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安全规划获国务同意 三代技术将成主流

2012/08/06 09:44经济参考报

我国绘就新的核电发展线路图

“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原则同意《核电安全规划》,并明确提出‘全面建设核电强国’的目标。”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简称国家核电)总经济师盖其庆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电力主题日”活动启动仪式上透露说,随着世界多个国家重启核电,我国悄然开启建设核电强国的新里程。

据盖其庆介绍,在新的核电发展路线图中,我国核电将推进“以项目驱动型为主向以技术驱动型为主”转变,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而快速发展的三代核电,将成为未来核电技术的主流。

据了解,自去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重大泄漏事故之后,核安全问题便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谈核色变”。随着国务院核电“国四条”的出台,提出暂停审批核电项目,一度规模庞大的中国核电发展战略也被暂时搁置。

据了解,今年5月末,《关于全国民用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情况的报告》、《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和《2020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核电安全规划》等四份报告上报国务院常务会。前两份已获得通过,被外界看作是放开核电暂停的大门已经半开,为核能重新回归正常发展带来了新希望。

“实际上,后两份关于核电的规划——《2020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核电安全规划》,也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说,《核电安全规划》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核电强国”的目标,并将核电产业定位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还特别提出了“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严格的标准”的要求。

“《核电安全规划》中全面建设核电强国的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我国核电发展将从‘以项目驱动型为主向以技术驱动型为主’转变。”盖其庆告诉记者。据盖其庆介绍,国家核电作为我国核电自主化战略的实施主体,近年来在推进我国三代核电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

首先是AP1000技术引进基本完成。三门、海阳核电厂建设总体进展顺利,AP1000主泵成功完成耐久性试验,标志所有核岛主设备研制均已攻克,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建设已不存在颠覆性因素。

其次是设备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主管道、压力容器、爆破阀及钢制安全壳等相关制造技术已全部掌握,一个涵盖国内外近百家制造研发企业、较为完整的核电设备供应体系基本形成。

其三是国产CAP1000标准设计基本完成,具备批量化建设条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CAP1400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初步设计,一个产学研用开放合作的核电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据了解,在国际经济竞争中,核电已不仅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先选择,而且已成为强国技术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美、法、日等传统核电强国和韩国等新兴核电国家,纷纷采取多种手段,整合核电行业资源,加快核电产业发展,以期占领国际技术和市场的制高点。

“这些变化启示我们,核电正在从单一技术的竞争扩展到全产业链的竞争,从竞争主导转变为合作与竞争并重,从企业之间的竞争上升为国家之间的竞争。”盖其庆说,我国三代核电发展已呈现出新格局、新态势,基本具备了标准化、批量化、自主化发展的条件。不仅将为中国大规模提供安全经济便利的清洁能源,也将同步带动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冶金、材料、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切实创新完善我国安全高效的核电工业体系。

谈及我国三代核电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国家核电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章华认为是CAP1400。他介绍说,这是在AP1000基础上消化创新后形成的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与AP1000相比,CAP1400机组功率更大,单机功率超过140万千瓦;机组可利用率更高,达到93%;技术更加先进,安全标准也更高。对于我国“建设核电强国”意义重大。

