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拖拉机市场竞争在继续 精益化成推动器

2012/08/17 10:41中国农机化导报

不论从宏观和微观的经济角度来看,拖拉机都体现了农业生产流程的先进性乃至农业经济的发达程度。当前,虽然新兴国家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技术水平阶段,但他们也正在走上机械化发展的道路。以台数论,过去十年中,全球拖拉机产量已增加了一倍,到2011年已经接近200万台,其中估计有120万台拖拉机是在亚洲生产的,其产地主要是印度和中国。借助于成立合资企业或者自主独立建厂,越来越多的欧美拖拉机制造商如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和赛迈道依茨-法尔集团等都参与到印度和中国的拖拉机生产中来,而且他们还从这里把较低功率的拖拉机出口到其它亚洲市场以及美洲大陆和欧洲。

但以单位价值、附加价值和市场容量来衡量,北美、西欧以及中东欧仍保持着拖拉机市场的领导者地位,虽然这些地区的拖拉机总台数只占世界市场的20%。欧洲农业工程协会(CEMA)近日公布的针对欧洲多个国家拖拉机市场情况的调查结果证实了这一判断,2011年,欧洲的拖拉机产销量均显示出强劲的增长,销售量达到16.2万台以上,同比增长12.6%。仅仅在德国,2011年拖拉机产量就同比增长了19%,至6万台,产值更高达34亿欧元,几乎占德国农业机械生产总量的一半。较高的出口份额还使得德国在2011年成为全球拖拉机出口的引领者。

德语国家的市场变化

德语国家(DACH)主要指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在德国,拖拉机市场表现出很强劲的上升趋势,登记数目增长了将近26%,达到约3.6万台。过去12年来,约翰迪尔在这里一直占据着市场领先者地位,占有率达到20.9%;排在第二位的芬特(Fendt)以其15.9%的市场份额稍逊一筹,但显示了在100马力以上功率拖拉机市场的强大优势和不断得到巩固的的市场领导地位。道依茨-法尔(Deutz-Fahr)以10.8%的占有率保持在第三位,紧随其后的是凯斯IH/斯太尔(CaseIH/Steyr)和克拉斯(Claas)。今年1到3月,拖拉机市场保持了14%的增长幅度,分析人士普遍认为,2012年的拖拉机登记台数将接近2011年的数量。

在奥地利,标准农用拖拉机市场下降4.0%,斯太尔击败约翰迪尔保持在市场的领导地位,而林德纳(Lindner)巩固了其第三位的排名,紧随其后的是纽荷兰和芬特。在奥地利的登记统计中还分别显示了专门用于水果和葡萄种植类的拖拉机登记情况。2011年,有248台此类拖拉机进行了登记,其中芬特以81台位列第一。

瑞士的农用拖拉机市场上涨了近14%,约翰迪尔、纽荷兰和芬特位列前三位,道依茨-法尔、麦塞弗格森、克拉斯和维美德有了强劲的增长,而兰迪尼和麦考密克(McCormick)则出现了大幅下跌。

中欧市场良好发展

比利时农用拖拉机市场在2010年略有下滑之后,市场得以恢复,再次增长15.8%。纽荷兰、约翰迪尔和芬特几年来分别排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位。而麦塞弗格森、久保田和克拉斯在2011年也有较快的增长。

经历了2009和2010两年的市场衰退之后,荷兰农用拖拉机市场在2011年有了22%的恢复性增长,销售达到3397台。如同英国一样,在一年之后,2011年的竞争局面被重新划分。在荷兰,约翰迪尔失去了2008年之前所保持的市场领导者地位,在2010年的农用拖拉机市场中位居第三,次于纽荷兰和芬特。业内普遍认为,这是约翰迪尔多年的进口商Louis Nagel公司转变成为区域分销商的结果。

英国农用拖拉机市场在经过两年的下滑之后,2011年又比2010年增长了5%。传统的以约翰迪尔、纽荷兰和麦塞弗格森占据市场前三位的局面在2011年依然没有改变。

北欧市场回稳

北欧四国的拖拉机市场中,丹麦、芬兰、挪威和瑞典有望延续2010年开始的市场复苏。具有较强的以农业市场为导向的丹麦农用拖拉机市场在2011年大幅增长28%。

芬兰、挪威和瑞典同样向前迈出了良好的一步。2010年,北欧四国销售拖拉机11486台,而2011年销售量为13044台,同比增长13.6%。维美德品牌占这四国市场销售份额总和的24.9%,其次为约翰迪尔占22.5%,纽荷兰占14.7%,紧随其后的是麦塞弗格森,占13.7%的份额。

