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区域经济轮动发展取得突出成就
在近1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以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为标志的区域经济轮动发展取得突出成就。三大区域经济板块凭借区域整合带来的发展契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西部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正如歌曲中所唱,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全线开通,标志着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在近10年的西部大开发进程中,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但带来了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投资大幅增长,还为西部地区发展经济夯实了基础条件,带动了一些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的发展达到新水平。
早在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就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在2006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审议并原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今年2月,国务院又正式批复同意发改委组织编制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指出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战略优先位置。
可见,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国家不仅在投资安排上注重向西部地区倾斜,大型商业银行的金融资源也注重向西部配置,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经济发展逐步驶入快车道,经济增速开始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比如,2011年青海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34亿元,宁夏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60亿元。而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民生活逐渐改善。2011年青海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08元,宁夏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则越过5000元大关,达到5410元。
西部大开发以来,各省份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均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重大支柱优势产业,比如青海省先后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钾肥基地、食盐生产基地以及西北最大的水电基地,形成了四大支柱和四大优势产业。宁夏则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形成了煤化工、天然气化工、高载能等支柱产业以及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农业优势项目。同时,西部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还形成了成渝、关中——天水、广西北部湾等11个重点经济区,为下一个10年发展带来了潜力和后劲。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扩大内需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在这种趋势下,国内一部分生产要素需要寻找新的市场和发展空间,而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投资机会。业界普遍认为,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不仅能有效扩大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而且能为全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空间,为东部和中部地区发展提供市场、原材料和能源支持。
中部崛起:优化国家整体发展格局
地处我国内陆腹地的中部六省,既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又是粮食主产区之一,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在中部崛起被纳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后,中部地区不仅经济总量快速扩大,同时成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
在近10年的发展中,中部地区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现代农业建设,既注重全国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又兼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把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变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同时,各省份实施了优势互补、区域联动的发展战略。比如,山西将建设全国新型能源基地和新型工业基地作为目标,湖北则着力于建设农产品加工生产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发展区。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
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中部崛起意义重大。从人口结构上看,中部六省农村人口占全国1/3,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发展农业经济,有利于提高全国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同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我国消费最大的潜力在农村,如果中部地区的农民能够在增收中增强消费能力,那么将有助于促消费、扩内需这一经济转型战略的实施。同时,中部省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这一地区的发展无疑能进一步提升我国的能源保障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今年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在中部地区加快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业界人士分析,新的战略规划给中部地区带来了新机遇,对于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能源原材料等基地的建设不仅意味着中部地区仍将吸引大量投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拉动经济增长的目标,同时能够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在全国产业结构调整中起到承东启西、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作用。而且,在过去十年发展中,中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人口密集、产业结构较为合理等优势,如果能够与东部的技术、资本要素以及西部的劳动力、资源要素结合,那么中部崛起将成为协调区域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东部跨越:产业升级带来新型竞争力
在全国改革开放一盘棋中,东部最早落子,如今我国东部已成为亚太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而在近十年的跨越中,东部又依靠技术、产品、机制创新,走上一条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广州郊区的国际企业孵化器园区内,道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与十多年前浓烟弥漫的厂房相比,如今的企业办公环境整洁明亮,这片土地正成为广东高新产业与高端人才的聚集地,目前已集中进驻了生物医药、电子通讯等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传统加工制造业暴露出产品附加值不高、处于产业链低端等问题,在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指引下,东南沿海正以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升级,打造着新的增长极。而经济总量规模较大的东部也成为高新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聚集的经济板块。
统计显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珠三角地区6个产业转出市累计转出企业超过6000家,淘汰关停企业约7.22万家,涉及投资总额602亿元。由自主创新带来的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正成为东部沿海新的增长动力,在传统产业转型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需要强调的是,在东部的新跨越中,更加突出区域协调发展。早在2002年,浙江省就启动了“山海协作工程”,旨在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现产业梯度转移,所谓“山”是指落后的山区,“海”则是发达的沿海。从资源禀赋来看,“海”拥有技术、资金、人才等优势,丰富的资源、劳动力则是“山”的特征。通过“山”与“海”的有机互补,达成沿海与山区的合作共赢。在这样的发展理念下,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崛起为标志,东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日益显著。今年以来,国务院设立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了《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未来东部发展将融入更多的金融元素,金融创新有望成为东部发展的新引擎。
责任编辑:Alle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