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玉柴古堂生:5年内将进入千亿行列
玉柴集团总裁古堂生近日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古堂生表示,未来五年玉柴预测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是22%、23%,未来5年总体增长速度就是2.5倍”按照这个速度,到“十二五”末期,玉柴将完成“再造一个玉柴”的目标,步入千亿元企业的行列。
尽管目标较高,但玉柴集团仍保持比较谨慎的心态。对于欧债危机中出现的并购计划,古堂生表示,应谨慎对待。古堂生认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的例子不少,而失败的案例也有很多。中国企业可能出的起钱,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企业文化的融合。
地方政府的最大支持是不干预
从一个60年前的劳改农场,到现在年营业额400亿元人民币的大型国企,如果要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玉柴的60年,玉柴集团总裁古堂生认为,是“改革、创新、共赢”。而在这六个字的背后,还有来自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古堂生告诉网易财经,地方政府对玉柴最大的支持就是,不干预。
“政府很多时候管企业真的是一管,一统就死,管得越多,束缚就越多。当地政府给玉柴最大的支持是什么?没有这些条条框框,没有去限制它,没有过多的干预,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难得的。特别是在西部这么偏远的地方,它能那么超脱,让这个企业这样去发展,这一点非常难得。”古堂生说。
未来五年增长2.5倍 步入千亿企业行列
2011年,玉柴实现了营业收入400亿元的突破,同比增长8%。但对于玉柴来说,这仅仅是起跑阶段的初速度,古堂生告诉网易财经,“未来五年玉柴预测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是22%、23%,未来5年总体增长速度就是2.5倍”按照这个速度,到“十二五”末期,玉柴将完成“再造一个玉柴”的目标,步入千亿元企业的行列。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玉柴提出的口号是,要打造“两条产品链,多个产业群”。古堂生说,“十一五”期间,玉柴已经完成了产业链规划的布局,“十二五”的重点就是在这个布局的基础上,扩张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但速度上来了,质量如何保证?古堂生说,在两者之间玉柴更注重后者。“玉柴其实是一个更注重经营质量的企业,其实只要企业经营质量好,即使在未来“十二五”期间,整个市场会发生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我们完不成1000亿,那800亿、700行不行?”
而在新的领域又如何确保竞争力?古堂生认为,玉柴最大的竞争优势来自于文化和机制。
“我们玉柴很多骨干都是外地人,本地人的比例不超过一半,玉林的地理位置这么偏,外地的人才来到这里,又能沉下心来,投身到玉柴的建设当中,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这个文化。”
古堂生介绍,玉柴管理机制的核心就是以业绩论英雄,让能者上。很多中坚的骨干力量都是40岁上下,甚至30岁出头,在这样大规模的国有企业里,即使在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长三角地区,也并不多见。
海外并购要谨慎
欧债危机的爆发,让中国企业看到了海外并购的机会,加快了“走出去”步伐。
事实上,玉柴是中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早在1994年便已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为了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的第二股。
古堂生告诉记者,当时走出去的这一步对玉柴的今天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第一上市融资解决了资金,第二引入了公司治理国际化的理念。
古堂生回忆说,那时候还是计划经济体制,当时玉柴很多技改的项目,甚至都没有完全批复的情况下就已经先动了,需要资金的支持,找当时的国家计委报项目,跑断了腿,得到的结果就是一句话,“你玉林那个地方不在国家规划范围之内,国家的发动机规划布局就没在你那个点上,一分钱没有。”被逼得没办法,去市场上要钱,跟外资要钱,到股票市场、资本市场去要钱。
尽管20年前便已尝到海外资本运作的甜头,成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先行者。但玉柴对于国际化的目标仍然谨慎,对于时下流行的海外并购仍然小心翼翼。
古堂生认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的例子不少,而失败的案例也有很多。中国企业可能出的起钱,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企业文化的融合。
“一个企业你并购过来之后,你成了他的主人,你和他之间的关系不是说一种简单的合作关系和资源利用的关系,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这种文化的冲突,这种很深层次的冲突,可能你并购过来,比你直接寻求合作,可能效果还要差。”
因此,玉柴的“走出去”战略将以市场和产业布局为主,先在市场拓展上有所作为,然后再逐步去考虑海外收购。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