南欧市场差异大

在法国,经历了2010年法国拖拉机的登记许可急剧下滑之后,占据市场前几位的制造商和经销商在2011年迎来了近26%的强劲市场增长,达到近3万台。其中,约翰迪尔以20.2%的市场份额位于首位,紧接着是纽荷兰和克拉斯。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克拉斯、麦塞弗格森和芬特的登记注册台数达到高位。

2011年意大利拖拉机市场较为稳定,略高于2010年的较低水平。意大利本土拖拉机制造商纽荷兰、萨美(Samme)和兰博基尼分别位列第一、第二和第四位,约翰迪尔品牌保持在第三位。

由于干旱农作物欠收以及投资疲弱,使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拖拉机市场在2011年也有所下降。此外,这三个国家没有单独数据显示农用拖拉机,特别是商用领域农用拖拉机投入的情况。

追求市场领导地位

综上所述,约翰迪尔品牌在五个最大拖拉机市场的四个市场中一直处于领导者地位,它也一直在整个市场中保持着前三位的市场地位。凯斯纽荷兰品牌在所调查大多数国家中保持着前三位的排名。此外,本土品牌在各国基本都处于市场领先的地位,例如芬特和道依茨-法尔在德国;斯太尔和林德纳在奥地利;维美德在芬兰和其他斯堪迪纳维亚半岛国家;纽荷兰和兰博基尼在意大利等。产品以市场为导向,拥有实力强及忠诚度高的销售和服务伙伴,以及在销售和售后环节均有着令人信服的市场沟通能力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因素。

精益化农业作成为推动器

有前瞻眼光的农业经营者的投资动因是为了取得稳定的收入,但也会因为获得更好的效率、更高的精确度以及新投入科技带来的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投资。符合欧IIIB级排放标准的更为经济的高功率柴油发动机的首次面世,在2011年给予欧洲拖拉机市场另一个利好。此外,德国引领着更高的功率等级的发展潮流,已注册的180马力以上功率范围的产品中有20%是德国产品。

在欧洲,几乎所有品牌的拖拉机都提供无级变速器(CVT),或至少将它作为可选项,而拖拉机的自动转向系统在实践中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空气悬浮式的舒适座椅、驾驶室悬挂和优化的控制功能,让驾驶更加舒适和安全。拖拉机操作管理系统为获得最佳的机械功率提供了发动机转速和行驶速度的选择项。

同时,功效记录、数据传输和预防性维护技术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它们能给予2012年的欧洲拖拉机市场新的推动力,并且在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下为2011年的高层次的稳定发展提供可能,而在不同的细分市场的拖拉机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是成功的关键。

