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新增信贷1.01万亿元 释放宽松信号

2012/04/13 09:01南方都市报

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86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8136亿和355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1.01万亿元,同比增多3320亿元。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向南都记者分析称,信贷增加意味着政府意识到当前实体经济的严重问题,信贷应严格控制,确保投放于实体经济。

央行数据出炉,分析人士表示出乎意料。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兼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信贷释放增长一方面因为今年以来铁路、水利方面的投资明显增加,另外去年政府收入较高,所以财政性存款有上升。

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3.76万亿元,同比少增218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1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707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679亿元。月末外币存款余额3418亿美元,同比增长44.3%,一季度外币存款增加668亿美元。

贷款方面,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46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211亿美元。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1万亿元,同比多增3320亿元。

兴业银行(601166)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认为,一方面由于3月存款量较大,超过2万亿,银行存贷比压力较大,存在放款的需求。另一方面数据表明了政府对当前经济下降的调整。

“央行这个时候公布信贷增加的信息,意在向社会和企业界释放信号,一季度央行并没有紧缩银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政策对实体经济仍将支持。”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对南都记者表示。汇丰经济学家马小平认为,3月中国新增贷款反映了流动性的改善,增长意味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时点可能延后。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89.56万亿元,同比增长13.4%,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7.80万亿元,同比增长4.4%,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3.5个百分点。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表示3月信贷数据增加,可以视为货币政策放松的一个形式,“M 2增速回升,则进一步确认了流动性拐点的出现。这些对市场反弹形成积极影响。”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银行信贷 新增信贷
相关阅读

工信部等部委印发行动方案 银企交流支持中国制造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0.30% 资金 研报]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印发了《加强信息共享促进产融合作行动方案》(下简称《方案》)。《方案》通过建立银企交流机制,强化信息交流共享,促进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企业集聚。 《方案》分为七个部分:建立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融资信息对接清单、建立产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坚持分类施策,加大精准支持、大力创新金融支持方式、积极完善产业链金融服务、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加强组织保障。 《方案》提出,要发挥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优势,及时汇总纳入政府支持、有融资需求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并结合产业政策、产业发展方向、产业规划布局等对企业融资需求进行分析、评估和筛选,形成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融资信息对接清单,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提供参考。 另外,《方案》明确重点领域,加大支持力度。对符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以及国家重点发展的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新材料等领域符合信贷条件的重点企业,要加大支持力度;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僵尸企业”,或环保、安全生产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以及产能过剩行业未依法取得合规手续的新增产能和落后产能,要在做好资产保全的同时,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 以下附全文: 加强信息共享促进产融合作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中国制造2025》加快实施,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建立产融信息对接工作机制,强化信息共享,促进政策协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引导产业与金融协调发展、互利共赢,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一、建立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融资信息对接清单 (一)发挥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优势,及时汇总纳入政府支持、有融资需求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并结合产业政策、产业发展方向、产业规划布局等对企业融资需求进行分析、评估和筛选,形成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融资信息对接清单,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提供参考。 (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对接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融资需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自主决策、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对符合信贷条件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积极给予支持,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二、建立产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 (三)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依托各地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建立产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建立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沟通交流渠道,实现企业融资需求网上申请、即时汇总、分类整理、及时推荐,提高产融信息对接效率。 (四)工业和信息化部及时发布产业政策、产业规划等信息,方便企业及时了解产业政策动向,促进金融机构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行业信贷政策。#d1cm#page# 三、坚持分类施策,加大精准支持 (五)明确重点领域,加大支持力度。对符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以及国家重点发展的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新材料等领域符合信贷条件的重点企业,要加大支持力度。 (六)注重分业指导,做好相关金融服务。对拥有新技术、新工艺等创新产品的企业,要积极跟踪了解市场发展情况,在落实信贷条件的基础上,给予合理支持。对“互联网+”领域内“轻资产”类项目或企业,要创新信贷产品,拓宽合格抵质押品范围,做好金融服务。对冶金、有色、建材、船舶等行业有市场、有效益、有技术、资产状况良好、符合规范(准入)条件、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持续达标的企业和技术改造项目,不搞“一刀切”,对符合信贷条件的继续支持其合理信贷需求。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信贷政策,支持产能过剩行业相关企业兼并重组。 (七)压缩相关贷款,促进相关企业市场出清。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僵尸企业”,或环保、安全生产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以及产能过剩行业未依法取得合规手续的新增产能和落后产能,要在做好资产保全的同时,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 四、大力创新金融支持方式 (八)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制定差别化信贷政策,按照市场化原则采取增贷、稳贷、压贷等针对性措施。要积极开发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服务,满足企业对银行服务的多样化融资需求,逐渐实现由主要提供信贷单一产品向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转变。 (九)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创新适合工业和通信业发展的信贷产品,积极发展能效信贷、绿色信贷和排污权、商标权、碳排放权及政府采购订单质押融资等信贷业务。 (十)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发展“双创”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创业创新的贷款新产品、新业务,开展应收账款、仓单、知识产权等质押融资。 (十一)鼓励企业采用企业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多种融资手段,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五、积极完善产业链金融服务 (十二)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核心主业突出、具有较强行业竞争力、具备一定资金集中管理经验的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有效提高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运作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十三)探索开展集团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有效发挥财务公司对集团公司主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十四)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购置先进设备,加强与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合作,缓解企业资金不足问题,拓宽重大装备、工程机械等产品市场。#d1cm#page# 六、强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 (十五)积极推动纳入产融信息对接平台的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指导企业完善内控制度和公司治理,强化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 (十六)加强对相关企业的融资能力培训,对企业利用新三板、战略新兴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等融资渠道要加强辅导,提升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企业的投融资规划能力。 (十七)引导企业加强财务状况、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能耗水耗等方面的信息披露,减少银企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防范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虚假诈骗融资等失信行为,提高违约违法成本。 七、加强组织保障 (十八)为保证工作顺利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建立产融信息对接工作协调机制,相关金融机构、重点企业及有关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和专家参加,强化信息共享,及时沟通银企信息对接进展情况,并协调解决特殊行业出现的重大问题。 (十九)各地要建立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各派驻机构等部门参加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开展银企信息对接活动。抓紧建立本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融资需求清单,组织清单内企业与区域内金融机构开展信息对接。有条件的地方要创新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政策引导和杠杆作用,支持银企信息对接和产融合作项目开展。 (二十)对产业转型升级和行业发展有重大支撑引领作用、且需要国家层面协调解决的重大项目融资需求,由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汇总后,通过产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中央企业直接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推荐单位负责审核企业融资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 (二十一)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行业协会和专家对各地和中央企业报送的重大融资需求清单进行筛选,并通过产融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发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十二)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加强对融资信息对接项目的跟踪、分析、评估。各地要加强信息报送,适时将银企对接成果及成功经验做法书面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开展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详细]2016-03-04 10:34

