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战略六大目标 十二五机械工业力争由大到强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要由大到强,将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实现六大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要实施五大发展战略。

一是主攻高端战略。“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要主攻高技术产品,加快发展目前严重依赖于进口的高端机械产品;要致力于传统产品向精品的升级,提升中国机械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同时,要力促产业结构高端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

二是创新驱动战略。实现创新驱动不仅需要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加强行业创新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培育。

三是强化基础战略。随着我国高端主机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无论是进口零部件的价格、数量、水平还是交货期,都已受到来自国际竞争伙伴越来越大的制约。因此,“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必须千方百计地强化基础件、基础技术、基础工艺等基础领域的建设。

四是“两化融合”战略。“两化融合”的深度推进可以促进新发展理念的建立,促进研发能力提高、产品水平提升,促进市场模式、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创新,提升加工制造、企业管理及营销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五是绿色为先战略。机械工业要积极发展高效节能产品,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为各行各业用户的节能降耗减排提供先进装备。同时,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要能够体现 “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理念,高效、低污染、能回收、资源可重复利用等因素必须置于优先位置;要发展机械产品再制造,坚持走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要实现六大目标。

一是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要保持在12%左右,出口创汇年均增长要保持在15%左右;要逐步提高经济效益,利润增长争取略高于产销增速,总资产贡献率达到15%左右,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7.5%左右,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8%左右。

二是产业向高端升级有所突破。高端装备增长要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一倍以上,高端装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要有明显提升。机械百强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要达到20%左右,汽车前5强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要达到80%左右。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要掌握一批重大产品的核心技术,使重大技术装备的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科技重大专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新产品产值率要提高到25%左右,专利数量和质量都要大幅度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要显着提高,出口产品结构升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明显上升。

四是产业基础初步夯实。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过度依赖进口的状况要有所改观,国产高档测试仪器和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国内市场满足率明显提高,数控机床中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液压挖掘机配套的液压系统、风电设备配套的关键轴承等的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

五是 “两化融合”水平显着提高。优化研发设计流程,推进设计仿真和优化,建立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平台,构建数字化研发设计体系。提高企业制造过程信息化水平,提高产品制造加工质量和精度。深化信息技术在机械产品中的渗透融合,推动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六是推进绿色制造。大力发展节能机电设备,使通用机电产品设计效率大幅提升,如中小电机产品设计效率要达到 95%,风机达到 92%至95%,泵达到87%至92%,气体压缩机达到85%至90%。内燃机油耗要降低10%,排放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机械工业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是: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主要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处于世界前3位,基本掌握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产品和知名品牌,重点行业的“排头兵”企业要进入世界前3强之列。

责任编辑:Amanda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十二五 机械工业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