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方式提速 战略性新兴产业风头正劲

2012/08/14 09:26证券日报

编者按:今年7月6日至7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7月9日,国务院印发《“十二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由此,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国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方面坚持不懈地实施传统产业升级,一方面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入“十二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被提高到更加重要的战略高度,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各市场主体也抢抓机遇、各显其能。我们期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质量,也给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引爆下一轮产业革命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近年来,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意图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为了抓住此次历史性机遇,中国也正在积极谋划战略新兴产业的大发展。

发展步伐有条不紊

目前,我国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国家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致力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来临,使得人们意识到一些传统产业如不升级将难以维系,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引擎。

2009年2月,国务院推出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力图通过产业振兴来解决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大力支持新能源、生物、新材料、信息等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落实国务院部署,科技部在2009年7月份首先制定了《关于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扶持高科技园区中的企业实施科技创新;随后科技部等六部委又联合发布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等措施引导社会资源支持企业技术创新。2009年下半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在政府的议事日程中排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2009年9月21日至22日,国务院召开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温家宝总理提出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型战略性产业。

为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顺利转型,发改委和财政部于2009年10月底资助创办了第一批规模高达92亿元创投资金。当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 、银监会 、证监会和保监会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希望通过金融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压缩传统产业过剩产能。

2010年全国“两会 ”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热点议题,代表委员们提交了多个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议案和提案。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业,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重大决策,或带来未来十年的黄金发展期。

2011年,中央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2011年11月28日,工信部出台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打造10个产业聚集区,扶持100家骨干企业,推进9个领域的示范工程。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向全国印发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新兴产业锁定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

从2009年战略新兴产业概念的提出,到《国务院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这一纲领性文件出台,再到近日国务院推出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历经时间不足3年,可见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视程度。

扶持政策密集出台

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财税、投融资、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人才、市场环境培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境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70亿元,安排产业技术研发资金约40亿元,重点支持新兴产业技术升级改造。

按照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到2020年,有望达到15%,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速最快

三一重工敢与国际巨头争高下

7月9日,国务院印发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相关部署进一步细化。

按照规划,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将由2010 年的1.6万亿元增加至2015 年的6万亿元以上,5 年平均增长率达30.26%,在公布的细分行业中增速最高、规模最大。

装备制造业横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大领域,被誉为“工业母机”,是制造业的基石。工业现代化所需的各类装备和设施都离不开高档加工中心和基础制造装备,其性能、质量和拥有量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一些重要基础战略产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一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可谓是高歌猛进。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集团为代表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大举攻城略地。而支持这些扩张行动的,既有资本,更有技术。

2011年9月19日,世界最长臂架泵车在长沙亮相。这款长臂架泵车由三一重工自主研发,臂长达86米,至此,三一重工已经第三次刷新自己曾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创下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泵车的问世不仅意味着三一重工打破了进口底盘对长臂架泵车市场的垄断,更标志着三一重工在混凝土泵车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

今年7月6日至7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京举行。会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9家单位作典型发言,其中,三一重工是唯一的企业代表,也是唯一的民营企业代表。公司执行总裁、首席专家易小刚以《自主创新助推民族工程机械振兴》为题介绍了三一重工的经验。

技术创新的溢价也让三一有足够的资本来回馈投资者。数据显示,从2003年三一重工上市以来,从股市募集资金仅19.9亿元(首次IPO募集9.34亿元以及2007年定增募集10.56亿元),而累计现金分红则达37.34亿元,是募集资金总额的1.88倍,为工程机械行业之最。换言之,公司从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已经成倍地以现金方式回报给股东。

信息战略着力宽带中国

华为中兴傲视全球市场

7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快发展宽带网络,实施“宽带中国”工程,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以光纤宽带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为重点,加快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和行政村宽带普遍服务,加强3G网络纵深覆盖,支持TD-SCDMA和TD-LTE的产业链发展。

民生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意见》出台标志国务院对宽带中国战略的首次正式确认。同时表明,包括宽带中国、下一代互联网 、三网融合以及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社会领域信息化、农业信息化、信息安全等领域在内的信息化战略,将会得到国家政策的强力扶持。

民生证券分析师张彤宇还指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重点领域信息化水平的明显提高,首要目标就是要初步建成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实现全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超过2.5亿户,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每秒6500吉比特(Gbit),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网络覆盖城乡。这与工信部《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完全一致。

《意见》的每一个推进目标都意味着国民信息服务体验的升级。宇顺电子等产业链上的公司今年公布的巨额订单也昭示着信息产业链的再度活跃。

进入2012年,超声电子和宇顺电子先后公布了从中兴通讯获得大额订单的消息。有分析指出,触摸屏行业与消费电子产品产业链息息相关,某一上市公司出现巨额订单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反映整个行业的景气度。而据《证券日报》记者从中兴通讯高层人士处了解到,延续2011年良好的销售势头,中兴智能终端在2012年销售增长依然乐观。