中国去产能时代 银行业“黄金时代”逝去了?

2015年是全面实行深化改革第一年,中国银行[-0.29% 资金 研报]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银行家对未来中国经济金融的洞察值得资本市场参与者思考。在过去七年《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的基础上编制本专题报告,该银行家调查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博士主持并负责项目的执行与实施。 一、银行家愈发担忧经济结构失衡 银行家对经济增长预期逐年下台阶,愈发担忧经济结构失衡的风险。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十三五”期间,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经济面临转型,在新老产业交替之际,银行家普遍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存担忧,近几年的调查值逐年下台阶。对于未来三年的经济增长,2015年调查显示,82.5%的银行家选择6.5%-7.5%,其中52.4%的银行家认为增长率区间应该为6.5%-7.0%;14.9%的银行家认为增长率低于6.5% ;仅2.6%的银行家认为增速将达到7.5%以上。同时,经济发展结构的失衡、产能过剩的风险、地方债务风险等均是银行家最为担忧的问题。 房地产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银行家对房地产市场预期的转向发生在2014年,这年以后银行家对房地产市场开始谨慎;虽2015年“311楼市新政”之后,房地产成交表现良好,但并没有改变银行家对于房地产市场趋势向下的看法。不过和2014年有所差异的是,银行家对于不同城市的房地产分化预期愈加严重,对于一线城市,不论是销量还是价格,均有超过五成银行家认为未来一年会继续上升;但是对于二三线城市,银行家的预期普遍较为悲观。 二、息差收窄,唯有业务深耕细作 迎接银行利润个位数甚至是负增长时代。在利率市场化、银行业准入开放、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等改革推进和产业结构转型之下,中国银行业的盈利状况逐步恶化。在受访的银行家中,约六成预期未来三年收入及利润增速降至个位数。而在主要的金融改革推进对银行息差影响的调查中,银行家普遍认为利率市场化是最大的挑战。 在息差收窄、盈利压力倒闭之下,商业银行业主动做战略调整: 业务深耕细作。每一时期银行业战略重点的变化都折射着宏观环境的变迁,以及银行业内部的竞争格局,近年来“深化经营特色,实施差异化竞争”(78.6%)三年内两次(2013、2015)成为受访银行家们最为关注的战略调整重点,反映出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是下一步银行业务拓展的重点区域。继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之后,商业银行的下一步业务拓展重点逐步向中小城市靠拢。在城乡一体化推动下,特别是在近两年进一步向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集中。2014年银行家的区域战略重点还是在县域和小城镇,2015年就进一步向中小城市集中,有超过七成的银行家将这一区域作为下一步战略。 国际化布局加速。国内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加速,为银行业国际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机会。此次调查中,七成银行家认为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73.4%)是中国银行业进行海外发展的首要关注点。其次,“优化产品和业务模式,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62.6%)和“国际化专业人才培育与建设”(58.6%)也广受关注。这表明,中国银行业的海外发展,不仅是追随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也非常关注对客户的服务,以及自身产品、服务、人才等各方面的建设和提升。 三、不良的新趋势 经济处于下行周期,银行经营环境持续严峻,不良进一步滞后显现,且和前两年相比还出现了新特征: 过剩产业不良严峻,且向上下游和商贸领域蔓延。在2015年银行家认为预期不良率上升行业调查中,冶金业(含钢铁、有色金属)由2014年35.9%大幅上升至2015年48.5%,超越房地产业,成为银行家认为预期不良上升行业榜首。不良除了集中在过剩行业外,还出现通过产业链向上下游蔓延的趋势,如商贸业的预期不良占比已由2014年的10.8%上升至2015年的22.5%。 东北地区不良率凸显。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最早受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下行影响,不良早在2013年就率先爆发。而当前不良风险已通过产业链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蔓延,特别是本身也是重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不良风险正加速暴露。 