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智敏:煤炭开发和利用方式或将深刻变革(图)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需要煤炭的安全高效开采,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更需要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2010年,全国煤炭产量达32.4亿t,平均单井的规模由2005年9.6万t提高到20万t以上。科技进步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行业盈利水平不断提高。未来5年,将是我国煤炭行业转型的关键时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智敏先生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坦言:我国煤炭开发和利用方式将发生深刻变革。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智敏先生
煤炭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十一五”以来,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显著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行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全行业煤炭科技投入1149亿元,完成了一大批国家863、973和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培育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2010年大中型煤炭企业科技贡献率达到39.2%。煤矿地质技术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大型煤矿建设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矿井的建设周期大幅度缩短。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推动煤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煤矿开采技术总体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很多先进工艺被广泛推广应用,信息通讯、多媒体和可视化煤矿自动化和信息化网络系统开始广泛应用。煤矿重大灾害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煤矿瓦斯抽采、火灾、水灾的防治,矿井自动化检测和监测以及预警技术取得进展;煤炭气化技术取得实质性进展。煤炭转化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年产60万t烯烃的世界最大煤化工项目已经建成投产。绿色开采技术得到推广,矿井地热利用已经普遍应用,一批煤矿企业被授予国家级绿色试点单位。
能源产业机遇和挑战并存
未来5年,是我国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作为我国能源主体的煤炭产业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快速增长的煤炭需求与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对煤炭科技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煤炭重大科学突破,推动煤炭经济发展尽快走向创新驱动、内在增长的轨道,是实现煤矿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十二五”期间,全行业要努力开展煤矿重大灾害防治、煤炭资源高效开发和煤炭转化等三大基础理论研究;推动煤炭资源开发地质保障、特殊地层大型矿井建设、煤炭高效开采、煤矿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煤与煤层气开发、煤矿灾害预测与防治、煤矿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煤炭加工与转化及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十大重点领域科技发展;重点开展煤矿多源地质灾害防治、特殊条件下的大型矿井建设、高效辅助运输、煤矿高效充填开采、露天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煤矿安全避险及应急救援处置、千万吨级高效选煤以及低阶煤提质与综合利用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此外,要着力建设千万吨级高效自动化开采矿井、绿色开采与生态矿山、煤与瓦斯突出防治、高承压及深部矿井防治水及煤层气开发利用、煤矿井下高效选煤厂、规模化褐煤物理干燥、大型煤炭间接液化、煤矿物联网等九大示范工程,推动煤炭科技产业化;加快推广煤炭清洁高效开采、煤矿安全防治与应急救援、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煤矿信息化建设等4个方面与80项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至2015年煤炭行业科技贡献率将达到45%以上);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至0.5以下,煤炭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成效,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煤矿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开采难度大,一些涉及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和高效利用的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亟待突破与攻关,煤矿应急救援体系亟待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低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煤炭科技发展仍面临很大挑战。
煤机装备制造业成新兴热点
“十一五”期间,我国煤机装备制造业出现了全面高速发展的好势头,无论是行业规模、产业结构、产品水平,还是国际竞争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2010年大中型煤炭机械制造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052.64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75.9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91.21亿元,利润68.25亿元,出厂总吨重310.92万t。生产采煤机772台、掘进机1905台、刮板运输机4733台、液压支架74907架、胶带机3512台和转载机600台。年产600万t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制造获得成功,年产1000万t技术装备研发完成了井下试验,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总功率达到2900kW,重型刮板输送机总功率达到3×1000kW,强力液压支架支撑高度达到7.0m,工作阻力达到17000kN。与此同时,年产400万t选煤技术装备实现了完全国产化,一些选煤技术装备研发走在世界前列。
“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工业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煤机产品市场需求总量仍将保持持续增长。煤炭企业对煤机产品的质量和寿命要求更高,因此煤机企业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由过度依赖于产量增长、规模扩大和价格提高转向更多地依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实现增长。生产模式努力向节能减排、绿色制造转变;产品结构努力向高端产品升级,产业技术向与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方向转变;商业模式从卖产品向卖服务方向转变;驱动模式从投资拉动向内涵驱动转变;增长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方向转变。
“十二五”末我国煤炭产量将达40亿t,煤炭开采机械化率到2015年将达到75%,预测煤机制造业产值将超过1200亿元,煤机制造行业在未来四五年内将持续发展,且设备更新换代在未来几年也将进入高峰,这为煤炭机械未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行业结构深层次调整
截至2010年,全国煤矿数量由2005年的2.48万处减少到1.5万处,平均单井规模由9.6万t提高到20万t;建成了年产120万t的大型煤矿661处,产量18.8亿t,占全国煤炭产量的53.8%;其中,建成年产1000万t及以上的特大型矿井和露天37处,累计产能5.6亿t。
未来5年将是我国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煤炭开发布局将遵循“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加快西部”的思路,向梯阶开发转变;产业结构将按照大企业、大基地、大煤矿建设的思路,向规模化大生产转变;产品结构将按照煤基多元深加工的思路,沿着产品价值链延伸;煤炭技术结构将按照先进适用的思路,向生产自动化现代化转变;煤炭开发规模将按照合理控
制煤炭消费总量的思路,向重视煤炭需求管理转变;煤炭企业发展模式将按照建设绿色开采生态矿山的思路,向发展循环经济产业转变。
竞争能力显著提高
从煤机产业发展看,到2015年,全国煤矿装备总产值将超过1500亿元。煤机产业向高端升级有所突破,年销售收入百
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3~4个,年销售收入50亿~100亿元以上的重点企业4~5个。自主创新能力将明显增强,全面提高煤矿重大装备技术水平,满足煤矿现代化的需要,自动化综采工作面设备、千万吨选煤成套设备、新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基本实现国产化。生产组织方式和重要生产工艺得到改进,现代制造服务业得到发展,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显著降低,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煤机国产设备水平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增强;“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高,推进煤机转型发展,提升煤机的整体竞争力;推进绿色制造,促进煤机企业节约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排放。
企业兼并重组
贯穿需求全过程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是我国煤炭工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反复论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这是政府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和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准确判断煤炭工业发展方向、汇集各方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事关煤炭产业能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大局,事关煤炭生产关系能否适应煤炭工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的大局。截至2010年底,全国煤炭产量超过5000万t及以上的企业有13家,产量13.27亿t,占全国总产量的40.96%;其中,产量超过1亿t的企业5家,占全国产量的25.1%。随着山西、内蒙、山东、贵州等产煤大省的煤炭企业整合重组,煤机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此前不具备机械化采煤条件的矿井由于规模的扩大也可以使用煤机,煤机需求将更上一层楼。
安全、绿色、循环矿山建设
未来5年,煤炭企业应加快推进煤矿充填、保水等绿色开采示范工程建设,加强矿区环境保护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建设生态矿山,努力促进煤炭资源开发、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化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有效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
此外,还要加快推进以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提高煤矸石、矿井水、瓦斯和与煤炭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新增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装机2500万kW,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75%左右,矿井水利用率达到70%左右,达标排放率达到100%,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利用率达到65%左右。
煤炭是大自然赋予人类不可再生的宝贵物质财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越显弥足珍贵。煤炭的开发和利用,既非常重要,又不容忽视,推动煤炭安全高效开发和高效洁净利用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全面认识当前科技发展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准确的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科技创新的新需求,充分认识发展道路的困难和挑战,牢牢把握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创新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努力实现煤炭科技发展的新跨越,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Hermia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