事实上,我国的华为、中兴等早已成为世界性标杆企业。华为、中兴近年来海外扩张步伐加快,尤其在欧洲市场不断斩获大单,这让欧洲设备供应商如阿朗、诺西倍感不安。华为和中兴在欧洲和美国经常遭遇的各种理由的调查,恰恰反证了这两家中国设备商的强劲竞争力。

华为2011年海外市场收入1383.64亿元,同比增长14.9%,占总收入67.8%;中兴国际市场收入467.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占总收入54.2%。在欧洲市场,24家运营商已正式商用LTE网络,华为部署了其中13个,份额超过一半;而中兴在欧洲营收接近200亿元,增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新能源汽车

中国与世界“同时起跑”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传统汽车工业仍然落后;然而,被公认为发展方向的新能源汽车,为我们提供了与世界同时起跑的良机。

不仅如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更符合我国实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一系列可持续性发展举措的初衷。由此,2010年,管理层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入了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家战略层面的部署激发了人们开拓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热情。一时间,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汽车、电池等企业角逐的“战场”。

2012年7月,国务院正式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提出我国将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

中长期发展目标是,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达到150瓦时/千克以上,电驱动系统功率密度达到2.5千瓦/千克以上。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2020年形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创新发展能力,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达到300瓦时/千克以上。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可以说,在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产业,将不得不经历一个艰难的市场培育过程。

政策扶持效应正在逐步显现。近日,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表示,“未来北京的电动车将使用专门的牌照号段,购买纯电动车的私家车主将不必摇号。” 而前不久,工信部产业装备司司长张相木也表示,“未来节能与新能源车型将享受车辆购置税、消费税和车船税等税费优惠”。

7月1日,继北京、上海之后,广州也推出汽车限购政策。对此,业界专家指出,“为完成《规划》提出的相关中长期发展目标,各地都在不遗余力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创造条件”。

细细品来,《规划》对营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困难已尽在掌握,对推进路径也比较清晰,即通过“建立完整的新能源汽车政策框架体系,强化财税、技术、管理、金融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为这一新兴产业培育市场、营造氛围,打牢新能源汽车驶入千家万户的基础。

新材料产业目标产值2万亿

泰和新材超前研发“替代品”

在人们享受高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时,与之相匹配的材料科学也日新月异,发展突飞猛进。

新材料是指已经形成的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有的特殊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在学界被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四种。而在新材料“十二五”规划中则被细分为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六大类。

有专家表示,由于新材料广泛应用于各行业,该产业发展得好,能够推动其它产业的升级;如果发展得不好,则会制约其它产业的发展,可见,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何其重要。

根据《新材料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新材料产业预计总产值达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推广30个重点新材料品种,实施若干示范推广应用工程。

国泰君安分析师桑永亮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新材料本身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又是其余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因此,其产业发展前景必将十分广阔。”

有关专家坦言,未来中国的哪种新材料能够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依然很难说,关键是企业要提升创新能力。从政策层面看,十二五规划重点支持发展的子行业,将扶持有优势的龙头企业。

泰和新材总经理宋西全表示:“新材料是生产高科技产品的基础,要想对终端产品进行产业升级,首先该升级的就是基础材料。”他向本报记者强调,很多高科技产品无法研制成功的基本原因就是材料不够高端。“新材料就如同地基,只有打好了地基才能盖高楼。”

泰和新材作为首家生产氨纶的企业,一直保持着化纤行业中的龙头地位,而为了能保持“老大”的地位,公司从1999年氨纶业务鼎盛期便开始寻找新的替代产品芳纶。

据了解,泰和新材在成功研制成芳纶产品(间位芳纶)后,打破了杜邦公司与日本帝人共同成立的联合公司在国际上的垄断地位,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对于致力于研发新产品的公司,当年参与研发芳纶的宋西全建议,“投资要有独到的目标。即使是新产品,一旦生产的企业多了,就不值钱了。”

生物医药产业急起直追

天坛生物领军疫苗生产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生物产业划分为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生物农业产业和生物制造产业四大板块。其中提出,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产业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十二五”末生物产业产值将达到4万亿,其中仅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就高达3.6万亿。

《规划》提出,到2015年,形成基因工程药物、新型疫苗、抗体药物、化学新药、现代中药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新药开发平台,制药技术和装备研制水平大幅提升。30个以上自主知识产权新药投放市场,200个以上药品制剂进入国际主流市场,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

据业内专家介绍,生物医药未来5年将主要强调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等创新型药物品种。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所长王昌林预计,到2015年,百强新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销售总收入的50%;到2020年,5家企业进入世界医药百强。

