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坚定信心协作创新 开创再制造行业新局面
以下为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机械维修及再制造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工程机械与维修》总编辑李志勇做理事会工作报告实录:
李志勇做理事会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仁们:大家好!
随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日趋完善,中国工程机械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经过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洗礼,工程机械技术服务行业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行业企业的综合能力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其次,工程机械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还未完全具备满足市场以及用户需求的能力;第三,在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的政策指引下,工程机械技术服务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预测,2015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人民币。面对行业的新形势,工程机械技术服务行业需要有新的发展思路。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机械维修分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召开的,业内人士齐聚一堂,共商工程机械技术服务行业发展的大计。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第一,回顾总结第五届理事会四年来的工作,分析当前工程机械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形势;第二,修改分会工作条例,选举分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及领导成员;第三,讨论确定今后分会的工作任务及发展目标。
受分会第五届理事会委托,汇报本届理事会工作如下,提交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一、五届理事会的工作
1.抓住行业共性问题,引领行业发展
2007年5月,针对工程机械维修分会当时的情况,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决定调整分会的挂靠单位至工程机械与维修杂志社。在筹备阶段,为了摸清行业现状、了解企业需求、筹备组建第五届理事会,筹备组会同相关专家赴全国各地进行调研。经过多方努力,2007年9月13-14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机械维修分会2007年年会暨中国工程机械维修市场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选举产生了分会第五届理事会,分会工作自此开始步入正轨。
理事会开展工作初期,发现会员企业普遍对工程机械维修产业的发展前景心存疑虑。对此,确定了2008年南京年会暨论坛的主题:坚定信心、蓄势待发。并围绕这一主题,组织了四个主题报告以及多个专题报告,并设定了对话环节。与会代表在听取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实地参观,广泛地开展讨论,得到一个客观的、理性的结果,并将之纳入企业的决策和经营过程当中,为行业的发展坚定了信心。
为了快速推进行业企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的形成,分会副理事长易新乾教授结合服务经济理论和工程机械维修行业的具体情况以及企业的实践,提出了工程机械技术服务外包的概念。工程机械技术服务外包,简要来讲就是工程机械维修技术服务企业为工程机械设备拥有者和使用者提供全程的包括配件供应、保养维修乃至其他的“保姆式”的技术服务,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减少设备拥有者和使用者在管理、人员、设备方面的投入。以“服务外包”为基础,设定了2009年长沙年会暨论坛的主题,邀请相关专家、用户以及积极参与实践的企业与会进行专题报告。之后,维修技术服务企业寻找到了服务外包这片蓝海。目前,成都小松、蚌阜军地、安徽现松、洛阳聚科、济南鑫德美、武汉中南等会员企业的服务外包业务已经开展起来,与大型冶金企业、水泥矿山企业、部队、港口企业等单位形成了长期合作。
随着行业企业思想的解放以及实力的增加,一些前沿性的、纵深性的问题开始得到大家的普遍重视。由此,2010年成都年会的主要议题确定为:“工程机械故障诊断检测技术——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工程机械再制造——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企业的未来”,为企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助力。
2.开展行业技术交流与切磋,组建中国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专家库
为了系统整合我国工程机械技术服务领域专家资源,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推进我国工程机械维修技术的现代化进程,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应广大会员单位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人员及专家的要求,工程机械维修分会决定甄选一批具有较强工程机械理论基础和丰富维修实践经验的技术服务人员,组建中国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专家库。专家库旨在加强行业内外联系,促进国内外工程机械技术交流和开展其他宣教学术活动,推广工程机械维修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促进中国工程机械技术服务行业的技术进步。
2010年6月,在北京举行了“2010中国工程机械维修技术峰会暨中国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专家库筹备会议”。大家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技术交流、研讨、答辩甚至争论,气氛非常热烈。最终经过严格的评审,评委会评选出了第一批中国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专家库专家,授予“中国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专家”的称号。2011年7月,在广州举行了“2011中国工程机械维修技术峰会暨第二届中国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专家评选会议”。
