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投资2万亿用于智能电网建设

2012/05/07 09:36每日经济新闻

近日,科技部印发的《智能电网“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现有电力系统难以适应清洁能源跨越式发展,电网支撑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能力亟待提高。为此,“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任务是要发展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并网技术,要突破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电源并网与储能、智能配用电、大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智能装备等智能电网核心关键技术。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成20~30项智能电网技术专项示范工程和3~5项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建设5~10个智能电网示范城市和50个智能电网示范园区。

智能电网是实施新的能源战略和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环节,广泛利用先进的信息和材料等技术,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与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安全、可靠、优质的电力供应。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 《关于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意见》,2011~2015年为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阶段,此阶段投资约2万亿元;2016~2020年为智能电网基本建成阶段,此阶段投资为1.7万亿元。

我国能源资源贫乏,难以支撑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而且能源资源与用电需求在地理分布上极不均衡。例如,我国风资源丰富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区域,这些地区大多负荷水平较低、调峰能力有限,大规模风电就地利用困难,需要远距离大容量输送,在大区以至全国范围内实现电量消纳。科技部指出,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远距离、大规模输电和全国范围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道路,并需要电网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能力。

能源经济专家、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记者表示,目前的问题在于智能电网现在还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要真正地实现智能电网还是要加强与客户的互动,这应该是智能电网的一个目标。

责任编辑:Eason

文章关键字电网 智能电网建设
相关阅读

国家电网推科技创新八大举措 构建能源电力创新共同体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日前提出“四个开放、四个合作”八大举措加强科技创新,构建能源电力创新共同体。这八大举措分别是: 一、开放共享实验研究资源。面向全社会开放100个实验室,包括19个国家级实验室。完善实验室基础设施共享机制,将公司实验室资源纳入国家实验资源共享平台,提升实验资源使用效率。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建公司各级实验室。 二、开放合作科技项目研究。联合社会各类创新主体,共同开展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框架项目、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项目和公司科技指南项目实施,对外合作科技项目在公司年度项目中占比不低于60%。面向全社会发布公司年度科技成果报告,共同促进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和应用。 三、开放实施科技示范工程。面向全社会发布并共同实施10类科技示范工程,涵盖新能源友好并网、综合能源服务、友好并网型储能、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电动汽车与电网友好互动等领域,在示范工程的规划设计、技术攻关、装备研制、投资运营等环节加大开放力度,带动全行业共同发展,推动国产装备走向国际高端行列。 四、开放应用全社会新技术。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新技术,将优秀创新成果纳入公司新技术目录,并在公司系统推广应用。建立开放、透明、公正的新产品挂网试运行管理流程,健全完善运行成效评估机制,全面畅通新技术推广应用渠道。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联合行业高端装备企业,推动高端装备进入国家首台(套)重大装备示范应用目录。 五、合作共建能源电力创新共同体。联合央企及国际国内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联盟、研究机构等多种形式的能源电力创新共同体,探索项目柔性组织模式,合作开展国家“科技创新2030”智能电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联合基金等项目研发,培育能源互联网领域重大原创性成果,促进行业技术发展和学科进步。 六、合作共建国家双创基地。联合社会力量在国家战略布局地区共建泛在电力物联网双创中心,吸引超过百支优秀创新团队入驻,推进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强化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围绕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方向,积极与政府和社会投资机构共建双创产业园,全面支撑电网新兴业务发展,形成区域覆盖、各具特色、协同创新的格局。 七、合作共享科技服务平台。联合打造国网“双越之星”双创平台,服务公司内外创新团队,汇聚创客数万人,聚集上下游企业过千家。打造国网特色的“科技+金融+产业”的创新模式,建立新能源云、智慧能源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承载平台。发挥各类产业投资基金的“杠杆”作用,形成“公司积极投入、社会资本竞相融入”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八、合作共营科技创新企业。鼓励社会投资者与公司科技型企业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打造科学灵活的股权架构和激励模式,激发创新活力和发展动能。围绕泛在电力物联网产业发展方向,遴选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成长性的公司中小企业,共同推动上市工作。联合社会资本共同孵化培育,推动双创中心和双创产业园中的高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另据介绍,国家电网全面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有关研究全面启动,试点大面积铺开。公司已经制定泛在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框架,凝练出10大科研方向,聚焦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及智能终端、物联网平台、人工智能等20余项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关键技术,以及“国网芯”、能源路由器、多站融合成套设备等10余项核心产品,集中力量开展攻关研究。今年启动泛在电力物联网科技项目49个。当前正在开展的重点攻关领域包括芯片、边缘计算、人工智能、数据融合、网络安全、智能终端融合、新一代信息通信、能源转换、能源综合利用与优化、新能源高比例消纳等。同时正在进行互联网运营、新型交易、电网资源运营、数据运营、综合能源服务等模式创新及产业生态在线互联的平台建设。(本文来源:中国工业报)[详细]2019-05-31 11:34