文章关键字核电 核电安全规划
相关阅读

100台三一起重机远征乌兹别克 参建中亚首个核电站

近期,20余台崭新的三一起重机正式交付乌兹别克斯坦,这意味着今年仅1到5月,三一发往该国的起重设备已[详细]2019-06-21 08:57

核电再前进 示范工程设备国产率超85%

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型号“国和一号”(CAP1400)设备研制基本完成,示范工程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有效形成了国内三代核电装备产业链。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掌握了第三代非能动核电技术,核电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近日,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型号“国和一号”(CAP1400)设备研制基本完成,示范工程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有效形成了国内三代核电装备产业链。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掌握了第三代非能动核电技术,核电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同月,华龙一号方面也传来好消息,5月28日,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发电机穿转子圆满完成。作为我国核电的两大技术路线,华龙一号,还是AP1000和CAP1400在很多方面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国产化率已经相当之高。 三代核电技术上加强版 “国和一号”(CAP1400)是在国家电投董事长钱智民在国家电投创新大会上正式宣布的。该技术是在引进消化吸收AP1000三代核电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再创新形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率更大的大型先进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型号,功率达到1500兆瓦。 功率数值超过了AP1000技术1350兆瓦的技术门槛,技术突破主要在安全方面,它基于非能动安全理念,采用最新国际标准,事故后72小时内无需人工干预。能有效应对地震、海啸、大飞机撞击等极端事件,满足实际消除大规模放射性释放要求。作为中国人自己的核电,“国和一号”(CAP1400)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出口权的第三代非能动大型先进压水堆机组,满足全球最新安全标准要求,其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相容性达到三代核电的世界先进水平。 国家电投相关专家也表示,“国和一号”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控制棒驱动机构、爆破阀等主设备已全部实现国产化。综合性能特别是经济性优于AP1000,后续批量化造价还能再降低10%以上。“国和一号”自主化型号的成功开发,标志着中国已经全面掌握了第三代非能动核电技术。 此外,国家电投还宣布,目前已完成F级300MW重型燃机概念设计阶段主要设计工作,正在开展压气机、燃烧室和透平三大部件等关键零部件试制和试验工作。 打造建设中国人自己的核电 “国和一号”之所以得到了各界的关注,主要还是由于其国产化的突破。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其中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控制棒驱动机构、爆破阀等主设备已全部实现国产化;大锻件、蒸汽发生器690传热管、核级锆材、核级焊材等关键材料基本实现国产化;自主化先进核燃料定型组件研制成功;11种泵、10类阀门工程样机基本研制完成。 据了解,一期规划建设2台CAP1400压水堆核电机组,机组单机发电功率153.4万千瓦,设计寿命60年。 再看“华龙一号”同样也达到了目前世界采用最高安全标准,充分借鉴融合了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设计理念,以及我国30多年来在核电设计、建造、调试、运行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引入国际上先进的设计分析方法,吸取福岛核事故的经验反馈,全面提高了安全性能:可以抵御9级海啸地震和大型商用飞机撞击;满足我国最新核安全法规要求、国际最新的核安全标准和三代核电技术的总体指标。 其中,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是“华龙一号”最具代表性的创新。能动技术在核电站偏离正常时,能高效可靠地纠正偏离;而非能动技术主要是在严重事故导致电厂断电的情况下,利用自然循环、重力、化学反应、热膨胀、气体膨胀等自然现象,在无需电源支持的情况下保证反应堆的安全。 安全标准体系更为严格 无论是“国和一号”和还是“华龙一号”实际上在核电领域最终需要取得突破和不断升级的技术主要围绕的还是安全的主题。 近日“华龙一号”不负众望,历经16个小时的逐级加压后,其5号机组系统在压力达到22.3Mpa的情况下,稳定10分钟,顺利通过实验。这一次的冷态功能试验,是全球认可的核电厂大型综合专项调查试验,是作为一个良好的反应堆性能的全面考核,主要为了验证在高压环境中,其回路系统和相关设备能够稳定运行。这一测试充分证明了“华龙一号”的安全性能。 同样在“国和一号”的设计中,来自安全领域的技术评审十分严格。“国和一号”(CAP1400)初步设计技术审查历时14个月,经80多名专家审查,于2014年1月通过国家能源局组织的评审。核安全评审历时17个月,经全国260多名专家审评,于2014年9月完成审评收口,是我国核电史上规模最大、深度最深、要求最高的一次核安全审查;2016年2月,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审议认可了CAP1400安全审评总体结论,建议颁发建造许可证。2016年3月,国家发改委上报核准申请文件至国务院。2016年4月,通过了国际原子能机构通用安全评审。相比于其他核电技术,“国和一号”(CAP1400)能够全面满足URD和EUR关于三代核电的要求,而且关键安全指标较传统核电提高100倍,不论是安全性、经济性还是成熟性,都完全符合当前国际国内最高安全标准。 我国核电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并跑的历程,通过多种堆型的技术引进及研发,已经具备了二代及二代+核电的批量建设能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也将形成有力补充。(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详细]2019-06-20 17:32

