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聚焦并购潮 解析吃掉洋品牌的秘诀

2012/02/29 09:21CCTV2《今日观察》

海外并购一直被看作是勇敢者的游戏,十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尽管路程坎坷,但出于转型和企业战略的考虑,走出去成为了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选择,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步伐已经不可阻挡。在交了很多失败的学费之后,中国企业是否已经既有勇又有谋?最佳的时机要怎样更好的把握?海外并购之路怎样做到“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史小诺和特邀评论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热情高涨,可屡屡碰壁,加上千亿元亏损实在令人心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路为何这样难?

2011年1月份,为了表彰中联重科詹纯新为意大利经济交流发展所做的贡献,意大利统纳波利塔诺亲自为他颁发大奖。被视作意大利最权威的经济人物大奖设立18年来,首次颁发给一个中国企业家。10年前,面对意大利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西法,中联重科还像一名小学生。西法成立于1928年,行业排名欧洲第一,世界第三,2007年6月,意大利工业城市米兰突然曝出一个消息,意大利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西法公司准备出售。消息一出,全球多达22家投行闻声而动,一场跨国并购大战瞬间打响。由于没有跨国并购经验,詹纯新向弘毅投资的总裁赵令欢提出,需要他走进自己的战壕。

詹纯新(长沙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对我来说心里有底,能够更好的发挥弘毅投资,这种国际化运作上的一些经验。”

当赵令欢和他的团队来到米兰后,他们深切的感受到,仅由中联重科和弘毅投资组成的联盟,这一仗显然打不赢。如何形成更强大的利益同盟,赵令欢想到了意大利曼达林基金,意大利曼达林基金和美国高盛带来了充裕的资金和跨国的人脉网络,围绕着竞购西法的目标,他们各自运转又默契配合,赵令欢找到了决定并购成功的关键。

赵令欢(弘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裁):“有曼达林、高盛做联合体,所有机构的信誉都放到一块来跟卖方来谈,卖方觉得我们真诚,可信,有实力。这件事在谈判的早期,在他们还在挑三拣四的时候,我认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008年9月底,中联重科,弘毅投资,高盛和曼达林基金共同投资方,一共支付2.5亿欧元,完成了对西法公司的全资收购。

乔什·勒纳(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投资者联合是一个复杂的因素,但带来了不同的能力,很明显弘毅带给了这次交易很大的价值。

中联重科从全球行业排名第五的位置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最大的财经媒体《24小时太阳报》使用了三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对詹纯新的专访,中联重科并购西法的案例已经被收入哈佛大学经典案例库。今天在中联重科的橱窗里,能看到两张拍摄的站姿一模一样的照片,不同的是,照片中的人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他们神情和身后的中联重科一样,都有了历史的重量。

张燕生:并购中最难的获得的就是认同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一个穷小子想追求一个公主,最难的就是认同。穷小子什么也没有,要钱没钱,要地位没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你要让她知道,你将会给她一个美好的前景。中联重科有什么呢?他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对工程机械产生了一种井喷性的需求。我们现在跟美国谈的是,能不能够进一步扩大中国对美国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在欧洲,我们对它的扩大投资也是提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这些方面都会产生对工程机械的井喷式需求,这种需求会给欧洲的老牌工程机械公司的股东,创造最好的财富和收益,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中联重科为什么要收购这家企业?人们经常会说,并购是为了融资,作为财务投资也好,战略投资也好,它是为了能够带来更高的回报,还有一些是为了技术。然而中联重科既不是为了融资,也不是为了技术,而是为了他的产品和企业。从这个角度来讲,中联重科收购以后,是真正的强强联合,能够使这个企业做大,做强,做好,他的工人、技术、老板以及股东都能够得到一个更好的发展。

第三,中联重科为什么能并购成功呢?因为他有一个很好的伙伴。中联重科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是领头羊,但他毕竟是一个产业资本,他在跨国并购中间,跟弘毅资本联合并购,就是业内最好的产业资本和业内最好的并购的金融资本的联合,这样一来,使得欧洲老牌的工程机械公司能够愿意把自己的资产,放心的交给中国这家年轻的公司,他相信他能够给公司带来更好的未来。

张鸿:并购是个技术活 需要互相充分的了解

(《今日观察》评论员)

最初的时候,双方肯定不是特别了解,尤其是你很难拿指望欧洲那么大的公司会对中国的一个企业有多充分的了解。就像我们谈恋爱一样,双方介绍认识了,这时还需要媒妁之言,所以就有了弘毅投资的加入。意大利的西法公司对弘毅投资可能也不是特别了解,那么意大利曼达林基金和美国高盛就也加入到里面,大家一起来做这个事情。并购是个技术活,不是说我有钱了,买你,你就一定愿意的,你不能强迫别人跟你谈恋爱,所以说在整个15年的学习过程当中,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在整个产业的股权收购上,学会了在资本市场上向他们靠拢,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我们,用他们的办法来和他们谈判。

张燕生:只要在一个国际化的平台上 文化的融合能够做到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我个人的想法是这样的,不管是东方的文化、中国的企业文化,还是西方的企业文化,一定是不同的。80年代,当时我们在美国的时候,日本人收购美国的企业,比如丰田收购美国的一些汽车工业,很多时候都在上演日本管理者和美国的工人之间文化的冲突。30多年过去以后,你会发现现在日本的管理者、日本的企业和日本的文化完全跟美国融合到一起了。也就是说,只要它在一个国际化的平台上,去融合我们国际化的文化,包括我们的企业,包括我们的市场,在同一个游戏规则的基础上来做,这种文化的融合是能够做到的。

张鸿:并购需要磨合 也需要技巧

(《今日观察》评论员)

