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彼勒中国研发中心 布局下一个黄金十年
作为卡特彼勒中国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晓波博士和他的老板——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Tana Utley女士刚刚渡过了一个忙碌的2011年。在这一年里,研发中心的人员不断增加。每增加一名员工,就犹如多播下一颗种子,未来的收获就多一分。而1月4日研发中心与无锡当地签订的二期扩建协议,和1月5日在南通破土动工的亚太试验场则预示着2012年将是更加忙碌的一年。扩建将于今年6月完工,试验场则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将成为卡特彼勒在中国研发投入的里程碑,为卡特彼勒保持在中国乃至全球的领先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011年10月24日,卡特彼勒公布了第三季度的财报,获利劲升44%,每股盈利则从2010年的1.22美元提高到1.71美元,提高40%。在全球经济局势动荡不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停工、许多工程机械行业的企业都陷入停滞不前、资金链紧张的大背景下,卡特彼勒交出了有史以来最亮丽的成绩单,带动当天美国股指上扬。
这样好的成绩,与卡特彼勒一贯重视研发工作密不可分。以发明履带起家,并把公司的英文名字“Caterpillar”写入字典的卡特彼勒,在其近90年的发展历程中,即便是在经济萧条的时期,同样确保对研发的投入。“2009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很多厂家都停止或者减少了研发投入,卡特彼勒有些项目也延缓,但是只有研发部门保持正常推进。”孙晓波这样说。仅2010年一年,就在研发领域投入19亿美元,并获得620项专利。
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令任何一家跨国公司都无法忽视,卡特彼勒也不例外。作为一家最早在中国建立办事处的美国企业之一,卡特彼勒把与中国共赢作为公司8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此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就成为重要的落子。从中心成立到现在的两年之内,无锡研发中心不仅吸引来了在汽车行业拥有丰富经验的孙晓波博士带队,还拥有了500多位工程技术人员和支持人 员,这对卡特彼勒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研发中心最大的成绩之一。在这500多位工程技术人员里,很多人都是从美国学成归来,他们中一部分人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回到美国;另一部分则举家搬迁到无锡,他们是中国研发中心的重点培养对象,也是将在中国担任重要职位的人才储备。还有一部分则是从大学里招聘的应届毕业生以及从其他公司吸引来的人才,他们是本地人才,占无锡研发中心人才库的主要部分。为了提升人才质量,卡特彼勒无锡研发中心从美国、欧洲请来在卡特彼勒公司内有很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员工开展培训项目。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有了得力的人才,研发工作才有了保证。卡特彼勒出色的业绩与提早开始布局研发工作密不可分。“中国研发中心的工作对卡特彼勒中国的营销收入是有很大帮助的,比如它可以帮助产品很快的国产化,还可以降低产品价格,有时这种效果三到四个月的时间就能见成效。”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Tana Utley女士说。
2011年,无锡发动机工业园推出的1104系列4缸的珀金斯发动机和1106系列6缸发动机原来都由英国设计,但引进中国后做了很大改进,国产化率大幅提高。两种发动机的整个认证研发都在无锡进行,没有无锡研发中心这个产品不可能这么快投产,估计至少要晚一年,它的国产化率也达不到现在的标准。另外,无锡研发中心的一个发动机实验室,则实现了发动机动力排放标准能达到最优,这个实验室已经得到中国、韩国以及英国三个国家的认证,在无锡研发中心做过实验的发动机,到这些国家不需要认证就可以通过。
1月4日签约的扩建协议,将为研发中心新增多个轻、中、重型发动机测试间。同时也会添加多个为燃油系统,电子,液压,冷却,翻车和落物保护和虚拟现实技术而设计的试验室。研发中心将增加更多的设计功能。这个阶段预计在2012年6月份正式完工。
预计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运营的亚太试验场,为研发中心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研发的产品能够很方便地开始应用测试。试验场与研发中心配合,将能够进一步扩大研发中心的工作领域,为即将在天津投产的3500系列大型发动机、同样布局南通的中大型装载机、以及卡特彼勒近在咫尺的无锡、苏州、吴江、徐州工厂提供强有力的支援,进一步巩固卡特彼勒在中国的技术领先地位。
农谚说:桃三杏四,即桃树从幼树到结果需要三年,杏树需要四年。对于孙晓波以及他领导的卡特彼勒中国研发中心来说,经过2009、2010和2011年的播种和耕耘,2012正是三年开始丰收结果的时候,而卡特彼勒在中国也将迎来另一个黄金收获期的开始。
责任编辑:Joh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入BOSS团卡特彼勒挖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