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 打造人才高地
相对于薪酬待遇,潍柴提供的事业平台十分广阔,这是能够吸引大多数人才加入潍柴更为重要的原因。
年销售收入从12年前的5亿多元,到2008年突破500亿元,再到2012年力争突破1 000亿元,增长了近200倍。这一大幅增长潍柴是怎么实现的?在潍柴的人才理念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工程”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近几年来,潍柴引进“海归”专家已达47人,集团的新能源、动力总成等多个前沿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也均由近年引进的海内外高端人才担任。新能源技术中心的韩尔樑博士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作为潍柴2010年7月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引进的科研团队带头人,韩尔樑前不久刚刚入选第6批国家海外引进人才“千人计划”,成为国家级特聘专家。公司根据其业务专长和企业结构调整的长远需要,由他牵头组建了新能源技术中心研发团队,目前正在具体承担科技部“商用汽车和工程机械新能源动力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研发任务。“潍柴集团永不满足的创新理念和广阔的创新平台,让我有了再次实现人生价值的机遇。”韩尔樑说。
对于潍柴的人才建设,同是“海归”的潍柴电控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大明表示,相对于薪酬待遇,潍柴提供的事业平台十分广阔,这是能够吸引大多数人才加入潍柴更为重要的原因。潍柴在积极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的同时,努力搭建前沿高端技术开发平台,让人才真正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第一推动力。
“相比较硬条件的投入,潍柴更看重软环境的建设。”潍柴执行总裁孙少军说。潍柴认为创新应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还应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由此综合而成的一种创新精神,并且这种创新精神要根植于每一位员工的体内且付之于行动。同时,创新的实现需要流程上每一个细小环节的完善,需要每一个人对敬业精神的坚守。所以作为潍柴人,都应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通过全体员工的理想合力、观念协同,共同形成潍柴创新争先的软实力,而这才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目前,“生产严控成本,科研不惜代价”、“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等理念已经成为了公司上下的共识。在潍柴的技术中心里,许多正在研发的项目也许10年内都不会产生任何经济效益,但潍柴仍然投入了巨额的研发资金。在科研和人才方面的发展理念正是潍柴不断腾飞的关键,潍柴凭借着长远的战略眼光、责任意识、正确的科研创新理念和人才培养战略逐步构建着明天的辉煌。
责任编辑:Winni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