核电重启、油价走高 能源产业新一轮景气周期已至

4月1日,在大行情逼空上涨下,核电、油气等能源板块引领市场。核电重启得到确认,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等,产业链利好新一轮景气周期或已至。 时隔三年多,核电再度重启 据21世纪经济报道,4月1日,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在论坛上介绍,今年会有核电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我国现有运行和在建核电机组56台,机组数量已达到世界第三位。中国将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继续发展核电。 这是自2019年核电重启预期重燃以来,最明确的官方表态。自2015年12月以来,中国核电行业经历了三年多的“零审批”状态,到2019年2月开始,福建漳州核电1号机组等环评公告发布,增强了核电重启预期。 3月18日,生态环境部披露,该部门已经受理2个核与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别是福建漳州核电厂1、2号机组以及中广核广东太平领核电厂一期工程。 4月1日,Wind核电指数大涨4.97%,创出近一年新高。个股沃尔核材、台海核电、中核科技、兰石重装等纷纷站上涨停位置。 核电市场规模达6000亿 据胡小禹、吴文成研报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已商运机组共45台,合计装机容量4590万千瓦;在建机组12台,合计装机容量1272万千瓦;还有6台等待核准,合计装机容量773万千瓦;此外,还有25台机组已开展前期工作,合计装机容量3012万千瓦。 不过,这与“十三五”目标提出的2020年在运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国泰君安黄琨、李煜此前分析,三代核电有望在“十三五”后期进入批量化建设阶段,假设每年将开工6至8台三代核电机组建设,则对应设备投资年均约500亿元。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首批三代核电机组单台造价160-200亿元。假定每年开工6-8台机组,对应年均设备总投资约500-600亿;其中核岛投资约300亿。 而据开源证券任英杰研报估算,按照广东和福建的每台第三代百万级千瓦的核电机组的总投资大概需要200亿元。按照《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目标,中国需要在2019至2020年开工建设30台单机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总投资有望高达6000亿元人民币,未来核电前景可见一斑。 核电相关企业受益明显 平安证券胡小禹、吴文成研报分析,核电再度开闸,核电设备板块经历几年的调整之后,即将迎来新一轮设备招标,相关设备厂商将显著受益。 此外,2018年11月,国常会核准的国核示范电站(山东荣成石岛湾)一期工程,目前共有中核漳州、中广核惠州、国电投威海3大地区共计6个机组的待开工项目。 太平洋证券张文臣团队研报分析,三年零核准,核心原因在于首堆的拖期问题,而不是国家无意发展核电。实际上,核电领域重磅政策近年来保持密集出台。 除了核电利好较多外,近段时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NYMEX原油期货价格再度站上60美元/桶。油价的上涨不仅直接利好原油生产加工企业,特别是对油服行业的利好也是显而易见的。 原油价格持续上涨 2016年初以来,在产油国减产的影响下,原油市场进入去库存阶段,供给过剩局面修复,同时油价运行中枢也在逐步上移,NYMEX原油期货价格从30美元的近10年低点开始回升,2018年10月份时最高突破75美元,2018年四季度曾一度下跌至40美元,当前再度反弹至60美元附近,仍处于相对高位。从2019年至今的走势来看,整体呈现震荡攀升走势。[详细]2019-04-02 09:08

南方路机水泥混凝土搅拌站通过核电专家中期检验

近日,由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辉诚先生带领的中广核和中建二局联合专家小组对中广核东南沿海某核[详细]2018-10-24 09:17

核电行业:核电发展空间广阔 核电有望重启

核电发展空间广阔,但审批连续两年停滞。与海外相比,我国核电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中国在运容量位列全球第三,占比约10%,但与美国、法国等全球领先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全球30个核电运营国家中,中国核能总发电量排名全球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法国,但核能发电量占国内发电量的比重排名靠后,提升空间广阔。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虽然中国核电发电量占比低于全球平均,但2017年中国核能发电量同比增加17.6%,远超全球不到1%的增幅水平,显示我国核电利用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我国核电审批经历了“探索—加快—放缓”的曲折发展,2016-2017年两年间核电没有项目核准,核电新项目再次陷入停滞。 政策利好与低碳约束,项目存在缺口。根据WNA的统计数据计算,到2020年全国运行核电装机容量约5400万千瓦,在建项目容量不到200万千瓦,预计完成将低于“十三五”规划目标。要达到政策目标同时考虑为“十四五”核电发展储备,则未来三年间每年需开工8台左右机组,缺口较大。 与其他发电方式相比,核电是温室气体排放最少的发电方式,直接排放量接近于0,间接排放量是煤电的约2%。在低碳约束下,按照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力争达到50%的要求,核电装机缺口将达到1.3-1.8亿千瓦。 技术发展迅速,第三代项目陆续投产,核电规模化发展具备基础。我国核电技术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合作创新”的发展路径,目前三代核电项目已进入建设及落地阶段。以三门1号机组具备商业运行条件为代表,国内三代核电机组推进取得的重大突破,将有望验证三代机组的安全性及经济性,核电规模化发展具备基础。 核电重启,设备先行。我们按照单位造价1.6万元/千瓦、每年开工8台机组、单台机组容量100万千瓦计算,未来每年新增核电投资规模将达到1280亿元。其中设备及建筑成本分别占60%和25%,测算未来每年新增核电可释放的设备市场空间约768亿元。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进程迅速,1987年开工建设的大亚湾核电站的核电设备国产化率仅为1%;2015年12月,“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防城港二期项目开工,设备国产化率已提升至86.7%,预计国内新增核电机组可为国内核电设备制造商带来668亿元的市场空间。 首次覆盖,给予核电行业“推荐”评级,关注设备公司订单放量。2016-2017年因三代机组安全性及经济性尚待验证,核电在继2015年大批量核准后出现“零核准”现象。2018年国内多个三代核电技术机组相继并网或具备商运条件,压制核准因素有望得到解除,同时核电单位投资大、能够稳定投资的有效手段,我们认为,核电机组核准年内有望重启,重启后将有望提升整体板块估值,首次覆盖,给予核电行业“推荐”评级。随着核电项目重启审批、被核准项目的开工建设,掌握技术壁垒高的核心设备或原材料、能够在短周期内获得新增核电项目订单的公司有望提升业绩弹性,建议关注台海核电、江苏神通、浙富控股、中核科技等。核电建设类公司亦将显著受益,建议关注中国核建。核岛主设备有望长期向好,建议关注上海电气、东方电气。[详细]2018-09-26 10:16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