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矿山机械 > 行业动态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山西煤炭矿井数减至1053座 迎来“大矿时代”

2011/05/26 08:40来源:人民日报

登上海拔1500米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新矿坑瞭望台,整个开采现场尽收眼底,壮观的生产场面让人震撼:几十平方公里的矿坑像一个巨大的“漏斗”,在“漏斗”里10余层开采面上,上千台足有两层楼高的机械一齐轰鸣作业,运送煤炭的装载卡车川流不息。

在山西,如此规模的现代化煤矿到处可见,以往“星罗棋布、矿难频发”的小煤矿已不见踪迹。截至2010年底,全省30万吨以下小煤矿已全部淘汰关闭。矿井数量由5年前的4278座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个减少至130个,单井平均年产规模达到120万吨以上,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与此同时,山西培育形成了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3个5000万吨级、11个千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山西煤炭产业,迎来“大矿时代”。

“小”到“大” “良币”驱“劣币”

煤炭大省山西,60多年来产煤110亿吨、外运近90亿吨,集中了近50%全球煤炭交易额……这一系列耀眼数据背后,伴生着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浪费严重、安全事故频发,粗放式的资源开发让资源大省负重前行。

始于2009年的大规模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让山西煤炭产业发生了质变,为实现可持续的绿色转型发展打好了“地基”。

能源需求高速增长、开发机制不完善等因素造就了煤炭产业的高利润,仅靠市场去实现“良币”驱除“劣币”是不现实的。为此,山西省在前几次整合的基础上,于2009年彻底淘汰30万吨以下小煤矿,减少近六成的矿井、超九成的办矿主体,这无疑是山西煤炭产业史无前例的“大手术”。

其中,不具备办矿能力、产业水平低下的企业主体全部退出,让有实力、有能力、有水平的煤炭企业成为兼并重组的主体企业。其直接结果是,小煤矿、小窑主关闭退出,大煤矿、大集团应运而生。

随着炮采等落后生产方式的出局,山西煤炭产业水平大幅提升:原来回采率平均不足20%的矿井提升到80%以上,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由24.8%提升到81%,实现了资源的有序、集约、高效开采,为山西煤炭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进”与“退” 分歧到共识

此次煤炭资源兼并重组,山西大幅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或为大型煤矿企业——具备年产300万吨,而且至少有一个年产120万吨机械化开采矿井的地方骨干煤矿;或有一座年产90万吨及以上矿井作支撑,兼并重组后生产规模不低于年产300万吨,所属矿井至少有一座不低于年产120万吨。高门槛在一定程度上把小煤矿挡在门外,让有实力、产业水平高的优质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山西联盛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在本土成长起来的民营采煤企业,总产能超过550万吨。联盛以其雄厚的实力和技术水平成为这次重组整合的兼并主体,产能将迅速扩张到750万吨。联盛副总经理王栓照直言:“此次整合,为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铺平了道路。”

同时,山西省内的太钢集团、焦炭集团、能源产业集团等不以煤炭为主业的大型国有企业,也全部退出所办煤矿的控股权,转由大型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省属国有重点煤企下属的22座不符合条件的小煤矿也被关闭。山西省形成以股份制企业为主要形式,国有、民营并存的办矿格局。民营企业作为接管主体的比例高达30%,“三分天下有其一”。

“此次煤炭资源整合就是让落后产能腾地方、腾资源;先进产能获取更大的资源、空间,进而带动整个煤炭产业水平提高。”山西省省长王君说,“这一轮整合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省煤矿多、小、散、乱的状况。”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