3.加强行业自律,大力推广中国工程机械维修企业资质认证
为规范工程机械维修行业的经营活动,加强行业自律,增强企业信用,提高企业的维修服务质量,保护工程机械维修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工程机械维修企业向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发展。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决定在工程机械维修企业资质认证试点工作基础上,从2009年5月开始向全行业推进工程机械维修企业资质认证工作。由工程机械维修分会负责具体实施。
开展工程机械维修企业资质认证工作,是行业自律、企业信用的需要,也是今后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的需要。工程机械维修企业资质是工程机械维修企业信用的证明、综合实力的标志,也是工程机械维修企业承揽工程机械维修业务和参与招投标工作的重要参考条件。
资质认证工作开展两年多的时间来,共有41家企业通过认证并取得相应的资质等级。目前资质认证办公室正在组织新的一批12家企业的认证工作。认证企业普遍认为工程机械维修企业资质认证对取得资质企业的现实意义主要有:可以提高企业的信誉;促进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打造品牌;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对整机制造厂和代理商拓展销售市场有益。
4.拓宽工程机械维修分会服务范畴
随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飞速发展,整个产业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程机械维修行业也是如此。在2010年4月召开的理事长工作会议上,在分析讨论分会和行业发展时,认为有必要拓展分会的服务范畴并调整分会名称。其一,工程机械维修是一个较狭隘的概念,已不能涵盖目前行业的全部内容。在目前工程机械维修分会会员的日常经营活动中,维修只是主要业务内容之一,此外还包括技术咨询、配件服务、服务外包、设备管理以及其他服务等。其二,工程机械再制造是工程机械维修发展的高级阶段,近两年发展迅速,而维修还无法涵盖再制造的内容。有鉴于此,提出如下建议:变更工程机械维修分会名称;将再制造纳入到工程机械维修分会的服务范畴。
具体办法及方案:将“工程机械维修分会”的名称变更为“维修及再制造分会”。服务领域为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企业、工程机械再制造企业、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售后服务单元、工程机械用户企业以及与此相关的机构和企业。目前,更名工作已经获得民政部批准。
5.行业交流
维修分会为会员单位搭建的平台不仅仅包括会员企业间的交流,还包括会员与外界的交流。为此,协会秘书处不断地拓展分会与外界的交流合作,以期为会员搭建的平台更加宽广。
过去四年间,分会秘书处与相关协会、企业进行了多次交流。组织会员企业参观法国工程机械展、美国工程机械展。组织行业企业参加bauma China、BICES展会等。
6.发展会员,壮大组织力量
通过多方努力,现有会员单位的推荐、企业主动入会、秘书处走访等,分会现有会员单位200余家。
7. 组织编写《工程机械修理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土石方部分)
受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工程机械分中心的委托,参与《工程机械修理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土石方部分)的编写工作。目前该标准已经颁布。目前,正在参与工程机械职业及工种分类修订方案的制定工作。
8.参与上级组织交办的相关工作
二、工程机械技术服务行业的形势及建议
1.工程机械技术服务行业当前面临的形势
(1)“十二五”期间是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企业大发展的良好机遇期
“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国民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增长形势,由投资拉动型向低碳、绿色、高效、节能型方向转变,提高投资质量和投资效益,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率控制在20%左右,这对工程机械市场需求火爆性发展有一定抑制。但从总体投资工程分析,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为建筑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地方建设项目仍将是主要投资去向之一,包括海洋经济建设工程、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电力、输气工程、南水北调及水利网工程;三是中央对四川、新疆等西部大开发建设做出新的调整布置,加大投资力度和提供优惠政策。
“十二五”规划中有诸多内容值得我们行业关注:
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中指出:制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支持企业提高装备水平、优化生产流程,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强化质量诚信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推动中小企业调整结构,提升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环境,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信用担保体系,提高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和比重,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落实和完善税收等优惠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社会负担。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中指出: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中指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减量化优先,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