责任编辑:Winnie

文章关键字拖拉机 欧洲 宏观
相关阅读

超级拖拉机首批两台小批量试制样机成功下线

7月25日下午,3台超级拖拉机I号亮相田间地头,这标志着首批两台小批量试制样机成功下线.三台车集体亮[详细]2019-08-01 11:49

久保田牵手布勒工业进军大马力拖拉机

久保田公司近年来在农业装备市场不断拓展。据外媒报道,该公司收购两家著名的农具公司Kverneland(挪威格兰)和GreatPlains(美国大平原),显示了其扩大市场份额的决心。有点反讽意味的是,一些人已经注意到,目前的久保田拖拉机生产线没有大马力拖拉机来配套大型的新农具。不过,到今年秋天,这种情况将会改变。 久保田早在3月14日宣布,它已与布勒工业公司(BuhlerIndustriesInc.)达成协议,将在目前最大马力仅为170马力的M7高端车型的基础上生产一系列更大马力的拖拉机。这笔交易在拖拉机市场相对罕见,但以前也发生过。在回应有关协议问题的电子邮件中,产品营销经理马丁?卡里尔(MartinCarrier)补充称,这是久保田拖拉机公司的一种新战略。 1999年,当纽荷兰公司与凯斯公司合并成立凯斯纽荷兰(CNH)时,布勒工业公司收购了Versatile公司(国内有人翻译成“威驰”公司)的拖拉机生产线,这包括更大马力的固定框架拖拉机生产线。自从凯斯CaseIH收购了Steiger(奥地利斯泰格)拖拉机生产线后,Versatile公司的资产剥离是协议的一部分。纽荷兰公司几年前收购了Versatile公司。位于俄罗斯顿罗斯托夫(Rostov-on-Don)的著名联合收割机厂RostselmashLtd在2007年收购了布勒工业公司80%的股份。 关于新的久保田大马力拖拉机生产线,协议公布时没有提供很多细节,不过布勒在声明中指出,它将开发一个新的中段前轮辅助转向拖拉机平台。卡里尔说,久保田已向布勒提供了开发新机器的要求清单,并定期召开会议以验证该计划的进展情况。 “久保田还参与了零部件的选择,以确保拖拉机的外观和感觉像久保田。”他说,“在开发过程中,我们优先考虑了适用性,并利用了我们在M7拖拉机上的经验。” 在有关新协议的新闻稿中,布勒指出,这些机器将在加拿大马尼托巴省温尼伯市(Winnipeg,Manitob)生产,这里是Versatile公司的大本营所在地。布勒工业首席运营官格兰特?阿道夫(GrantAdolph)指出:“该协议签订的结果将会让温尼伯工厂的产量大幅增加,这将为供应链和雇员带来额外的稳定性。布勒工业致力于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率。”布勒实业指出,新平台的开发始于5年前,并将立即投产。 新生产线将建立在久保田M系列拖拉机的基础上,拖拉机动力超过170马力。在美国农业市场,随着农民们寻求更快的耕作和播种作业速度,功率在250至350马力之间的大型拖拉机更受欢迎。但卡里尔概述了这项协议的作用:“这项新产品的开发将帮助久保田实现成为全球主要农机品牌的目标。我们各实体之间的协作、知识共享、最佳实践和资源将进一步提升我们在世界农业市场的地位。” 随着久保田新型拖拉机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上市,农民们有望在2019年下半年首次看到这种新型拖拉机。届时,该公司将分享车型阵容、马力范围和关键功能。卡里尔补充说:“我们久保田产品和工程团队与布勒团队紧密合作,确保这款拖拉机将受到北美农民的欢迎。”[详细]2019-05-09 17:02

穿越无人区 雷沃阿波斯大马力智能拖拉机在南疆进行耐寒试验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作为国内农业装备领先企业,雷沃阿[详细]2019-02-13 10:28

