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从多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

2012/05/24 08:53上海证券报

在5月21日结束的第四届中国制造业年会上,围绕“自主创新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主题,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国资委副主任姜志刚等分别到场演讲,在肯定了我国企业多年来实施自主创新取得了显著进展的同时,还强调中国制造业有必要进一步通过自主创新,采取强化和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加强原始创新能力,以及重视市场培育等举措,在掌握高端装备的核心技术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多方面推动包括央企在内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振兴与发展。

苏波认为,当前,我国工业发展的动力和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工业已进入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指出,国务院于去年12月正式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发〔2011〕47号),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把整个工业作为规划对象,并由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中长期规划。他强调,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就体现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这二十个字上。

姜志刚表示,央企制造业整体水平近年来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如在民用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央企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80%,已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柱。但他认为,我国的制造业主要处在劳动密集型、粗放式发展阶段,高附加值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目前还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央企高端装备制造业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为此,姜志刚表示,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推动央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与发展。

一是加强自主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加强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适应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投资、激励、考核以及人才引进使用机制。着力解决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不足、创新融资难和创新成果转化力度不够等深层次问题,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能力。

二是健全自主创新的技术体系。引导企业加大对从事基础性、应用性技术研究的重点实验室、重大试验设施的投入,重点支持对材料与关键元器件的研发,加强关键技术的预研和攻关,力争在基础科学、前沿技术、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加快形成自主技术、标准和品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三是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指导央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持续、紧密的合作机制,提高重点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四是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技术领军和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完善人才使用、分配和评价体系,满足企业人才发展需求。

为期两天、在上海举行的本届中国制造业年会,由亚洲制造业协会主办,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本次年会还对2012年中国制造业最优投资城市、2012年中国制造业10大创新企业以及2012年中国制造业10大创新人物等进行了颁奖。

责任编辑:Daisy

相关阅读

太重开展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工作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批准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等38家单位开展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太原重工开展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重型机械)标准化试点工作。 延伸阅读 根据文件要求,太原重工将承担如下六项试点任务额:建立完善标准科研、制定、产业化实施三个环节的创新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重型机械标准体系,开展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标准转化;强化标准实施监督,开展标准实施评价、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机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建立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标准转化,研制出国内一流的重型机械装备,促进装备制造价值链向高端延伸,促进太原重工成为技术标准化和先进标准产业化的引领者。[详细]2018-09-12 09:41

潍柴动力获批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

近日,国家标准委、工信部公布了38家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的单位,潍柴动力承担的“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内燃机)标准化试点”,位列其中。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期为三年。试点期内,潍柴将通过加快高端内燃机技术标准的研制,完善内燃机技术标准体系,加速创新成果应用和产业化。瞄准国际标准,潍柴致力于推动内燃机标准“走出去”,通过支撑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打造国家级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示范典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助力企业2020-2030战略实现,促进潍坊市“中国动力装备城”的建设,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实施做出贡献。[详细]2018-08-01 10:16

铁建重工首获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

日前,国家标准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文公布了2018年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共38个项[详细]2018-08-01 09:07

“中铁智造”为无锡高端装备制造提速

3月15日,无锡中铁城轨装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首台盾构机中铁581号成功下线,标志着无锡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中铁智造”服务无锡产业强市步伐加快。 这家由国内地下工程装备、建筑施工行业领军企业——中国中铁装备、中国中铁一局共同出资建设,瞄准国内一流、世界先进打造的掘进设备制造和地下空间投资开发及科研基地于2017年5月22日落成,在短短数月内完成了首台盾构机设计制造下线。 据了解,此次下线的中铁581号,是完全由国内自主研发生产的土压平衡盾构机,直径6.91米,整机总长95米,总重约550吨,适用于我国华东片区淤泥质粉质粘土、粉土、黏土等地质条件下盾构隧道掘进施工,该台盾构机将在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建设中上演“首秀”。这也意味着,无锡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走出去战略取得了重要突破,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升级,翻开了无锡打造现代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地的重要一页。 设计投产前期,无锡中铁城轨装备有限公司通过精心组织协调资源,对盾构机投用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了认真分析,深入论证了掘进过程中设备可能出现的刀盘结泥饼、皮带机打滑、刀盘刀具磨损、透水地层喷涌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研发,确保了设备在施工中的安全优质高效运转。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落实盾构订单9台,意向订单5台,已具备年产盾构设备10-15台套的生产能力,表明无锡已具有较强的高端装备生产制造能力,实现了华东地区盾构设备“无锡造”[详细]2018-03-21 09:49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进入成长"快车道"

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型制造业“拔地而起”,发展新型制造业成为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德国目前正在推动的工业4.0和美国的信息-物理系统技术(CPS),都提出了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手段,以知识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正是高度重视智能制造的体现。 物联网技术“搭手”智能制造产业 当下,物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德稻物联网大师巴士连认为,工业4.0是指当前制造业自动化和数据交换的技术趋势,包括信息物理系统、物联网、云计算和认知计算。三个基本原则是分散、信息流、互操作。巴士连说,“不管你怎么看待它,没有这三大原则,也就没有工业4.0了。现在去中心化,就意味着并不是总是从中心的角度看,而是以分散离散的角度看问题,也就是说机器本身就可以做决定了。” 在巴士连看来,分散化意味着信息物理系统可以自行决策,自主的完成任务。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外部干扰时或者和既定目标冲突时,才由上级系统处理任务。信息流是指创建一个虚拟实体的能力,它对应于真实实体(产品)的数字系统,并使用设备(这样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来提供上下文信息以完成任务。互操作是指不同的实体相互沟通交流,交换信息。 例如目前比较流行的汽车自动驾驶。智慧驾驶是与物联网关联度非常高的技术。汽车的物联网,现在可以说基础设施日臻成熟,包括5G的技术也在逐渐进入技术测试阶段,相应的汽车之间的物联网,包括它的沟通协议、识别的唯一的标识,包括它自组织系统内在逻辑,在欧洲的汽车工业协会,都有相关的工作日程,逐渐完善汽车物联网的顶层设计。据了解,中车株洲所推出的一款智慧列车,就属于自动驾驶领域。 “智能工厂”助推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在中国企业联合会和德稻集团联合打造的“智能制造领航班”上,江苏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工厂”,给人印象深刻。 作为2015年国家工信部认定的全国船舶行业唯一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早在2007年,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便超前谋划,着手生产、设计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改造,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战略,并在此后获得“江苏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称号。2012年开始积极寻求突破,将扩大机器人应用和实施生产线改造等智能制造手段作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切入点,以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目前已建成6条机器人生产线,智能制造的示范经验在系统内外、船舶业界得到了一定的辐射和推广,为中国船舶行业提升船舶制造水平和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2018年新年伊始,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国产首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万TEU级集装箱船成功命名交付。该船是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船型,为目前中国船厂完工交付的最先进集装箱船。这是南通中远海运川崎继2013年自主设计完成13386TEU系列集装箱船建造之后又一力作,不仅再次刷新我国完工交付最大箱位集装箱船纪录,也标志着中远海运重工跻身超大型集装箱船建造世界第一方阵。 “智能制造领航班”部分企业学员表示,通过技术的学习,更凸显出管理部门和研发部门、管理部门和信息化部门合作、协调的重要性。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副院长宫琳建议,每个行业和企业都具备特殊性,“关键是形成一个逐渐的机制,逐步提升迭代的过程”。[详细]2018-02-12 10:48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