斗山燃料电池无人机技术,助力韩国电网巡检效率化

10月29日,斗山摩拜创新(DMI)与韩国电力公社(KEPCO)电力研究院签署“关于利用燃料电池无人[详细]2018-11-21 16:18

电网、高铁等基建项目加快审批 一大波稳增长举措在路上

特高压项目重启,高铁建设加快推进,多部委推出逾千亿民航领域鼓励民间投资项目清单,14省市集中推出逾8000亿元民间投资项目清单……从部委到地方正在合力稳增长,一大波举措已经在路上。 电网、高铁等基建项目加快审批 近期,能源、交通等基建补短板力度持续加大。 9月3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要在今明两年核准开工九项重点输变电工程,合计输电能力5700万千瓦。 这是特高压项目时隔一年多以来再度重启。此次涉及5条特高压交流、5条特高压直流和2条超高压。据兴业证券预计,本次重启规模预计在1800亿元至2000亿元之间,创一次性审批数量的历史纪录。 同样点击重启“按键”的还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今年8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批复了长春和苏州两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涉及投资1737亿元。另外,杭州机场轨道快线正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 从最新数据来看,目前全国铁路投资步伐也在加快。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数据,1月至8月,全国铁路完成投资4612亿元,为年度计划的63%,完成进度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 据悉,中国铁总还在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今年计划新开工项目已批复23个,投资规模4033亿元。 地方也在积极释放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信号。比如,本周一召开的重庆市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高铁建设力度,加快打通出渝高铁大通道;安徽省日前召开了重点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推进会,要求强力推进合新高铁等重点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各地竞相推出民间投资项目清单 民航局将于9月27日在京召开民航领域鼓励民间投资项目推介会,向社会推介北京新机场配套工程、呼和浩特新机场建设等项目,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在此之前,民航局已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了民航领域鼓励民间投资项目清单,预计总投资规模达1100亿元。 这仅仅是部委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的一小部分。接下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地方、有关部门,在交通能源、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筛选出200个项目进行推介。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司长欧鸿透露,除了民航领域推介的17个项目,其他183个项目,各地正在抓紧组织推介,这项工作将在近日完成。 此外,地方也在积极行动,密集推出一批民间投资项目清单。据上证报记者粗略统计,最近半个月内,已有四川、浙江、甘肃、山东、贵州、天津、湖南、河南、黑龙江、广东、福建、山西、青岛等14省市陆续推出面向民间投资推介重点领域项目清单,总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 其中,四川、甘肃、贵州和青岛等地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涉及投资均超过千亿元。浙江、山东、湖南、山西等地投资规模都在数百亿元。 从各地披露的信息来看,地方推介的项目多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涉及铁路、公路、机场、生态环保、城镇基础设施等方面。 有分析人士表示,国务院多次强调在交通、油气、电信等领域推介一批以民间投资为主、投资回报机制明确、商业潜力大的项目。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省份推出面向民间投资的项目清单,且有部分已推出项目清单的省份还会陆续推出第二批、第三批项目。 “稳投资”成为地方经济工作重点 各地近期也相继召开重大项目投资建设推进会,并强调“稳投资”的重要性。 9月6日,北京市政府召开2018年第三次区政府工作交流会议,就投资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等进行交流研讨。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在会上强调,要把稳投资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抓紧抓好,保持首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良好态势。 日前召开的黑龙江省加快重大项目投资建设推进会提出,从振兴发展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扩大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快推进重大项目投资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全省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取得积极成效。 机构普遍预期,随着各地基建补短板力度加大,全国基建投资增速将出现反弹。国家统计局将于本周五公布8月份主要宏观数据,预计8月份基建投资增速将回暖,制造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从而带动整体投资持稳。[详细]2018-09-13 11:17

国内最大规模电网储能项目投入运营 “充电宝”成电网安全新卫士

近日,江苏镇江电网储能电站工程正式并网投入运营。该储能电站总功率为10.1万千瓦,总容量20.2万千瓦时,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电池储能电站项目,它的投入运营极大提升了电网保障能力。 2017年,江苏电网最高调度用电负荷达到1.02亿千瓦,已超过德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最高用电负荷。“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江苏电网总体平衡,部分地区存在用电缺口。”国家电网江苏电力新闻发言人、发展部主任王旭介绍,“由于镇江谏壁电厂3台33万千瓦煤电机组关停,经预测,2018年夏季用电高峰期间,镇江东部存在电力缺口”。 针对这一现状,国家电网江苏电力紧急建设镇江储能电站工程。作为“新一代”电网设备,储能就像一个超大容量的“充电宝”——在用电低谷时作为用电负荷充满电力,在用电高峰时,则当作发电电源释放电力,有效填补电力缺口,最大限度保障生产生活用电。同时,电能的大规模存储和快速释放功能,能够填补电网常规控制方法的盲区,实现电能灵活调节和精确控制,对打造高端电网、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具有示范作用。 经计算,该储能电站可以在不新建发电厂的情况下,为镇江地区每天多提供近40万千瓦时的电力供应,可满足17万居民生活用电;还能发挥调峰调频、负荷响应、黑启动服务等作用,为缓解用电高速发展与电网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电力供需矛盾提供了新的绿色手段。 据介绍,镇江储能电站将采用“两充两放”的模式参与到电网运行中——即每天充电两次,同时分别在一天的两个用电高峰中将电能全部释放。 此外,镇江储能电站还接入了国家电网江苏电力近年来建设的“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并将其升级为“源网荷储”系统,保障大电网安全。 此前的“源网荷储”系统,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对电厂发电和用户用电的同步调控。“新的‘源网荷储系统’发挥作用时,储能系统能够瞬间从用电状态变为发电状态,将用户变成了发电厂;而传统‘源网荷储’系统用户只能从用电状态变为停用状态。也就是说,10万千瓦的储能项目能够发挥出20万千瓦的响应能力,比一般的负荷响应能力高出一倍。”王旭介绍。 另悉,国家电网江苏电力正积极推动镇江地区安装于用户侧的储能项目建设,预计投入运营用户侧储能约10万千瓦,将进一步扩大该地区电网支撑保障能力。[详细]2018-08-03 11:08

徐工越野轮胎吊横穿阿拉善沙漠 助力国家1.5万座电网架建设

在中国第二大沙漠—阿拉善沙漠,一个伟大的国家战略工程将在这里实施,西电东输,全程将架设1.5万座电网[详细]2017-10-09 10:56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