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制订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名录,建立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中”指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建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参与的创新战略联盟,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提高服务企业能力。
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中指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提高安全高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
第六十章“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中指出:坚持国家主导、制度创新、市场运作、军民兼容原则,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充分依托和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国防实力和军事能力,大力推进军地资源开放共享和军民两用技术相互转移,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满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的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体系。稳步推进以生活保障、通用物资储备、装备维修等为重点的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形成与国家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体系相适应的军队职工管理制度,建立军民结合的军事物流体系和军地一体的战略投送力量体系。
(2)“十二五”期间工程机械产业的快速、稳健的发展以及工程机械社会保有量的逐年增长为工程机械技术服务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产业规划和政策为工程机械技术服务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及国际市场的发展预测,到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国内市场需求将达到8370-8510亿元,考虑到进出口顺差进一步扩大,产品技术附加值进一步提高,规划预测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水平(人民币),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17%。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保有量约为413~447万台。其中液压挖掘机96.8~104.8万台,73.5kw(100马力)以上推土机6.9~7.5万台,装载机128.1~138.7万台,平地机2.6~2.8万台,摊铺机1.6~1.7万台,压路机11.3~12.3万台,轮式起重机17.8~19.2万台,塔式起重机21.7~23.5万台,叉车103.8~112.4万台,混凝土搅拌输送车11.4~12.4万台,混凝土泵车3.0~3.3万台,混凝土拖泵5.1~5.5万台,混凝土搅拌站2.7~3.0万台。
“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科技发展目标中指出,开展工程机械再制造技术研究。以绿色拆卸与回收技术研究、关键零部件寿命预估与可靠性评价研究为基础,做好基于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的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化试点工作;完成典型产品的可拆卸、回收技术研究和再制造,并实现示范应用;提高其回收拆解效率和资源再利用水平,减少二次污染。
“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科技发展目标研发生产的新产品中指出,大力推进旧工程机械产品回收再制造工程,在“十二五”期间首先建立6-7个工程机械再制造基地。
在“进一步完善工程机械行业维修服务体系,提高维修服务水平”中指出,目前我国工程机械维修体制大体上有五种体系。一是制造商的售后服务部门;二是施工企业内部自备维修部分;三是代理商与技术服务商;四是专业维修企业;五是个体从业者。今后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注重专业特色,服务集中,技术集中,并与代理商紧密合作。因此,专业维修企业是今后这个行业的发展方向。现在维修行业的硬件、软件和高素质维修人才都很匮乏,零配件供应渠道混乱、鱼目混珠,缺少行业规范和维修标准,这是阻碍工程机械维修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十二五”期间要通过专项调研,对现有维修企业进行评级选拔,纳入工程机械产业政策扶植发展范围,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建立工程机械维修方面的专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并且实行公办与民办结合,也鼓励大企业集团投资办学,以公益为主盈利为辅的办学方针,为社会输送工程机械维修人才。
在“建立工程机械行业产品修理工、装调工、操作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中指出,全面提高维修、装调、操作工人的技能水平,大大有利于设备合理使用和保养,改善现役设备完好率。在“十二五”期间,要逐步将各类产品培训教材编写好,按地区和分产品进行实地培训。
(3)发展再制造产业,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又是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探索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将成为工程机械技术服务行业发展的蓝海。
