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发展 加快发展高端装备

2012年5月21日,第四届中国制造业论坛在上海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作主题演讲,来自有关部委、科研院所及国内外制造企业的共300余名代表参加论坛。

苏波在讲话中指出,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而高端装备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国工业发展的动力和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工业已进入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促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转型升级要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自主创新和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产业结构,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基础上,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工业强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苏波强调,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物质资源消耗少、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包括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五个重点领域。在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中,要着重做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强化和提升工业基础能力,着力提高“三基”产业(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及基础材料)的发展水平。二是要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三个创新的有机结合。 三是要重视市场培育,加强与用户行业的结合,积极与终端用户开展全方位合作,不断完善首台套政策。

责任编辑:Winnie

文章关键字苏波 高端装备 工业
相关阅读

苏波《求是》撰文: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强国登攀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前所未有,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已进入关键阶段。一、深刻认识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轮国际金融危机将世界经济带入一个新阶段,全球产业结构正在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将重塑世界经济格局。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转型发展时期,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内外部环境。全球需求结构变化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复苏存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大国货币政策、贸易投资格局、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方向都存在不确定性,短期内难现强劲复苏势头,这对出口导向特征明显的装备制造业将形成较大的结构性制约。同时,国际市场需求下滑甚至萎缩的风险加大,使得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强化,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增多、范围扩大、程度加深,2013年我国遭受贸易救济调查89起,涉案金额36亿美元,并成为美国337调查最大受害国之一。未来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摩擦很有可能更为激烈,对我国装备产品出口将造成不利的影响。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经济体加速崛起给我国装备制造业带来双重挤压。国际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力图抢占高端制造市场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美国先后制定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并设立了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数字制造和设计创新中心等先进制造技术研发创新中心。德国政府推出了“‘工业4.0’战略”,欧盟国家提出的“再制造化”目标是将工业占GDP的比重从现在的15.1%到2020年提升至20%。同时,新兴经济体依靠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与我国形成了同质竞争。在这种局面下,有的跨国资本直接到新兴国家投资设厂,有的则考虑将中国工厂迁至其他新兴国家。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国内经济转型发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压力加大。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国民经济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装备制造业每年25%超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些行业生产已接近或达到历史峰值,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随着人口红利减少和土地、物流成本快速增长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装备制造业原有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资源、能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目前我国耕地占用已达到红线,石油、铁矿石等重要战略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50%,一些地区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同时,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和发展低碳经济对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也带来挑战,我国装备制造业必须加快调整。二、新时期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新的历史机遇 在充分认识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历史机遇。从当前看,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坚实。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超过1/3,多数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蛟龙”载人深潜器取得重大突破,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13家中国大陆装备制造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企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从中长期看,支撑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改变,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加,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提供巨大动力。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多方面原因,但根本还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功能发挥不够。而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当前正在推进的全面改革,必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破解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和技术资源瓶颈,使改革红利同内需潜力、创新活力更好融合,为推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提供动力支持和体制保障。“四化同步”发展为装备制造业创造巨大需求空间。