目前的困境,也要从历史经验中寻找线索。走出1997年开始的通货紧缩,仰仗于三件事情。一是住房制度改革,挖掘出一块巨大的市场需求。二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打开了巨大的国际市场。三是实施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对抗经济下行,逐步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逐步解决大规模坏账、银行惜贷等问题。

在这些效果直接看得见的措施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改制。这是一个基础性的改革,影响不可估量。一方面,国企改制大幅改善了全社会的企业微观运行机制,为未来的更加竞争的局面打开了一扇门。另一方面,国企改制释放了大量的国企职工,这些富有工业经验的劳动力,在进入市场以后,贡献出了更大的生产力。不破不立,国企改制的作用,虽然未必直接看得见,但是其深远影响可能大大超过了看得见的、作用更直接的住房制度改革和加入WTO。

然而,2012与1997已经大不相同,1997年的办法,似乎难以再用。

首先看住房。住房改革已经十多年了,现在的问题,不是开启住房需求,而是过剩的投资需求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内需不能再靠房地产了。笔者不赞成用限购的办法抑制房价,限购抑制房价的实际效果也还有待商榷,但是高房价副作用大,需要采取措施是没有问题的。关于高房价的副作用,笔者在这里没有空间展开详述,只想指出两点,一是全社会的如此之多的资源进入房地产进行投机,已经是明显资源错配和浪费,对增长潜力的伤害是不容忽视的;二是高房价提高了城市的生活和生产成本,阻碍城市化进程。

其次看外需。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因而13亿基础教育良好、勤劳肯干、渴望致富的劳动力大军一下子与全世界发育良好的大市场融合,彻底改变了这个星球的经济版图。借用周其仁的形象比喻,这是落差巨大的两个海平面的对接,结果就是世界对中国制造的巨大需求,强大的外需成为走出1997年的通货紧缩的另一个强大的推力。目前的国际形势是,欧洲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美国经济二次探底,欧美经济甚至可能陷入长期低迷,印度、巴西等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迅速下行。看来,外需能够维持就不错,大幅增长是很难的了。

最后看财政、货币政策。在通胀压力依然显著的情况下,积极的政策缺乏空间,但是随着通胀压力逐渐消退,财政、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转向。具体表现是,一些大项目已经获批,一些减税措施已经在酝酿或实施,央行已经两次降息,并开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宏观政策的时机,政策组合的细节,是永远值得钻研和商榷的问题,但是政策转向的确已经实实在在地开始了。

然而,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是对抗经济下行的一般对策,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此外,还需要一些重要的突破口,与之呼应。在1997-2002年的通货紧缩中,倘若没有住房改革和加入WTO这两大推力,仅仅靠财政、货币政策中国经济是很难走出来的,至少要经历更长的时间。这两大改革带来的强大需求,不仅把中国经济带出了通货紧缩,还带来了其后近十年的高速增长,帮助消化解决了诸如银行坏账等诸多问题。在增长中消化、解决问题,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经验之一。

寻找2012年的突破口

那么,2012年的突破口在哪里?

外需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只能靠内需。内需中消费是一个比较平稳的部分,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一般也不作为宏观调控的直接对象,剩下的就是投资。对于政府而言,产业性投资一般并不是政府的职责范围,剩下的就是基础设施投资了。通过国际比较分析我们发现,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已有一定改善,但是总体上依然十分落后。不论是大中城市,还是全国范围内,我国的公路、铁路、地铁密度,都远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以及主要发展中经济体,还有好几倍的提升空间。全国各大城市,甚至县级城市,普遍存在的拥堵病,是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最生动的说明。刚刚发生的北京"7·21暴雨灾害",以及各大城市此起彼伏的内涝,清晰地告诉我们,城市的"内功"欠缺太多。这些看得见的需求引导的投资,应该不会太错,既方便了生产生活,还能降低各种交易成本,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西等国先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与基础设施落后有很大关系。

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之外,还需深化改革,为长期的经济发展积蓄制度能量。已经发生的汇率机制改革,刚刚开始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争论、试点已久的土地、户籍制度改革,虽然都不尽如人意,但是毕竟已经开始。国企改革这个老大难问题,也该择机再出发了吧?

