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对华投资放缓 调整投资计划动作加大
中日两国经济正面临包括日企投资放缓在内的诸多变数。10月8日,日经中文网报道称,日本对华并购放缓明显,目前在中国的日系企业压缩产能和调整开店计划的动作正在加大。
小摩预言日本四季度
GDP损失0.8个百分点
“钓鱼岛事件后,日本明显吃了‘经济苦头’,但目前为止,经济效应完全没有转化为让日本政府作出让步的政治动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认为,“影响局势的因素很多,支持日本坚持对钓鱼岛非法立场持强硬态度的其他因素也很有力。要等到日本国会改选后,才会看出日本会不会让步。”
苦头一说,最直接的体现在贸易和旅游。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超过3400亿美元(1美元约合6.3元人民币);中国占日本整体贸易额20%,占比几乎是美国的两倍。
在中日钓鱼岛争端前,日本已感受到中日贸易减速的寒意。据日媒报道,受中国经济减速等影响,今年1月~7月,日本对华出口金额比上年同期减少6.6%,至864亿美元。
摩根大通在最新的一份研报中写道,日中钓鱼岛领土争端将使第四季度日本出口下降、中国赴日游人数大跌。
摩根大通预计,与2011、2012年第一季度平均值相比,第四季度中国赴日游客数量将下降70%,日本旅游收入将减少670亿日元(1日元约合0.08元人民币),占日本当季预计出口损失的38%。(编注:日本航空5日宣布,将日本与中国间航班的临时削减措施延长3周时间,至11月17日。截至10月4日,日航9月至11月往返中国的大约1.95万个预订航班席位遭取消。日航主要国内竞争对手、全日本航空公司证实,截至10月1日,该公司往返中国的大约4.3万航班席位遭取消。)
摩根大通眼下认为,第四季度日本GDP(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将下降0.8%,而非之前所预计的持平。
日企缩减对华投资
影响所及,并不仅限于贸易和旅游。
日本是中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地。根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前8个月,在海外对华投资普降之际,日本对华投资仍增长了16.2%。
日本经济新闻称,在2005年发生大规模的反日游行后,2006年日本对华投资曾一度减少三成。而当下,也已有日本企业开始削减对华投资。
以并购为例,今年7月~9月,日本企业针对中国企业的并购(M&A)件数仅为5件,与4月~6月相比减少了75%,创出了2009年4月~6月金融危机后的最低水平。据日本并购顾问公司RECOF的统计显示,按金额计算,日本企业对中国企业7月~9月的并购额为56亿日元,与4月~6月相比约减少了约7成。
目前,日本企业海外并购整体上仍然保持了历史最高增速。
除了并购领域,日企调整投资计划的动作也在加大。日本经济新闻称,日本便利店连锁店全家目前正在讨论推迟原定的在华开店计划。服装厂商株式会社大同今年曾计划在华开设约15家店铺,如今也预计减少至数家店铺。此外,生产建筑机械零部件等的日本KYB公司也计划推迟原定今年实施的江苏省工厂的增产投资。
“日本国内目前的一般看法是:对华投资风险正在越来越大。不光是中国前一阵子的涉日游行,主要是中国经济失速,日本担心,欧美经济大环境如果不改善,会加剧中国经济困境,因此对华投资要慎重。近几年,对华投资成本越来越高,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是所谓的‘风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翟新说。
翟新还提到,中国的制造大国地位并非不可替代,像东南亚的泰国、缅甸、越南、菲律宾,甚至印度、巴西,都可以是日本企业的备选项。
“从日本的民族心理来看,他们是非常小心谨慎的,已经在中国投资的可能会尽量维持,新投的部分则可能转向。”翟新说,“一部分企业选择继续留在中国的原因是,担心一旦撤出,将来再进中国市场就难了;另一方面,长期来看,他们认为中日经济相互依存,很难分开。”
冲击全球供应链?
供应链问题,也被频频提及。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告诉新华社记者:“日本挑起钓鱼岛领土争端引发的连锁反应,不仅使中日经贸进入寒冬期,也对亚洲供应链乃至全球经济产生冲击。”
日本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中间产品供应国,日本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中间产品供应国,在中国从亚洲进口的中间产品总额中所占份额超过了三分之一。
有日本留学经历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指出,在中日经济中,制造业占主导地位,日本几乎不生产成品,以提供部件为主,汽车整车的组装、电子产品的生产,大多在中国完成。“中日经贸降温、零部件供应停滞,可能导致汽车等产品的市场供应量减少,不排除相关产品价格上涨的可能。”
据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统计,日本国内电子零部件厂商对华销售额在2011年度为8320亿日元,占整体销售额的约25%,占海外销售额约4成。#d1cm#page#
中国就业或受影响
时殷弘认为,中国把钓鱼岛的政治、法律意义定得非常高,“到今天为止,中国政府是甘愿承受经济的损失,仍要坚持对钓鱼岛的立场。”
“我最担心的是,日系制造企业几年后如果真的进行战略转移,中国会产生大量的就业问题,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孙立坚说,“近期日本经济受打击很大,但长期来看,它也许会找到应对危机的策略。而在就业方面,中国手上的牌并不多。”
翟新则表示,“影响中国就业是肯定的,但这未必是坏事。中国经济要进行结构调整,还得靠环境来逼,部分日企撤出,长期来看,对两国也许都是好的。中日关系的磨合向来艰辛、痛苦,但最后会走到一块。”[详细]2012-10-09 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