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性法律风险管理水平升级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市场格局需要全面升级,这个问题早已成为共识,只不过在当前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业内有识之士仍需思考和争鸣。一系列行业配套标准缺乏、信用机制构建缓慢、管理手段传统封闭、行业关联人才队伍欠缺等问题亟需解决,否则,所谓的产业升级将步履维艰,并会进一步诱发很多问题。
法律风险管理是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特殊的国情背景下,对于现今的工程机械行业运营情况来说,法律风险管理亟待完善。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来在服务行业代理商、银行等机构及个人时所积累的法务经验,系统阐述法律风险的管理框架。
法律风险管理概述
企业的法律风险是指基于法律规定、监管要求或合同约定,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或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作为或不作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所产生的影响。有效的法律风险管理是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及整体管理水平相适应,将其纳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决策过程,坚持持续改进和全员参与等原则为基础的。根据《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GB/T27914-2011),全程法律风险管理服务包括明确法律风险环境信息、法律风险评估、法律风险应对以及监督和沟通,其中法律风险评估包括法律风险识别、法律风险分析和法律风险评价等3个步骤。
在实践中,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质性展开往往是在企业内部法务主管的牵头下完成的,虽然大多数律师事务所都对外宣传提供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服务,但是由于事务所业务的繁杂、人员设置惯例、专业化或综合化定位等特点,律师事务所往往不能提供法律风险管理的整体升级方案,不能真正持续审查并追踪一个企业整体管理变化。但与此同时,虽然企业内部法务专员在提供企业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因为这些人员往往并不具有律师执业群体特有的专业素质,也不能广泛接触其他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信息,所以也有不可逾越的瓶颈。
提供高水平的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服务,不仅需要较高的法律素质,而且要运用大量审计、财会、管理和营销等关联学科知识,这些都为提供法律风险管理服务的职业群体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实践中,大公司往往组织包括律师、会计师、管理人员等在内的项目小组来展开专项的法律风险管理服务,但由此而来的高额成本并非是一般企业所能承担的。
其实,律师事务所可以以行业特定商事主体为顾问开发单位,在大量接触相同类型争议案例经验基础上,研究提供专项性的高标准法律风险服务,这样不仅有利于做精做专,而且有利于跨地域地进行业务拓展。
明确法律环境信息
法律环境信息包括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搜集到的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动态化地搜集、分析、整理、归纳这些信息有利于为展开法律风险管理水平的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否则法律风险管理将脱离实际状况。先期的信息搜集的完善度和准确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后期法律风险管理的质量。
搜集外部信息的任务量远比搜集内部相关信息难度大,因为单个企业根据需要搜集到本行业或类似企业的法律相关信息后,还要进行大量深加工,使所有相关思路和措施内化到企业应用层面,这需要极强的敏锐性。这些外部信息包括本行业的业务模式及特点,国内外与本企业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与本企业相关的立法、司法、执法以及守法情况,与本企业相关的市场竞争状况,企业主要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及其对法律事项的遵从情况等。
内部法律风险环境信息包括企业战略目标、盈利模式和业务模式、企业法律实务工作、法律风险管理现状、本企业签订的重大合同及管理状况以及本企业发生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或法律风险事件的情况等。这些信息直接关系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也容易得到企业管理层的许可。
在搜集环境信息的同时,企业内部要确定法律风险准则,它是衡量法律风险重要程度所依据的标准,应体现企业对法律风险管理的目标、价值观、资源、偏好和承受度。在确定准则时要考虑本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范围、对象、分类,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法律度量方法以及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等等。
评估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3个环节。法律风险识别活动是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研、头脑风暴、德尔菲法及检查表法等方法识别风险,并确定其分类和命名规则,对每个风险设置相应标号和名称,并最终形成风险清单。然而,为保证法律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准确性和系统性,企业应构建符合自身经营管理需要的法律风险识别框架。可以从主要经营管理活动、组织机构设置、利益相关者、法律风险源、不同法律部门、不同法律法规及以往发生案例等角度进行识别厘定。
法律风险分析是对识别出的法律风险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考虑法律风险源或导致法律风险事件的具体原因,法律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后果等因素,为法律风险的评价和应对提供支持。对法律风险可能性进行分析时,可考虑外部监管执行力度、内控制度的完善与执行、相关人员法律素质、利益相关者综合情况以及法律事件发生频率等。对法律影响程度进行分析时,可考虑后果类型(财产损失或非财产损失)和后果严重程度两方面。
版权声明:本稿件为《今日工程机械》杂志独家向第一工程机械网供稿,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明原稿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
法律风险评价是指将法律风险分析的结果与企业法律风险准则相比较,或者在各种风险的分析结果间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等级,以帮助企业做出法律风险应对决策。在风险排序和分级基础上,企业可以进一步确定需要重点关注和优先应对的部分法律风险。
对于众多代理商来说,除经常出现问题的违约、侵权、行为不当等方面外,内部控制制度水平也比较差。内部控制制度对一个企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现实中因为员工素质梯队落后等问题,低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背后经常发生重大法律事件,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但可以完全避免的法律后果。
另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代理商的高层在日常工作中并不十分重视法律风险防范问题,不聘请法律顾问,也不增设法务岗位。往往是在出现诉讼争议后才找律师服务,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损失。实际上,这些发生问题的法律风险敞口完全可以通过尽职的法律风险管理进行完全规避。
法律风险的应对
法律风险应对是指企业针对法律风险或法律风险事件采取相应措施,将法律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法律风险应对包括选择法律风险应对策略、评估法律风险应对现状、制定法律风险应对计划3个环节。
风险应对策略包括规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接受风险和其他策略等。企业要根据自己的业务状况、战略目标、管理手段等对风险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单独或组合应用几种策略。评估法律风险应对现状,可从资源配置、职责权限、过程监控、奖惩机制、执行者能力以及法律审查等角度进行展开,为制定法律风险应对计划提供支持。
在进行上述两步之后,相关人员就可以制定出几类应对手段,包括调整机构、人员、经费等资源配置;制定或完善与法律有关的制度、流程;针对特定风险撰写指引或标准;利用技术手段降低风险;开展某些专项活动;针对某些关键岗位人员进行法律风险培训等等。实施法律风险应对计划中,应明确人员机构、具体业务管理活动、资源需求和配置方案、优先次序和实施时间。
法律风险的监督与沟通
风险是时刻变动的,针对企业内外部风险应安排专门人员或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根据措施实行后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持续改进。另外,企业在法律风险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应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有效沟通,特别是由于各个层级人员的价值观、诉求、假设、认知和关注点不同,造成法律风险偏好和期望不同,所以充分的沟通将有利于保障企业整体增强对应对措施的接受程度。
在后续监督过程中,出现行为偏差或控制偏差应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流程,时刻关注法律风险管理方针、与法律风险管理目标匹配的组织职能和资源保障、相关的制度和内部流程控制、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关于法律风险的沟通机制、法律风险管理文化、法律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工具等。在完善沟通报告机制时,应该考虑其与其他风险信息的报送衔接关系,以保障相关部门信息的互动沟通,有助于对风险信息的组合分析,提高管理效率。
总体来说,制造商、代理商、融资租赁公司、专业银行等行业关联主体应充分认识到,重视提升法律风险管理水平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无形价值,特别是在当前行业销售、账款回收等方面遇到问题的市场背景下,使早已发展成熟的服务系统与行业制造商、保险商、银行等机构进行对接,共同推进一系列行业改进非常有必要,这样有利于在另一场行业变局到来之前,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南京中助管理公司 许华 许峻硕)
责任编辑:Hermia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