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正在深度融合,在丰富产业格局的同时将催生一批新兴产业,这将为装备制造业不断提供新的市场需求。“四化同步”发展将形成一个13亿多人的消费市场,这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所拥有的最大优势。随着“四化同步”的推进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装备制造业将迎来更大的市场需求空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助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与新能源、新材料、增材制造等成为引领力量,其核心就是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它将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和新兴业态产生,重塑全球装备制造业格局。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只要我们准确把握机遇,充分利用好后发优势,完全有可能在若干重要领域赶超发达国家,实现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获得巨大发展空间。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标志。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对装备制造业的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将提出新的市场需求和更高要求。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这些都将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创造重要战略机遇,到2020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到25%,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三、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方针、目标和任务 从发达国家的历程看,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是其工业化逐步完成的过程。考察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其装备制造业普遍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一是雄厚的产业规模,表现为具有成熟健全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规模在全球占有相当比重;二是优化的产业结构,表现为基础配套能力强,高端装备比重高,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三是良好的质量效益,表现为技术水平世界领先,质量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高,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四是持续的发展潜力,表现为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这些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路径及演进规律,从我国当前现状及趋势出发,我们认为全面建设装备制造业强国,必须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基础支撑、绿色发展”的方针,分步骤分阶段完成从装备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战略转变。第一阶段,到202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世界第二方阵,部分优势产业率先实现又大又强;第二阶段,到203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位居世界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装备制造业强国;第三阶段,到205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世界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强国。为此,当前阶段必须抓住重点,打牢基础。建立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新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是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二是提高创新设计能力;三是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要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加快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实施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应用,建立健全装备制造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强化制造基础,全面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质量的优劣。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和基础配套能力为目标,组织实施强基工程,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要鼓励主机与配套企业联合攻关,大力推广高效新型制造工艺流程;要支持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夯实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基础。此外,还要通过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在重点领域推广可靠性工程,加强自主品牌创建和培育,严格生产、流通、进出口环节质量监管,实施一批重大质量工程、质量技术推进工程、质量素质提升工程等全面推进质量品牌建设。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绿色制造是制造业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标准和法规,严格规范和管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着力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排放水平。要重点推广兼有产品制造功能、能源转换功能及废弃物消纳和资源化功能的工艺流程,大力开发和推广量大面广的节能、节材和环保技术装备,发展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特别是要加快推进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一是重点发展处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前端服务——设计和研发,二是重点发展产品生产后端服务,实现服务增值。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推进中国装备“走出去”。培育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是我国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支撑。要努力造就一批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关键环节,具有产品、资本和技术输出能力的大企业,同时还要着力培养一大批“专精特”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群体。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以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为目标,坚持“以我为主、互利共赢”原则,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步伐。具体来说,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支持对外经济合作的政策体系,推动大型成套装备出口;二要鼓励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成商通过工程总承包等形式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成链“走出去”;三要支持资本雄厚的大企业并购有品牌、技术、资源和市场的国外企业,开展全球资源和价值链整合;四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海外研发资源,最大限度突破技术壁垒限制。(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详细]2014-07-01 09:12