(作者系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Le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财经评论:悬崖边的挣扎——希腊债情分析

三年圆缺,希腊债务危机有如一部悬念剧一般,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而每一个细节都会产生惊人的力量。同时,危机的久治不愈又在频繁消耗着人们的耐心,留或不留,似乎已不再像先前那般重要。 面对当前艰难的局面,希腊人咬准了需要更多时间来“疗伤”,即希望能够将赤字比例达标的时间延长,两年,甚至更久。而国际债权人也深知,继续硬逼下去,希腊破产以及“退欧”的时间窗口只会提前,而这恐怕也是各方最不愿看到的。就在此前东京召开的的IMF年会上,总裁拉加德表示,有必要给希腊额外的两年时间,以便于能够让希腊更好的完成财政整顿计划。该方案也得到了欧盟的响应,不过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却一直态度强硬,认为必须等到“三驾马车”的评估报告后才能考虑,此前原定于10月份发布的该报告被延迟到11月份美国大选之后,旨在考虑可能的不利影响会集中对全球金融市场施压。 债务解救 根据希腊的债务结构来看,截至今年4月底,希腊债务余额共计2660亿欧元,而欧洲央行、欧元区各国政府以及IMF共计持有1940亿欧元,占比约73%。这其中,在2月份的第二轮救助计划中,希腊通过增税和减支来换取自身债务减少1000亿欧元,减少的部分来自于私人债务,最高比例达到70%,不过私人债务在希腊债务总额中仅占三成,公共债务才是核心,如果解决这一块将是后期希腊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 面对庞大的债务以及减赤问题,理论上,希腊危机的缓解存在包括债务重组、延长减赤时间以及增加救援资金在内的几种方式。不过,这终归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也仅限于特定环境下使用,并不具有可持续性。 首先来看债务重组。债务重组,顾名思义,就是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条件下,债权人对其偿债数量作出的让步。上文中也提到,在私人债务减记完成以后,公共债务将成为下一个裁减的对象,不过这也同时面临着IMF、ECB以及欧元区各政府间的博弈。由于IMF拥有希腊债务优先偿债权,因此债务减记可以先排除,而欧洲央行在9月下旬也曾表示,欧央行不会参与任何形式的希腊债务重组,因为这违背欧央行不对欧元区国家融资的原则,同时,ECB也声称,希腊现有的资金缺口(约300亿)只能由欧元区国家来填补。不过这一说法遭到了德国的强力反对,理由是如果德国议会不批准,德国政府也无能为力,迄今为止,德国参与的希腊救助金额达到1270亿欧元。由此来看,即便是被广泛看好的救助方案,也面临着各方强劲的阻力。 其次,再来看危机的时间解救方案。此前,希腊总理就曾表示,希腊在努力达到国际债权人设定的减赤目标同时,希望能在完成时间上给予必要的宽松,因为过度紧凑的财政改革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太大,希腊想借一定的喘息时间来缩小收支顺差,从而让经济转入正轨。如今此项方案已达到国际救援方的认可,除了IMF以外,欧元区集团主席容克也对希腊拖延的想法做出了部分认可,至少这是避免该国破产的“最后机会”。 最后,关于增加援助资金则同样面临着阻力。在9月中旬的欧元区财长会议上,与会各方均表示不可能有“第三轮援助”。此前,欧盟和IMF等国际救援方分别于2010年5月和2012年3月向希腊提供总额为1100亿和1300亿欧元的救助,其中第二轮定于2015年前分批发放。即便如此,希腊官员仍然声称,如果紧缩政策无法拯救经济,那么不会排除寻求“第三轮援助”的可能性。 除此以外,希腊自身回购债务也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具体来说,希腊政府可以利用借来的资金从金融市场上回购自身的债务,这样也可以降低自己的债务比例。支持这一观点的重要依据在于当前希腊国债的实际价格远远低于票面价值(降低三到五成),因此,既然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来降低债务负重,又何乐而不为? 应当看到,上述提到的几种方案中,减债和增资遇到的阻力更强一些,而自希腊债务危机发生以来,国际救援方已经不止一次实施过类似的拯救方案,不过终归是治标不治本,问题周而复始的同时也让救援方心生退意,至少可以看到它们不会再轻易填补这个无底洞。从这个角度来观察,拖延时间有可能是一种被动的解决方案,也象征着希腊危机进入到了必须要依赖于自身的力量才能获得解脱的境地。 “三驾马车” 关于吵得沸沸扬扬的“三驾马车”的评估报告,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对希腊约120亿欧元的财政紧缩方案进行评测,而评测的结果事关希腊能否获得下一笔310亿欧元的救助贷款,按照现有的进程来看,如果没有新的援助,希腊极有可能在11月份“断粮”,届时“退欧”的风险将明显被放大。 值得注意的是,评估报告的一个重点在于希腊能否在2020年之前将债务占GDP比重降低到120%(欧盟<马斯特里赫>条约规定是60%以下),在IMF看来,希腊经济面临着增长困境以及高难度的结构改革面前,高于这一比例的债务结构将使经济发展变得不可持续。 其实,无论是“三驾马车”还是德国,态度坚定的背后都是想看到希腊改革的决心,“希望得到更多的细节,以便更好地理解措施”。任何危机的存在都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希腊也不例外,如果不改革,希腊就无法得到更多的外部援助,“弹尽粮绝”仅仅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如果接受紧缩,面对民众的强烈抗议,联合政府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内外夹击之下,避重就轻、视而不见显然不是解决之道,而且现在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唯有痛下决心实施改革,利用国际债权人给予的援助资金和缓冲时间来实现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重视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力量,真正靠产品竞争和技术进步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实现国富民强。[详细]2012-10-15 08:53