四、看新增信贷都流向哪里 信贷投放重点转向城市基础设施和医药等新兴产业。商业银行不同年份的重点信贷支持行业往往体现了银行家对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方向的判断。从近六年的调查数据看,城市基础设施正一步步成为银行家信贷投放的首要重点行业;同时银行家也日益加大在医药、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信贷支持。 冶金、房地产、造纸连续三年成信贷限制性行业榜首。产业的变迁也对应着银行信贷支持和限制之间的轮换,去产能、房地产去库存,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由投资、出口向内需切换,便伴随着冶金业、房地产业和造纸等行业的持续性信贷限制,显然在银行家眼里也是大势已去。 五、地方债务置换牵动与地方政府的相关业务 地方债务置换要算综合账。2015年是地方债务的第一年,有3.2万亿的置换规模,表面上商业银行的资产从高收益的信贷变成相对低收益的债券,并不利于商业银行。但2015年的银行家调查发现超过半数(55.2%)的银行家认为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其银行利大于弊。之所以高息资产置换为低息资产后带来直接收益下降,但综合来看债务置换依然是正面的,在银行家看来债务置换有利于降低信用风险、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业务联系、释放资本占用。[详细]2016-01-25 11:39

2015年1月银行贷款增量创1月历史第二高值

2月13日,央行发布2015年1月份最近金融数据显示,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0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5394亿元。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7万亿元,同比多增2899亿元。 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1月贷款新增1.47万亿元,达到近67个月以来的最高值(2009年6月新增贷款1.53万亿元)。也是历史上1月份贷款增量的第二高值(2009年1月新增贷款1.62万亿元)。 根据央行数据,广义货币(M2)余额12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4个和2.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4.8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7.2个和9.4个百分点。两个数据与去年同比反差如此之大,说明什么? 杨驰向本报记者分析称,M2增速继续呈下滑趋势,1月份仅为10.8%,其中翘尾因素就占到9.33%,反映出1月份货币投放增速缓慢,外币占款增速减缓是主要原因之一。央行下一阶段有可能继续探索新的货币投放机制,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MLF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维持合理的货币投放规模。M1去年一月份的增速比较反常。M1同比增速达到10.6%,其中翘尾因素就占到10.53%。M1同比增速之所以明显高于前几个月,主要原因是受2014年1月M1基数过低的影响, 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71.7%,同比高20.8个百分点,是否意味着间接融资返潮? 杨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此次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的最大特点在于银行表内融资规模明显回升,人民币贷款占比同比提高了20.8个百分点;反映银行表外融资规模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均有所下降,说明去年监管机构防控影子银行风险、治理同业业务的措施已经开始显现成效,受计提拨备等监管政策要求,部分表外资产开始回流表内。 与以往不同的是,央行在报告中注解:自2015年起,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存款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贷款含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 杨驰表示,这是央行首次根据调整后的口径公布存贷款数据,在原有的住户、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分类上新增了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从具体数据来看,对存贷款增量的影响有限。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44亿元,不到人民币总贷款增量的1%;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70亿元,也仅占人民币总存款增量的13%。[详细]2015-02-15 10:00