苏波: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推进制造业由大到强

在6月5日召开的2014(第二届)先进制造业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在题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书面致辞中强调,推进创新、绿色、智能发展,加快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资源节约型的先进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必然的战略路径选择。与会专家表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快发展,需要补足传感器等产业短板,促进全产业链发展,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合力推进。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顾问朱森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化融合最终的目标就是朝智能装备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应加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装备,着力构建数字化企业,提高企业和产业效率和效益,促进信息集成和协同,转变装备制造业生产企业的模式,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催生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推进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先进制造 打造装备强国 苏波表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战场。而我国的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处于由大到强的历史时期。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将世界经济带入一个新阶段,全球产业结构面临新的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将重塑世界经济格局。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与以往显著不同的内外部环境。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给我国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但支撑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因素没有改变,总体来看,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苏波表示,新时期必须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以制造业的繁荣和强大,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苏波指出,在全面建设制造强国的道路上,工信部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基础支撑、绿色发展”的方针,分步骤分阶段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战略转变。要实现这一战略转变,必须扎实抓好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建立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二是积极构建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新机制。三是着力强化制造基础。四是全面推进产品质量品牌建设。五是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七是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八是大力推进中国装备“走出去”。同时,必须高度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推进重点行业结构调整方向,力争在高档数控机床、电力装备、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航空装备、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若干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当前,中国尚未真正完成工业化任务,制造业改造提升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苏波指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面临着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兴起和全球化生产方式变革加快所带来的重大机遇,也面临国际金融危机、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强化、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严峻挑战。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必然的战略路径选择。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积累,需要打好基础。苏波强调,今年工信部明确提出工业强基工程,着力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大力发展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核心基础部件,加强产业技术基础。与此同时,充分利用世界新技术成果,积极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并积极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产业链、价值链的整合。加强顶层设计 强化系统研发 “近几年,国家对先进制造业有了很大的投入,但是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统计显示,我国2013年全国的研发投入仅占当年GDP的1.97%,而在国外工业发达国家或创新型国家都大于2.5%,美国在3%左右。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研发投入远远不够,2010年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约1%左右,而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例如通用、福特公司都在3%以上。柳百成认为,就企业的研发投入而言,政府可以提供政策等引导和支持,但是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能依赖政府的拨款。可见,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中扮演重要角色。会上,朱森第作题为“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题演讲时指出,先进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应从四个方面着力,即做好制度设计和安排;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三个链条(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结合和互动;完善科技转化机制、加强科技-产业的桥梁和通道建设。通过对工程机械、电力装备,高铁的车辆制造等产业和企业调研,朱森第总结概述了先进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途径,即“明确创新能力提升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不断拓展开源创新、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流程创新等创新方式的内涵,并根据自身特点加以灵活组合和应用; 始终笃行积累、延展、融合、演进等创新要义并贯穿于创新全过程;倾力培育创新团队的急需人才,保障创新活动持续有效开展;加大研发投入强度,尤其是试验条件建设。” “一个制造过程,总是从原材料、零部件进来,经过各种加工工艺、检测,最后形成产品,然后销售给用户。” 朱森第说,这个过程里面有三个重要的“流”,一个是信息流,一个是物料流,一个是能量流。要使这些“流”能够顺畅、高效,我们要做的就是一个制造过程的感知、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决策、控制、执行。这里面要用到大量的产品和装备。这些产品和装备都是智能制造需要发展的重点。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各个业务的融合,将产生一批新的产业,朱森第强调,要培育这些产业发展,有意识地扶持智能制造,发展控制系统产业,这样才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同样认为,智能制造既体现在智能制造装备上,也体现在整体的生产系统的控制上。短板在于传感技术。国家应该有规划、有计划地推进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发展智能制造业上存在一个薄弱的环节,即传感器行业。这个行业的研发严重不足,企业往往选不到所需要的传感器产品,一些传感器无法安装在适合的设备上。对此,卢秉恒指出,现在微纳制造可以制造非常小的传感器,比较符合智能制造需要的传感器。但是这种技术在中国还停留在个别高校的科研阶段,没有形成产业化技术和商品化的产品。因此,他建议,中国的智能制造发展,首先应该从国家层面重视传感器技术的研发、生产和商品化。综观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柳百成表示,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技术,要十分重视发展高技术含量的制造技术、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极端条件下制造技术及清洁与可持续发展制造技术。概括起来,就是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先进制造技术。为此,柳百成建议,要加大对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的研发投入,要加强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协同创新联盟,充分统筹各方力量,合力推进产业发展。[详细]2014-06-11 09:10

苏波出席国际内燃机工业协会2013年年会

由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承办的“国际内燃机工业协会2013年年会”9月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先进技术 节能减排 创新驱动”为主题,对内燃机工业开展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中国内燃机、汽车、工程机械、农机、船舶等行业协会的专家以及来自欧洲、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苏波指出,当前全球制造业正面临结构调整、产业转移、转型升级的新时期,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不断发展的制造业的渗透融合,加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新突破,正孕育和催生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中国内燃机工业一定要抓住机遇,按照《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要求,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他说,要把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放在重要位置,加快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不断提高内燃机产品技术水平,积极推进节能减排,降低内燃机燃油消耗率,提高我国内燃机产品的节能减排水平和内燃机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苏波强调,作为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把推进内燃机工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完善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内燃机行业的健康发展。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规范行业市场秩序,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二是要走绿色发展之路,把节能减排放在重要位置。三是编制并发布内燃机产品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目录。四是开展替代燃料内燃机的推广和应用。五是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详细]2013-11-04 09:15

国家工信部副部长苏波盛赞中联土方机械产品

10月18日上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苏波在渭南市委书记徐新荣等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陪[详细]2013-10-29 09:10

苏波:重点抓五工作 推进内燃机业健康发展

由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承办的“国际内燃机工业协会2013年年会”9月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先进技术[详细]2013-09-12 09:39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