债务危机挥之不去 欧元区PMI连续四月衰退

债务危机挥之不去,进一步加重了欧洲经济的困境。覆盖欧元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一项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2011年12月为47.9,尽管高于11月的47,但依然低于50的荣衰分界线。至此,欧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已连续4个月出现萎缩。具体来看,12月欧元区的制造业PMI报46.9,略高于11月的46.4;而12月的服务业PMI则从前一月的47.5升至48.3。尽管12月PMI指标萎缩幅度减小,令人看到一些经济活动下滑程度可能放缓的希望,但欧元区经济出现又一个季度的萎缩恐怕不可避免,特别是考虑到商品和服务新订单的持续下降、企业信心的低迷以及欧元区外围国家的吃紧状况。同时,欧洲央行在一份月度报告中下调了对欧元区经济的前景评估。该行指出,金融市场近期的压力可能继续加强,进而波及实体经济。此外,欧盟统计局2011年12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欧元区通货膨胀率按年率计算仍为3.0%,与10月份持平。在欧盟成员国中,11月份通胀率最低的是瑞典,为1.1%;通胀率最高的为英国和斯洛伐克,均为4.8%。[详细]2012-02-14 10:38

欧洲央行或推行新救助计划 债务危机亟待解决

欧元区的各方决策者对待债务危机的态度正出现微妙转变。德国总理默克尔日前表态进一步捍卫欧元,不再强调要因财政过错惩罚希腊。此外,有消息称,欧洲央行和欧盟高层都在紧锣密鼓地制定“救市”方案。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也发表了乐观的言论。他称,欧洲各国政府将加大解决地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力度。 海外媒体27日报道称,默克尔暗示,希望欧洲不仅仅考虑如何应对源自希腊的动荡,而是行事要更像一个国家。这意味着,默克尔已经转变立场,偏向于接受更紧密的财政联盟。她此前曾表示,加深整合“是欧洲未来唯一的”摆脱危机之路。当地时间29日,德国国会将就是否扩大欧洲救援基金规模进行表决。欧盟则计划在10月3日决定是否发放对希腊的下一批援助资金。 欧元区的决策层也有好消息传来,海外媒体26日援引欧元区某国央行官员的话称,欧洲央行下周可能讨论恢复购买担保债券事宜以及其他措施,以向欧洲银行业注入流动性。报道称,欧洲央行很可能在下周就恢复购买资产担保债券及推出其他宽松货币措施展开讨论。 此外,欧洲央行在10月6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还有可能就重新发放12个月期银行贷款进行磋商。央行还可能讨论降息问题——虽然目前此事还未被列入正式议程。上述官员称,欧洲央行在实施降息前很可能首先会考虑尝试一些非常规措施。 有关欧洲将采取举措“救市”的传言近期也不断传出。美国媒体报道称,欧洲正酝酿利用杠杆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从目前的4400亿欧元最多提高至2万亿欧元,部分EFSF资金还将流入欧洲投资银行,然后被用于发行债券和购买受困国家的主权债券。不过,西班牙经济部长萨尔加多27日表示,将EFSF规模扩大至2万亿欧元的计划不在讨论议程中。 还有报道称,欧洲官员正在考虑为一个特殊目的载体(SPV)提供种子基金,该SPV将发行债券并买入欧洲主权债券以遏制欧元区债务危机。 而德国媒体27日引述一项法律草案报道称,欧洲金融服务委员米歇尔·巴尼耶计划让股东和债权人参与到未来的银行救助中。这份草案显示,投资者必须承担“适当”比例的损失。国家银行业监管机构应该有权对这些股票进行减值或注销。 