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项目审批加速 六月总额或超3000亿

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通知,开始组织申报2013年中央预算内节能减排投资项目,要求本次申报项目主要围绕节能、节水、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污染防治等五个方面。

与此同时,发改委今年以来的项目审批仍在加速。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发改委6月份共审批、核准项目181个,远超过5月份同期水平。众所周知,发改委5月份项目审批放量,全月共核准了239个项目。

据了解,5月份发改委审批项目投资总额为2240亿元,其中一般项目投资约1800亿元,占比超过80%;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投资约400亿元,占比约18%。因此分析人士预计,6月份发改委审批项目投资总额可能超过3000亿元。

仔细分析发现,6月份绝大部分项目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例如,6月11日发改委共核准了99个项目,只有2个不是“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这97个项目中,以风电、水电居多,也有粪便处理规划、养殖场沼气工程规划、农村高校生物质炉规划、LED路灯改造等节能环保项目。

由此可以看出,节能环保确实是投资的重点领域。海通证券  (600837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表示,2012年投资增长比较确定的主要在大气领域的脱硫脱硝改造、废水领域的污水处理、固废领域的垃圾焚烧设施建设。餐厨垃圾处理、重金属污染治理等领域也有一定的突破。同时,节能环保安全相关设备需求长期增长确定,关注受益于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的监测仪器。

5月24日财政部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决定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979亿元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荀玉根表示,电网利润较好且今年将节能纳入考核目标,节能环保投资意愿强烈。预计与电网、电厂节能环保相关的节能变压器、脱硝等产品需求旺盛。关注节能变压器、脱硝行业龙头公司。

此外,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推进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已确定的铁路、节能环保、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信息化等领域的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

从发改委的项目审批来看,对上述领域的投资也在加速。例如,6月7日核准了内蒙古13个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当日核准了32个山西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此外,发改委项目审批甚至在教育方面都有体现,如6月11日批复“青海省职业教育发展项目”,购置车床、铣床、立式加工中心等教学设备。

荀玉根表示,“稳增长”措施中明确提到了5个领域的项目,首位便是铁路基建投资,因此下半年铁路投资增速加快将带动铁路设备需求。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铁路计划完成6366公里,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00亿元,而前4个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和基本建设投资分别仅为896亿元和717亿元,为实现全年目标,5月至12月投资将明显加速。

此外,无论是铁路投资,还是西部地区基础设备建设,工程机械都是最受益的行业。荀玉根认为,一方面,“稳增长”的铁路、重点基建等拉动工程机械需求,发改委项目审批数据已经在逐步放大,行业集中度高的工程机械对政策敏感度较高;另一方面,工程机械本身就属于早周期行业,经济见底销量增速有望企稳。

责任编辑:Daisy

相关阅读

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

在7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介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有关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当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仍存在效率低、环节多、时间长等问题。黄艳介绍,住建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国务院常务会议5月2日已审议通过,将于近期正式印发。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在试点地区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一半以上,由目前平均200多个工作日减至120个工作日,明年上半年在全国实现这一目标。 黄艳表示,此次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进行全流程、全覆盖改革,通过构建统一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完善审批体系、强化监督管理等措施,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的目标;及时总结试点地区经验并向全国推广,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 改革通过五大举措精简审批环节。一是“减”,取消不合法、不合理、不必要的审批事项和前置条件,如取消施工合同、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等事项。二是“放”,扩大下放或委托下级机关审批的事项范围。三是“并”,对管理内容相近的多个审批事项,原则上整合为一个审批事项,比如此次改革将消防、人防等设计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四是“转”,审批机关能够通过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解决的事项,转变为政府内部协作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五是“调”,完善相应制度设计,让审批时序更符合工作实际,“比如以前水暖电的报装,要等施工验收完了才开始,时间很长。现在施工许可证核发后就可报装,跟施工流程一并来做,相当于把报装环节调到前面来了。”黄艳举例。 推行告知承诺制是本次改革的一个亮点,能够有效加快审批速度,让项目早落地、早开工。黄艳解释,告知承诺制是指审批部门要公布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审批事项清单及具体要求,建设单位按照要求作出书面承诺的,审批部门可以直接作出决定。“但告知承诺制不是一诺了之,也不是轻诺寡信,特别考验政府的监管能力。政府在审批以后,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监管审查建设单位是否按照承诺的内容、要求和标准进行建设。” 针对审批体系的完善,《通知》要求,通过“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一个系统”实施统一管理、“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 “很长时间大家都不知道这个项目为什么批不出去,其实批不出去的原因主要是基础工作没做到位,因为大家不是在一张图上工作,可能规划部门批了,其他部门觉得不合适,所以要做‘一张蓝图’,这对于工程建设立项、用地的前期工作非常关键。”黄艳说。 此次改革从试点开始,我国地域辽阔,如何缩小地区之间审批的差异,确保实现改革目标? 黄艳说,改革选择的试点基本覆盖了各地域类型,包括西部、东部,特大城市、中等城市等,“各个不同地域和不同城市遇到的问题反映上来,我们会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听取这些城市的诉求,哪些措施需要及时修订,让改革有法律的保障。”[详细]2018-05-15 12:59

