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集团:“变”与“不变”的品质协奏曲
1月30日,三一集团下属的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曾经的竞争对手变成了亲密伙伴。普茨迈斯特创始人甚至半开玩笑地说:“在参观完你们的厂房后,我就知道,在与你们的竞争中,‘大象’早已没有机会了。”
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左一)向客人介绍三一的制造执行系统(MES)
就在10多年前,首都机场新候机楼工地举办“大比武”,三一新研发的混凝土输送泵在与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大象”泵的首次交锋中不得不败下阵来,三一人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大象”捧回金杯。
三一人在讲述这个故事时,从容自信,对他们来说,这样的变化只是水到渠成之事。正如他们所说,从湖南涟源市茅塘乡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到中国第一、世界第六的机械工程产品制造商,在三一20多年的发展中,改变一直如影随形。
“其实,我们一直都没有变。” 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笑了笑:“三一人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品质改变世界’。”
先做人,后做事。“好人做好事,好人会有好的动机,好的目标,才能不断改善管理,把产品做好。”唐修国说,三一人要改变的不仅是一个企业,更是“中国制造”的世界形象。在这根指挥棒的引导下,7万多三一人演奏出一首动听的品质协奏曲……
科技锻造品质
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中国泵车市场,国内企业只能生产32米以下的短臂架泵车,长臂架泵车市场全部被国外品牌占领。当时国外把臂架的长度做到了最高36米,业内都认为臂架每增加一米比登天还难。
面对这种局面,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的三一,决心研制世界一流水平的混凝土长臂架泵车。从1998年开始研究实验,到1999年4月,三一的研发团队一次性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7米混凝土泵车,2000年就投入批量生产。
进口一个36米的臂架要花110万元到130万元。而经过自主研发的同样产品,成本也就是20万至30万元。一个臂架就有100多万元的利润,而这种利润正是技术创新的高额回报。2011年,三一将泵车的长臂架做到了86米,这一自主研制的成果再次刷新由他们自己创造的72米世界最长臂架泵车世界纪录。
当别人问及三一的臂架究竟能够做多长时,三一重工执行总裁易小刚甚至放言:“三一最终能把臂架做多长,我自己不知道。但有一句话我是敢说的,从此以后这个世界吉尼斯纪录将永远属于我们三一。”
易小刚的自信来源于三一一直以来对科技研发的高度重视。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常说,一个企业固定资产回报率是很低的,而研发的投资回报率很高。多年以来,三一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至7%用于研发,是同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一年用于研发的投入高达近20亿元;三一建立了9大试验检测中心、58个实验室,从产品研发、工艺设计、流程改善各个方面提升产品品质;在三一,研发部门享有人员数量不受限、预算经费不受限等诸多特权,研发人员则拥有最通畅的晋升渠道、最优厚的待遇和最具成长空间的平台。一次,大家讨论三一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有人说是营销,有人说是服务,一个员工站起来,说这些都不是。他说三一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梁董事长这个人比较“大方”。
在三一,有两句话是研究人员绝对不能说的。第一句是“国外是这么设计的,我们也这么设计”;另一句是“国外没有这么做过,我们也不能这么做”。
有这么一个事实:在工程机械行业内,有一种高强度钢板材料,其抗拉强度达到1400MPa至1500MPa。过去,这种材料是采用欧洲进口。国内这种材料的抗拉强度最多也只能做到批量生产800MPa至900MPa强度水平。
中国企业难道只能永远被外国人卡着脖子?
经过几个月日日夜夜的研究与实验,这种被国内认为是“外国人专利”的特种钢材料,硬是被三一人做出来了,而且投入了批量生产。有人算过一笔账,过去从国外进口,钢板的价格要2.8万元1吨,现在自己生产1吨成本还不到8000元。1吨就节约了2万元,一年要用6万吨,三一自主研发的这种高强度钢板材料,一年就为三一带来12亿元的效益。
三一的发展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历史。三一的创新不仅填补了许多国际国内空白,而且传递了一种力量,一种民族品牌奋发图强的力量,它让世界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刮目相看,也让更多国内企业挺起了自信的胸膛。
改变的是泵车臂架不断延伸的长度,是起重机吨位不断增加的重量,不变的是创新的管理模式,是打破国外企业技术垄断、争做世界一流的魄力和勇气。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入BOSS团三一挖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