再制造是指将机电产品运用高科技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使其恢复到像新品一样或优于新品的批量化制造过程。再制造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又是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探索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突破口之一。目前,我国再制造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00年12月,由徐滨士院士牵头完成的中国工程院咨询报告《绿色再制造工程及其在我国应用的前景》呈报中国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批转10个部委研究参阅,标志着再制造的概念已被国家接受,同时也标志着再制造在中国正式起步。
2001年,国家下文批准建设中国第一个再制造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再制造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002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批准《再制造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为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标志着再制造已进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序列。
2004年,再制造被中国政府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之一。
2005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21、22号文件首次明确表示国家将“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并把“绿色再制造技术”列为“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的关键、共性项目之一”;11月,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文件公布了包括七个重点行业、四个重点领域、十三个产业园区和十个省市的42个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名单。再制造被列为四个重点领域之一,我国发动机再制造企业济南复强再制造公司被列为再制造重点领域中的试点单位。
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全国14家企业作为新一轮“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试点企业”。6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全国绿色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再制造分技术委员会”,由再制造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作为秘书处挂靠单位和委员会筹建单位。
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该法第四十条明确规定:国家支持企业开展机动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的再制造和轮胎翻新。
2009年12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名单(第一批)》和《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工作要求》。工程机械行业的试点单位有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武汉千里马工程机械再制造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有限公司、卡特彼勒再制造工业(上海)有限公司、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2010年6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再制造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9月30日,公布《再制造产品认定实施指南》。
2011年7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再制造产品目录(第一批)》予以公告。
工程机械再制造是国家政策鼓励的范畴,工程机械再制造的市场空间巨大,而工程机械再制造与工程机械维修在技术、设备、工艺方面都十分相近,发展起来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工程机械维修企业要利用自己的优越条件,抓住大好时机,尽快向工程机械再制造领域发展。
2.工程机械技术服务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根据分会2011年对工程机械维修企业情况的调查,以及与2007年调查情况的对比,四年来行业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经营规模、企业实力还是技术投入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详细内容请参见《2011中国工程机械维修行业企业调查情况报告》)。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坐等客户上门阶段
受维修业务事后性、被动性特性的影响,大多数维修企业还沿用传统的坐等客户上门送修或电话求援的经营模式,虽然也注意并且取得了一批忠实的客户群,但是其业务范围很难突破。也正因如此,大家得出维修企业的服务半径只有150公里。如何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进而扩大服务半径、做大维修企业是需要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2)生产模式仍以故障排除、换件修理为主
大多数维修企业的生产模式既不是计划修理制的大、中、小修,也不是状态维修,而是最不科学的事后维修;用户送厂修理或要求救援的机械大多是已经不能运转的,技术人员到达现场或接修以后,首先是查找故障、排除故障,当发现是某一个零件或部件损坏后,实施换件修理。
这种故障排除加换件修理的模式不能预防故障,用户的停机损失不可避免;由于只修复了故障部位,暂时没有发现故障的部位没有得到修理,机械的各部件不能得到均衡提升,机械总体的技术状态不能提升;说不定哪一天其他部件又会发生故障,用于修理的时间大大增加,用于修理的费用也大大增加。
(3) 检测、诊断工艺,清洗工艺,零件修复工艺以及专用工艺装备严重缺乏
这些工艺、装备及技术的缺乏,是造成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企业无法快速发展和壮大以及缺乏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