中国儒家有一个传统叫合而不同,首先要能够接受大家的差异,不能强迫别人。我们有一些并购失败的案例,就是不了解当地的法律和政策,包括当地的工会组织,无法融入到他们的文化,所以很多时候只能购,没有并,就是你花了钱,但是你两个没法在一块过日子,这就很难。

中联重科并购以后,他发现西法的CEO是一个典型的意大利人,特别浪漫,喜欢看歌剧,全世界到处走,他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明确说,你们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和工作观念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很浪漫,这就和中联重科有冲突。有冲突怎么办?你把他干掉,但干掉可能会让整个团队受到影响,那怎么办?后来中联重科直接表示,由你来担任我们集团总部全球采购的副总裁,全球哪有歌剧你就去哪采购,可不可以?西法的CEO很乐意的接受了,这样就开始沿着中联重科的意愿在往前走。这就表明,当我们开始想和他一块过日子的时候,我们需要磨合,也需要技巧。

并购中充满陷阱,而不是馅饼,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该如何评估?最佳介入时机和路径怎样选择?

在现实的商业世界里,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借助并购的力量,超越发展之路上的一道道障碍,飞奔在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地球上。

“有些时候结婚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我们对普茨迈斯特暗恋了18年,18年前我们进入这个行业时,它就是第一了,如果是那时,我们简直不敢想象并购的事,我们对它是长达18年的倾心相恋。”这是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在1月31号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如此形容这次对普茨迈斯特的并购。当天在长沙,三一重工与拥有世界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大象的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三一重工将投入26.54亿元收购世界混凝土机械巨头德国普茨迈斯特股份有限公司。谁拥有大象谁就拥有世界的技术,世界的地位,在会后记者问答中,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说多,此次收购不能使用金钱来衡量,是一次战略投资。

向文波(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它给我们带来的品牌,技术以及全球的销售和服务体系,对我们来讲,这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我觉得这个价格是非常合理的,远远低于我们的心理预期,根本谈不上是一个天价。”

1月21号,德国普茨迈斯特控股有限公司,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信产业投资基金香港顾问有限公司签订合并协议,三一与作为少数股东的中信产业基金,共同收购普茨迈斯特股权,此次交易仍需获得相关部门审批,预计第一季度完成。为减少交易变数,普茨迈斯特创始人卡尔·施莱西特与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将两人的手表互换,表示最终完成收购只是时间问题。

向文波:国际化要与本土化结合起来,作为德国公司来讲,普茨迈斯特这个公司,将继续独立的经营这个品牌,将继续由这个管理团队来经营。

媒体援引德国普茨迈斯特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的话,大象公司占有全球市场的40%,其90%的销售收入来自海外,是除中国以外的市场主导者,但形成反衬的是,大象公司海外收入中国市场的所占比例很小,由于本土巨头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咄咄逼人的态势,大象在中国的销售在步步退却。2009年,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效应全面释放,当时普茨迈斯特的销售额跌了近50%,与此同时,三一重工的销售额却飙升了约50%,三一主要市场在中国,出口还不到销售额的5%,所以还不是全球性,世界性的品牌,并购普茨迈斯特不仅是将三一的技术一下子提升到国际领先,在国际市场上,还少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极大的节省了企业参与竞争的成本,实现了互补多赢。

责任编辑:Amanda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并购 三一 中联 柳工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2000年10月在深交所上市(简称“中联重科”,股票代码000157),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公司注册资本19.71亿元,员工20000多人。2009年,中联重科下属各经营单元实现产值337亿元,利税超过42.52亿元。中联重科秉承“至诚无息博厚悠远”的企业文化理念,内源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并重。目前,生产经营基地分布于中国湖南、上海、陕西、广东以及意大利米兰等地,已形成中联科技园、麓谷工业园、泉塘工业园、常德灌溪工业园、望城工业园、益阳沅江工业园、上海工业园、陕西渭南工业园、意大利CIFA工业园等产业园区,总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拥有国际一流的超大型钢结构厂房、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拥有覆盖全国、延伸海外的完备销售网络,强大服务体系。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获得德国莱茵TÜV认证,在国内建筑机械行业率先按照欧盟标准推行产品CE认证,并获得俄罗斯GOST认证、韩国安全认证。中联重科继承了国家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的技术优势,建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是中国工程机械协会8个专业分会会长及秘书长单位,混凝土机械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先后完成重大科研课题670多项,负责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00多项,目前是187项有效标准的制、修订归口单位,行业技术覆盖率75%以上。中联重科先后完成了90多项国家“九五”、“十五”、“863”等国家重大装备开发、科技攻关课题和专项,被科技部确定为“十一五”三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承担单位。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投票P成员单位(ParticipatingMember),每年销售收入的50%来自于新产品开发。中联重科自成立以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60%,目前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类别、28个系列,450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是全球产品链最齐备的工程机械企业。其中,2008年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后,混凝土机械产品市场占有率跃居全球第一。塔式起重机年产量2000台、环卫机械产量3000台,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第一。汽车起重机年产5000台以上,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二位。中英文商标——“中联”与“ZOOMLION”均获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多个系列产品获中国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畅销包含港澳地区的国内市场,并远销海外,深受用户青睐。2009年中联重科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10位;在中国机械工业100强排名第六位。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利润排名第一位,上海、深圳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排名前列;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工业50强”;连续多年被评为“最具成长性”企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进步示范企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十强、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等奖项和荣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联重科以产品系列分类,形成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城市环卫机械、建筑起重机械、路面施工养护机械、基础施工机械、土方机械、专用车辆、液压元器件、工程机械薄板覆盖件、消防设备、专用车桥等多个专业分、子公司,打造一个国际化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朝着年销售收入千亿目标进军!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