发改委再下放交通项目审批权 非跨省新建普通铁路铁总可自定

2017是改革攻坚克难之年,通过稳定投资来稳定经济增速仍是今年中国经济的主要内容之一。2月8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进一步下放政府投资交通项目审批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原列入国家批准的相关规划中非跨省的新建普通铁路项目,原列入国家批准的相关规划中新建高速公路项目等4项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权限下放给铁路总公司、省级政府或行业部门。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牛犁表示:“下放交通项目投资的审批权限,既是贯彻‘放管服’工作的需要,也有利于地方政府灵活高效地通过交通项目投资实现经济稳增长的目的。” 发改委下放4项投资审批权 除了前述非跨省新建普通铁路项目等以外,此次《通知》中下放的审批权项目还包括:列入国家批准的相关规划中的跨10万吨级及以上航道海域、跨大江大河(现状或规划为一级及以上通航段)的独立公(铁)路桥梁(隧道)项目,列入国家批准的相关规划中的交通行业直属院校、科研机构等中央本级非经营项目(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除外)。 《通知》显示,列入国家批准的相关规划中非跨省的新建(含增建双线)普通铁路项目,以铁路总公司投资为主的,由铁路总公司自行决定,其他项目则由省级政府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均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郑剑表示,经过多轮简政放权改革,不断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国家发改委交通领域审批事项压减了90%以上。 梳理发现,从2013年开始,国家发改委便逐步下放交通项目的投资审批权限。比如当年首先将城市轨道交通审批权限下放给省级投资主管部门。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强化规划引领和约束作用,提高“管”的有效性;提升行政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服”的主动性。加快实现从微观转向宏观、从审批转向监管、从项目安排转向制度供给,更好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牛犁说:“以前铁路、公路建设投资多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审批、管理得多一些,现在下放审批权,增加服务,也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特别是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投资。” 除了下放审批权,在“简政放权”改革的推进下,发改委要求未下放的审批权也需要提高审批效率。 例如,为了加快重大工程项目的推进落地,在去年8月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原则上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直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正在审批核准的项目,各地区、各部门要最大限度简化审批程序,大幅缩减审批时间。 多地加大交通投资稳增长 在经济增速放缓之际,投资成为经济稳增长的主要着力点。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名义增长8.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增长17.4%。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批复交通领域的投资项目节奏也明显提速。今年1月份,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了福建省尤溪中仙至建宁里心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黑龙江绥芬河民用机场项目、安庆至九江铁路项目3个交通项目,这3个项目预计总投资达到582.92亿元。 牛犁说:“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政府主要能够发力的就是基础设施投资。下放审批权和提升审批效率,为通过投资稳定经济增长提供了好的政策环境。” 今年地方政府也对交通项目投资表现积极,多个省级政府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交通项目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抓手。 例如湖南省提出,今年力争建成高速公路300公里以上、干线公路1000公里以上;重点推进长益(扩容)高速公路和怀邵衡、张吉怀、黔张常铁路等在建项目,力争长益常高铁年内开工;加快黄花机场T3航站楼前期工作,确保武冈机场开通营运,加强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 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7年加快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设8000个重大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8万亿元。 重庆市也提出,今年将围绕建设全国综合性铁路枢纽,推进“三环十二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快实施开州至城口等高速公路项目,扩能射线高速通道,完善内部联结网络,使通车总里程达到3000公里。 “省级政府拥有了投资交通项目的审批权限,预计地方政府的交通项目也能更快落地。”牛犁表示。[详细]2017-02-09 10:12

