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走出去 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慢不得?
导读:徐工并购施维英,三一集团吞了普茨迈斯特,中联重科收了CIFA,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前三甲并购的企业居然都是以混凝土为主,是眼光一致使然吗?有意思的是,这三家同行竞争的老对头都定义其并购动作为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难道工程机械的国际化也慢不得半拍?
2015年,冲刺营业收入3000亿元宏伟目标,力争跻身世界工程机械前三强。
这是徐工“十二五”的战略目标。
乍一听到这个消息,有人或许会提出疑问,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总量目标预测是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17%。而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十二五”制定的目标也是要达到3000亿元。
如此算来,岂不是行业的量全被这三家所平分了?这如何做解啊?
“所以自主创新战略和国际化是徐工的必然选择。”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向记者如此释疑道。
必由之路
王民说,今年的目标是坚定不移地冲击1000亿元。“这一个大台阶,如果迈上了,今后将是一片坦途。”
据他介绍,从去年4月份至今,行业已连续14个月处在大幅回落和负增长的低谷期。今年一季度,除了混凝土机械略有增长外,其他主要八类工程机械主机的降幅达到32%以上,且4月份和5月份依然在此低位区间徘徊。
而与此同时,今年一季度,徐工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低迷、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出口不畅的形势下,逆势增长,实现出口创汇3.19亿美元,同比增长达44%。2011年,徐工实现营业收入871亿元、出口总额10.8亿美元,位居2011年中国机械行业百强第四位。
实际上,面对如此不利的市场环境,对同样要冲击3000亿元目标的三一集团、中联重科来说,1000亿元也是一道要迈过的难坎。
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的数据,徐工、中联重科、三一集团去年分别以871亿元、848亿元、801亿元位列中国机械行业的4~6位。
对于上述三家企业而言,国际化战略将是达成目标的重要引擎,而加速加强在海外市场的深耕布局也是他们的必由之路。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认为,从行业的整体趋势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必须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能突破瓶颈,才能在有效整合全球资源的前提下完成国际化转型。
现在,中联重科的世界级企业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在未来五年时间内进入全球前五位,而且,50%以上的产品和销售均是非中国市场的。中联重科不但要做世界级企业,而要做“含金量”很高的世界级企业。
“2012年三一集团销售要突破1000亿元,其中海外市场将占30%的比重。”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表示。三一的国际化战略途径是:首先产品走出去,提高品牌和国际市场上的快速反应能力;其次企业走出去,在海外进行投资设厂;第三资本走出去,通过国际化的资本运作,去整合国际范围的人才、资本、市场等资源。
三步曲
实际上,其他两家企业国际化战略也基本上走的是产品出口、海外建厂、资本并购这三部曲。
王民说,“徐工集团成立22年来,最初是产品走出去和人走出去,近年来制造基地走了出去,现在收购施维英公司,徐工国际化已经实现了漂亮的三级跳。”
目前,徐工产品已销售到世界147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实现出口创汇同比增长125%,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个出口超10亿美元的企业,还一举拿下7.4亿美元出口委内瑞拉项目,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出口第一大单。
从横向看,其他两家也在差不多时间里做了同样性质的事情。比如三一集团在今年2月份收购了在混凝土机械行业享有盛誉的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而中联重科早在4年前,就并购了全球混凝土机械行业中排名第三的意大利CIFA。
看来,三家企业不光在战略目标上英雄所见略同,在战略动作上也是眼光一致。
究其原因,是因为近年来中国混凝土领军企业的营业额已经超越欧美同类企业。欧洲强势品牌在全球传统市场的主导地位已受到动摇,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泵生产国。此外,在目前工程机械销售的低迷时期,混凝土机械却逆势而发,无论在销量、还是新品研发上,都独具一格。对于要做大做强的工程机械企业而言,如果不能在如此蓬勃发展的市场上掘金,那么在速度上或就会处于后势,甚而是弱势。
反观工程机械行业近年来的发展,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该行业市场竞争的惨烈,但正是在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促生了行业内企业的内生应变能力。
比如在当前市场下滑比较严重的情景下,工程机械企业纷纷加大了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的力度,今年1~4月产值同比增长虽只有3.79%,但出口创汇同比增长高达30.52%。
其中不少优秀企业向高端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在重点领域的研发投入和试验条件的建设,基础件、基础工艺和基础材料的国产化科研攻关,国际市场的开拓等方面都明显加大了自觉性。
王民说,拿下施维英对徐工战略支撑点有三:一、为板块直接贡献一个当前规模百亿级、并有极好成长性的庞大板块;二、战略上,为徐工在全国、全球混凝土机械市场获得重要份额、占据重要位置,提供有力的战略协同;三、促进徐工整体国际化进程。
全产业链创新
对于未来中国工程机械出口增长点,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曾表示,“十二五”期间工程机械出口将有三个增长点,一是随着大型工程机械发展品种规模增加,大型工程机械在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的出口机遇增加;二是已经形成批量出口的中小型机种,随着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国际区域性市场更加稳定,服务更到位,出口额会继续上升;三是目前零部件出口额已占出口总额的30%以上,但产品附加值很低,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将对零部件产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因此零部件出口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实际上,关键零部件特别是液压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软肋,每年关键零部件进口都是高居不下。为此,虽然近年来国产工程机械迅猛发展,但其扩张速度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受到一定制约。比如工程机械行业内通称的A类部件:即国外企业死死封锁技术的、通用型的、最核心零部件。如小松的A类件基本仅在日本本土制造。
而多年来,A类件始终是国产工程机械发展最大瓶颈。如仅一套阀、泵、马达液压系统即占单台挖机价值量的15%~20%,不仅价格高,而且限量供应,每遇上量扩产时总被国外企业“卡脖子”。
而对于要进行国际化战略的工程机械龙头而言,关键部件如果受制于人,更非长久之计。正是基于这种认知,徐工、三一、中联等国内知名工程机械领军企业都已开始加大零部件尤其是液压件的研发力度。
王民告诉记者,徐工未来战略坚持自主创新和国际化“双轮驱动”,徐工的自主创新将包括组织变革和结构调整。而此轮变革调整的重心在于,从中低端为主导的产品结构向高端的、全产业链的产品结构扩充与发展。
他强调,徐工的自主创新战略不仅指技术创新的一个维度,而是涵盖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全面创新。
在A类部件突破上,徐工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并购消化+联合与协作创新”的三路并举的独特道路。具体为:自主突破了高端液压油缸、新型变速箱、高端电控系统、四轮一带等关键技术;以从欧洲并购的两家企业及欧洲研发中心为平台,从消化、吸收与自主再创新中,加快突破阀、泵、马达及液压系统等核心技术;与德、美、韩等多国企业合资,通过联合与协作创新,突破了回转支承、驱动桥、发动机、力矩限制器等瓶颈技术。
而全价值链创新渗透包括:从外协企业围绕全面质量提升的创新拉动和渗透;研发、采购、制造、营销四大业务和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控制流四大流的深度变革和运营、管控模式的重构;融资租赁、产品租赁、二手机交易、备件、物流、再制造等后市场业务的全面构建、完善和集中管控。
“如此呈现给市场的是一个完全用户导向的全新价值链体系,呈现给未来的则是一个世界顶级企业标准框架下的全新管控架构和商业模式。”王民说道。
责任编辑:Winni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