据摩根大通预计,欧元区政府将为金融体系注入最高1500亿欧元资金,以减轻欧洲银行业的融资紧张局面,此举与美国用来援救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颇为类似。 而在大洋彼岸,美国的领导人也对欧洲债务危机表示关注。“他们听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盖特纳26日表示,“世界各地的经济增长都已开始受到伤害。他们听到了我们的声音,听到了所有其他人的声音,那就是,是行动的时候了。” 盖特纳称,“他们将不得不为此建立一个更加强有力的金融架构。我确信会看到他们这么做,但是我们还必须确保他们能够尽可能快、尽可能坚决地行动起来。”[详细]2011-09-28 09:18

机械行业:全球债务危机 政策决定投资时机

高铁事故后我们对机械行业投资策略偏谨慎,看好新兴产业及劳动力替代相关装备。维持对铁路设备、船舶及港口机械、重型机械子行业“中性”的评级,维持能源装备及服务、智能装备、工程机械行业“推荐”的评级。虽然工程机械三季度销售将出现小幅的负增长,但货币紧缩政策有望在三季度触底,对于明年政府换届后的投资增长相对乐观。目前关注一些中小市值的细分行业龙头,如陕鼓动力、机器人、东方精工。 “全球债务危机”之下国外订单未明显下降。我们认为下半年国内机械需求增速放缓走平,其中也有基数的原因,但是不会出现2008年下半年的情况。我们注意到,全球机械产品订单数据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所谓的“全球债务危机”下,谁将渔翁得利?中国应该如果应对?关注政策变动对机械行业的影响。工程机械行业国内外情况:由于去年三季度基数较高,7月工程机械需求同比小幅下降。其中受益于劳动力替代的叉车表现继续好于其它工程机械产品,同比增33%;装载机同比增2%。受北美市场影响,卡特彼勒经销商指数继续回落,拉美地区表现最强。受国内需求拉动,日本6月工程机械销量强劲上涨;韩国6月销量强势调整后止跌回升。机床行业国内外情况:7月我国机床行业数据依然维持高位,金属切削机床共生产8.2万台,同比增长30.8%,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生产2.4万台,同比增长25.4%。受海外市场强劲需求拉动,德国6月制造业订单指数继续上升,达到119.2,同比增1.8%,连续三个月环比上升。美国6月机床订单量与上月基本持平,订单金额回升。日本7月切削机床订单数据小幅回落,但仍维持高位。重工业投资高位企稳。7月金属冶炼设备产量冲高回落,轧制设备和炼油石化设备产量与上月持平;煤炭开采与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上升,1-7月同比增长22.0%,增速比1-6月提高2.5个百分点;1-7月矿山设备产量同比增长18.2%。7月全球海上活动钻机数较上月增加9个,钻井平台日租费率稳中有升。[详细]2011-09-01 10:12

王健:中国经济学家称应该给经济增加温度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属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健周一在《中国证券报》上撰写文章称,由于美国债务危机的持续将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中国应该给经济增加温度,而不是继续降温。 王健表示,更大的现实问题是,直到目前中国政府仍然把反通胀放在宏观调控工作的首位,仍然没有感觉到外部大危机的逼近。 他还指出,美国债务危机将通过中国的外需萎缩来压抑中国经济增长,若国内投资增长继续保持疲软,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很难维持在8%或7%之上。[详细]2011-08-22 10:15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