(4)人才匮乏依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几乎所有的维修企业都感觉到维修技术人才匮乏,影响了业务的发展,许多项目由于没有人才而不敢去拓展,都在忙于互相挖人。其实大家对人才匮乏的程度还缺乏真正的了解,应该认识到维修技术人才匮乏的范围比看到的还要广,修理技工缺乏、修理技师更加缺乏、修理工程师十分缺乏、修理技术的领军人物尤其缺乏。修维修人才匮乏不仅是数量上的不足,知识和技术水平也不能满足客观需要。
3.对工程机械技术服务行业今后发展的建议
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企业今后发展的目标应该是:管理规范化、运营企业化、技术现代化、业务专业化、企业规模化,打造技术服务型企业。具体来讲有如下内容:
(1)完善各项管理,实现真正的企业化运作
维修企业的人力资源缺失问题、业务拓展问题、生产效率问题、盈利能力问题、竞争优势问题等诸多问题,反映出一点就是维修企业的企业化运作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脱离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运用模式。从工程机械维修业务的发展来看,从当今用户和市场的需求来看,现代化的维修企业应该属于技术服务企业的范畴,业务的核心应该从维修范畴向以维修为基础的技术服务范畴进化。
在此方面,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成功的经验,需要业内人士共同探讨。但基础性的问题必须解决,即维修企业的企业化运作问题。企业的技术研发、生产组织、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产品(技术服务业务)的创新,人力资源的体系建设和管理等等都需要逐步推进。
(2)强化技术装备,实现维修业务“工厂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专业的装备,维修企业的业务开展只能是多个背包客的组合,无法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维修企业现在遇到的诸多问题如:技术人员流失、服务半径过小、业务无法复制等,也与此有着重要的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维修业务对技术人员经验的过度依赖、缩短技术人员培养的周期、缓解技术人员缺乏的困境,进而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
(3)大力推行工程机械技术服务外包
由于服务经济能够为国家、用户和企业都带来效益,所以国家大力推动服务经济的发展。工程机械服务外包是让工程机械的拥有者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业务,施工企业努力组织好施工、矿山努力组织好采掘生产、租赁企业努力开展好自己的出租业务,而工程机械的使用、维护、监测、修理可以外包给维修企业,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人员、设备、管理的投入,而机械设备可以得到最专业化的管理。
(4)大力发展工程机械零部件再制造及整机翻新业务
再制造的零部件不仅具备达到甚至超过原有新品水平的性能、具备等同于新品的质量保证,而且在价格上更具优势。在实际交易中不仅让用户选用的合理、放心,而且缩短了维修的时间。这也是再制造在欧美市场发起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随着工程机械社会保有量的提升,二手设备交易的发展,整机翻新业务在不久的将来也将会得到市场的认可。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企业应密切关注再制造及翻新业务的发展并积极探索和大力发展。
三、对下一届理事会工作的建议
这次大会将产生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维修及再制造分会第六届理事会,协会的工作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下面,提出对新的一届理事会工作的建议。
1.指导思想
新一届的理事会面临着工程机械维修及再制造行业发展和协会工作发展的关键时期,任重而道远。指导思想是:坚定不移地为会员企业服务,不遗余力地推进维修及再制造行业前进的步伐。把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维修及再制造分会建设成为行业信息的汇总和提供者;企业间合作和竞争的协调者;市场秩序和企业利益的维护者;行业相关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建言者;行业企业开拓创新的服务者;行业技术进步的倡导者和推进者。
2.重点工作
(1)加强行业情况的调研工作。“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分会要加大一线走访力度、加强调研工作,及时发现新问题,多方倾听企业诉求和意见,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壮大组织,加大分会覆盖的广度和深度。
(3)着重做好工程机械再制造的宣传推广以及行业推进工作。加强与政府有关部分的联系,在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领导下,推进再制造产业和市场的快速发展。寻求相关领域和相关机构的支持,组织工程机械再制造技术、市场的交流、培训、学习和研讨。
(4)进一步推进中国工程机械维修企业资质认证工作,推进行业进步。
(5)加强行业技术交流和提升,同时推进零件修复、检测、诊断、清洗以及专用工艺装备等技术及装备在行业内的推广。成立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维修及再制造分会专家委员会,组织行业内外在专家为行业的发展在技术、装备、工艺以及管理、营销等各个方面献言献策。
(6)在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领导下,组织完成工程机械维修标准的制定,参与工程机械再制造标准的制定工作。
(7)全面展开分会各项培训工作,支持并推进行业相关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8)加强分会自身建设。
以上只是对今后工作的初步设想,有待第六届理事会进一步研究充实并落实。
时代和行业的发展赋予了维修及再制造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的任务很重,必须依靠相关领导机构和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指导、各会员企业的大力支持、分会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和创造性的工作。我们相信维修及再制造分会第六届理事会一定能够抓住机遇、求真务实、承前启后、开拓创新,为工程机械维修及再制造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以上报告提请大会审议。
二零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