发改委精简重大水利项目审批:初步设计地方负责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精简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的通知》(简称《通知》),对政府出资的重大水利项目审批改革提出明确意见,减少中央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下放初步设计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服务,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强化项目监管。《通知》提出,对按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国家发展改革委核报国务院审批的重大水利项目,凡在国务院或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水利发展建设规划中明确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开发任务的,原则上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直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同时,下放初步设计审批权限,除库容大于2亿立方米或坝高大于70米的大型水库、大型引调水工程和涉及跨省(区、市)水事协调的工程由水利部审批初步设计外,其他项目初步设计原则上由地方负责审批,具体审批方式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时确定。   《通知》强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统筹做好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编制工作,适当加深相关专项规划深度,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化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要强化项目监管,建立地方、部门协调沟通机制,形成纵横联动的监管体系,通过加快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落实项目统一代码制度、项目前期工作情况告知、建立项目库、督查、抽查、第三方评估等措施,加强项目审批和建设全过程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详细]2015-08-24 09:52

国家发展改革委精简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审批程序

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有关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审批、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加快推[详细]2015-08-24 09:27

巨头备战提速 核电新项目审批重启信号渐强

沉寂了四年的新核电项目审批工作,重启的信号越发强烈。北京商报记者昨日从中广核获悉,对于尚待国家核准的核电新机组,目前正在推进相关工程的前期准备。知情人士透露,国内核电新项目的重启可能会在近期出现实质动作。 蓄势重启 “目前,中国广核集团正在推进相关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获得国家核准并取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核电厂建造许可证》后,即可开始建设。”作为全球在建规模最大的核电建造商,中广核负责人承认目前新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当中。 不仅是在新项目上,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期投运的核电项目也颇为频繁。昨日,广西举行核事故应急联合演习,主要为即将投产的广西防城港核电厂运行做准备。另一核电巨头中核也不示弱,1月12日,继1号机组2014年11月4日并网发电两个月后,秦山核电厂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工程)2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成功。 业界看来,无论是企业已批核电项目扎堆落地,还是政府提速审批,实则在为新项目重启造势。 预期高涨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多个已经审批过的项目被暂停,以检查他们的安全性,不过有的项目已经在2013年末之后出现重启动作。”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分析认为。 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我国已将沿海核电工程列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启动一批沿海核电工程。随后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对于2014年能源工作总结提到“形成适时启动核电项目建设的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1月15日,中国核工业将迎来创建60周年。业界普遍认为,借此契机实现核电重启的可能性很大。林伯强认为,一季度可能首先批复几个,“但不会太多,主要是考虑安全的问题,核电发展急不得,需要非常慎重,可能首先获批的只有2-3个”。 目标恐难实现 根据规划,2015年全国在运核电机组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略超2000万千瓦,这两项数字到了2020年计划达到5800万千瓦和3000万千瓦。可见,现实与目标相差还比较大,因此,业界普遍认为,作为“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的2015年,沿海核电站有望再度掀起建设热潮。 在林伯强看来,核电发展肯定以“稳”为主,实现上述目标比较难,“主要是工期不够,哪怕现在得到批复,六年也很难建设下来”。另据他介绍,核电项目建设从找项目、选址立项到投入运营至少要十年时间,即便是从开工到投运也至少要六年左右。不过,面对较大的环保压力,确立较高的核电目标符合加码新能源发展的策略。 另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轮核电发展中,颇为强调发展自主技术。就在针对防城港核电二期工程的复函强调,充分利用我国目前的核电装备制造业体系,核级电缆、焊材等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比例不能低于85%。林伯强称,这主要是为国内核电“走出去”铺路。另有观点称,核电作为中国高端装备中竞争优势明显的领域,或成为中国制造业再出口的代表之一。2015年核电或将复制高铁出海模式。不过,在这一轮核电热潮中,由于资金、技术门槛较高,留给民企的机会较少。[详细]2015-01-14 10:01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