中国拖拉机在非洲卖不过印度 国内农机为啥慢半拍

原以为中国的80马力拖拉机在非洲应该很有竞争力,但是去赞比亚投标时才发现,印度马横达的产品质量比我们好,价格还更有优势。”说起这次失败的投标经历,上海德元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铁不禁替国内农机装备企业感到着急,“‘一带一路’国家现在急需要中小型农机装备提升农机化水平,欧美大公司不生产,沿线国家没能力制造,如果我们的企业不去开拓,市场就会拱手让人。” 在近日江苏镇江举办的“一带一路”农业现代化国际合作发展论坛上,来自国际组织和智库、中国农业装备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代表,共同探讨了“一带一路”农业现代化国际合作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政产学研合作,推动农业装备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和技术发展,加快农业装备行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江苏大学校长颜晓红说。 国内农机产业大而不强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仅有8.01万千瓦,农用拖拉机配备不到两百台,农用载重汽车、联合收割机等大型机械数量基本上是零。 2005年起,全国农机工业进入“黄金十年”,总产值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6年总产值达4516.39亿元,全国农机总动力达9.7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一。 就规模而言,早在2012年我国农机产业就已问鼎全球第一,但是从产品竞争力来看,我国农机装备仍然集中在中低端,品牌集中度、知名度等环节仍显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装备制造水平、产品可靠性和农机作业效率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农业机械化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研究薄弱,技术集成度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已经成为制约农业转型升级的“短板”和瓶颈。 “以联合收割机为例,国内的产品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为50小时左右,而欧美主流产品达到100小时以上。” 江苏大学农业装备学部执行主任毛罕平说,农业生产的窗口期都很短,比如水稻、小麦的最佳收割期只有十来天,一旦农机装备出现故障,维修周期少则几个小时,多则一两天,对于农户和农机手都是很大的损失。 资料显示,全球五大农机巨头中,有三家企业2015年收入总额与我国当时2319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收入总额相当。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相形之下,国内农机行业在品牌建设、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整合等环节仍需快速跟进,整合发展。差距的背后是农机企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短缺的状况,中国农机装备企业急需练好内功向外突围。 “一带一路”市场空间巨大 吃饱饭是人的最基本需要,但对许多人来说,这个基本需要仍然还是奢望。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报告指出,2017年全球有8.2亿人处于饥饿状态,1.5亿儿童营养不良,其中39%在非洲,55%在亚洲。”国务院参事、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说。 这些在饥饿线上挣扎的国家,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机装备落后,急需通过提高农机化率解决粮食自给。 而据江苏大学调研,这些国家的农业主要由小农户、家庭农场经营,如非洲约有90%的农场面积小于2公顷,占据约80%的农业总产量。 统计表明,非洲的玉米和其他主要谷物的产量通常保持在1000公斤/公顷左右,约为亚洲和拉丁美洲平均产量的三分之一。而农业中的工程技术投入水平低是阻碍非洲农业和粮食生产系统现代化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非洲农业发展很不均衡,中国企业的产品主要面向中小型农场和农户。”李铁在非洲从事农机装备销售近20年,他告诉记者,以赞比亚为例,由国际资本建设的1000多家高端商业农场已非常成熟,由本国发展壮大的新型农场有4万多家,这些农场都急需中型农机装备提升生产水平。而大量小农户,目前还主要靠政府补贴购买小型农机设备,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 毛罕平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机遇在于,中小型、中低端农机需求量极大,沿线国家没有相应工业能力实现自给自足。而欧美大公司不生产这部分产品,与其他国家的产品比,我国农机产品性价比高,具有很强的潜在竞争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喜欢操作维修简单、可靠性高的农机,他们并不需要过多的智能化装置,因为那反而提高了成本。”李铁说,“比如欧美大公司生产拖拉机基本不低于120马力,而非洲中小农场急需的是25—80马力的拖拉机。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4000多种农机装备绝大多数都能生产,相当一部分适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走出国门还需补齐短板 目前,国内农机企业超过1万家,多数是中小企业,农机产品同质化竞争日趋加重是不争的事实。与其自相残杀,为何不走出国门? 然而,“一带一路”市场固然巨大,却也并非轻易就能拿下。李铁告诉记者,印度企业已占据了非洲国家大部分80马力拖拉机市场;毛罕平也提到,曾有中国农机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因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农艺要求,被全部退货。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李安宁指出:“我们要以更高的水平走出去和引进来,促进农机装备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破解目前农机装备高端产品不多,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产品质量亟待提高等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 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农机企业走出国门急需从三个方面补短板:一是树立品牌与国际化战略;二是提升产品质量与技术含量;三是深入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培养专门人才。 毛罕平说,目前我国农机装备与欧美产品的差距体现在人机工程、产品智能化和可靠性三个方面。国产农机企业缺乏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装备,零部件和整机的可靠性还不尽如人意。因此,液压无极变速、精密排种器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自主化生产至关重要。 “许多企业把开拓国际市场理解为做外贸,这是非常片面的。”李铁说,既然要走出国门就要把自己定义为国际化企业,要像重视中国市场一样重视国际市场。 毛罕平认为,树立和扩大中国农机品牌国际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让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人才了解中国文化和企业。 目前,江苏大学已在此领域开展了有益的探索。该校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养产学联盟、“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学院和“一带一路”产学合作研究院,5年来该校共培养“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的留学生近1600人,为加强农业国际合作、推动农机企业“走出去”架起了互联互通的桥梁。 近日,江苏大学还牵头会同一拖集团、雷沃重工等19家单位倡议发起了农业装备国际(产能)合作联盟,70多家国内外农业装备单位加入该联盟,希望通过此举组团出海,共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张晔 吴奕)[详细]2019-01-15 09:39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工业遗产授牌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榜上有名

12月17日,全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第二批42处国家工业遗产授牌,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榜上有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决策部署,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经工业遗产所有权人自主申请,相关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推荐,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等程序,确定了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并于近日由工信部公布。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后半段,对工业遗产保护以及工业旅游开发逐渐提上日程。作为河南省经济强区和工业重区,洛阳涧西区正以工业转型升级为契机,迎来深度促进工业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中国一拖是较早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工业企业之一,受邀参加此次经验交流会,正是基于中国一拖将东方红工业游与工业遗产文化产业化运营有机结合,开启了工业旅游与遗产保护的新模式。 作为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的中国一拖核心物项主要包括办公大楼、厂前广场、冲压车间、工具车间、装配车间、发动机车间和厂大门等。中国一拖是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5年开工建设,1959年建成投产,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辆军用越野载重汽车在这里诞生。经过60余年发展,已经形成以农业机械为核心,同时经营动力机械、零部件等多元产品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是中国农机工业的重点骨干企业。2008年2月,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了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一拖的重组方案,中国一拖正式进入中央企业序列。 作为我国最大的农机制造企业,中国一拖也是涧西区开展工业旅游的先锋代表之一。从建成投产起,每年都有大批客商、外宾到中国一拖参观访问、洽谈贸易和进行技术交流,“东方红”品牌已经成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代名词。2004年,中国一拖被列入我国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018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11月列入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本文来自一拖)[详细]2018-12-24 10:00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