今年新增信贷规模望超过10万亿 一带一路受追捧

多家机构预计2015年新增信贷规模超10万亿元,中金公司甚至预计将达10.5万亿元,刷新“历史记录”。1月新增信贷规模可能将突破万亿元。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与往年一样,银行1月信贷投放比其他月份“多一些”,明显感觉到今年信贷额度比往年“松一些”。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从几家商业银行总行近期“定调”看,“一带一路”、中西部地区等重大基建项目将是商业银行追捧的“香饽饽”。 1月新增信贷规模料突破万亿 专家和银行业内人士表示,按往年惯例,今年1月新增信贷规模料突破万亿元。瑞银首席策略师陈李预计,1月新增信贷规模可能达1.3万亿至1.4万亿元之间。数据显示,2014年1月银行新增信贷规模为1.32万亿元,2013年1月为1.07万亿元。 谈及2015年各银行具体信贷额度增长,中金公司人士称“分化很大”,预计大行大都与往年持平,中小银行在5%至20%,预计全行业在5%至10%,即10.5万亿元左右。 对大行新增信贷额度与往年持平的情况,中金公司人士认为,这是基于风险偏好下降、主动控制的结果。今年新增信贷额度下达同往年相比明显不同,今年是银行先上报计划数,然后由央行核准(核准数和计划数一致)。往年是央行先确定新增信贷规模,然后商业银行据此确定相应的计划。所以,大行新增信贷额度与往年持平是因为大行上报给央行的计划数不增长,并非央行要求。 平安证券预计,2015年新增全口径贷款规模(一般+同业贷款)在11.5万亿元左右,其中一般贷款额度大约占85%至90%,大约在10万亿至10.5万亿元左右。预计商业银行今年实际一般贷款额度与去年相比将略增,银行整体调配机动性明显增加。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预测,2015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0.6万亿元,人民币信贷增速为13%。他预计,201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将达8000亿元。若这些额度全部用于信贷投放,则全年贷款增速将达14%。 招商证券认为,2015年商业银行将“缓信贷”。商业银行争取信贷投放增量与2014年持平,不过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及控风险大背景下,信贷增量或略低于2014年,维持信贷增速为11%的判断。 “一带一路”受追捧 多数券商人士认为,2015年银行信贷投放将重点“调结构”,重点支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如“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大型建设项目等)和弱周期行业(如旅游、文化、广电、现代物流等)。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近期召开的2015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大力支持“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实施,积极推动亚太地区基础建设投资和互联互通,加大金砖国家金融合作。要以创新推动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某国有大行总行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该行信贷投放没有出现特别大的变化,但今年肯定要继续压缩一些限制类行业信贷投放,然后把额度调配到一些重点项目中,比如中西部地区一些获批的重大基建项目等。 工行西部地区某分行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进入2015年,明显感觉到总行给我们的额度宽裕了。我们目前正在积极寻找合适的项目,陆续开始信贷投放。”这位负责人说,该分行今年会尽量将信贷额度向“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倾斜。 招商证券认为,“一带一路”项目一般由银行的公司部牵头来做,其他业务部门配合共同进行。银行通过“一带一路”的契机,帮助企业“走出去”,逐步提升外币资产占比。目前,外币业务息差处在上升通道中,银行有充足动力布局海外业务。[详细]2015-01-29 09:52

央行:5月新增信贷8708亿元 高于市场预期

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8708亿元,这一水平不仅高于同期2014亿元,也高于市场此前预期。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312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1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021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558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47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545亿元。此前本报曾报道,四大行5月末不到一周时间新增贷款飙涨约1400亿。[详细]2014-06-26 10:03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