目前生物医药有三大领域最受瞩目,分别为疫苗行业、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上市公司中天坛生物为老牌疫苗生产龙头企业,华兰生物 、智飞生物等后起之秀也不容小觑,其中智飞生物自主产品众多,最近3年疫苗产品销售量分别占我国二类疫苗市10.99%、11.13%和10.78%的份额,在民营疫苗企业中排名第一。

涉足基因工程的企业包括重组蛋白的龙头公司长春高新子公司金赛药业、国内生物药龙头企业双鹭药业 。而兰生股份旗下中信国健则是国内单克隆抗体行业的领跑者,拥有国内首个单抗药品“益赛普”与十余个在研品种,研发能力国内领先;此外海正药业 、丽珠集团 、健康元等均涉足单克隆抗体药物领域。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戴和根与坦桑尼亚总统哈桑、桑给巴尔总统姆维尼举行会谈

当地时间5月11日,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赴坦桑尼亚调研,在桑给巴尔分别与坦桑尼亚总统萨米娅[详细]2024-05-13 09:01

徐工机械:202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28.48亿元,同比下降1.03%

4月29日晚,徐工机械(000425.SZ)披露2023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 [详细]2024-05-05 18:43

【人民日报】头版报道——2023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近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2023年机械工业发展数据。报道显示:2023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详细]2024-03-05 10:22

新年抢跑新征程 多地重大项目出炉

新年伊始,地方陆续公布2023年产业发展重点,其中以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详细]2023-01-10 14:32

新兴产业加速集聚 辽宁创新驱动振兴发展

抚顺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智慧大脑”,让这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焕然一新。“以前要获得一组生产数据,工程师得到现场花6个小时收集,现在只要1分钟。”指着百余块屏幕上显示的生产控制信息,公司炼铁厂厂长孙智强说。 沈阳五颗珍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开发的100名“数字员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能帮助疾控部门进行疫情流调排查。传统产业在创新中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在创新中加速崛起。近年来,辽宁坚持把创新作为驱动振兴发展的第一动力,依靠创新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奋力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辽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9%;新能源汽车、服务器、集成电路等工业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2倍、94.5%、4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0.3%。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均超过12%。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国家既定战略,要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坚持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牢记嘱托,辽宁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装备制造、冶金、石化等“老字号”“原字号”产业赋能增效,以“智变”求“质变”。目前已完成109个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建设,经过升级改造的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1.2%,运营成本平均降低15.6%。 着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和数字经济等“新字号”产业发展,加速集聚新动能。目前,辽宁高新技术企业达8107家,是2012年的8倍;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8158家,是2017年的8.7倍;雏鹰企业3017家、瞪羚企业547家,创新创业沃土上的新苗越来越多。 创新能力提升依靠创新生态优化,辽宁以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打造生态、厚植土壤。“辽宁出台科技创新条例,实施科技引领创新工程,一体推进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工作。”辽宁省科技厅厅长王力威说。 从引导企业走向“专精特新”,到培育成长为“小巨人”,再到变身“单项冠军”,辽宁组织科研人员上门服务、举办培训,惠及科技企业1.2万家。出台政策,梯度培育,让新兴产业不断深耕赛道,2021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1.2%。辽宁冷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去年落户沈阳市浑南区,从选址到建成投产,仅用时3个月。公司创始人孙东明说,如今公司成功研发出高性能多级微型半导体制冷芯片,月产能已达30万枚。 让企业做“盟主”,辽宁构建省级实质性产学研联盟400个,提升类产学研联盟628个。针对产业链、创新链上的“堵点”“断点”,辽宁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省级“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267个,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91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340项、研发重大创新产品257个。曾成功研制亚洲最大风洞装置用压缩机组的沈鼓集团,去年牵头多所高校、科研院所成立产学研联盟,已开展联合攻关100多项。 实施“兴辽英才计划”,集聚创新人才。自2018年启动以来,该计划已累计投入10亿元,支持和奖励各类英才1341人次、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120个。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详细]2022-08-31 16:57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徐工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21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10强,中国500强企业第12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55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徐工集团年营业收入由成立时的3.86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505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均位居首位。  徐工集团建立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徐工技术中心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持续名列工程机械行业首位,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国家技术中心成就奖”。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100多个国外徐工代理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服务,徐工产品已销售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9类主机和3类关键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1位。5类主机出口量和出口总额持续位居国内行业第1位。  徐工集团秉承“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和“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企业精神。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等荣誉。公司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工集团已为抗震救灾、建设徐工希望小学等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6075万元,捐衣物14.9万余件,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徐工集团的企业愿景是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级企业。徐工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要实现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5名。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